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347清嘉慶己卯(1819)英和款(1771-1840)竹刻詩文臂擱

B347清嘉慶己卯(1819)英和款(1771-1840)竹刻詩文臂擱1.jpg B347清嘉慶己卯(1819)英和款(1771-1840)竹刻詩文臂擱2.jpg B347清嘉慶己卯(1819)英和款(1771-1840)竹刻詩文臂擱3.jpg B347清嘉慶己卯(1819)英和款(1771-1840)竹刻詩文臂擱4.jpg B347清嘉慶己卯(1819)英和款(1771-1840)竹刻詩文臂擱5.jpg B347清嘉慶己卯(1819)英和款(1771-1840)竹刻詩文臂擱6.jpg  

 

 

 

清嘉慶己卯(1819)英和(1771~1840)行書節錄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144.5×39cm) -西泠印社2009年秋拍成交價RMB 31,360

清嘉慶己卯(1819)英和(1771~1840)行書節錄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144.5×39cm) -西泠印社2009年秋拍成交價RMB 31,360  

 

故能出入將相,勤勞王家,而夷險一節。至於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太山之安,所謂社稷之臣也。其豐功盛烈,所以銘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裡之策也。 
款識:崧亭世講屬臨,時嘉慶己卯五月晦日,樹琴英和。 

 

 

         英和,初名石相,字定甫,樹琴,號煦齋,夢禪居士,滿州正白旗人。德保子,乾隆58年進士,授編修,道光二年由戶部尚書授大學士、步軍統領、軍機大臣。道光七年革職,賞二品,授熱河都統。藏書甚富。工書法,與成親王、劉墉齊名當時。

     英和(1771-1840),初名石桐,字樹琴,號定圃,索綽絡氏,內務府滿洲正白旗人,中國清朝政治人物。

   英和之父德保,官至禮部尚書。英和少有俊才,權臣和珅欲召之為婿,德保不準。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科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後授編修。官至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銜。道光七年(1827年)因「家人私議增租」被降職,外放熱河都統。次年,授寧夏將軍,以病為由請求解職,獲得批准。不久,因之前監修之宣宗陵寢地宮浸水,被重責,本擬處死,幸有太后說情,改發配黑龍江充當苦差,子孫也一併革職。道光十一年(1831年)被釋回,子孫復官。道光二十年(1840年)卒,贈三品卿銜。

     英和工詩文,善書法,著有《恩福堂詩集筆記》、《恩慶堂集》、《卜魁集紀略》等。

     長子奎耀,次子奎照,皆入翰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莊的敝帚 的頭像
    老莊的敝帚

    老莊的敝帚-中國骨董文物專業收藏部落格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