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6民國十年傅抱石款象牙微雕詩文方印(6.61.41.4公分)

I26民國十年傅抱石款象牙微雕詩文方印1.JPG I26民國十年傅抱石款象牙微雕詩文方印1-1.JPG I26民國十年傅抱石款象牙微雕詩文方印1-2.JPG I26民國十年傅抱石款象牙微雕詩文方印1-3.JPG I26民國十年傅抱石款象牙微雕詩文方印1-4.JPG  

 

 

I26一件二十年前舊藏-民國十年傅抱石款象牙微雕詩文方印

  

   此件象牙微雕方印是約二十年前購於光華玉市,落款為傅抱石刻,雖知傅抱石為大陸近現代知名畫家,但不知其是否會篆刻及微雕專長? 當時只是看微雕文字細微,行草流暢,牙質變黃皮殼包漿符合民初年代,要價不到萬元就收下。當時並沒有電腦網路可以上網查資料,只能找書籍來查,僅查到其繪畫相關資料,並未有篆刻及微雕專長記載,其生平:

   傅抱石(19041965),現代畫家。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江西新餘人。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執教于中央大學。1949年後曾任南京師範學院教授、江蘇國畫院院長等職。擅畫山水,中年創為“抱石皴”,筆致放逸,氣勢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氣魄雄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人物畫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中國繪畫變遷史綱》等。

    根據資料傅抱石生於1904年,民國十年他才18歲,不禁讓人懷疑其是否如此早熟,18歲就會篆刻,甚至微雕?

   直到20121030日中國嘉德拍賣一件傅抱石微刻方章成交價RMB 2,817,500元成為熱門新聞,才引起專家對傅抱石微雕重視研究揭露,才知道傅抱石先生不僅是國畫大師,更是一個篆刻大師,只是為繪畫大師的盛名所掩,傅抱石先生的篆刻成就鮮為人知。事實上,傅抱石在最初踏入藝術之門時,正是從篆刻入手,他7歲起自學篆刻,憑著驚人的毅力和天才的悟性,無師自通,到十幾歲時倣趙之謙已達亂真的境地,並開始以賣印收入維持家計和學習,聲名遠揚。14歲至19歲,他的篆刻作品已積拓5冊,至東渡日本時已“綜歷來所刊、不下千餘”,精選輯成《傅抱石所造印稿》上下2冊,收入作品120餘方。傅抱石先生一生製印4000餘方,其中微雕作品有多少,已無從考證。據《走近傅抱石的篆刻世界》一書的作者、專門研究傅抱石篆刻藝術的篆刻家王本興先生介紹,在傅抱石先生的篆刻生涯中,迄今有記載的傅抱石微刻邊款的印章一共有九件,如今一件藏於江西省博物館,為館藏一級文物,四件藏於南京博物院,為傅抱石家屬捐獻,其餘四件均已流散。

 

 

 

下載網路-傅抱石微刻方章(0.7×0.7×4 cm)-中國嘉德20121030日成交價RMB 2,817,500


 


 


 


 


 


 

 

 

   嘉德2012秋拍特別推出憶梅庵長物專場,首次全景展現羅寄梅夫婦近70年與張大千、傅抱石、謝稚柳等諸多文化名人稽古敦煌、書畫酬唱的系列珍藏。羅寄梅原為國民黨中央通訊社攝影部主任,夫人劉先女士亦為名門之後。在諸多的文字記錄和傳記中,羅寄梅的名字都和中國拍攝敦煌壁畫第一人這個身份聯繫在一起。

 

 

 

   憶梅庵專場中,最為稀見的當屬傅抱石贈送給羅夫人劉先(原名劉芳)女士的微刻方章。此方章為1935年日本東京傅抱石書畫篆刻作品展的原件。原印面為一生都只為花忙。傅先生將印面磨去後改刻為劉芳,贈予羅夫人。在這方高4釐米,邊寬僅為7毫米的印章上,傅抱石先生用神鬼之筆刊刻了二百多字的百花詩,堪稱絕妙。傅抱石細字長跋的篆刻作品歷來極受學界讚譽,被稱作精神雕刻

 

 

 

    該專場中,最為稀見的當屬傅抱石微雕方章,這是傅抱石微雕方章首次現身拍場,受到藏家熱烈追捧。從32萬起拍後,經過63輪激烈競價,最終以估價8281.75萬成交。

 

 

 

   拍賣說明:此方微雕印章是傅抱石先生專門為羅夫人劉先女士(又名劉芳)刻製的。在這方高4釐米,邊寬僅為7毫米的羅夫人將伴西行,抱石贈別之作上,傅抱石用神鬼之筆刊刻了一首二百多字的百花詩。據羅夫人回憶,傅抱石先生說刻這方印章時是不用肉眼看的,完全憑感覺一氣呵成。傅抱石的細字長跋的篆刻作品極受學界讚譽,被認為幾乎不可能用肉眼刊刻。1935年他在日本舉辦書畫篆刻作品展時,被日本學術界稱作精神雕刻。橫山大觀就讚譽他中國的雕刻大師壓倒了日本的粒米能手’”。從年款來看,百花詩就刻於乙亥年(1935),為1935年日本東京“傅抱石書畫篆刻個展”原件,原印面為“一生都只為花忙”,1943年改刻為“劉芳”後贈予羅寄梅夫人。

 

 

 

  說起這方印章之前,先說一下著名畫家傅抱石。說起大畫家傅抱石,幾乎無人不知,人民大會堂中庭懸掛的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真氣淋漓、氣勢磅礴,就是傅抱石和關山月的合作結晶。但是較少有人知道,傅抱石先生不僅是國畫大師,更是一個篆刻大師,只是為繪畫大師的盛名所掩,傅抱石先生的篆刻成就鮮為人知。其實,自幼年始,抱石先生在藝術上的追求,首先從篆刻開始。他幼年時即學習篆刻,臨習《小石山房》、《匋齊藏印》等印譜,逐漸體會到“印中真意,至足揣味”,豁然貫通,技藝大進。14歲至19歲,他的篆刻作品已積拓5冊,至東渡日本時已“綜歷來所刊、不下千餘”,精選輯成《傅抱石所造印稿》上下2冊,收入作品120餘方。當時的傅抱石在南昌已是著名的青年篆刻家了,這方印,就是傅抱石先生的精心之作。

 

 

 

  按說以傅抱石先生藝術成就之高,其篆刻作品謀得善價倒也正常,但同時期的齊白石,在篆刻名聲與成就上遠勝於傅抱石,屬開宗立派的人物,其篆刻作品也不過十數萬至百萬之間的價格,傅抱石這麼小的一方印如何能得如此天價呢?講到這裡,就又要說一段往事了。

 

 

 

  1935510~14日,傅抱石先生在日本東京銀座“松阪屋”舉辦“傅抱石書畫篆刻個展”,展出了百餘件書法、繪畫、篆刻作品。在展覽中,幾件印章的邊款為細字長跋的微刻,這幾件作品轟動了日本藝術界,被稱之為“精神微刻”。日本藝壇巨擘橫山大觀不禁讚譽“中國的雕刻大師技壓日本的‘粒米能手’”。

 

 

 

   而這方印章的邊款,就是傅抱石先生極為罕見的微刻作品。在這個高僅為4釐米,邊寬僅為7毫米,不過幾個平方釐米的面積上,傅抱石先生居然刻了一首200多字的百花詩,所刻之字細若蠅腳卻清晰可辨,足見其高深的功力。據有關資料記載,在傅抱石先生的篆刻生涯裡,微刻邊款的印章一共不過10件左右,並且歲月更迭,其中半數現在已經下落不明,無從得見了,這件足可見其珍貴。

 

 

 

 

 

 

 

 

 

下載網路-傅抱石的九枚微雕印章鈐印印文

 

 

 

 

 

 

 

 

傅抱石的九枚微雕印章

  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成就卓著的藝術大師傅抱石先生,一生致力於藝術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創作了大量不朽的藝術作品和理論專著,從舉世聞名的國畫長卷《麗人行》、《屈子行吟圖》,到思想深邃的學術專著《中國畫變遷史綱》和《國畫源流述概》,無一不向世人展示了他非凡的藝術才華。他把一生獻給了藝術,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傅抱石先生的藝術才能,不僅僅表現在繪畫方面,在書法、篆刻方面也有著極深的造詣,特別是他那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微雕藝術,堪稱空前絕後,只是長久以來,被其畫名所淹沒,漸漸被淡忘。事實上,傅抱石在最初踏入藝術之門時,正是從篆刻入手,他7歲起自學篆刻,憑著驚人的毅力和天才的悟性,無師自通,到十幾歲時倣趙之謙已達亂真的境地,並開始以賣印收入維持家計和學習,聲名遠揚。二十二歲時,寫出了他的第一部印學專著《摹印學》,完整、係統地評述了我國數千年來印章藝術的發展,全書以工整的小楷手寫而成;此後,又出版了包括《傅抱石刻印概論》在內的多部印學理論專著,可以說他最先成名於篆刻。三十歲在日本東京舉辦了《傅抱石書畫篆刻作品展》,更以其絕世的微雕藝術名震東瀛,被譽為“神刻”,展覽獲得巨大成功。從此,他的名字蜚聲世界藝壇,成為中國人的驕傲。

  傅抱石先生一生製印4000余方,其中微雕作品有多少,已無從考證。據《走近傅抱石的篆刻世界》一書的作者、專門研究傅抱石篆刻藝術的篆刻家王本興先生介紹,迄今有記載的傅抱石微雕印章共有9枚,這9枚印章分別是:

 

  一、印面刻有“不求聞達”,邊款單面微刻有諸葛亮《前出師表》全文634字,豎向19行,每字小於1平方毫米。材質壽山石,尺寸3.1×2.8×6.1釐米,是唯一一方現有實物的微雕,現藏江西省博物館,是國家一級文物。此印在日本展出後傅抱石帶回國,於1934年在另一側面加刻款,贈給時任江西省政府主席的熊式輝。

 

  二、印面刻有“採芳洲兮杜若”,邊款三面微雕屈原《離騷》全文及《序》、《跋》,共2765字,材質雞血石,尺寸2.8×4.0釐米,是傅抱石的力作,在日本展出,引起轟動,奪得全日本篆刻大賽冠軍。傅抱石將此印帶回國,珍藏三十餘年,後在文革中遭劫,下落不明。

 

  三、印面刻有“清斯濯纓,濁斯濯足”,邊款單面微雕屈原《漁夫》全文,210字。材質芙蓉石,尺寸1.6×4.0釐米。曾在日本展出,現已失去下落。

 

  四、印面刻有“陽春白雪”,邊款單面微雕《楚詞‧宋玉對楚王問》全文,246字。材質青田石,尺寸不詳。曾在日本展出,現已失去下落。

 

  五、印面刻有“空悲切”,邊款單面微雕嶽飛《滿江紅》詞,100多字。材質壽山石,尺寸1.5×1.2×4.0釐米,現已失去下落。

 

  六、印面刻有“古道照顏色”,邊款單面微雕文天祥《正氣歌》全文。材質壽山石,尺寸不詳,現已失去下落。

 

  七、印面刻有“造化小兒多事”,邊款單面微雕曹子建《洛神賦》並《序》共883字。材質壽山凍石,尺寸2.5×5.0釐米。曾在日本展出,現已失去下落。

 

  八、印面刻有“樂夫天命”,邊款單面微雕陶淵明《歸去來辭》全文,338字。材質青田石,尺寸為無形石一個側面。曾在日本展出,現已失去下落。

 

  九、印面刻有“陳立夫”,邊款三面微雕《金剛經》全文,2000多字。材質壽山石,尺寸不詳。傅抱石以此印籌得陳立夫贊助留學款500元,現已失去下落。

 

  傅抱石的微雕,是在不用放大鏡的狀態下,用普通的平刃篆刻刀直角尖端,以刀帶筆,完全憑感覺進行微刻,可謂:胸中有丘壑,刀下出乾坤。他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去雕刻,雖然刻寫出的是微雕,但在放大鏡下觀看,儼然是一座書法藝術碑林。所以,被日本人稱之為“精神雕刻”。可以說,傅抱石的微雕藝術達到了真正的頂峰。只可惜,除著名篆刻家王本興先生最近在江西省博物館找到的“不求聞達”印外,其餘8枚印章而今都已蕩然無存,但願能有奇跡出現,讓這些驚世之作再現人間。(朱同)

 

    這些微刻邊款均無拓片,據說曾有人試圖用墨拓過,但終因文字過小,墨拓無一成功。至今在“不求聞達”印的上方和下方,還清晰地保留著黑色的痕跡。傅抱石的微刻邊款,均系用刻刀所為,貴在用刀,妙在用刀,它和當今的許多微刻不同之處,也是在用刀上。傅抱石的諸多學生、門人也曾嘗試用刻刀創作微刻邊款,未見有成功者。有用鋼針(即以前鋼板蠟紙用的鋼針)刻出邊款者,雖刻得整齊工整,有隸書、楷書等書體,但與傅抱石先生的刀刻邊款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且比傅抱石的微刻邊款文字要大得多。因此,傅抱石先生的微刻邊款在篆刻界,仍保持著獨一無二的首創性。上文所述的九方印章,其中的八件早已散失,不知下落,僅邊款為《前出師表》的“不求聞達”朱文印,由熊式輝把它留在了江西,目前收藏在江西省博物館,為館藏一級文物。

 

----以上資料下載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