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873宋鈞窯天青釉玉壺春瓶

C873宋鈞窯天青釉玉壺春瓶1.jpg C873宋鈞窯天青釉玉壺春瓶2.jpg C873宋鈞窯天青釉玉壺春瓶3.jpg C873宋鈞窯天青釉玉壺春瓶4.jpg C873宋鈞窯天青釉玉壺春瓶5.jpg C873宋鈞窯天青釉玉壺春瓶6.jpg C873宋鈞窯天青釉玉壺春瓶7.jpg  

 

 

造型呈撇口,細頸,圓腹,圈足。通體施天青色釉,釉面滿布細碎的紋片。

 

   玉壺春瓶又叫玉壺春壺,是一種撇口、細頸、垂腹、圈足,以變化柔和的弧線為輪廓線的瓶類。其造型上的獨特之處是:頸較細,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杏圓狀下垂腹,曲線變化圓緩;圈足相對較大,或內斂或外撇。這種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歷經宋、元、明、清、民國直至現代,成為中國瓷器造型的一種典型器物,與梅瓶、賞瓶並稱為"瓶中三寶"

 

 

 

 

 

立件花器——“宋瓷女神

 

   首先,熟悉瓷器的朋友大約都能一眼知道,這種器形,就是最最經典的玉壺春,玉壺春瓶和梅瓶一樣,它們最早都是一種酒器,常常形影不離,都後來不約而同的演變為了花器和觀賞器。

 

   唐代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有曰玉壺買春,賞雨茆屋。而到了北宋時期,玉壺春瓶開始定型,並且在當時就作為一種花器而存在,在各大名窯都有燒製,除了定窯,如大英博物館藏有一隻北宋汝窯玉壺春,同樣是也世間難得的神品。北宋曹組《臨江仙》中有數枝梅浸玉壺春一句,顯示北宋時插花的花瓶常常使用玉壺春瓶,是宋人四般閒事中備受人們青睞的花器。

 

   相傳在宋代熙寧年間,大學士蘇東坡路過景德鎮,特地去尋訪他的一位禪友佛印和尚,得知佛印雲遊未歸,他就信步閒逛到一個制瓷的作坊。他見一位老人坐在軲轆車上拉坯,覺得非常奇異,便對老人說:久聞景德鎮瓷器貫通文化,詩詞歌賦皆能以繪畫而描述,但不知這瓷器造型能否表達?說完就吟詠了唐代王昌齡的一首詩: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北宋玉壺春瓶的基本造型是由左右兩個對稱的"S"形構成,線條優美柔和,而到了明清時期,這種器形儘管常見,但器身有粗壯的趨勢,圓腹漸趨豐碩,玉壺春在清代官窯中也是一種經典的陳設器,但自然就缺少了北宋時期的這諸多雅意了。宋瓷中的玉壺春瓶,以其清素淡雅,純淨細膩的美學特點,成為當之無愧的宋瓷女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