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1清竹淺浮雕寒山拾得泛槎圖筆筒的收藏經歷(2009.6.30)

B021清竹淺浮雕寒山拾得泛槎圖筆筒1.JPG

B021清竹淺浮雕寒山拾得泛槎圖筆筒1-2.JPG  B021清竹淺浮雕寒山拾得泛槎圖筆筒1-1.JPG  

  B021清竹淺浮雕寒山拾得泛槎圖筆筒2.JPG B021清竹淺浮雕寒山拾得泛槎圖筆筒2-1.JPG 

 

 

B021清竹淺浮雕寒山拾得泛槎圖筆筒2-2.JPG

 

 

 

 

翻拍安徽美術出版社-徽州竹雕藝術-竹雕泛槎圖筆筒應是同一件竹雕作品

 

B021翻拍安徽美術出版社-徽州竹雕藝術-竹雕泛槎圖筆筒.JPG

 

翻拍寧波出版社-明清竹刻-朱文右雕和合蓮瓣圖筆筒

B021翻拍寧波出版社-明清竹刻-朱文右雕和合蓮瓣圖筆筒.JPG  

 

 

B021清早期竹淺浮雕寒山拾得泛荷瓣槎圖筆筒的收藏經歷(2009.6.30)

 

 

 

      此件是十幾年前從山頂X”手上購進,山頂X”是中部地區從事台灣古民藝的業者先驅,早在彰南路古民藝還沒成市前,三十幾年前就在家裡從事台灣古民藝販賣,當年大陸還沒開放,玉市還沒成立,也沒有單幫客。台灣民藝店賣的純粹是台灣在地的古民藝,貨源都是親自到各地鄉下去找貨,特別是古厝及廟宇拆除重建更是重要來源。

 

    

 

      後來在二十幾年前,台灣雖還未開放大陸探親,當時台灣經濟已蓬勃發展,股市房地產熱絡,台灣錢淹腳踝,骨董藝術品收藏風氣開使興盛,大陸改革開放單幫客帶大量文物來台,最大集散地就是光華玉市。那時候滿地都是古文物,老木雕、老佛像、老銅爐,那裏有新仿品,您要在意的是其等級、品項及價格。不過大部分為古民藝,及等級較低骨董,偶而才有中上等級文物。回想當年,大夥同好及業者約在淩晨4點多,共乘轎車由中部出發,遠征臺北,到達光華玉市天剛亮,這時單幫客正由旅社到玉市開始擺攤,但現場已聚滿北部或由中南部趕來的早起的鳥在等候著,玉市已是山頂X”重要來源。

 

       

 

      1987年台灣開放大陸探親後,兩岸交流頻繁,許多台灣骨董業者及同好趁機直接到大陸找貨,從事跑單幫工作,本地單幫客銷貨管道,以骨董民藝店為目標,貨進來後由北部至中部再到南部,初期地毯式拜訪找尋商機,瞭解各業者需求,作為下次到大陸找貨依據,到最後與骨董店業者建立了長期供需關係,此件就是早期由台灣單幫客所帶入的。

 

 

 

      見到此筆筒是在十幾年前山頂X”剛搬到彰南路開店,當彰南路台灣古民藝的業者先驅時,一次放假約了對古民藝有同好的同事,專程前去捧場及文物之旅,到了店裡,山頂X”知道我對竹雕素來有興趣,就直接拿出此竹雕筆筒,表示剛由一單幫客帶來販售。

 

詳加檢視:

 

1. 看其色皮是褐紅色為清早期開門色澤。

 

2. 此件雕工風格浮雕較淺,接近吳之璠的薄地陽文風格,且其正面雕圖案佔1/2,背面留白為1/2也符合吳之璠傳世薄地陽文筆筒作品風格特色為留白1/3-1/2,看其雕工功力雖無款卻有名家風格,

 

3.再以放大鏡檢視其斷面,其竹絲的點狀明顯突出並已成破裂狀,帶晶瑩琥珀色,根據個人獨到的竹雕經驗判斷---這是清早中期竹雕才有的特徵。

 

    

 

      問其價位,竟然未開精品的高價,只開一般雕工筆筒價格,於是二話不說,也不敢還價,付了錢趕快帶走,出來後此同事表示雖然他專收古民藝,不收竹雕,但雕工如此細緻流暢傳神,這個價格如讓他看到他也會買,於是就請他吃了頓晚餐,回報他此趟找我陪他作文物之旅,才有此中寶機會。

 

    

 

      竹木牙角雕經百年傳世使用,常在表面留下污垢,堆積在雕刻深處,使原先細微雕刻被掩蓋看不清楚,此筆筒亦不例外,於是以含蠟具有清潔及保養兩種功能的碧麗珠噴灑,再用牙刷來回清洗,細節部份人物頭髮、衣服皺褶及波濤則以細針將其間污垢慢慢逐一挑除,最後再以含蠟成分較高的碧麗珠噴灑給予一層保護,然後以乾淨毛巾擦乾,整個筆筒煥然一新,人物頭髮、衣服皺褶及波濤都清清楚楚。

 

    

 

      吳之璠約生於清初,活躍於康熙年間,卒於康熙晚年,他的竹雕在當時不是很有名氣,生前並未曾在嘉定揚名立萬,邑乘不載他的名姓,直到乾隆40(1775)乾隆皇在內府看到他的黃楊木雕東山報捷圖筆筒,落款槎溪吳之璠,詢問侍臣無人能回答,侍臣翻閱前人筆記,在陸廷燦的南村隨筆找到記載,便據時以報,從此吳之璠才聲名大噪。

 

 

 

      他生前並沒有大名氣,所以他的竹雕作品未留下落款是合理的,在傳世經過公認為吳之璠作品中,有部分被竹雕鑑定專家王世襄先生認為其佈局妥帖刀法之嫻熟非吳之璠不能措手,為吳之璠作品應無爭議,但落款功力及風格失在矜持,可能是後加款。

 

      

 

      所以傳世中著名竹雕大師有些作品未落款式,但其子侄和弟子不甘心,而捉筆帶刀為之補上,其落款風格、筆法、功力會稍有不足。或者古代骨董商收到無款的老竹雕文物,看類似某名家的風格,為賣得好價格,請人妄加刻名家款式,這都常發生,不足為奇。

 

 

 

整體評估:

 

      此件清早期竹淺浮雕寒山拾得圖筆筒,個人由各項判斷應為清早期到代,其雕工均細緻傳神有名家格,與吳之璠傳世作品風格一致,是有可能是吳之璠未落款作品,縱然不是也應是得其真傳的得意弟子或子侄所作。寧波出版社所出李軍著---明清竹刻一書第128頁,收錄一件天一閣博物館所藏吳之璠女婿朱文右雕和合蓮瓣圖筆筒,比較其構圖類似,但個人認為所收到的人物雕刻較傳神,浪濤較具氣勢動感。只可惜沒有落款,否則身價會更高,但靜思還好未被妄加款式,否則骨董商定會以名家作品求售,如此就不可能為我所收藏,我想一切都是緣分吧!

 

 

 

     收藏竹木雕作品,應不重虛名,唯求務實。所謂不重虛名,是鑑賞時,作品的文物價值與藝術水準的高低,不以器物上落款有無名頭來論斷。所謂唯求務實是強調作品價值高低,只以作品本身所表現藝術性、刀工、年代及其品位為尺度。特別傳世有許多無款竹雕佳器,而有名家款之竹雕十件有九件九是偽品,唯求務實就更有其現實意義了。這些年來,國際上及大陸拍賣市場,也採取這種觀點,竹雕文物拍賣價格定位,主要依據就是:1.刀工2.藝術水準與流派風格3.年代4.傳世數量多寡5.作品品相好壞。這是值得愛好竹木雕同好深思!

 

 

 

     幾年後到臺北文物之旅,買到一本台灣汗牛文化公司所進1994年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徽州竹雕藝術一書,在第35頁竟然就刊登此筆筒照片,拿給同好現寶,有的表示皮殼不一樣,我手上的較書上乾淨。但竹雕到我的手上,我一定會先整理乾淨,為了衛生,也是為能看到原來雕刻細節。經我解釋再看其構圖相對位置,以及筆筒上下裂痕相對位置均符合,才認同是同一件筆筒。但問題又出來了,此書出版於1994年,而我收到此筆筒時間卻遠早於此書籍出版時間,可能是出書前很早就向民間藏家徵求竹雕文物拍攝,因此在出書前幾年藏家就釋出,輾轉到我的手上,也算是跟我有緣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