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琴書侶款旋紋三足筒式銅爐(8.2  外徑9.9公分 716g)

























































 


 


 


下載網路-清早期琴書侶款筒式爐(8.8 11.7cm 1210g)-


 


西泠印社拍賣2010-12-14 成交價179,200




 


 


 


下載網路-南宋三足弦紋銅樽(7.4口徑9釐米)-


遂寧市金魚村窖藏出土,遂寧市博物館藏




 



15-365.一件清琴書侶款旋紋三足筒式銅爐的收藏(102.5.19)


 


    二十多年前光華玉市成立時,各攤位多少有幾個明清銅爐,在後面高架橋施工旁邊空地上更是銅爐集散地,整排攤位就地擺的都是老銅爐,那裡有新仿問題。當時大陸剛開放,大陸單幫客直接到鄉下收購,老百姓生活苦,只要有人要能賣錢的全搬出來賣光了,舊的比新製的還便宜,根本不需要去仿,您要在意的是其等級、品相及價格。


 


     我挑選明清銅爐的標準:1.造型典雅,線條流暢,年代越早重心越低越穩重。2.銅爐色皮要完整,要深沉放出光澤。3.胎體上手有壓手的質感,敲擊聲樂輕脆悅耳,表示經過越多次精煉。4.款式要清楚工整,宣德款識要標準款。個人對明清銅爐僅為附加收藏,並未刻意去收,所以近30年僅收幾十個。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近年來大陸經濟大好,宣德爐成了中國藝術品收藏市場上的新寵,老銅爐在大陸市場價位高漲,使得老銅無爐在台灣文物市場絕跡,在玉市現貨市場連爐體輕薄、品相差的老銅爐都難得一見。


 


   目前大陸仿古文物猖獗且技術高超,特別近年來老銅爐在大陸市場價位高漲,此種現代仿古銅爐在玉市隨處可見,一種是一眼假的低仿品,以黃雜銅翻砂鑄成,粗劣至極,體輕薄而多砂眼,一件幾百元至一兩千元即可購得。另一種是採用現代的失蠟法澆鑄技術,此類仿品可以說在造型、重量上與真品相伯仲,但細看銅的質地、皮殼、包漿、打磨的光潔度等,兩者差異就大了。現代仿品用的是電解銅,色紫紅,手撫之而無細膩之感,且仍生澀淺薄,在打磨方面現代大多借助拋光機械,由於轉速太快,光澤過分的激烈,“火氣”亦大。另外在網拍的銅爐也大多數是新仿品,其中較高仿製品,皮殼銅鏽風化仿製幾可亂真,行家肉眼看當然難逃眼力,但無法由照片看出破綻。幾年前曾搜尋購入兩件由照片看似乎是老銅爐,但收到上手檢視後,才發現是高仿新品,還好事先有鑑賞期約定,退貨還錢不致血本無歸。


 


   此銅爐由北部一家有開門市的骨董店所經營網拍賣場所賣出,檢視其評價6百多,雖有幾個不認同的負評,但經長期觀察,判斷應是正派經營。賣場以雜項及書畫為主,經營方式為招攬人氣全部以1000元低價起標,每週固定時間結標。據業界傳言此光明正大標明為骨董店業者,其網拍賣場部分夠水準拍品,是由藏家所委託寄賣,店家只負責處理網拍事項,成交後抽佣金,若委託賣方不想賠本賣出,就要自行護盤。從97.12.7迄今總計標得十幾件文物,收到檢視大致還滿意,與預期差不太多。雖然每週仍繼續瀏覽其賣場,但偶爾見到有興趣的文物,下手競標,均超過心中的最高價,只有放棄,只在(101.10.13)標得一件清黃楊木觀音。


 


     (102.5.12)早上在每天上網拍搜尋網拍銅器項目中,看到這件凌晨新上架標題為---“琴書侶”款 旋紋三足銅爐,標示尺寸: 直徑9.8cm 8.3cm  716g。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加上仿古技術進步,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鑑定銅爐,要從造型、款識、色皮、皮殼、外表鏽蝕污垢、銅質重量等多方面特徵著手。要由照片看銅爐新舊及年代是有其難度,特別其中特徵,若因照片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出重點的微觀細節局部特寫供參考。只能由器型、解像力不足的款識初步判斷,是否入清老爐風格?但未上手觀察,無法上手敲擊根據聲音輕脆與否,判斷其銅質好壞煉銅是否精純?


 


    此旋紋三足筒式銅爐從照片看造型規整,色皮為銅紅色,款識為“琴書侶”篆書款工整。雖有拍攝旋紋及爐內壁和款識局部放大特寫照片,所拍照片也算清楚,但表面部分有污垢掩蓋,加上照片解像力不足,仍無法借由照片放大觀察雕刻痕跡,據以判斷是否作舊或自然老化?以確定其新舊及年代。特別此種完整銅紅色皮銅爐,個人在收藏老銅爐近30年未曾見過,明清銅爐在製作時雖會人工加上一層色皮,但經過幾百年傳世使用,其原先色皮大部分均會消失殆盡,少數有殘留的也是成斑駁狀。有完整色皮的就相當可疑,可能是現代高仿品,或年代不久的清末民初製品,或是清末民初再製品,根據民初趙汝珍所著古玩指南全編記載,清末民初在北京前門大街一帶就有專門偽造宣德爐的店鋪,專門以偽製為業的人分許多類。其中一類是先在市場上不計優劣整破地收購大批銅爐,將色皮剝蝕晦暗的舊爐,放進有顏料的鍋裡煮五六天,重新敷上色皮,破壞了原爐的美。這種偽作的顏色只能有3種,即瓦灰、豬肝和土紅,而真正的宣德爐沒有這些顏色。還有一些匠人比這更複雜一些,自己用顏料煮,但這種匠人在工藝上沒有更多的變化技巧,所以往往在爐上敷以金點,號稱“金點爐”,外銷海外,現在市場上能夠見到的這類貨色十有八九是如此偽製的。還有一些商人為了迎合蒙古買家,這些人只會要求銅質精美,卻不懂欣賞皮色的美麗,竟把舊爐磨成嶄新的爐,破壞了不少好爐子,銷至蒙古地區。


  


   此件琴書侶款旋紋三足筒式銅爐由照片看外表色皮有濃淡自然風化,不像顏色一致的新製品,爐口有些微自然歲月沁蝕痕跡,篆書款識工整像手工雕刻,且“琴書侶”為私家款較具收藏價值,於是列入追蹤名單,決定屆時觀察參與競標。


 


     好不容易等到518日晚上拍賣結束時間前一刻,結標前5分鐘進入其賣場,此物已另有7人競標,於是加價下標,經55次出價後,以預期價位內得標。匯款後,週一賣家回覆已收到貨款貨品已寄出,週二即收到此琴書侶款旋紋三足筒式銅爐。


    


上手詳加檢視:


1.造型:8.2  外徑9.9公分 716g。此筒式爐造型規整,筒壁豎直,爐口有一圈寬帶,下有三條旋紋,底有三如意板足如祥雲圖案。


   明清的筒式銅爐,造型仿宋代筒式瓷爐,而宋代筒式瓷爐來自漢代銅樽,樽是漢代最主要的盛酒器,在銅器、漆器中均有發現。在漢代,酒一般貯藏在甕、磕或壺中,飲宴時要先將酒倒在樽裡,再用勺酌入耳杯奉客。有學者考證,漢代樽有盆形和桶(筒)形兩大類:桶形樽所盛為清酒,品級較高;盆形樽所盛為白酒,品級較低。


2.鑄造方式:老件銅爐傳統製作工法為脫蠟法。脫蠟法表面較細緻平滑沒有砂孔,沒有多餘肉粒不需再打磨,但成本較高昂。現在一般仿品為減少成本,其製作工法翻砂鑄造,而非較高級的脫蠟法,會在表面留下鑄造砂孔,表面有經人工打磨規則性拋光痕跡。


    此銅爐表面細緻平滑沒有砂孔,表面沒有規則性打磨拋光痕跡,應是脫蠟法製作。


3.銅質:古代銅料為原礦銅加以熔煉來源取得不易,不像現代銅礦以電解法取得容易價廉。所以古代銅料價較稀有高價,銅重等於貨幣,部分時期甚至允許民間私鑄銅錢。老件銅爐因原料貴重一般較為輕薄,但少數質精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標準款銅爐,以私家款銅爐等專家斷代為清中早期銅爐,卻相當沉重。


    此銅爐胎體並不算厚,但上手有沉重感,敲擊聲清脆,表示經過較多次精煉。


4.皮殼包漿:老件表面及爐內應有歲月陳年污垢,爐面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且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


    此件銅爐外表色皮有濃淡自然風化包漿,但相當乾淨沒有污垢,以放大鏡觀察其表面,有規則性拋光打磨痕跡,沒老件使用所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爐口有些微自然歲月沁蝕痕跡,爐內殘留煙灰污垢,還帶一點些微綠銹,判斷應為入清老爐使用所留下,爐內呈現出老爐製作時所留下凹凸不平特殊表面。


5.色皮:此爐為完整銅紅色皮,個人在收藏老銅爐近30年未曾見過,明清銅爐在製作時雖會人工加上一層色皮,但經過幾百年傳世使用,其原先色皮大部分均會消失殆盡,少數有殘留的也是成斑駁狀。


   根據民初趙汝珍所著古玩指南全編記載,清末民初在北京前門大街一帶就有專門偽造宣德爐的店鋪,專門以偽製為業的人分許多類。其中一類是先在市場上不計優劣整破地收購大批銅爐,將色皮剝蝕晦暗的舊爐,放進有顏料的鍋裡煮五六天,重新敷上色皮,破壞了原爐的美。這種偽作的顏色只能有3種,即瓦灰、豬肝和土紅,而真正的宣德爐沒有這些顏色。  


   此件琴書侶款旋紋三足筒式銅爐極大可能是清末民初這批明清老銅爐後作色。


6.款式:此爐款識“琴書侶”篆書鐫刻有力,篆法優美。


   宣德爐最早的仿製者為吳邦佐。據說,吳邦佐是宣德時參與鑄爐的要員,時任工部吏臣。在宣德爐停燒後,他就召集、雇用原來的工匠自行開鑄仿宣,所做器物落款有八字款、十六字款,亦有題爲“琴書侶”三字款。


   上網查“琴書侶”款銅爐其款識均為工整篆書款,風格類似,但沒有兩件完全一樣的。此爐款識“琴書侶”以放大鏡檢視字面與爐底面平,款識工整有力,筆劃不平直有刀工雕刻痕跡,印底面平整。判斷應與真品宣德銅爐款識同採在每個爐蠟模,以刀手工雕刻,因此風格雖然類似,但卻沒有兩件款識完全相同,此種在蠟模上以刀手工雕刻款識,為銅爐中之最高等級。


 


綜合研判:


    綜合以上各方面判斷,此銅爐造型規,典雅穩重,線條優雅,上手沉重感,敲擊聲清脆,款識工整,評估應有清中早期以上年代。只可惜清末民初重新敷上色皮,破壞了原爐的美。以致外表自然風化痕跡盡失,讓人感覺像清末民初製品,沒有明清銅爐斑駁的老味。也就是如此不開門老爐,讓一般網路買家心存疑慮,不敢追高,而我因之前曾購買類似清末民初後加銅紅色皮銅爐,故能確定為老爐,才能以逸待勞以較低價位購得清中早期私家款銅爐。此銅爐雖經後代重新敷上色皮,破壞了原爐的美,但本體完好未損,外在色皮也歷經近百年風化,已形成自然包漿,雖無原件價值,仍算是物超所值!


 


        拿出一、二十幾年前在玉市所購老件三腳爐木座及老爐蓋逐一搭配。此種三腳爐木座當年在玉市較為常見,通長單賣,價格不高小幾千元,其三點為兩邊長相等的等腰三角形,而非三邊長相等的正三角形,不易找到剛好合用尺度。因個人收藏銅爐數十件,只要見到老件品相良好的,要價合理就收下,帶回家配,配不上的,就留著繼續等待配對機會。至於老爐蓋在早期玉市較為少見,有時與香爐成組搭配,若業者要求合購堅持不單賣,要價不高就買下,若要價高只有放棄。但若雕工較佳,個人喜愛,就要大費周章,才能得手。最後找到一個15年前在光華玉市購買的日本製鏤雕竹菊紋銀爐蓋能搭配,此種銀爐蓋一般是與瓷製香爐搭配,但當時是與一件清末無耳三高足銅爐搭配,個人認為不搭調並非原配,但賣家認為進貨就是一起買的,堅持一起賣一萬元,若單買爐蓋還是全套價。問題是其中一足還碰損有明顯裂痕,最後經一番口舌,他才鬆動表示一起買可以算便宜8千,若單買爐蓋僅可以減一些要6500元,最後考慮到銅爐有明顯裂痕沒有收藏價值,就忍痛以6500元單買此銀蓋。 因此銀爐蓋尺寸較小一直找不到銅爐與之搭配,只勉強找到一件清中期仿宋官釉瓷爐湊合搭配。沒想到此件銅爐口採雙層台設計,其第一層內徑剛好能置入銀爐蓋外徑,其第二層內徑又剛好能置入銀爐蓋內沿,完全密合宛如原配定製。至於一般老件三腳爐木座,多數為清末酸枝材質,此件三腳爐木座為少見的紫檀材質,雕工較為細緻,依雕工及皮殼包漿上看清中期,因此種三腳臚木座有尺寸及方向性,一直找不到銅爐搭配而閒置,與此銅爐搭配還勉強可湊合用。


 


     個人研究分析市面上文物的等級狀況,可以分低仿、高仿及不開門老件---老件但經不當保養或處理,失去部分老件應有特徵;另外是開門的老件---又分為低、中及高等級,因連初學入門者都看得懂是老件,不用爭議,所以中、高等級文物在骨董市場上是搶手貨,所花代價相對較高。


     而一個骨董藏家或業者其鑑賞層次,也可分三個層次:


1.首先是初學入門,懵懵懂懂分不清真假,真的假的都買,但卻不敢買高等級的開門老件,因為價格昂貴。


2.多數人是處於已經入門階段,已普遍看得懂新舊及真假,低仿當然騙不了,遇到高仿,有時因認識不清,貪念下手繳了學費。對於不開門老件,因失去部分老件應有的明顯特徵,誤認為新仿而不買。對於低等級開門老件則已不屑一顧,只買中高等級文物。


3.最高境界為真正行家,已鍊就火眼金珠,對於該項文物特徵能充分掌握,任何高仿文物騙不過他。膽大心細,能慧眼獨具,一眼看出老件及年代關鍵特徵。對於不開門老件有爭議文物,別人敬而遠之,真正行家卻對此種文物有高度興趣,這才是考驗鑑定眼力的所在,因有爭議才可能有議價空間。


     這三個階段是循序漸進,但卻不必然會往上提昇,有的老藏家一輩子都處於初學入門階段,收了幾十年滿屋子是仿品,偶爾有老件都是行家所不屑一顧的低等級老件。絕大多數人一輩子是停留在已經入門階段。只有極少數人能提昇到最高境界---真正行家,這跟年齡無關,也跟收藏多少年無關,而是有無此慧根及用心去研究。


 


我分析市場文物等級與收藏鑑賞層次相對關係情形


文物等級   低仿   高仿         不開門老件        開門老件


初學入門                                       買中低級,不敢買高等級


已經入門   不買   有時買到     誤認為新仿不買  中高等級均買


真正行家   不買   不買                            專買高等級,


                                                          中等級價格合理也買


 


     多數的藏家及業者屬於已經入門層次,而我對於某些較投入項目,自認為應已進入屬於真正行家階段。對於有爭議的不開門老件文物,別人敬而遠之,而我向來對此種文物有高度興趣,這是考驗鑑定眼力的所在,因有爭議才可能有價差空間。


 


 


 


 


明清私款銅爐鑒賞


 


     私款即指私家鑄款,是當時官宦人家或富人自用的款識。此種銅爐一般是孤品,亦有後仿。


 


     玉堂清玩。玉堂相傳為嚴嵩之子嚴東樓的字號,玉堂清玩銅器是嚴氏之爐。趙汝珍說:嚴氏之爐皆系劫取宣德爐之無款者,充為己有,非其所製,故而十分珍貴。20031126日中國嘉德(北京)的儷松居長物——王世襄、袁荃猷珍寶拍賣專場內有私款爐15個,款名有:湛氏之爐,李曲江製、玉堂清玩、在公家藏、深柳書堂、莫臣氏、奕文氏、弟子劉起龍造、完初家藏、孟博氏道光丁末秋定府行恒堂造、崇禎壬午冬月青來監造、大清康熙年製燕台施氏精造、大清順治辛醜鄴中比丘超格虔供佛、奕出流芳。


  


    銅爐體積太大不一定就好,因為用於廟宇神堂的大型銅爐往往製作粗糙,但用於文房的銅爐,由於文人專門訂造,所以用料精,工藝好,大多是品位高的精、逸、妙、佳品,甚至是極品。而私款銅爐大部分屬於官宦世家或富貴人家的文房用具、府內祭器,是專門鑄造,所以屬孤品,後有喜歡其傳世的款名,亦有後記,但不會批量生產,所以形制好、銅質精、皮色佳、款字優的私款爐,其文物價值、藝術品位和市場價值極高。20031126日北京·中國嘉德王世襄、袁荃猷珍藏專場拍賣中,21個銅爐(其中15個是私款爐)拍出了一千多萬的天價,其中一個拍出182.6萬(包佣金),可見高品位的私款爐其文物、藝術、市場的價值可觀。


  


      國人在室內焚香自戰國時代已開始,但專為焚香而設計的爐具卻遲至漢代才出現。漢代的香爐中最著名的是博山爐,多用青銅鑄成,偶有陶器成品出現。薰爐上有孔使香氣發散,這熏香除穢的觀念和爐器的形制,都是受了神仙方士等流行思想的影響。到了魏晉玄風盛行後,士人們開始講究姿儀,薰衣剃面成了士族優雅風儀的體現,於是香薰的樣式更趨多樣化,多由青磁燒制。唐時佛教大盛,香具的形制自然更加繁多。質地有銅製品、絞胎器甚至金銀,到了明清,用銅製造的薰爐,更是出現不少。


來源:中華網  200855 135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