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3清早期竹淺浮雕浴馬圖筆筒的收藏經歷(2009-06-30)

B073清早期竹淺浮雕浴馬圖筆筒1.JPG B073清早期竹淺浮雕浴馬圖筆筒2.JPG B073清早期竹淺浮雕浴馬圖筆筒3.JPG B073清早期竹淺浮雕浴馬圖筆筒4.JPG B073清早期竹淺浮雕浴馬圖筆筒5.JPG B073清早期竹淺浮雕浴馬圖筆筒5-1.JPG B073清早期竹淺浮雕浴馬圖筆筒5-2.JPG B073清早期竹淺浮雕浴馬圖筆筒6.JPG B073清早期竹淺浮雕浴馬圖筆筒6-1.JPG B073清早期竹淺浮雕浴馬圖筆筒7.JPG B073清早期竹淺浮雕浴馬圖筆筒7-1.JPG B073清早期竹淺浮雕浴馬圖筆筒8.JPG  

 

B073清早期竹淺浮雕浴馬圖筆筒的收藏經歷(2009-06-30)

 

20幾年前在光華玉市認識一個擺攤的骨董業者葉先生,他很早就開始從事骨董單幫客,妻子跑大陸線進貨,葉先生專跑歐洲。夫婦輪流在光華玉市擺攤,專營雜項及玉器類。後來回到故鄉台中開"古意園骨董店開了幾年,10幾年前又搬到臺北市建國南路開店。夫妻均好客,縱然來客已多時不曾購買,仍然是笑臉迎接,如同接待朋友般,好茶招待,讓來客不會有絲毫壓力。無論在台中時期,或臺北建國南路,若去台中或後期我北上文物之旅一定到他的店坐坐,但認識這樣久實際向他們買的卻不多,他們也不以為意。每次去最後沒有任何成交,他會說報歉讓你失望了!跟他表示耽擱了其時間不好意思,他會表示能專程來看他,把他當朋友看待,他心裡就很高興了,如果來看都得買,誰還敢上門呢?

 

 

 

    他除了零售外,也將跑單幫得來的文物批發給同行。他進貨時很仔細將每件文物的進貨時間、地點、什麼貨幣金額詳細記載,當買家問起某件價位時,他就拿出帳簿查出記錄,然後將進價按計算機換算匯率,加上應有的利潤算出賣價。如此不在不同時間問,或不同買家問其夫婦之一某文物賣價,均是同一價格,算是真正所謂童叟無欺。其議價空間也不大,最多開價九折優惠,除非是該件文物已擺放很久成了存貨,才可能八折出清。曾經有其同業,看了我向葉先生購買東西,問清購買價格,發現與要批給他所開價位接近,讓他甚感不滿,表示葉先生怎麼能批發與零售賣價都一樣,不過他仍舊是葉先生的主要貨源之一,因為開價實在,勤跑國外貨源不斷,每個月都會有新貨可看。

 

 

 

     記得在台中時期,有一次我向其購一幅非我專長的字畫,只覺得畫得不錯,買回去掛在客廳附庸風雅,同好來訪看到,取下迎光觀察,發現有多處破損重補情況,更嚴重有老字畫最忌諱的破損候再補筆情形。於是擇日拿回去找他,他二話不說,查了帳冊中所記載成交價,馬上叫太太拿現金還給我,我表示沒要退錢意思,只需換其他東西。但他卻堅持一定要讓我先收下現金後,再看其他貨,如真有喜歡的,要買再付款,聽了真讓人窩心!當然那次我還是另外購買了其他東西,此後我也成了他忠實的顧客。只可惜如此明理、有品的骨董業者也在多年前前進大陸開店了,我從此也少了一個北上文物之旅休息驛站。

 

 

他搬到臺北市建國南路開店,有一天來電表示最近由歐洲進貨回來,在英國收到一件年代不錯的竹雕筆筒,圖案與之前紫檀筆筒的浴馬圖類似,雕工也不錯,是否有興趣?若有興趣會予以保留,就不讓其他人看了。問其價位約十萬,我想在竹雕專題收藏這麼久,早期買過有名家款的筆筒也不過幾萬元,現在一個無款的竟然要六位數,實在下不了手。不過他表示竹雕已成骨董拍賣市場熱門雜項,其價位已不可同日而語,現貨市場開門竹雕筆筒精品是非常難尋,價位等看過滿意再談,先看過若不滿意不買沒有關係,因其誠意感人,就請其暫時保留。

 

 

 

     後來找了時間北上前往觀賞,詳加檢視:

 

1. 看其色皮是褐紅色為清早期開門色澤。

 

2.其雕工風格與北京故宮所藏吳之璠的竹雕松溪浴馬圖筆筒接近,但北京故宮所浮雕深度較深,且整個筆筒滿工,不過手上此件浮雕較淺,反而較符合吳之璠的薄地陽文風格,且其正面雕圖案佔2/3,背面留白為1/3也比較符合吳之璠傳世薄地陽文筆筒作品風格特色,傳世吳之璠薄地陽文筆筒特色為留白1/3-1/2,如留白1/2會刻整首詩文,若留白1/3則僅落簡單款式。

 

看其雕工功力雖無款卻有名家風格,

 

3.再以放大鏡檢視其斷面,其竹絲的點狀明顯突出並已成破裂狀,帶晶瑩琥珀色,根據個人獨到的竹雕經驗判斷---這是清早期竹雕才有的特徵。

 

     因我的竹雕筆筒迄今並無類似浴馬圖題材,加上此竹雕筆筒雕工實在細緻傳神,連馬兒鬃毛及尾毛都交代清楚,最後狠心下手納入收藏。

 

 

 

     吳之璠約生於清初,活躍於康熙年間,卒於康熙晚年,他的竹雕在當時不是很有名氣,生前並未曾在嘉定揚名立萬,邑乘不載他的名姓,直到乾隆40(1775)乾隆皇在內府看到他的黃楊木雕東山報捷圖筆筒,落款槎溪吳之璠,詢問侍臣無人能回答,侍臣翻閱前人筆記,在陸廷燦的南村隨筆找到記載,便據時以報,從此吳之璠才聲名大噪。

 

 

 

     他生前並沒有大名氣,所以他的竹雕作品未留下落款是合理的,在傳世經過公認為吳之璠作品中,有部分被竹雕鑑定專家王世襄先生認為其佈局妥帖刀法之嫻熟非吳之璠不能措手,為吳之璠作品應無爭議,但落款功力及風格失在矜持,可能是後加款。

 

      

 

     所以傳世中著名竹雕大師有些作品未落款式,但其子侄和弟子不甘心,而捉筆帶刀為之補上,其落款風格、筆法、功力會稍有不足。或者古代骨董商收到無款的老竹雕文物,看類似某名家的風格,為賣得好價格,請人妄加刻名家款式,這都常發生,不足為奇。

 

 

 

整體評估:

 

      以上所收兩件清早期紫檀淺浮雕浴馬圖筆筒及清早期竹薄地陽文雕浴馬圖筆筒,個人由各項判斷應為清早期到代,其雕工均細緻傳神有名家格,與吳之璠傳世作品風格一致,有可能是吳之璠未落款作品,縱然不是也應是得其真傳的得意弟子或子侄所作。只可惜沒有落款,否則身價會更高。但靜思還好未被妄加款式,否則骨董商定會以名家作品求售,如此就不可能為我所收藏,我想一切都是緣分吧!

 

 

 

     收藏竹木雕作品,應不重虛名,唯求務實。所謂不重虛名,是鑑賞時,作品的文物價值與藝術水準的高低,不以器物上落款有無名頭來論斷。所謂唯求務實是強調作品價值高低,只以作品本身所表現藝術性、刀工、年代及其品位為尺度。特別傳世有許多無款竹雕佳器,而有名家款之竹雕十件有九件九是偽品,唯求務實就更有其現實意義了。這些年來,國際上及大陸拍賣市場,也採取這種觀點,竹雕文物拍賣價格定位,主要依據就是:1.刀工2.藝術水準與流派風格3.年代4.傳世數量多寡5.作品品相好壞。這是值得愛好竹木雕同好深思!

 

 

 

2014.1.31後記:

 

   葉先生響應臺商鮭魚返鄉,已於去年回臺買下臺中市北區五權路182-2號透天厝成立暢意園古董店,127日開幕恭逢其盛,當天冠蓋雲集,充分顯示其建立多年的人脈。目前臺中店由其公子坐鎮,葉先生夫婦則北京古玩城兩邊分別輪流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