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青花人物圖筒瓶(20.8 腹徑7.5公分)













 


 


下載網路-清順治 青花人物直筒瓶(26.5cm )


-北京雍和嘉誠2007-05-20成交價人民幣209,000







 


 


 


 


下載網路-清順治 青花花鳥圖筒瓶(26公分)












 


 


 


 



 


下載網路-清順治青花洞石瑞獸直筒瓶(27.2直徑9公分)


 





 



15-233.一件明末清初青花人物圖筒瓶的收藏(100.5.14)


 


     此次賣家黃小姐夫婦為大陸人,其先生二十年前就從事大陸跑單幫找貨,專營瓷器,由黃小姐在台中市公園路玉市擺攤,當時是玉市少數大陸單幫客專營老瓷器的業者,不過大部分是屬清末民初民窯瓷器,偶爾才可看到 一兩 件清三代民窯瓷器,較高檔的官窯則未曾見過。


 


     黃小姐為人隨和,其開價還算合理。認識近二十年來,每次玉市文物之旅,都會到他攤位瀏覽,早中期我收藏的普通等級清末民窯瓷器及民初彩繪瓷器,大部分來自她。但近年來大陸收藏風氣興起購買力超過台灣,從大陸進貨不易,常連續幾個月沒看到攤位有進新的貨色,有時進的都是不到代的民國仿清瓷器,所以雖然每週六玉市都會照面,曾好幾年沒跟他買過東西了。後來聽她說也在網拍成立兩個賣場。最後跟其交易已經一年多,是(99.2.27)購進乾隆款仿宋官窯花式洗及宋耀州窯刻花大碗。


 


    今年過年後接連幾個月週六都不見其蹤影,直到 (99.5.14)才又見其來擺攤,詢問其此次回大陸這麼久,一定收到不少貨。她表示此次回去是為媳婦生了孫子,替媳婦做月子,根本沒有去找貨,就是要去找貨,也找不到貨了。不過此次瞞著老公,特地帶來一件開門的明末清初青花小品瓷器給您看,她表示現在景氣差,等級高的賣不到好的價位,老公將其中較精緻的瓷器留下自己收藏把玩,不讓她帶來賣。她拿出這件青花人物圖筒瓶,我看其尺寸在筒瓶算相當小,拿起來一上手的重量感及以手去觸摸有滑順不留手感,並沒有新仿的澀手滯手感,釉色灰白柔和溫潤寶光,這是老件瓷器才有的特徵,青花色調偏灰藍,畫工簡節流暢。再翻看底足為螺旋狀素胎底,初步判斷應為明末清初青花小品瓷器。於是再逐一檢視比對,根據造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青花呈色及畫工紋飾方面逐項詳細檢視:


1.造型:20.8 腹徑7.5公分。束頸撇口,肩以下漸收呈筒狀,平砂底,非常典型的明末清初器形特徵。筒瓶是明末清初非常流行的民窯器形,“筒”與“統”音同,取一統天下之寓意,在戰亂不斷,民不聊生的時代,表達了人民對天下太平,生活安定的期盼;另有“象腿瓶”之稱。筒瓶身體太長,容易顯得呆板,但實際卻沒有這種感覺,這主要靠口部、肩部的變化,使原本單一的造型生動起來。此筒瓶頸部比常見較為細,造型優雅圓潤,典雅小巧,比例協調,線條優美,瓶身接胎及旋胚痕明顯。


2.胎土:上手有重量感,表示胎土密度大,胎土潔白細緻,在露胎交接處有火石紅。


3.器足:為平細砂地,有旋削的旋紋。


4.釉色釉面:釉色帶青白色,釉面平淨光潤,散發出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之賊光。以手去觸摸有滑順不留手感,並沒有新仿的澀手滯手感,這是老件瓷器才有的特徵。以放大鏡檢視釉面,有使用留下交錯不規則、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底部因長期使用貼放桌面,不澀相當順手。


5.青花呈色:青花色深藍帶灰,輪廓線條纖細,很穩定並不暈散。符合崇禎朝的日常民用瓷青花特徵,青花顏色有灰藍、深藍,有暈散的也有穩定的。


6.畫工紋飾:此瓶畫一文人帶書僮攜琴山中行,畫工較為粗獷隨意符合崇禎朝的日常民用瓷青花畫工紋飾特徵。崇禎朝的日常民用瓷,紋飾一般畫得比較潦草,常見的紋飾有人物故事、達摩、羅漢、高官、仕女、嬰戲、龍、鳳、獅子、麒麟、牛、馬、牡丹、梅鵲、山水、樹石、花鳥魚蟲、蕉葉等,粗獷隨意。此瓶在瓶肩有一圈纏枝蓮紋刻劃紋,瓶底部有兩條刻劃紋,此種刻劃紋為清明末清初青花瓷器中,崇禎朝明顯不同於順治朝的特徵。


 


    綜合以上各方面判斷,從造型、釉色釉面、胎土、底足、青花呈色及畫工紋飾看,此青花人物圖筒瓶符合明末清初青花瓷器特徵。進一步由此筒瓶頸部較為細長,及畫工較為粗獷隨意和瓶肩有一圈纏枝蓮紋刻劃紋、瓶底部有兩條刻劃紋特徵判斷,此青花人物圖筒瓶應為崇禎朝民窯製品。若要價不高,應列入收藏。


 


    於是問其年代及來源,她表示為明末清初青花瓷器開門貨,是十幾年前舊藏,現在找不到老件瓷器貨源,特別帶來變現。詢問其價位,所開價位還可以接受,但我表示現在兩岸瓷器市場相對冷清,這價格恐怕會套牢。他表示已很久與我沒交易過,加上今日還沒開張,為求好彩頭,少賠點錢就可以賣出。於是大幅下殺,她表示所出價位差太多不敢作主賣出,要先與其老公商量,於是打手機跟在大 陸的 先生連絡,最後同意成交。以不到萬元價位,能收藏到此崇禎朝民窯青花小品瓷器,算是物超所值。就教於對明末清初青花瓷器有研究同好,不吝提供意見。


 


 


明代崇禎青花
        
崇禎朝傳世品中沒見過官窯瓷器,只有民間燒的佛前用器、一般民用瓷器及外銷瓷。有一部分供器胎子相當細潤,甚至達到清代瓷器胎子細密的程度,施釉稍薄、較白、光潤,青花色深藍,很穩定。還有一種胎子較粗的,胎體厚重,施釉厚,釉子光潤泛青。釉中有極細小的黑點,青花顏色暗藍閃灰並暈散。崇禎青花瓷常見的紋飾有人物故事、達摩、羅漢、高官、仕女、嬰戲、龍、鳳、獅子、麒麟、牛、馬、牡丹、梅鵲、山水、樹石、花鳥魚蟲、蕉葉等,粗獷隨意。還有一類瓷器,胎子細密堅致,釉面光潔,青花顏色青翠,色階層次少,一直被認為是清代康雍時期的,因在崇幀二年(1629)沉船中打撈上很多類似的瓷器,使人們的認識發生了轉變,和傳世品中署"大明崇禎年制"款的類似瓷器互為印證,明確了這類瓷是專為外銷生產的外銷瓷。
    
崇禎朝的日常民用瓷,青花顏色有灰藍、深藍,有暈散的也有穩定的。紋飾一般畫得比較潦草,常見紋飾有螭虎、鳳鳥、遊魚、山水、樹石、花鳥、玉兔、嬰戲、達摩、和尚、高土、八仙、荷塘、花卉、松鼠葡萄、松樹、垂柳、月影、博古等。
    
崇幀時期主要器型有盤、碗、罐、花抓、香爐、淨水碗、筒瓶等。多醬口,除部分盤、碗外,一般底足較高,足外牆下邊無釉,底足內亦無釉。盤、碗有跳刀痕,有的足底留有沒旋削淨的小台、窯渣、雞心凸起及火石紅斑塊。筒瓶、花抓、罐等立器一般為細砂地,有的能看出旋削後留下的旋紋。
    
崇禎青花瓷器帶年款的較少,佛前供器多有長篇銘文,字體比較古拙。崇禎時的齋堂款很多,往往寫在碗心上,如"翔鳳堂""於斯堂""博古齋""雨香齋""松石居"等,碗底常見"富貴佳器""""白玉"、“宜窯”、"片玉"以及銀錠、方勝、兔子等圖記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