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明之(陳春熙?-1874)款竹淺浮雕撫琴圖臂擱(19.8 7.3公分)



















 


 


 


第二件壬申(1812)陳鴻壽(1768-1822)款酸枝陰刻凌寒獨秀梅花圖文鎮(23.8 5.1公分)


















 


 


第三件許光祚款竹刻詩文臂擱(23.5 4.6公分)
























 


下載網路-許光祚行書 立軸 紙本(323×80厘米)-北京翰海2000-12-10估價 RMB18,000-25,000







 


下載網路-許光祚行書五言詩 立軸 水墨紙本(323×80厘米)-中國嘉德2001-11-04估價 RMB45,000-55,000




 


 


第四件張建勳(1848-1913)款竹刻詩文臂擱(17.5 7.6公分)



















 


 


 


第五件丁酉(1957)丙云(1909 -1968)款竹刻梅花圖臂擱(24.2 8公分)



























 


 


第六件甲寅(1794)鐵生(奚岡1746-1803)款竹刻人物圖臂擱(24.8 6.5公分)




















 



15-384.暑假北上文物之旅-1.在玉市同一賣家所購得五件竹雕臂擱及一件木雕文鎮(102.8.31-9.1)- 附落款生平資料及初步鑑賞


 


    二十多年前收藏初期,我的藏品均來自熟識骨董店,後來光華玉市成立後,我的收藏很多來自玉市。當年開放兩岸交流後,臺灣景氣熱絡,大陸單幫客帶大量文物來台,最大集散地就是光華玉市。那時候滿地都是古文物,老木雕、老佛像、老銅爐,那裏有新仿品。您要在意的是其等級、品相及價格。


 


     今非昔比,近年來因台灣經濟景氣相對比大陸差,大陸古文物市場蓬勃發展,如同20幾年前的台灣錢淹腳目時代,原來的單幫客已無法從大陸進貨到台灣來賣,反而反向操作,由台灣找貨到大陸販售,許多認識的台灣骨董業者也紛紛到上海、北京及廈門開店。原來是臺灣最早的最大的中國古文物市集光華玉市也已沒落,成為專營仿古的大陸澳客聚集地,要找老件已不易。十幾年前每個月會專程北上去尋寶,到現在一年也難得去一趟,距上次元月寒假北上文物之旅已半年多,因已無淘寶動力,懶得再專程北上尋寶。


     


    時光如梭轉眼又到寒假,趁著小女放寒假開學前一週全家商議出去旅遊,最後獲得一致共識,還是北上一遊。於是在一個月前事先訂了房間,並在行前陸續連絡幾個供貨的業者看貨。(102.8.31)早上由中部出發上中山高,因颱風過後外圍環流影響,在無風的雨中一路順暢11點多到達台北,老婆及孩子改搭捷運到東區百貨公司逛,我則分道揚鑣直接趕往光華玉市文物之旅。玉市仍舊相當蕭條,11點多擺設率還不到一半,原先熟悉的那些賣老件的攤位賣家大多收攤或轉移至建國玉市,只有少數幾攤仍堅守崗位,但幾乎找到值得收藏的老件了,全玉市成了賣不開門仿古文物的大陸澳門客聚集地,來逛的買家則更稀落,20幾年來看到其從摩肩擦踵到門可羅雀,讓人不甚唏噓!


 


    光華玉市之旅主要目標仍是賣我竹雕文物及印石篆刻的賣家陳先生,他是在二十年前在光華玉市中期認識,陳先生是來自大陸單幫客,兄弟倆輪流回大陸找貨,另一人就留下在玉市擺攤,是少數親自往大陸鄉下找貨的業者。早期賣的是老的文物,不過大部分是屬古民藝品,或等級較普通的骨董,偶爾可以找到物超所值的中等級骨董。陳先生兄弟倆四十幾歲,可能因文革影響,文化水準只識字,對於有落款文物從來就不去查其名頭資料,也從來也沒有聽其介紹那件是名家作品,總是抱著進價多少加合理利潤要賣多少。兄弟倆為人隨和,開價實在,認識十幾年來,每次玉市文物之旅,都會到他攤位看貨,多少買些品相還可以的老件文房小品,不過均是物超所值的普通等級,偶而是可找到小名家中等文物,難得看到較精的高價文物。


 


    下車直接到其攤位,此次由較熟識、較會招呼客人的弟弟看攤,因陰雨天氣只有斷斷續續少數熟客上門。碰巧他本週才從大陸進貨回來,貨品剛上架,有一些老的文房小品可供挑選。其攤位上擺放的,仍然充斥新仿古品,銅爐部分都是現代新仿品,擺在桌面上的木雕文物及竹雕部分筆筒、臂擱也幾乎都是新仿品。倒是印石篆刻部分還有不少老件,其所進印石外面擺放占滿一整個桌面有百餘件之多,已成為其主力商品。於是先看桌上陳列的文物,竹雕文物十幾件竹雕臂擱中多數是根據書籍圖錄所仿中小名家陰刻明顯作舊仿品。少數幾件似乎是老件中,又多為雕工簡陋之名不見經傳之文人信手所刻製品。問他此次還是否進了甚麼竹雕文物高檔貨?他從攤位後拿出幾件竹高浮雕筆筒出來鑑賞,由顏色皮殼包漿看應是開門貨,但雕工平平,懶得詢價,後來看到一件高浮雕山水人物圖紋飾的筆筒,雕工還算不錯,有落印章款,一問價位竟然要價近十萬,只能放棄。後來他從攤位後面拿出5件他認為是開門的老件竹木雕臂擱出來推薦,看外表皮殼色澤及自然老化的包漿,斷面為自然陳年污垢所掩蓋,但在邊緣處仍可隱約看到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果然都是入清開門貨。其中較中意為等級較高的明之款竹淺浮雕撫琴圖臂擱,人物雕工細緻傳神,題名及落款採少見相當費工的淺浮雕,有名家格,但對印款”明之”沒有任何印象,由皮色及淺浮雕風格看是清中期。詢問這件年代及何人作品和價位?他表示根據色皮包漿應是入清老件,因剛回來還沒查資料,其雕工細緻流暢應是名家作品,應可查到其資料。第二件壬申陳鴻壽款酸枝陰刻凌寒獨秀梅花圖文鎮,陳鴻壽為西冷八家之一,此件梅花圖雕工俐落生動,列入考慮。第三件許光祚款竹刻詩文臂擱,對落款”許光祚”沒有印象,但行書雕工流暢俐落,要價幾千不算高。第四件張建勳款竹刻詩文臂擱,張建勳為清末狀元,工詩文,擅書法,前兩個月前曾在網拍購得一件張建勳款竹陰刻詩文臂擱,此件為短寬形,行草詩文雕工流暢俐落。所拿出來推薦的這5件,除其中一件清晚期竹線刻人物圖臂擱,刻工較匠,落款名不見經傳,開價又過高近萬元放棄,就挑中4件。又在攤位桌上不開門區,挑選了丁酉丙云款竹刻梅花圖臂擱及甲寅鐵生款竹刻人物圖臂擱兩件,雖然其皮色包漿較不自然,有疑似作舊,但陰刻雕工不錯,加上要價不高,就一道買回清理後看是作舊還是真老件。當下決定等挑選完印石篆刻後一起議價。最後再挑選了13件印石篆刻及兩件瓷器-元青花龍紋小罐及江南收藏款粉彩嬰戲圖迷你觀音瓶,共計21件,依慣例十件以上7折優惠價成交。


 


如何清理竹雕文物?


    一般同好收藏文物對文物保養分成兩種不同態度,一種是要求將文物保留維持原狀,不能絲毫破壞原先外表歲月痕跡,要看其外表長期留下來自然風化情況。另外一種是務必將文物以人工整理乾淨,再加以盤玩,使其質表面更溫潤,顏色更漂亮。各有合理原因,並無高下之分。


 


   我個人一向主張第二種玩法清理乾淨,原因為:


1.文物收藏是要經常上手把玩的,不是博物館擺放在櫥窗內供著,所以為了上手衛生健康著眼,當然要整理乾淨。


2.文物經長年累月使用會將污垢堆積在雕刻深處,將細緻雕刻掩蓋,只有將污垢清除,才能看到原先雕刻的細緻。


3.此等污垢有的掩蓋住雕刻落款處,或重要判斷年代部位,如竹雕斷面,不去除污垢無從判斷落款是原刻或後加,也無從由斷面竹絲點判斷竹雕年代。


4.根據長年經驗,有些污垢並非歲月自然留下,而是仿古作舊,或是為掩蓋曾損傷修補痕跡,不去除污垢,無從發現真相。


5.常有同好有似是而非的說法,把外表污垢清乾淨,會讓人誤以為是新的東西。這實在是可笑的理由,這文物若本來就有年代,怎麼清乾淨恢復原來製作時情況,怎會變新的,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新品仿古,將外表人為作舊去除,就原形畢露了。至於若原先就是老件,行家是從各方面去鑑別,並不是從污垢之有無。若是業者當然要保留原先狀況,有明顯的歲月痕跡在上面比較好賣,能符合不同需求的買家需要。


 


     因此當我收到一件老件竹雕,一定先想辦法將外表污垢清理乾淨,因為個人認為如將外表污垢去除,才能回歸欣賞到原先的細微雕工紋飾,而且也是為了上手健康衛生考量,另外就是從雕刻痕跡及斷面判斷年代。


 


    竹木牙角雕經百年傳世使用,常在表面留下污垢,堆積在雕刻深處,使原先細微雕刻被掩蓋看不清楚。若竹雕原有保養良好,污垢沒有掩蓋細微雕刻,整體皮殼包漿難得濃厚完整,當然保留原狀不要擅加清理,避免經整理乾淨,將ㄧ併去除難得完整包漿,若留下來可當研年代歲月留下痕跡的標準器。但若污垢掩蓋細節雕工處,以及覆蓋斷面,要看清楚原先細緻的雕工及看出斷面竹絲點明顯凸出的風化情況,則清除污垢勢在必行。以含蠟具有清潔及保養兩種功能的”碧麗珠”噴灑 ,再用牙刷來回清洗,雕刻細節部份污垢則以細針將其間污垢慢慢逐一挑除,最後再以含蠟成分較高的”碧麗珠”噴灑給予一層保護,然後以乾淨毛巾擦乾,讓整個竹雕煥然一新,細節雕工都清清楚楚,不過難得濃厚的包漿光澤將會ㄧ併去除。只好以豬鬃毛刷慢慢來回刷動,讓豬鬃毛的油脂沁入竹雕表面,使皮色逐漸恢復了褐紅色澤,不過要形成包漿光澤,還要靠長期的上手把玩,是速成不了的。


 


    清理竹雕時,切忌將竹雕浸泡在水中,會讓竹雕文物組織吸入水份造成濕漲裂痕;整理後要讓其在蔭涼處自然晾乾,切忌放在陽光下曬乾或以吹風機吹乾,會讓竹雕文物乾裂。


 


   此次所購5件竹雕臂擱,斷面及背面都為自然陳年污垢所掩蓋,陰刻痕跡為黑墨所掩蓋,無法判斷是否老料新雕?要看出斷面竹絲點明顯凸出的風化情況及要看清楚是否老料新雕和原先細緻的雕工,則清除污垢勢在必行。判斷若僅用”碧麗珠”無法清除其表面較嚴重污垢,於是進一步採用清潔力較強清潔劑。看雕刻深處及上下斷面均為陳年污垢所掩蓋,看不清原先雕刻紋飾,而且色澤烏黑不一致,整體感覺相當污穢不乾淨,於是決定加以仔細清理。首先以”美國菜瓜布”沾用來清洗廁所馬筒及瓷磚的---“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磨擦去除筆筒斷面污垢,讓斷面竹絲顯現出來。再將“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噴灑在臂擱表面,以牙刷來回刷洗,順著雕刻線條逐一刷乾淨,發現整個褐黑色的污水流出,再以乾毛巾擦乾晾乾後,檢視雕刻深處堆積的污垢,仍留有部分陳年污垢硬化黏貼深處在無法刷除,則以鋼針逐一加以剔除,如此花了幾個鐘頭才清理乾淨。全器清理後顏色變淡成毫無光澤,再以豬鬃毛刷不斷的來回刷動及把玩,使其表面色澤逐漸加深成褐黃及棕黃色光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