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帶沁白玉犬(5.2公分 2.7公分 2.1公分)


 






















 



15-217.一件清帶沁白玉犬的收藏(100.3.5)


  


      目前有許多收藏家,因個人經濟問題,或收藏到一定量或玩了一段時間想脫手變現,到玉市擺攤,或利用網拍釋出藏品。此次的賣家李先生,原先就是古玉藏家,十幾年來就是玉市常客,常在玉市見到其身影,不過雖常見面,只是點頭之交,並沒有深交。去年年初他從電信局科長職務退休,開始其玉市擺攤玩票性質。每週六上午我到其攤位,他還未擺設完玉件,就聚了很多同好及同業在其攤位周邊看貨。由於目前文物市場白玉價位高漲,而他從20幾年前就開始收藏古玉小品,當時進價相對較低,所以有不少同業當場跟他買進有價差利潤的生意貨。其所展示以古玉小品為主,有玉佩及玉印等,不過等級大部分是屬中下,偶爾有中上等級,只買過幾件古玉小品,未曾見過較精等級古玉。他為人隨和有禮貌,開價實在,能打九折已是極限,這一年來,每週玉市文物之旅,都會到他攤位看貨。


    


     (100.3. 5)週六玉市文物之旅,比之前提早一些,約八點多就來到其攤位,今天與往常不同拔得頭籌,還沒有其他業者在攤位看貨,看他才把裝玉器的盒子擺在桌面,還未逐一擺放玉件。他習慣每週會拿幾件舊藏加以補貨,看他才開始擺設,還未參入之前擺過的貨色當中。於是問今天新帶來的有那些?他從一餅乾盒把這批十幾件剛帶來新貨逐一一件件拿出給我看。迅速大致瀏覽一遍,發現這件清稍帶沁白玉犬雕工細緻生動傳神,玉質通透溫潤,尾部有稍帶灰白沁應是老件,於是先擱在自己手上。這時陸續來了幾個其他業者及同好過來看貨,於是再加入淘寶行列,從那整堆玉器中,逐一打開透明塑膠保護袋,協助其把玉件擺放在攤位上。告一段落後,並未找到其他中意的玉件。才將此稍帶沁白玉犬,上手加以仔細檢視:


1.先看玉種:


    上手後手頭有重量感,玉色白中帶黃,玉質通透溫潤,應為不錯的和闐水料材質。


2.再以放大鏡檢視工具痕跡,判斷新舊及年代:


    古法以砣輪分段線條連成,慢工出細活邊緣光滑;新件只見連續長線,快速切割邊緣有崩裂情形。


    檢視此件紋飾陰刻線條,雕工是細緻流暢,線條邊緣光滑,由工具痕跡判斷應是古法砣輪雕琢,應是老件。


3.檢視皮殼包漿,放大鏡觀察玉件表面:


     老件有製作拋光後凹凸高低的皮殼,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且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而新件只有明亮上蠟賊光,及同方向規則性拋光痕跡。


     此件有老件製作拋光後凹凸高低的皮殼,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以放大鏡觀察玉件表面,有明顯有入清老件應有的長期使用所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


4.由玉的顏色及沁痕:


    一般再白的玉,經歲月空氣中風化及把玩手汗沁,均會留下帶黃顏色。此件玉色白色帶黃,尾部有沁蝕坑洞表面有白色灰皮,底部有紅褐色沁痕,以此和闐水料玉質相當堅實,要形成此沁蝕坑洞及沁痕要相當時間。


5.造型:


     此帶沁白玉犬,長5.2公分 2.7公分 2.1公分。


臥犬為宋元明清常見題材,明清臥犬的頭部為抬頭警戒狀為多見。此件臥犬呈伏臥休息狀,前肢前伸,兩後肢蜷曲,回頭後望,雙耳下耷,五官足爪也細膩刻畫,應為清代玉犬造型風格。整體雕工細緻,線條圓潤流暢,姿態自然生動傳神。


 


整體評估:


    此件稍帶沁白玉犬,雕工細緻,姿態自然生動,玉質溫潤,應是和闐水料,實為一件不可多得的圓雕作品,依各項判斷應為老件製品。依造型風格及包漿皮殼和沁痕判斷,應為清中期製品。在目前和闐玉高漲年代,質佳工好的老玉飛漲難找下,若價格合理,是應列入收藏的。


 


      詢問其年代?表示風格為清代,最少是老件。問其帶灰皮是沁色,或是原來玉質?他認為是沁色。再問其價位?為十幾年前舊行情,相當和靄可親,於是依慣例九折價成交。


 


    


文物精品中的福犬報喜---宋元明清玉狗


    宋代玉器中也有以狗作為創作題材的範例,長度約6釐米,多作匍伏蜷曲姿態,耷耳長尾,身軀細瘦,不僅胸側刻畫肋骨線,甚至連脊骨都加以雕刻,五官足爪也細膩刻畫,從此似乎建立了玉狗的造型傳統,自宋以降至明代的玉狗風格一致,不易分辨。


     元代以俑殉葬的現象稀少,難得的例子有現藏於陝西省博物館、1983年陝西省西安市東郊元墓出土的〈灰陶犬〉(高7.6釐米、長12釐米),短耳垂貼頭部,五官描繪清晰,頸帶項圈,足趾模塑仔細,胸側、前腿以斜刀刻畫數痕,匍匐於陶板上,其他一同發現、尺寸相近的灰陶牛、羊、豬亦呈相同姿勢,頗具拙趣。此外,上海寶山區顧村明萬曆9年朱守城夫婦合葬墓中出土一元代〈玉臥犬〉(長6.2釐米),為立體圓雕,呈低頭踡身伏臥狀,鑲嵌於木質壓尺上,頭顱狹長,尖嘴耷耳,凹點眼,面額有腦門線,腹部陰刻3條肋骨線,頭擱置於前伸的前肢,右爪搭於左爪,後肢屈臥,尾巴下垂,簡樸寫實,可能為墓主生前特別喜愛的文房用具,而於死後隨葬。


     明清玉狗可見北京故宮的收藏,明代有〈青玉狗〉(長7.3釐米、寬2.4釐米、高3釐米),青白玉圓雕一伏臥狀的狗,頸繫鈴鐺,兩前肢前伸,兩後肢蜷曲,回頭後望,耷耳,長尾捲曲,風格與宋元者十分近似;清代有乾隆〈玉狗〉(高16釐米、寬13釐米),也是青玉圓雕,呈後腿蹲坐,前腿直立貌,雖然同樣表現腹露肋、背凸脊,但是不再僅以線條刻劃暗示,而是更加細膩琢磨,肌肉骨骼的感覺更加寫實,其他各部位表現也十分成功,神態逼真。


     從新石器時代的狗形類器、小型陶塑狗、殷商婦好墓的玉狗、戰國時期曾侯乙墓的狗形玉琀,到漢唐宋元陶瓷狗俑、明清狗玉雕,這些各式各樣狗形中國陶瓷工藝品可以是實用炊器、以物易物的商品、隨葬玉器、陪葬明器、日常玩具或文玩用器,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場合,身負不同的任務,雖然狗在中國藝術表現上並非要角,但從這些零星的個案中卻也可見到牠或樸拙、或涵義深遠、或活潑可愛、或寫實動人的豐富面貌,以及其背後所蘊藏的時代意義與藝術表現。


文/鄭又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