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277清己丑(1829)楊竹唐款(楊澥17811850)竹雕東坡笠屐圖臂擱(19.7 7.6公分)



























 


 


 


 


(102.8.31)暑假北上文物之旅所購-


 B272明之(陳春熙?-1874)款竹淺浮雕撫琴圖臂擱(19.8 7.3公分)





















15-389.一件清己丑(1829)楊竹唐款(楊澥17811850)竹雕東坡笠屐圖臂擱的收藏(102.9.7)


 


    此銅爐由北部一家有開門市的骨董店所經營網拍賣場所賣出,檢視其評價6百多,雖有幾個不認同的負評,但經長期觀察,判斷應是正派經營。賣場以雜項及書畫為主,經營方式為招攬人氣全部以1000元低價起標,每週固定時間結標。據業界傳言此光明正大標明為骨董店業者,其網拍賣場部分夠水準拍品,是由藏家所委託寄賣,店家只負責處理網拍事項,成交後抽佣金,若委託賣方不想賠本賣出,就要自行護盤。從97.12.7迄今總計標得十幾件文物,收到檢視大致還滿意,與預期差不太多。雖然每週仍繼續瀏覽其賣場,但偶爾見到有興趣的文物,下手競標,均超過心中的最高價,只有放棄,這兩年來只在(101.10.13)標得一件清黃楊木觀音及(102.5.19) 標得一件琴書侶款旋紋三足筒式銅爐。


   


    (102.9.1)早上在每天上網拍搜尋竹器雕刻項目中,看到這賣家在凌晨所上拍的這件標題---“楊竹唐”銘 東坡笠屐竹臂擱,網頁說明尺寸: 19.5x7.3x1.9cm  86g。此件淺浮雕東坡笠屐圖雕工細緻傳神,並浮雕隸書題款字體工整,浮雕印款“楊”及“竹唐”。


   


    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竹雕要僅憑幾張網拍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新舊及年代是不可能的任務,還是要靠親自上手。此件雖有拍攝所雕刻圖案局部放大特寫照片及臂擱斷面,所拍照片也算清楚,但照片解像力不足,再加上其表面為黑色污垢所覆蓋,無法借由照片放大觀察雕刻痕跡及竹絲斷面,據以判斷其新舊及年代。


  


經上網查到資料:


 


     網拍這件竹雕擱,淺浮雕東坡笠屐圖雕工細緻傳神,並浮雕隸書題款字體工整,浮雕印款“楊”及“竹唐”,整體有名家格。根據記載楊澥雖為清中晚期印石篆刻名家,又善刻竹,但現有的竹雕書籍及上網搜查均找不到其竹雕作品,以比較是否符合其風格?此件由照片看其表面為黑色污垢所覆蓋,無法借由照片放大觀察雕刻痕跡及竹絲斷面,據以判斷其新舊及年代。但竹臂擱正面皮殼及背面竹黃顏色為棕黃色調,符合其清中晚期色皮特徵。其各部位表面污垢為較自然有層次感,不像作舊色澤為一致性沒有變化。加上 (102.8.31)暑假北上文物之旅在玉市所購明之(陳春熙?-1874)款竹淺浮雕撫琴圖臂擱,其尺寸相當接近,其文物圖及題款和印款均為淺浮雕,雕工較具難度不易仿,且竹皮去除露底層不易色皮作舊,不像陰刻較容易仿,且容易作舊。這幾年來文物市場最常見到竹雕仿品是中小名家款陰刻臂擱,原因較易仿造。只要依原件圖片一比一去臨摹雕刻,陰刻難度低,露出破綻痕跡較小,再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就看不出新刻痕跡。所購明之(陳春熙?-1874)款竹淺浮雕撫琴圖臂擱經清理乾淨,由各方面判斷符合清中晚期竹雕特徵,判斷網拍這件即可能是到代真品,但還是有可能是文革早期仿品,於是先列入追蹤,屆時參與競標。終於等到(1029.7)晚上結標前一刻前往其賣場觀察,結標前5分鐘進入其賣場,此物已另有5人競標,於是加價下標,經26次出價後,在比明之(陳春熙?-1874)款竹淺浮雕撫琴圖臂擱還低的預期價位內得標。匯款後,週一賣家回覆已收到貨款貨品已寄出,匯款後第四日就收到貨品。


    


    檢視這件臂擱表面帶棕黃色澤,與照片相比色差不大,上下斷面為陳年污垢所掩蓋,看不出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情形,詩文及落款行楷陰刻痕跡也為污垢掩蓋,看不出新舊痕跡,據以判斷其新舊及年代。再者背面為污垢覆蓋相當骯髒,整體感覺相當污穢不乾淨,於是決定加以仔細清理。


 


如何清理竹雕文物?


    一般同好收藏文物對文物保養分成兩種不同態度,一種是要求將文物保留維持原狀,不能絲毫破壞原先外表歲月痕跡,要看其外表長期留下來自然風化情況。另外一種是務必將文物以人工整理乾淨,再加以盤玩,使其質表面更溫潤,顏色更漂亮。各有合理原因,並無高下之分。


 


   我個人一向主張第二種玩法清理乾淨,原因為:


1.文物收藏是要經常上手把玩的,不是博物館擺放在櫥窗內供著,所以為了上手衛生健康著眼,當然要整理乾淨。


2.文物經長年累月使用會將污垢堆積在雕刻深處,將細緻雕刻掩蓋,只有將污垢清除,才能看到原先雕刻的細緻。


3.此等污垢有的掩蓋住雕刻落款處,或重要判斷年代部位,如竹雕斷面,不去除污垢無從判斷落款是原刻或後加,也無從由斷面竹絲點判斷竹雕年代。


4.根據長年經驗,有些污垢並非歲月自然留下,而是仿古作舊,或是為掩蓋曾損傷修補痕跡,不去除污垢,無從發現真相。


5.常有同好有似是而非的說法,把外表污垢清乾淨,會讓人誤以為是新的東西。這實在是可笑的理由,這文物若本來就有年代,怎麼清乾淨恢復原來製作時情況,怎會變新的,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新品仿古,將外表人為作舊去除,就原形畢露了。至於若原先就是老件,行家是從各方面去鑑別,並不是從污垢之有無。若是業者當然要保留原先狀況,有明顯的歲月痕跡在上面比較好賣,能符合不同需求的買家需要。


 


     因此當我收到一件老件竹雕,一定先想辦法將外表污垢清理乾淨,因為個人認為如將外表污垢去除,才能回歸欣賞到原先的細微雕工紋飾,而且也是為了上手健康衛生考量,另外就是從雕刻痕跡及斷面判斷年代。


 


    竹木牙角雕經百年傳世使用,常在表面留下污垢,堆積在雕刻深處,使原先細微雕刻被掩蓋看不清楚。若竹雕原有保養良好,污垢沒有掩蓋細微雕刻,整體皮殼包漿難得濃厚完整,當然保留原狀不要擅加清理,避免經整理乾淨,將ㄧ併去除難得完整包漿,若留下來可當研年代歲月留下痕跡的標準器。但若污垢掩蓋細節雕工處,以及覆蓋斷面,要看清楚原先細緻的雕工及看出斷面竹絲點明顯凸出的風化情況,則清除污垢勢在必行。以含蠟具有清潔及保養兩種功能的”碧麗珠”噴灑 ,再用牙刷來回清洗,雕刻細節部份污垢則以細針將其間污垢慢慢逐一挑除,最後再以含蠟成分較高的”碧麗珠”噴灑給予一層保護,然後以乾淨毛巾擦乾,讓整個竹雕煥然一新,細節雕工都清清楚楚,不過難得濃厚的包漿光澤將會ㄧ併去除。只好以豬鬃毛刷慢慢來回刷動,讓豬鬃毛的油脂沁入竹雕表面,使皮色逐漸恢復了褐紅色澤,不過要形成包漿光澤,還要靠長期的上手把玩,是速成不了的。


 


    清理竹雕時,切忌將竹雕浸泡在水中,會讓竹雕文物組織吸入水份造成濕漲裂痕;整理後要讓其在蔭涼處自然晾乾,切忌放在陽光下曬乾或以吹風機吹乾,會讓竹雕文物乾裂。


 


   此次所購竹雕臂擱,斷面及背面都為自然陳年污垢所掩蓋,其文物圖及題款和印款淺浮雕均為黑墨所掩蓋,無法看清楚雕刻細節。要看出斷面竹絲點明顯凸出的風化情況及要看清楚原先細緻的雕工,則清除污垢勢在必行。判斷若僅用”碧麗珠”無法清除其表面較嚴重污垢,於是直接採用清潔力較強清潔劑。看浮雕深處及上下斷面均為陳年污垢所掩蓋,看不清原先雕刻紋飾,而且色澤烏黑不一致,整體感覺相當污穢不乾淨,於是決定加以仔細清理。首先以”美國菜瓜布”沾用來清洗廁所馬筒及瓷磚的---“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磨擦去除筆筒斷面污垢,讓斷面竹絲顯現出來。再將“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噴灑在臂擱表面,以牙刷來回刷洗,順著雕刻線條逐一刷乾淨,發現表面相當滑溜,根據多年清理竹雕文物經驗,這是入清老件才有的特徵,整個褐黑色的污水流出,再以乾毛巾擦乾晾乾後,檢視浮雕深處堆積的污垢,仍留有部分陳年污垢硬化黏貼深處在無法刷除,則以鋼針逐一加以剔除,如此花了幾個鐘頭才清理乾淨。全器清理後顏色變淡成毫無光澤,再以豬鬃毛刷不斷的來回刷動及把玩,使其表面色澤逐漸加深成褐黃及棕黃色光澤。


   經清理後再上手逐一檢視判斷竹雕文物新舊及年代:


1.看表面皮殼及包漿


     老件包漿的光澤,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皮殼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縱然上過干漆的老件竹雕,其表面干漆經過風化,包漿的光澤,也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外表干漆皮殼也會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新仿是拋光上蠟的賊光,以放大鏡看新件表面是同方向打磨拋光規則性痕跡。若上干漆作舊新品則現出賊光,表面沒有任何磨擦痕跡。


    此臂擱符合老件情況,在各處留下因年代老化嚴重痕跡。


2.看表面色澤


     未上漆的老件表面色澤淺黃、棕黃、棕紅、褐紅色,其形成為當初染色防腐處理,再加百年以上把玩摩挲,就像日常生活中竹椅、竹席器物,因長久使用所呈現自然色澤及光澤,在常磨擦與死角間會形成濃淡之分,且中間有的過渡色。老竹雕表面色澤會比凹陷部分深。


     上干漆的老件表面色澤,表面比未上漆閃亮,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其與新上漆染色不同處,在於老上漆表面經長期風化及使用磨損,多少會在較凸出部分磨損,造成漆色較淺薄或脫漆情形,嚴重的形成斑駁不一。


     新仿的是新上漆染色,顯得不自然,色澤一致,無濃淡之分,更無過渡色。這些上漆作舊新仿品,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


    竹雕一般年代越久色澤越深,明末---褐黑或褐紅、清初---棕紅、清中---棕黃、清末---淺棕黃


    此臂擱在正面帶棕黃色調,背面竹黃帶淺棕黃,符合其清中晚期年代。


3.以手摸撫雕刻表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會磨掉稜角,變得柔順,不礙手。新仿竹雕摸過會扎手。此件表面柔順不礙手。


4.看雕刻凹處所留污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在雕刻凹處會日積月累留下污垢,此污垢相當結實,以針挑也不易去除。


     新品當然無此污垢,有的會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但此掩蓋噴洒碧麗珠後,以牙刷刷過很容易去除。


     此臂擱在清理後在浮雕刻深處有留下陳年污垢,以鋼針逐一剔除。


5.看雕刻凹面


     老件竹雕雕刻凹面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外露的側面竹絲會較浮出,竹肉會收縮成條狀溝槽。


     新品雕刻凹面將染料清除後,其顏色變淺淡,無包漿 ,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平,外露的側面竹絲與竹肉平。


     此臂擱其竹皮去除所露底層色澤與文物圖、題款、印款之淺浮雕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為舊刻。


6.看竹雕斷面


    老件竹雕,因竹絲硬度密度比竹肉大,經上百年以上風化,熱漲冷縮及濕度變化,竹肉收縮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越久落差越大。清末可看出點突出,清中期以上以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明末清初以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絲的突出點晶瑩半透明如翳珀色,竹絲的突出點明顯破裂情形。老竹雕筆筒及臂擱斷面,可能被污垢所掩蓋,但常磨擦處會露胎可供研判。上干漆老件的斷面,表面雖為雖為干漆隔絕,未受濕度變化影響,但仍受熱漲冷縮影響,竹肉收縮會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上,只是點突出特徵會小於未上漆。


     新仿竹雕斷面無污垢,未受長期風化,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在同一平面,並無突出情形,竹絲的斷面的點顏色較淺,沒有晶瑩半透明感。


     此件臂擱上下斷面,肉眼看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晶瑩半透明如翳珀色,竹絲的突出點沒有破裂情形;以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判斷符合清中晚期特徵。


7.落款  


   浮雕隸書題款字體流暢,浮雕印款“楊”及“竹唐” 工整。題款及印款浮雕凹面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外露的側面竹絲較浮出,竹肉收縮成條狀溝槽,應為原刻,非後加款。


    楊澥 (17811850),清篆刻家。原名海,字竹塘,又字竹唐,號龍石,晚號野航,別號石公山人,江蘇吳江人,深研金石考據,並善刻竹。篆刻早年學浙派,後重秦、漢,力矯嫵媚之習,自有特點。晚年刻正書、隸書側款,得漢魏六朝碑刻遺意。著有《楊龍石印存》二卷。


 


綜合研判:


    此己丑(1829)楊竹唐款(楊澥17811850)竹雕東坡笠屐圖臂擱,正面帶深棕黃色調,背面竹黃帶較棕黃,符合清中晚期年代特徵;竹絲斷面的點明顯突出竹肉,以放大鏡觀察絲斷面的點褐黑色晶瑩半透明如琥珀色,竹絲的突出點沒有破裂情形,可看到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也符合清中晚期特徵。根據記載楊澥雖為清中晚期印石篆刻名家,又善刻竹,但現有的竹雕書籍及上網搜查均找不到其竹雕作品,此件淺浮雕東坡笠屐圖雕工細緻傳神,並浮雕隸書題款字體流暢,浮雕印款“楊”及“竹唐” 工整,整體有名家格,有極可能是少見的楊澥到代真品。以上純屬個人臆測,特就教於對竹雕文物學有專精的先進,不吝提供意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