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纏枝菊紋罐(14.5  口外徑11.2   底徑9.5公分)




























 


 


下載網路-


元青花花卉紋小罐(高6.5口徑6.5底徑6釐米)-廣東省博物館藏












 


 


下載網路-


元青花纏枝菊花紋荷葉小蓋罐( H 9.7cm  MD 7.0cm  FD 6.5cm)






 


 


下載網路-元青花纏枝菊紋荷葉蓋罐(一對)




 


 


下載網路-元青花纏枝菊紋荷葉蓋罐-香港葛氏天民樓




 


 


下載網路-元青花菊紋盞




 



15-368.一件元?青花纏枝菊紋罐的收藏(102.5.25)


 


    此次賣家黃女士,二十幾年前在玉市擺攤就認識,夫婦為大陸人,其先生從事大陸跑單幫找貨,專營瓷器,由黃小姐在台中市公園路玉市擺攤,是玉市少數大陸單幫客專營老瓷器的業者,不過大部分是屬清末民初民窯瓷器,偶爾才可看到一兩件清三代民窯瓷器,較高檔的官窯瓷器則較少見過。黃女士為人隨和,其開價還算合理。認識近二十年來,每次玉市文物之旅,都會到他攤位瀏覽,早中期我收藏的普通等級民窯瓷器及民初彩繪瓷器,大部分來自她。但近年來大陸收藏風氣興起購買力超過台灣,從大陸進貨不易,常連續幾個月沒看到攤位有進新的貨色,有時進的都是不到代的民國仿清瓷器,所以雖然每週六玉市都會照面,曾好幾年沒跟他買過東西了。今年以來偶爾會拿出其丈夫一、二十年前私藏瓷器出來販賣,今年已陸續向其購入4件瓷器。


   


    (102.5.25)週六玉市文物之旅逛到其攤位上,大致瀏覽其桌面所陳列文物,大多數是之前見過,少數未見過,也沒有值得上手後再詢問其價位的。於是問她是否有帶來較高級數沒有擺出來的?她表示前幾天整理倉庫,在一件大陶甕裡面清出一堆包裝紙後,就在甕底發現這件青花纏枝菊紋罐,今天偷偷特地帶來給您鑑賞。我看罐的造型及青花纏枝菊紋飾,像是元青花瓷器。根據瓷器專家所提鑑定元青花器的特徵,要從造型、胎土、釉面、青花料及紋飾五方面來判斷:


於是再拿起來仔細檢視:


1.造型:14.5 口外徑11.2  底徑9.5公分。此器為元代罐類之典型,直口,短頸,豐肩, 往下漸收,平底。元代景德鎮的陶工,為使胎骨在高溫下增強,將附近出產的高嶺土滲入瓷土中,提高了氧化鋁含量,但卻相對降低瓷土的可塑性,影響手拉坏高度。所以元青花的罐子及瓶子,都用接坏法,從內部或外部看,每12-15公分就會黏接一次坏的痕跡。


    此瓶造型符合上述造型特徵,腹部內壁有明顯的拉坏竹節狀凸起旋紋,在距底部以上8公分有一道明顯接坏痕跡,外部較平整。


2.胎土及器足:元青花胎土為灰白色,一般大型器胎質疏鬆並有細小氣孔,不夠潔白帶灰白,而小型器胎質細膩潔白,凡露胎處均會有在燒火時自然形成的橙色胎皮,行話叫”火石紅”。    


    此罐為平底不施釉得的露胎砂底,胎土細膩潔白,露胎處帶有自然火石紅。底部都不施釉,稱為沙底


3.釉色釉面: 元青花的透明釉為白中帶青色澤,釉面一般厚而溫潤,有的達到玉質效果。


    此罐施釉不到底,底部有手指抓底蘸釉痕跡。白釉泛青色,散發出柔和溫潤的寶光,但釉層較薄不肥厚。以手去觸摸有滑順不留手感,並沒有新仿的澀手滯手感,這是老件瓷器才有的特徵。以放大鏡檢視釉面,並沒有使用留下交錯不規則、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釉面過於光滑平整稀薄


4.紋飾:元青花器紋飾特徵,為紋飾層次多,畫面滿工,但清楚嚴謹,多數繁而不亂,主次分明,有邊角紋飾、主題紋飾及次要紋飾之分,構圖豐滿。不論花草、山水或人物等,受當時文人畫的寫意手法影響,生動活潑,筆法流暢自由揮灑。傳世元青花器中,數量最多者為圖案性紋飾,其次為花鳥草蟲紋飾,再次為魚藻紋飾,再次為龍鳳麒麟紋飾,數量最少則為人物故事畫青花器。紋飾層次清晰,運筆暢通,起筆、行筆、收筆自如,筆觸感強,氣韻連貫,畫面生動。


   此罐構圖疏朗、簡約,極具動感,畫工流暢。肩部畫回紋一周,腹部畫折枝菊花四枝相對稱,下畫草紋一周,最下畫蓮瓣紋,以雙弦紋相隔,紋飾雖然簡練,但畫法亦然講究,既有鐵線勾勒,又有分水渲染等傳統國畫手法,用筆酣暢有力,乾脆俐落,保持了元瓷那種粗獷奔放的特點。


5.青花料:元青花料著色劑---氧化鈷有兩種,一類國產青料含錳量高,如果用得少,燒成後會有藍中帶紫光效果,適宜用來劃線及勾勒圖形。若用多了,或類似寫意用墨法,會顯得灰暗而沉悶。而另一種為由中東進口鈷料,具有”蘇麻離青”的特色,由於含鐵量高,會使顏色顯得藍中帶黑,在有鐵點地方會產生暈散現象,不利細小線條,但這種暈散面濃重效果,反而有中國水墨的趣味,而且會形成一些凹入不平的鈷鐵結晶斑點。元代民窯青花使用的是國產青料所以呈色暗藍;官窯用的是進口鈷料,故色澤鮮艷散暈,有時會與國產青料混用,繪製線條邊框。


   此罐青花料呈色淡雅,明快悅目,含鐵暈低,是典型的國產青花料,而非進口鈷料。


 


綜合研判:


.     綜合以上各方面分析判斷,此青花纏枝菊紋罐由造型、胎土器足、紋飾及青花呈色均能符合瓷器專家鑑定元青花器的特徵。但釉層較薄不肥厚,以放大鏡檢視釉面,並沒有使用留下交錯不規則、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判斷可能經土咬未曾使用之出土瓷器。若要價合理,應可以列入收藏。


 


    於是詢問其年代?她表示由造型、紋飾及胎土,應該是元末明初的東西。再詢問價位?所開價位相對於元青花現在火紅行情,算是相當溫和。我表示這件是無款普通等級的民窯實用器,就算是能到元代,也不表示行情高。拍賣市場炒天價的是採中東進口鈷料”蘇麻離青”的官窯大型器物,不是這些


使用國產青料的小型民窯青花器物。這件釉面受土咬,釉光不夠肥潤,而且此件應為荷葉蓋罐,又少了荷葉蓋,行情差很大。他表示今日還沒開張,為求好彩頭,能回本就可以賣出。最後依其開價大幅下殺議價,她爽快答應成交。以清代民窯價位,若能收到元到代民窯青花瓷器,算是物超所值。尚請對元青花瓷器學有專精的先進,不吝提供鑑定意見。謝謝!                    


 


 


元青花瓷器的製作風格


 


元青花,在製作工藝、釉色、紋飾、器型等方面都非常成功,傳世精品國內外都不少,其特點有:


 


1胎:元代景德鎮窯瓷器的胎質,較為堅硬,不夠精細,有時可看到沙眼,由於胎內含雜質和鐵的成分較多,因此器物的底部及足部露胎處,經常可以看到氧化鐵的紅色斑點,也稱火石紅。元代青花瓷器的釉層一般比明清時期略厚,白釉地子的閃青程度也較明清為重,可能是當時施釉較厚和釉料中含鐵量較多的緣故。在製作工藝上,元代青花瓷器的足部上下多有竹節狀凸起的弦紋,器身與器足的接合部位,多採用胎接方式。


 


2釉:釉的顏色以白色為主,白中閃青色,釉質極為細潤,施釉一般比較厚,盤類器物的底部都不施釉,稱為沙底。元代青花瓷器的釉質都白中泛青,特別是早期產品與宋代青白瓷的釉色基本一樣。這種透明釉的顏色往往與胎質有關,在燒製過程中,胎中的鐵元素會在高溫的作用下向釉內擴散,加之窯爐內的還原氣氛,致使成品的釉面呈現出亮麗地青白色。大部分仿品的胎都含鐵量不足,其釉面看上去都青色不足。瓷器釉面的平整度與施釉方法有直接關係。由於元代青花瓷器是採用蘸釉、澆釉和刷釉工藝,所以看上去釉質豐滿肥厚,但平整度欠缺。特別是採用澆釉和刷釉工藝的大件器物,釉面往往留有“淚痕”和“刷痕”現象。清代以後景德鎮普遍採用吹釉法施釉,釉面的平整度較前朝大有提高,現代又採用電動空氣壓縮機代替人工吹釉,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釉面過於光滑平整稀薄者,均是現代吹釉產品。


  


3青花色:青花是藍色釉下彩,在瓷胎上用一種含鈷的顏料,(顏色是黑褐色的)按所要求的圖案進行繪畫,然後再施白釉,進行燒制,即成青花瓷器,這種青花的裝飾具有色調幽雅明快,而又不易上彩的特點。應該說,青花瓷器最早在唐代河南鞏縣窯已有燒製,但那時的青花,因是初級階段,又很不成熟,受唐三彩藍料的影響,在瓷器上的青花非常簡單,藍料暈散重,同時傳世器物極少,也就是近幾年才被陶瓷界所公認。青花中的鐵元素浮於釉表,古代使用的是一種天然礦物材料,其主要成份是氧化鈷兼有少量氧化鐵。鐵與鈷相互融合,均勻分佈。在高溫的作用下氧化鐵會在矽酸鹽液態中互相聚集,形成深色斑點。它們一般不會浮到釉子表面上來,形成所謂的結晶,在顯微鏡下觀察,多呈不規則狀醬褐色斑點沉於釉下。現代絕大多數仿品,都只是在國產青花中簡單地加入氧化鐵粉,也不作高溫煆燒處理,所以氧化鐵不可能均勻地融合在氧化鈷中,在高溫的作用下,這些氧化鐵會迅速浮到釉子表面形成結晶。在顯微鏡下觀察多呈礦渣狀斑點。青花色澤過於灰暗或鮮豔。國產青料與“蘇勃尼青料”比較,除鐵含量偏低外,錳含量又明顯偏高,前者是後者的60——300倍。如果不能有效祛除國產青料中的錳,只是一謂加鐵,青花的色澤就會顯得灰暗。如果直接將化學工業中的氧化鈷用作青料(俗稱“洋藍”),其色澤就會顯得過於鮮豔。除國產原料外,大部分都是進口的“蘇泥勃青料”,該進口料與國產料青花不同,它燒成後的顏色深淺不一,深的凹下去形成藍黑色斑點,用手摸時有凹凸不平的感覺,而國產青花料就沒有此類現象,但此時國產青花料用量很少,從見到的實物看,有國產青花料和進口蘇泥勃青料的合用器物,也有單純用國產料的,由於進口料有凹凸不平和發黑的暈散現象出現,所以只能畫繪花紋,有一種凝重、富麗堂皇的大氣之感。畫人物效果不好,畫人物必須用國產料,特別是畫人物的臉部既均勻又清晰,廣東省博物館收藏的元青花人物玉壺春瓶,應是以國產料為主蘇尼勃青料重點塗點的器物。為國產和進口青料的合用精品。


 


4紋飾:元青花一般多裝飾蓮瓣紋,器物肩部繪有垂雲紋,中間主題部分填以各種花卉,紋飾繁密,層次較多,有的器物上出現三四層甚至七八層花紋圖案,如省博物館藏的元青花人物玉壺春瓶,層次就較多。圖案結構緊密,層次分明,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水準,這種繁密飾紋的手法,不僅表現在青花瓷器上,也表現在元代織錦和石雕工藝上,成為當時的獨特風格。繪畫題材也比較豐富,常見的有:牡丹、蓮花、水萍、松竹梅、菊花、龍鳳、孔雀、麒麟、海馬、魚、鴨、鴛鴦、回紋、文字、八寶、人物等生動活潑紋飾。龍紋的特點:元代龍為細頸龍,龍嘴上翹,龍身較細,龍尾較禿,龍找有三、四、五找之分,但三爪龍最為常見。


 


5造型:在造型方面具有胎骨厚重,形制巨大的特點。常見的器形有大瓶、大罐、大碗、大盤等,這種造型繼承了唐宋(西元714世紀)以來的傳統風格。由於當時的旋削技術較差,一般大罐內也多有旋紋,不夠規整精細,不注意修整,瓶、罐、壺等器物介面痕跡較明顯,盤碗類器物底部一般不施釉,經常看到留在底部的旋痕。同時小型器物也有,如廣東省博物館收藏的小菱口單鳳紋碟、小罐、小洗等。但數量不多。常見的典型器物特點有高足碗,碗身較淺,口和底足外撇很少,高足大於碗身。


1)玉壺春瓶:細長頸,腹部轉折生硬,口沿外撇大,整個器物比較瘦高。


2)壺元代的壺比以前有了較大的演變,壺身是以玉壺春瓶作為壺身的,壺把較大,壺嘴較長,位置均靠下。


元代的器物除高足碗外,底足一般比較矮,造型厚重,挺拔古樸,表現了元代的時代風格。


-以上下載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