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2019.4.20購入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01.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02.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03.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04.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05.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06.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07.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08.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09.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10.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11.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12.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13.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14.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15.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16.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17.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18.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19.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20.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21.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22.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23.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24.jpg C883宋汝窯青釉單柄洗(屈卮)25.jpg  

 

 

 

北宋汝瓷素燒瓷洗復原(口徑18.8底徑7.4復原高5.6 cm)-清涼寺汝窯址出土成熟期

北宋汝瓷素燒瓷洗復原(口徑18.8底徑7.4復原高5.6 cm)-清涼寺汝窯址出土成熟期

 

 

 

 

 

金鈞釉鋬耳洗-1992年淅川縣丹江口水庫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金鈞釉鋬耳洗-1992年淅川縣丹江口水庫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清涼寺汝窯址出土成熟期瓷洗,Bc型,」素燒,被稱為是汝窯瓷器中最少見的標本之一,目前尚未發現有燒成的器物。圓形,弧腹,口沿一側有一個月牙形板沿,板沿下有一圓形鋬與器腹相連,復原口徑18.8厘米,底徑7.4厘米,復原高度5.6厘米(圖1)。汝瓷的器形大都遵循古制,特別是仿戰漢青銅、玉器禮供器和宋代金銀器、漆器流行的器型,而此器卻帶有明顯的西域金銀的遺風,其作用應為宗教用品,北宋很少見到此種器型,但在金元時期,中原地區卻常見到青釉、鈞釉同器型器物,尤以鈞釉為多。現藏于河南博物院的就有一支1992年在淅川縣丹江口水庫出土的鈞釉鋬耳洗(圖2),其器型、尺寸均與此相符。在禹州神垕劉家的窯址和河南考古研究院2005年春對汝州市大峪鄉東溝窯挽救性發掘都發掘出與之器型相似的瓷器,都定為金代鈞釉器。

 

 

 

宋元河南(宋代東溝窯)青瓷屈卮-佳士得2015年10月6日成交總額HKD 3,880,000元

宋元河南(宋代東溝窯)青瓷屈卮-佳士得2015年10月6日成交總額HKD 3,880,000元1宋元河南(宋代東溝窯)青瓷屈卮-佳士得2015年10月6日成交總額HKD 3,880,000元2宋元河南(宋代東溝窯)青瓷屈卮-佳士得2015年10月6日成交總額HKD 3,880,000元3宋元河南(宋代東溝窯)青瓷屈卮-佳士得2015年10月6日成交總額HKD 3,880,000元4宋元河南(宋代東溝窯)青瓷屈卮-佳士得2015年10月6日成交總額HKD 3,880,000元5  

 

 

 

 

 

金定窯白釉板沿單柄洗(高3.5口徑7.9底徑3.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金定窯白釉板沿單柄洗(高3.5口徑7.9底徑3.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金東溝窯青瓷單柄洗-2017-11-23日本多家美術館聯合舉辦宋瓷展-私人藏

金東溝窯青瓷單柄洗-2017-11-23日本多家美術館聯合舉辦宋瓷展-私人藏

 

 

 

 

 

金耀州窯月白釉單耳洗(口徑16底徑4.6高5.1 cm)- 烏古論窩論墓出土  

金耀州窯月白釉單耳洗(口徑16底徑4.6高5.1 cm)- 烏古論窩論墓出土

 

 

 

 

 

 

金耀州窯青釉單耳洗(口徑11底徑6高4 cm)-石宗璧墓出土

 

 

 

 

金耀州窯青釉單耳洗(口徑11底徑6高4 cm)-石宗璧墓出土  

 

這種器形我們叫做屈卮,其造型源自於金屬器,意為曲柄的酒杯,是漢唐以來受中亞民族影響的酒器之一。唐代王琦有記載:金屈巵,酒器也。唐代詩人李賀《浩歌》:箏人勸我金屈巵,神血未凝身問誰?” 唐帶孟郊《勸酒》詩又云:勸君金曲卮,勿謂朱顏酡。屈卮在唐或之前杯身較瘦高,到了宋代則演變成稍寬。

 

     而到了宋代,一些高水平的窯廠開始製作這種帶有花式造型的仿金屬器形的瓷器,在當時,這種器形的製作工藝難度較大,該器形應均為官貴人乃至宮廷使用。臺北故宮博物院前器物處處長蔡玫芬就曾經撰文指出,屈卮為北宋、南宋與金朝皆盛行的官方酒器,在南宋,則為官方接待金使所用。

 

     這類造型近似匜的板沿單柄器物,在宋金以及元代非常流行,不僅定窯、鈞窯、龍泉窯、景德鎮窯等著名瓷窯均有燒造,還見有玉石、金銀製品。

 

     同類器還見於定窯白釉、鈞窯、耀州窯、龍泉窯等,南北方皆流行,時代特徵鮮明。但口徑8釐米左右的小件唯有定窯,又黑釉者更為稀罕。

 

 

 

  

 

     單柄洗是一種筆洗,又稱單把洗、帽檐洗,造型源自青銅器,宋代五大名窯和其他地方窯口都有燒造。準確的說,其造型從青銅器耳杯而來,是飲酒器。

 

     縱觀宋代五大名窯的筆洗,圓形居多,還有橢圓、方形等。很少有執手,且底都比較大,底大穩當,如有執手也講究成雙成對,如果有折沿應該一圈都有,單柄洗能夠盛水,就可以當筆洗用,但它還應該有其他用途,還應該有其他名稱。宋代瓷器造型很多來自於青銅器,汝瓷也不例外,耳杯應該是餐桌上的實用器,而這種餐桌上的實用器,怎樣變成了書桌上的文房用品,這個有待於考證。據我推測,應該是古時文人在偶然的情況下,用這種耳杯當了一次筆洗用,然後他將這件事記錄下來,從此以後單柄洗的稱呼就叫開了。或者是某位文人在某地看到某人把耳杯當筆洗用,他覺得耳杯挺別致,便記錄在某一本書上,就這樣耳杯就成了單柄洗。

 

     從這件器物的造型看,做為飲酒器或者飲水器,應該更為合適。所以說它的更重要的身份,還應該是一件飲酒器。從青銅器到瓷器,雖然從器形上小有改進,但用途沒有改變,它的執手太小,手握不便,但穿繩系牢然後攜帶,卻是再方便不過。玩瓷器的藏友都知道,馬上民族喜歡高腳杯,他們攜帶高腳杯的辦法,是給高腳杯做個套子,然後帶在身上,同樣道理,單柄洗做為飲酒器用繩子系牢攜帶更方便、更保險。

 

     大家都知道,供桌上的瓷器,其檔次價值要高於書桌上的瓷器,書桌上的瓷器,其檔次價值要高於餐桌上的瓷器,把耳杯從一個餐桌上的飲酒器提升身價為文房用品,何樂而不為呢?但是,耳杯就是耳杯,它做為筆洗不妥當,一是中國人審美觀念講究成雙成對,而單柄洗只有一個如意寬沿和小把手,這不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念;二是不對稱,器物容易傾斜;三是口沿大,底足小,不穩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