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1928)王琦畫粉彩晚涼洗馬圖觀音瓶(35.4 腹徑15.2公分)


























 



15-295.一件戊辰(1928)王琦畫粉彩晚涼洗馬圖觀音瓶的收藏(101.4.21)


      


     話說因長期訂閱典藏古美術雜誌,四月份隨書附贈一張台中市新光三越百貨公司巡迴展覽”古蜀文明-三星堆/金沙遺跡秘寶展”貴賓券。在 (101.4.14) 週六上午逛完公園路玉市,中午搭市公車趕往台中市新光三越百貨公司觀賞後,順道前往台中港路與文心路口的文心玉市逛逛。在最裡面從開幕就開始擺攤的兩資深攤位分別買到兩件民初名家繪畫瓷器的收藏-劉雨岑畫粉彩楚江秋色蘆雁圖蒜頭瓶及石宇初畫青花花鳥圖葵口茶盤。個別詢問是否還有民初名家繪畫瓷器存貨?兩位賣家均表示應還有,回去找看看,若有下週六再帶來,於是留下其連絡電話。


 


     (101.4.21) 週六上午逛完公園路玉市後,連絡這兩位攤主,都表示各有帶來一件民初名家繪畫瓷器,於是搭市公車趕往文心玉市。在售我劉雨岑畫粉彩楚江秋色蘆雁圖蒜頭瓶的攤位,看到一件珠山八友弟子輩小名家鄧必潔所畫雪景山林圖圓蓋罐,畫工還可以,但品相略差,開價比照珠山八友大家價位,當然不考慮。接著在售我石宇初畫青花花鳥圖葵口茶盤的攤位,看到這件王琦畫粉彩晚涼洗馬圖觀音瓶。


 


    鑑定民初名家彩繪瓷器的特徵,從造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彩料及畫工和款識多方面來判斷。在現貨市場文物之旅常可看到這些珠山八友瓷器蹤影,但百分之99為仿製品,其中低級仿品,由畫工及彩料就可輕易看出其破綻;至於高仿品,其造型、胎土、底足及畫工若仿製到位,就不易憑肉眼一眼就看穿,需從釉色、彩料及款識來判斷,進一步需以放大鏡檢視胎土特徵及釉面風化,才能判斷新舊及真偽。


 


    根據個人收藏經驗,民初名家彩繪瓷器有民初舊仿及現代新仿。


民初舊仿


    要鑑賞民初名家彩繪瓷器,要先看畫工的好壞,風格是否符合?再看落款是否符合?不能只看釉色釉面是老件,就冒然認定是真品。原因是這些民初彩瓷名家在當時就有極高身價,民初在上流社會當送禮的貴重禮物,因此民初景德鎮專賣一般日常用瓷的紅店就開始仿製。所以在十幾年前就有這些舊仿瓷器出現在文物市場,同樣是民初老瓷器如何分辨真偽?首先真品畫工當然細緻流暢,仿製由工匠所畫較為匠氣,圖案較沒變化,多數是畫花鳥,看似畫得還可以,但落不同人款,畫工卻類似。其次落款及印款,民初彩瓷名家都是文人出生,具書法功力及詩文能力,會題與圖案相符題名,詩文書寫流暢,印款是以筆工整描繪出姓名或字號。文字若書寫拙劣的當然是當時工匠功力不足所仿,但有些書寫看起來似乎還可以,但題款往往只有四個字,又與圖案主題無關,而且都是簡單那幾句-如”永味清香”千篇一律,印款總是畫個”之印”字了事,有藏拙及偷工減料之嫌。另外民初名家彩繪瓷器因身價不凡,所用素胎瓷器均嚴格挑選,甚至各名家都有專供的高檔素胎,造型優美,修胎工整,胎質細緻,釉面溫潤潔淨。反之有造型笨拙,修胎不工整,胎質粗鬆,釉面不瑩潤不潔淨,胎釉雖是民初特徵,也都要懷疑是舊仿品。


 


現代新仿


   前幾年來市面上有一些畫工不佳,書寫拙劣的仿品在玉市出現,這些開門的低級仿品,稍微入門的玩家當然一眼就能看穿。但這幾年來竟然又出現影寫版仿品,粉彩真品彩料有厚度,筆觸有濃淡之分,這類影寫版仿品,畫面平淡沒有厚度,沒有濃淡的筆觸,用放大鏡檢視是畫面及詩文由印刷的網眼所構成。這類影寫版仿品在現貨市場當然騙不了行家,但個人在網拍初期卻上過當,7年前曾在網路搜尋到一套4件近代景德鎮彩繪名家瓷盤,要價不到萬元,覺得值得收藏。它是由真品拍攝製成,當然由照片看畫工落款都對,判斷只有真品及影寫版仿品兩種可能,但這些影寫版仿品特徵無法由照片看出來,於是詢問是手繪還是印刷?不過賣家表示專業不足無法分辨,於是不厭其煩告知其如何分辨影寫版?不料賣家扮豬吃老虎,表示還是看不懂,當時太躁進竟然大膽議價購入,當收件後打開看一眼就知道完了,是一文不值的影寫版仿品,最後斷然決定損失一半,以半價要求賣家回收,認賠了事。有了這次教訓,日後看到網拍民初名家彩繪瓷器,一定先向賣家確認是手繪還是印刷?告訴其如何分辨,若賣家無法確認就放棄,但仍有一次看上一件何許人冬雪圖水盂,經賣家確認手繪後再購買,不料收到檢視仍為影寫版仿品,經告知賣家取消交易退貨還錢。最近到鹿港拜訪二十幾年來常交流的老藏家,他興匆匆表示最近從一南部藏家交流到一件何許人畫山水冬雪圖文鎮,我心裡想會不會又是影寫版仿品?當他從保險櫃取出一看,果然是,問其進價,價位為3萬。我說畫工文字都符合其風格,但不是手繪的,他不相信,說彩料有厚度明顯浮出,不可能是印的。我說這幅構圖是由真品拍攝再印刷在瓷面,然後再上白色釉料雪景,不信以放大鏡檢視房舍及人物圖都是網眼所構成。他以放大鏡看過後,不得不承認現在大陸仿品技術騙過收藏瓷器已40年的他!我說這種東西在玉市開價最多千餘元,實際出價幾百就會賣。到玉市不一定買到老文物,有時看大陸仿製品技術及程度也會有收穫。


    


   近年來有些作偽者或臨摹、或拼湊、或生造,千方百計所仿造的高仿品,很容易讓初學誤判為真品。


1.看一件瓷畫作品與看紙、絹中國畫一樣,看的規律是:“一字、二畫、三印章”。對作偽畫瓷的高手來說,“仿畫容易,仿字難”,字是最難仿的,字不對,作品很難看真。其實,畫也是難仿到位的。一件名家之作,其功力是不言而喻的。每件作品都能感受到畫家的靈氣。而仿品,無論是字或畫都是有形而無神,或是連形都相差萬里,其真偽叫人一目了然。瓷畫家的印章亦各有特點,應細細揣摩。如王琦便使用“西昌王琦”四字三重疊空心篆體印,一時難以辨認,有的偽作品不識其意,糊亂塗寫,毫無層次,一看印章便知“廬山真面目”。


2.民初老件瓷器胎質較堅緻,胎體的輕重一般較為適中,釉色帶青白色,釉面平淨光潤,散發出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之賊光。以手去觸摸有滑順不留手感,並沒有新仿的澀手滯手感,這是老件瓷器才有的特徵。以放大鏡檢視釉面,有使用留下交錯不規則、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底部因長期使用,不澀相當順手。反觀新仿的瓷器胎體比較輕薄或過重,釉薄無肥潤感,釉面光澤刺眼,成一種死硬的光感,缺乏柔溫的氣質。正因如此,偽作者往往在器表用化學藥物浸蝕,用細砂紙擦弄或用顏料塗抹,種種手法,只要細心觀察,亦不難發現。


3.繪瓷原料與原作亦有本質的區別。民國時很多繪瓷原料是礦物料,研磨精細,燒出後顏色鮮豔、厚重,層次感強、光澤度好,手觸細膩嫩滑。而現在仿品所用繪瓷原料多用化學配製料或代用品,粗劣不堪,燒出後粗糙無光澤,無鮮豔可言。色階平淡,沒有精神。


    總之,作偽者或臨摹、或拼湊、或生造,千方百計將贗品打扮成“原作”,但只要細心揣摩,仔細分析,多看、多比,總不難找到其蛛絲馬跡的。


 


    鑑定民初彩繪名家瓷器作品,要從以下幾個的特徵著手,要從造型、胎土底足、釉色釉面、色彩畫工及落款底款多方面來判斷,於是上手這件王琦畫粉彩晚涼洗馬圖觀音瓶詳加檢視:


1.造型:35.4公分,腹徑15.2公分,為觀音瓶,造型典雅,線條優美。


2.胎土底足:胎土潔白細緻,器足規整,底部因長期使用,不澀相當順手。


3.釉色釉面:釉色稍微帶青白鴨蛋色,釉面平淨光潤,散發出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之賊光。以放大鏡檢視釉面,有使用留下交錯不規則、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4.色彩畫工: 粉彩色彩鮮麗。人物表情刻劃細緻,衣服縐褶線條簡練概括。雙駿勾描遒勁有力,線條準確凝練,生動傳神,形神兼備。柳樹線條寫意流暢,層次分明,自然流暢。整體有名家格,符合王琦特有人物圖彩繪風格。


5.落款底款: 以草書落款,書法俐落流暢,起頓有致,流轉振颤,別有韻味,頗有王羲之、懷素書風。印款“匋迷”,底款“匋匋齋”為其齋名,款識工整,落款及印款和底款均符合王琦風格。


     由以上各項綜合判斷,這件王琦畫粉彩晚涼洗馬圖觀音瓶,造型典雅,釉色稍帶青白,散發溫潤柔和光澤,粉彩色澤鮮麗,人物表情刻劃細緻,雙駿生動傳神,草書落款書法俐落流暢,整體具名家格。此件極為可能是民初人物彩繪名家王琦之作品,若價格合理,應值得列入收藏。


 


     詢問其價位,他表示這件是十幾年舊藏,現在已無法進到這種珠山八友開門貨色,就開個實價,讓您收藏。所開價格的確是以前舊價位,符合所預期,最後仍依其要價議價8折成交。


 


 


王琦生平及瓷畫鑒定


 


    王琦為珠山八友之首,生於1884年,卒於1937年,享年53歲。其初以捏面人為生,後向鄧碧珊學畫瓷板肖像。先以錢慧安仕女畫為藍本,後改學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晚年的作品開始擺脫錢慧安和黃慎的影子,在繼承中有了自己的特徵,以寫意人物畫見長。


 


  筆墨()特徵   


 


  王琦傳世之作較多,主要是人物畫。1928年以前,其人物畫的風貌中可以看出學錢慧安的影子;後來學黃慎的筆墨技法,並逐漸脫離前人窠臼形成自己的風格。王氏尤其善神道人物和古典人物,贗品也以此類為多。從王氏人物畫的筆墨特點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王琦的人物畫在乾隆粉彩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早年畫瓷像的技藝,又吸收西洋畫法,人物頭部刻畫細膩,以西畫手法描繪人物臉部,明暗關係清晰,神情捕捉準確,光影富於變化,有西洋繪畫暈染技法,立體感強,被後世稱為西法頭子。而模仿者往往是略加暈染,缺少細膩;稍有光影變化,但明暗層次不足;人物缺少神情,若表情生硬的瓷上肖像畫。


 


    二是王琦的人物畫,勾線用筆老辣,頓挫有力,衣紋虯結生姿,剛中有柔,整而不亂,介乎于中國傳統減筆描與枯柴描之間,衣衫的表現以中鋒用筆,有黃慎恣縱的筆意,線條簡略流暢,準確凝練,遒勁有力盡顯精神,有以草書入畫的放達和力度。尤其中鋒用筆,線條放達而又疏鬆,比黃慎的線條更有力度,也更概括,並能在黃慎的基礎上自成一格,做到運筆疏鬆卻又結構緊湊,線條捭闔卻又抑揚頓挫。而模仿品勾線生硬,運筆的頓挫之態做作,筆力柔弱,線條零亂,不能較好地體現人物結構。


 


    從王琦人物畫的設色來看也有幾個特點:一是早年作品設色細膩,渲染層次豐富,有瓷像畫的微妙變化;二是既注重色彩的冷暖搭配,又不求濃重豔麗,具微茫之感;三是以幹筆皴描人物的衣袍,輕敷淡染,層次豐富,並常用點虱之法補充層次。而模仿品設色平板,少陰陽層次變化,特別是染色之後的點虱之法,不隨陰陽層次而變,徒有形式,不得要領。如以模仿品與書中王氏作品真跡對比(參見書中157—237頁作品),以上幾點一覽便知。


 


 


    另外在鑒定王琦作品時,從其書法的筆墨特點人手,也是十分關鍵的。王琦以草書題畫,個人風格甚強,而且沒有他人代書款的現象,因此書法是鑒別王琦作品的重要依據之一。民國初年的老仿品,大都無意去模仿其書法,有的仿品儘管各方面摹造得都很像,但書法多是離題萬里。現代仿品很注意書法的模仿,並有專門題寫王琦書體之人,但深研細究也只有其形,不得其骨。


 


    題識印款


 


    王琦早期作品少長篇題款,有時僅畫圖章。中年後作品題款較長,且以草書題記,書法起頓有致,蒼勁縱橫,散而有序,運古融今,頗有王羲之、懷素書風。題款一般都是題寫一兩句詩文後,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見落款為:西昌匋迷道人王琦寫西昌匋迷王琦寫於珠山西昌匋迷散人王琦寫於珠山匋匋齋西昌匋迷道人王琦寫於珠山客次等。王琦題款中時而自稱匋迷散人,時而自稱匋迷道人,兩者非筆誤。


 


    常見印款為:西昌王琦匋迷匋迷畫印匋匋齋碧珍王琦畫印等。


 


作者:劉楊   文章出處:"珠山八友”-江西美術出版社-耿寶昌、秦錫麟主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