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尊托塔羅漢像,高9.5釐米,寬6.8釐米,羅漢光頭,雙目凝視前方,鼻寬目平,唇微合,唇及以下顎有細陰線刻的鬍鬚,內著袈裟式褊衫,衫上有陰刻水紋錦地纏枝蓮花邊,花芯間嵌有十二顆米珠,八顆為綠松石,四顆為紅色寶石,外披袈裟,左手托寶塔座,右手扶塔身,羅漢兩腿為左盤右支式坐。整體刀法嫺熟,構圖緊湊和諧,造型自然生動,堪稱清代壽山石雕精采之作。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楊玉璇托塔羅漢(高山石) 風格近似。


 


 


 


 


 


 


 


 


清前期壽山石雕刻藝術考察


摘錄---郭福祥


(北京故宮博物館宮廷部)


 


         由於資料的局限,人們對乾隆以前壽山石雕刻藝術的研究顯得十分薄弱。本文即以現存實物為考察物件,結合有關得檔案文獻,對清前期壽山石雕刻藝術得 狀況進行分析,指出再壽山石雕的歷史上,清前期是一個極為繁榮的時代,其題材廣泛,表現技法多樣,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與同時期其他材質的雕刻相比,壽山石雕刻的藝術水準是毫不遜色的。


 


         在中國眾多的石材雕刻中,壽山石的雕刻藝術水準恐怕是最高的。我個人認為,壽山石雕刻大致經歷了乾隆以前的清前期、同治光緒以後的清晚期和新中國成立至今等幾個高峰期。對於 壽山石雕刻藝術的研究。由於資料的關係,學界對後兩個時期狀況的研究相對充分一些,而對前一個時期的研究還比較薄弱。筆者曾就清代皇帝璽印中的壽山石雕刻藝術進行了初步探討,這裏僅據璽印以外的其他資料對清前期的壽山石雕刻再作一點說明,以補前文之不足。


 


 


清早期壽山石雕刻之狀況


          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隨著文人雅士、上層名流的評價形容 ,壽山石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雍乾之際,承平日久,王侯巨邸,雅尚文玩。於是閩越舊坑之產,加以良工雕琢,致之京國。補充富家之饋餉,既供學士之搜羅。通過各種途徑,大量品優質佳的壽山石進入宮廷,甚至福建以外的其他官員也以壽山石充作獻給皇帝的禮物。如太監王常貴交壽山石大小八塊,系貴州巡撫元展成進,傳旨:交造辦處有用處用,欽此。可以想見,宮中壽山石存儲量之大。在清宮檔案保存了大量的有關這方面的記載,是我們認識清早期壽山石雕刻的十分難得的資料。同時,故宮博物館院所收藏的壽山石雕刻作品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品質尚都相當引人注目。把這些實物和文獻相互比對,可以使我們對清前期壽山石雕的狀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


 


     


 


         清前期壽山石雕刻品種繁多,充分顯示出這一時期壽山石雕的繁榮景象。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大類:


 


 


圓雕人物作品


        這類作品以佛教題材最多,包括羅漢、觀音等。此外,還有壽星及部分世俗人物。清宮檔案對此記載不是太多,如雍正四年三月十三日員外郎海望持壽山石羅漢一件,隨糊錦匝合牌床,並傳皇帝諭旨:傍邊的獅子不好,著改西洋狗,配做漆邊玻璃罩;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初四日造辦處工匠將樹根一件,配得洞石仙人一件,由司庫常保、首領薩木哈交太監毛團呈進。從中可知這一時期宮中製作此類作品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宮中留存下來的壽山石圓雕人物作品實物數量非常可觀,這些作品或出自內府禦工之手,或出自當時頗有名望的壽山石雕刻名家之手。故宮養心殿小佛堂至今仍保存著清代的原狀,其中供奉著一套壽山石佛像,非常引人注目,其石質為田黃和芙蓉,溫潤細密,純淨無雜質,刻工則厚重圓潤,精細異常,符合造像法度,是宮中內務府造辦處御用工匠的作品。


 


        作為壽山石的故鄉,福建的壽山石雕刻名家輩出,如楊璿、周彬、魏開通、魏汝奮等。其圓雕作品亦多為羅漢,觀音等佛教人物,這可能與福建佛教的發達有關。


 


        楊璇字玉璇,又名玉璿,康熙時人。據康熙《漳浦縣誌》載:楊玉璿,善雕壽山石,凡人物,禽獸、器具俱極精巧,當事者爭延致之。他所雕的一分許三分薄玲瓏准提像被周亮工推為閩中五絕之一,其藝術風格對後世影響很大,被尊為壽山石雕的鼻祖。故宮博物館藏有他的作品多件,其中一套壽山石雕十八羅漢像,多據漢人形貌雕刻而成,雖不是傳統上的胡貌梵像,但卻展示了內地佛像的神態風格,雕刻刀法流暢,眉目傳神,衣紋流動,真切自然,其第一尊和最後一尊的背面都有陰文玉璇款。此外還有田黃石觀音像,高11.5釐米、寬5釐米,用一塊呈橘皮黃色的通靈純潔的田黃凍石雕刻帶觀音立像,觀音腳踩波浪,右手提飄帶,左手執花瓶,冠頂及瓔珞嵌寶石珠,眉發染墨,酷似石窟造像。托塔羅漢像,高7釐米,寬6釐米,羅漢光頭,垂目,唇微合,內著袈裟式褊衫,衫上有陰刻水紋錦地纏枝蓮花邊,左臂半披袈裟,左手托寶塔座,右手扶塔身,盤坐於橢圓形板座上,身後刻陰文玉璿款。伏獅羅漢像,高6.3釐米,寬6.9釐米,羅漢光頭,唇及以下顎有細陰線刻的鬍鬚,面帶微笑,內著僧柢支,外披袈裟,袈裟邊刻有海風紋地纏枝蓮,花芯間嵌有十顆米珠,四顆為綠松石,右手持一雙朵蓮花,左臂彎曲置於臥獅頭上,手扯胸前袈裟露出一個肉恤佛頭浮雕。羅漢兩腿為左盤右支式坐。獅子四腿前曲,臥於羅漢身旁,兩眼內嵌綠松石。背後陰刻玉璿款。袖手羅漢像,高7釐米,寬5.5釐米。羅漢內著襯衫並圓領中衣,外穿披風式袈裟,下身長裙,坐於蒲團座上,裙裾飄垂於地,袈裟邊刻水紋錦地纏枝蓮。其全身褐紅,鬚眉染墨,背後陰刻玉璿款。側身伏獅羅漢像,高4釐米,寬9釐米。羅漢身披袈裟,光頭大耳,側身伏獅。獅子盤尾,四腿彎曲,臥於羅漢胸前,回頭向上觀望。羅漢左臂曲置於右腿上,左手撫摩獅背,以臂支撐身體,生動自然。背後陰刻玉璿款。以上作品刀法嫺熟,構圖緊湊和諧,造型自然生動,堪為楊氏作品的代表。


 


 


     楊璿,又名玉善、玉璿等,福建漳浦人。清康熙年間客居福州,首創“審曲面勢”雕刻法,即根據壽山石豐富的色彩,順其自然,依色巧雕,使雕作之畫面,形神兼備,情趣盎然。楊璿在人物和獸鈕雕刻上,技法特別精到,是公認的壽山石雕鼻祖。他的作品構思巧妙,刀法古樸,獨具匠心。其傳世之作《十八羅漢像》現藏北京博物院。此作刀法如行雲流水,所雕羅漢皆是漢人形象,全無傳統上的胡貌梵影”,且眉目傳神,面容親切,觀之似動,呼之欲出。楊璿還擅長鈕雕。清周亮工《閩小記》說他“運刀如鬼工”。
        
是清初壽山石雕的傑出代表人物,其風格對後世影響極大,被稱為壽山石雕“鼻祖”。其作品多被選為貢品進獻朝廷,流於民間者皆為收藏家所珍藏。主要作品有《托塔羅漢》《田黃石觀音像》《捧佛羅漢》等均為稀世之寶。


 


     


     周彬字尚均,福建漳州人,為康熙時又一位壽山石雕刻大師,衣擅長雕印鈕聞名,也雕人物,於楊璿齊名。故宮博物館藏有他的一件田黃石彌勒像,高5釐米,寬10釐米。彌勒身披袈裟,袒胸赤足,斜倚布袋旁,左手抓布袋,右手按於膝,昂首嬉笑,神態十分生動,袈裟邊緣細刻纏枝蓮,背後篆尚均款。另一件芙蓉石羅漢,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高10.1釐米。羅漢身披袈裟,面容祥和,體態敦厚,衣物上飾有團花番蓮和雲紋,衣領、袖口和衣緣處鑲嵌米粒般大小的青金石、綠松石和珊瑚,五色繽紛,絢麗多彩,鬚髮和紋飾染墨,坐于芙蓉石根性座上。背部刻八分書周彬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莊的敝帚 的頭像
    老莊的敝帚

    老莊的敝帚-中國骨董文物專業收藏部落格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