南宋龍泉窯粉青釉四管瓶(高7.5cm 腹徑8cm 底徑5.3cm)































下載網路-南宋 龍泉窯梅子青釉五管器(12.3口徑4.7底徑7公分)-遂寧市金魚村窖藏出土,遂寧市博物館藏







下載網路-南宋 龍泉窯梅子青釉五管器(12.4口徑4.6底徑6.8公分)-遂寧市金魚村窖藏出土,遂寧市博物館藏






下載網路-南宋龍泉窯梅子青釉五管瓶(1.3cm口徑4.5cm)







下載網路-南宋龍泉窯翠青五管瓶


(12.4cm面徑13cm足徑7.2cm) 台北故宮博物館藏







下載網路-南宋龍泉窯梅子青釉五管瓶







15-261.一件南宋龍泉窯粉青釉四管瓶的收藏(100.12.3)



網拍文物有兩種類型,一種形態是以低價起標,不標示回答年代新舊,號稱標多少賣多少,不退不換,最具風險。另一種是傳統正常經營方式,賣家直接定出希望的賣出價格,買家透過議價方式,與賣家取得雙方能接受價格提前結標成交。另外還有一種由賣家定出比市價稍低的基本的起標價,但不提前結標,標多少賣多少。



此賣家是住北部的藏家, 8年前在網拍開設賣場斷斷續續拍賣其藏品。後來接受藏家委託代拍舊藏,目前賣場文物近兩千件。其賣場多元化,各色各樣文物均有,以中國瓷器及書畫為主。我對其賣場上架的瓷器較有興趣,個人由照片判斷有較為開門的等級較普通的民窯瓷器及不開門的中高古瓷器。其定價方式直接定出希望的賣出價格,買家透過議價方式,與賣家取得雙方能接受價格提前結標成交。觀察其評價7百餘正評,沒有任何負評,算是有信用的賣家。個人從6年前進入網拍購物即陸續向其購得一歇老竹雕文物及民窯瓷器。但對其賣場中大批的中高古瓷器,從照片看造型就抱著存疑態度?在早期曾經對照片所顯示造型及釉色似乎符合的中高古瓷器,透過溝通約定有鑑賞期,但收到後檢視卻是現代仿古。後來其拍場標明商品無鑑賞期,可相約時間看貨。對於其賣場中高古瓷器,就不敢輕易嘗試下手,避免無鑑賞期,買到新仿品而血本無歸。



11月底每天上網拍搜尋中國古陶瓷項目中,就已看到這件標題為---龍泉五口花插上架,從照片看其龍泉五口花插造型,是南宋龍泉窯常見典型造型器物,於是列入追蹤名單。



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及仿古技術進步,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特別是古瓷器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新舊及年代是有相當難,還是要靠親自上手。無法由照片確定新舊及年代,此賣場又標明無鑑賞期,對買家是有相當風險。因起標價為幾千元,若以此比行情較低價位就能標到南宋龍泉五口花插,將物超所值;但若標得新仿製品,將血本無歸,因此不敢輕易下手。



鑑定單色釉瓷器,要從器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多方面特徵著手。要由照片看瓷器新舊及年代是不可能任務,特別其中胎土、釉面釉色,因照片色差及未拍出重點的微觀細節局部特寫供參考。只能由器型、底足製作及釉色初步判斷,從照片看其器型為南宋龍泉窯典型多管瓶,釉色為淡雅粉青釉,足底露胎呈現朱色火石。但未拍攝足底露胎局部特寫照片,無法看到胎土顏色是灰白還是白胎,據以判斷是新仿龍泉窯,還是宋龍泉窯製品。由照片看其釉色粉青淡雅,釉面光澤呈現老件的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製品的賊光,造型相當典雅足底露胎呈現朱色火石。經查閱相關龍泉窯書籍及上網搜尋龍泉窯多管瓶資料,初步判斷評估有極大可能是南宋龍泉窯製品,經深思熟慮後決定放手一搏。(100.12.4)就透過問與答提出8折議價,匯款後兩日就收到龍泉五口花插。收到後詳加檢視,鑑定龍泉窯青釉瓷器的特徵,要從器型、底足胎土、釉色釉面多方面著手來判斷:


1.器型: 龍泉窯粉青釉四管瓶高7.5cm 腹徑8cm 底徑5.3cm。造型奇特,寬矮式小口瓶,中央管直口,外撇口;肩上立有四個直圓管,管內中空細,與腹不相通。折肩,下腹內收,圈足。腹壁削刻重瓣上仰的蓮瓣紋。此瓶尺寸較博物館藏五管瓶小,肩上只立有四管。


  五管瓶,又稱多管瓶,是流行於宋的一種瓶式。關於這種五管器物的功能及定名,學界並未達成一致意見。龍泉窯曾大量燒製一種「多管瓶」,在瓶身的肩部貼有向上直立的多稜形管。多管瓶是從漢晉的堆塑罐發展而來的,大都出土於浙江地區的宋代墓葬中,是陪葬用的明器。其與這件五管器在造型上有些相似,重要差別在於多管瓶管洞不通腹部,而五管器的管洞均可通向腹部。也有學者將此二器稱為「五管花插」,認為它們是陳設瓷。伊朗的內布沙爾遺址曾出土一件綠松石質五管花瓶,與遂寧五管器類似;明項元汴《歷代瓷器圖譜》錄有一件形制大體相似的宋龍泉窯多嘴花囊,也有插花的功用。還有學者稱之為「五管燈」,認為其中央管為注油管,周邊五管為燈芯管。目前,除遂寧窖藏外,只有台灣故宮博物院藏有相似器物,對其用途以及其反映的時代審美風尚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此種肩上豎立數個圓管的唇口瓶,有以為是燭臺,有稱為花插的,其用途尚難斷定;但龍泉地區自北宋起便常在墓中出現多管造型的器皿,似為墓葬中做為「穀倉」意涵的用器。本件四管瓶或受此種多管瓶造型習慣啟發,然其既見於窖藏和沉船中,則顯然應為生活用品。  


2.底足胎土: 宋元龍泉窯胎土為帶青灰色,凡露胎處均會有在燒火時自然形成的橙色胎皮,行話叫火石紅。此龍泉窯粉青釉四管瓶上手有沉重感,瓶底圈足露胎呈現朱色火石及露青灰胎土,符合宋元龍泉特徵。


3.釉色及釉面: 施粉青釉,釉面光滑肥厚,色澤清淳滋潤,有玉質感,粉青無紋片,釉層清澈晶瑩,色澤典雅,符合宋元龍泉釉色特徵。釉面呈現老件的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製品的賊光,底足也順手不像新品粗糙會扎手。以放大鏡觀察釉面,有老件能觀察到長期使用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



綜合以上分析判斷這件龍泉窯粉青釉四管瓶,釉面光滑肥厚,色澤清淳滋潤,有玉質感,多管瓶造型端莊古樸,釉層清澈晶瑩,色澤典雅,紋飾簡潔,給人一種堅實有力之感。從器型、底足胎土、釉色釉面各方面均能符合宋龍泉窯青釉瓷器的特徵,有極大可能是南宋龍泉窯製品。以幾千元價位,若能購到宋龍泉窯多管瓶,將是物超所值!以上純屬個人臆測,尚請對龍泉窯學有專專精的先進,不吝提供鑑定意見。謝謝!




龍泉窯瓷器鑒定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龍泉窯在浙江省龍泉縣境內,屬南方青瓷系統。燒瓷時間從宋代到清代,約700800年歷史。南宋時所燒造的青釉瓷代表了中國青瓷的最高水準,器物造型豐富,釉色純正,釉層較厚,並成功燒制出了柔和淡雅、色如青玉的粉青釉和色調可與翡翠媲美的梅子青釉。對於龍泉窯瓷器的鑒定,先要對不同時期龍泉窯青瓷的特徵牢固掌握。另外要注意容易混淆的幾個問題。



一、三國兩晉至唐代時期的龍泉窯,造型上有很多相似器型,如五聯瓶、罐、水盂、壺等等,胎都是淡灰、灰、灰褐色等,但質感不同,釉也同樣有質的區別。到南北朝與唐朝時龍泉窯瓷器本身的特點就開始顯著了。到了宋代,龍泉窯青瓷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最明顯是釉色蔥翠、釉層透明、玻璃質感強,這時的龍泉窯成為浙江青瓷代表。



二、關於龍泉窯與哥窯、弟窯。從記載看章生一所主龍泉之琉田窯,稱哥窯,主要特徵為胎薄而堅細,色如鐵,釉色有淡青色、粉色、米色,紫口鐵足,有裂紋。章生二所主生二窯,即龍泉,以地名也,主要特徵胎質細而厚,釉青,精者晶瑩如玉。從記載看,章生一、章生二可能是南宋時期眾多生產民窯瓷器的窯主。



三、龍泉窯與官窯器。這裏所說的官窯器是指南宋時期的官窯,即修內司窯與郊壇下官窯,它們與龍泉窯瓷器是有區別的。龍泉窯屬民窯(這裏所指的龍泉窯是13世紀龍泉大窯與溪口兩地周圍的瓷窯)。燒造黑胎厚釉青瓷與白胎厚釉青瓷,往往同窯合燒。受官窯影響,工藝得到提高,胎薄釉厚,釉層如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等。黑胎厚釉瓷器與官窯器相似,胎薄,質細,堅硬,灰黑如鐵。少數胎呈黃或磚紅色,但質疏鬆,施釉厚,釉層透明發亮,有開片,習稱紫口鐵足。而南宋官窯胎沒有那麼堅硬,胎色不一,有深灰色、沉香色、杏黃色、灰白色等,釉層也不那麼發亮,溫潤如玉,但也是紫口鐵足。白胎厚釉青瓷也是受南宋官窯影響,胎略厚,白中帶灰,圈足,底露胎處呈朱紅色或淺紫色,多數青釉釉層光潔不開片。釉色有粉青、梅子青等。修內司窯瓷器是按北宋汝窯燒制,受上林湖窯影響。修內司官窯後建郊壇下官窯,與龍泉窯沒有直接關係。而南宋龍泉窯沒有燒過官窯瓷器,僅是向皇宮燒過精美的貢瓷。



四、近十幾年來,出現很多新燒的仿龍泉窯瓷器,從造型上看都很相似,不同處是胎質與釉色。仿品瓷質細膩,色過白,支燒痕仿品僅見足底內有砂圈,而砂圈內色淡不像真品有乾草黃之泛紅色者,有人工刻意刷上的痕跡。釉薄而色淡,玻璃光也不對,有浮光不溫潤。有的紋飾刻畫不自然,造型呆板。有的還有意做舊,其手法有摩擦表面的浮光、用帶酸性的溶液浸蝕、粘貼土斑偽作出土器、有意致殘等,真品與仿品一對比,就能看出破綻。


引用自---中國文物網




南宋龍泉窯


在古代青瓷乃至整個中國陶瓷歷史中,有一種青瓷不以華麗繁複的紋飾為炫耀,而以施釉肥厚、釉色蒼翠、淡雅溫潤而見長,追求一種含蓄內斂、大器天成的自然之美。其窯火延續千年,一直為世人,尤其是文人雅士所追逐賞識,這就是位於浙江龍泉甌江之畔的龍泉青瓷。

龍泉窯始燒于三國兩晉時期,結束于清代,延續時間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制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係。

浙江龍泉地區山嶺連綿,森林茂密,瓷土等礦藏資源極為豐富,甌江水穿流而過,使其不僅有充足的原料、燃料,還有便利的水路運輸,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早在三國兩晉時期,當地的老百姓取甌窯、婺州窯之制瓷經驗,開始燒制青瓷。

到了五代和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迅速發展起來。這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曾經為宮廷燒制貢品的浙江上林湖越窯由於原料、燃料耗盡等原因逐漸走向衰敗,大批越窯窯工轉向龍泉地區尋求發展,帶來了先進的制瓷工藝,這為正處於上升階段的龍泉青瓷提供了重要的發展契機。龍泉青瓷的品質迅速提高,從北宋開始逐漸取代越窯成為南方青瓷中的翹楚。

早期的龍泉青瓷不論從器型以及刻劃花裝飾手法,都明顯烙有北宋時期其他優秀窯口如越窯、耀州窯以及湖田窯的印記,如早期的針刻劃牡丹花紋瓶與剔劃牡丹花紋瓶等。到南宋時期,龍泉窯在胎釉配方、造型設計、上釉方法、裝飾藝術及裝窯燒成上有了重大的改變和提高,器型種類更是大大豐富。由於熟練掌握了胎釉配方、多次上釉技術以及燒成氣氛的控制方法,南宋龍泉釉色純正,釉層加厚。

到南宋晚期燒製成功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粉青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施釉較厚,入窯後經高溫還原焰燒成,釉色青綠之中顯粉白,有如青玉;梅子青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採用多次施釉法,釉層比粉青更厚,入窯後經高溫強還原焰燒成,釉色瑩潤青翠,猶如青梅。梅子青是南宋龍泉窯創制的傑出青釉品種,達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頂峰,在我國瓷器史上譜寫下光輝的篇章。

南宋龍泉梅子青代表作包括琮式瓶、鬲式爐、渣鬥、水洗等。龍泉窯青瓷的琮式瓶、鬲式爐等器型是古代封建王朝青銅禮器的器型,這類器型以及製作工藝在龍泉窯自身發展脈絡中是找不到相應軌跡的。而粉青、梅子青釉等清淡恬靜的審美傾向也與南宋當時整個王朝的審美情趣相吻合。在等級森嚴的古代封建社會,很難想像民間瓷窯敢於私自仿製與當時南宋官窯型制的、釉色相同的產品,最大的可能性是南宋龍泉窯與宮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隨著南宋王朝的滅亡,龍泉青瓷經歷元、明、清幾朝發展,終究由巔峰走向衰敗。

明清時期景德鎮御窯廠曾大量仿製龍泉產品,但無論是工藝水準,抑或器型與釉色把握終究無法超越南宋龍泉青瓷。南宋龍泉窯的粉青、梅子青釉也成為中國青瓷史上一段空前絕後的迴響。
(資訊來源:新民晚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莊的敝帚 的頭像
    老莊的敝帚

    老莊的敝帚-中國骨董文物專業收藏部落格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