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408民國31.3.6馮玉祥款白銅刻張果老倒騎驢圖詩文橢圓墨盒

BR408民國31.3.6馮裕祥款白銅刻張果老倒騎驢圖詩文橢圓墨盒1.jpg

BR408民國31.3.6馮裕祥款白銅刻張果老倒騎驢圖詩文橢圓墨盒2.jpg

BR408民國31.3.6馮裕祥款白銅刻張果老倒騎驢圖詩文橢圓墨盒3.jpg

BR408民國31.3.6馮裕祥款白銅刻張果老倒騎驢圖詩文橢圓墨盒4.jpg

BR408民國31.3.6馮裕祥款白銅刻張果老倒騎驢圖詩文橢圓墨盒5.jpg

BR408民國31.3.6馮裕祥款白銅刻張果老倒騎驢圖詩文橢圓墨盒6.jpg

BR408民國31.3.6馮裕祥款白銅刻張果老倒騎驢圖詩文橢圓墨盒7.jpg

BR408民國31.3.6馮裕祥款白銅刻張果老倒騎驢圖詩文橢圓墨盒8.jpg

BR408民國31.3.6馮裕祥款白銅刻張果老倒騎驢圖詩文橢圓墨盒9.jpg

 

 

 

 

馮玉祥將軍照片

馮玉祥將軍照片.jpeg

 

 

馮玉祥送給部下李振武的抗日畫作-張果老倒騎驢

馮玉祥送給部下李振武的抗日畫作-張果老倒騎驢.jpg

 

 

         馮玉祥是國民黨著名的愛國將領,一般人都知道他寫的「丘八詩」非常精彩,其「打油」色彩十分濃厚,在「抗戰前後的文藝園地里,成為眾口交譽的奇葩」。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馮玉祥在抗戰時期還創作了不少的漫畫作品。這些抗戰題材的漫畫作品,從專業角度來說水平也許並不太高,但如同他的詩一樣也十分有趣,體現了他積極抗戰的愛國主義思想。馮玉祥在抗戰時期所畫的漫畫,可以說無不體現了抗戰愛國的主題。馮玉祥在抗戰時期不僅畫了很多漫畫,而且還為他人的漫畫配了詩歌。

     馮玉祥被人們稱為「布衣將軍」,自小家庭貧寒,一輩子只上過一年零三個月的私塾,為何能畫出如此多的漫畫呢?其實,馮玉祥是個漫畫愛好者,1926年曾在莫斯科學過美術,是有一定繪畫基礎的。中國馮玉祥研究會會長、山東泰山學院歷史系蔣鐵生教授說:「馮玉祥雖是行武出生,但生性好學,民國著名畫家趙望雲先生就曾在軍中教他寫字作畫。」馮玉祥早在抗戰前夕就開始畫漫畫,《北洋畫報》上有他的漫畫並自配打油詩發表。1935422日,馮玉祥在為鍾竟成所畫的推小車圖上,一位市井販夫式的小人物頭頂草帽,身披油布雨衣,正吃力地推著一輛苫著油布的運貨獨輪車艱難行進。圖上所配白話詩曰:「終日推車,常年受餓,既勞且苦,牛馬生活。委員薪金,一月八百,已經不少,還要加多。君說革命為誰革?你不敢說,我亦不說。只盼真的革命來到,不為自己為利他。」194311月,馮玉祥到四川內江去宣傳和開展獻金運動。內江書畫界以寫詩作畫的形式來舉辦書畫展銷會,募集善款。馮玉祥親自提筆作畫帶頭獻金,與書畫界人士一起畫了許多畫,內江的很多社會名流都聞訊趕來向馮玉祥索字求畫,馮的字畫很快都賣完了。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戰時期,漫畫是對民眾進行宣傳最適合的工具。「漫畫的意義是含有諷刺的意味,它的功用可以使人深省,可以使人警惕,它在戰爭時期內可以加強人民的愛國情緒,對外可以作為國家宣傳的工具。興登堡說:漫畫的力量可以抵得十三門的大炮。」在文化落後的中國,漫畫是簡便的大眾化的讀物,是最易受大眾接受的。它有直覺的效能,在形式上它是明確的,最易便觀眾了解的,在內容上它是煽惑的、鼓動的、感情的。它可以不受物質條件的限制,將抗戰宣傳深入到窮鄉僻壤之中。馮玉祥非常重視對民眾的宣傳,強調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進行宣傳。他曾說:「報紙一個字等於一顆炸彈,有三分之一還是發到群眾中去了!」於是馮玉祥請作家老舍、何容等編輯《抗到底》、《抗戰畫刊》等刊物宣傳抗日。又請趙望雲等「就暴日之凶行與抗日之意義繪畫面十大片,由老舍配以歌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抗戰畫刊》每期都刊有趙望雲等人揭露日寇暴行和號召人民抗日的繪畫作品。「由於畫刊的編輯方針是面向大眾、面向現實、堅持宣傳抗戰。畫刊出版後,很受大眾喜愛,每出一版,很快銷售一空。」由此,就不難理解馮玉祥的抗戰漫畫了。可惜的是,馮玉祥這位積極抗日、堅持與共產黨合作的愛國將領,19487月初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邀請,回國準備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91日因輪船失火在黑海遇難,享年65歲。

 

 

 

將軍大手筆--馮玉祥《倒騎毛驢圖》

《武漢文史資料》2004年第531頁作者:黃成木

馮玉祥作《倒騎毛驢圖》1970-01-01

     武漢市文物商店曾收藏一幅《倒騎毛驢圖》,縱57釐米,橫31釐米,為紙本水墨畫,作者是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   

     馮玉祥(18821948年),安徽巢縣人,字煥章,行武出身。曾先後任北洋陸軍第十六混成旅旅長、第十一師師長,後陝西、河南督軍及陸軍檢閱使等職。1924年率部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系軍閥政府,改所部為國民軍。19269月,宣佈所部集體加入國民黨。1927年參與北伐。“九一八”事變後,馮主張抗日,反對蔣介石的賣國投降政策,堅持同中國共產黨合作,為人民做了許多有益的事情。1948年,受中國共產黨的邀請回國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91日途經黑海,因輪船失火遇難。   

       馮玉祥博學多才,愛好廣泛,擅書法,尤精隸書。還喜好漫畫,常從政治事件和生活現象中取材,使用誇張、比喻、象徵、寓意等手法表現主題,所畫之物具有幽默、詼諧之特點,以諷刺、批評某些人和事。他作漫畫的目的,無非是將它作為一種政治鬥爭的工具而已。   

      《倒騎毛驢圖》採用的是誇張和減筆手法,繪一老翁倒騎在毛驢背上,面向天空,表情茫然,無目的地孤行于荒野之中。人物不見手足,如同布袋,又像樹篼,形態滑稽可笑。毛驢身體瘦小,卻負載沉重,被壓得走不穩,喘不過氣,只能十分艱難地向前挪動。整個畫面筆墨簡潔洗練,無皴法,不勾線,信手畫來,一氣呵成。題材借用的是民間傳說張果老倒騎毛驢的神話故事,諷刺蔣介石消極抗戰,積極剿共,堅持走與人民意願相背離的反動道路。畫幅上部自題七絕詩一首:“許多先生好乘馬,惟有此翁愛騎驢。只要鏟走日本鬼,無論如何皆歡喜。”左下方題識:“馮玉祥三一·三·六”(民國3136日)。鈐記:“馮玉祥”、“煥章”二印。右上有郭沫若題詩:“有馬借人乘,有驢獨自坐,騎去看梅花,板橋容易過。騎去上戰場,槍炮容易躲。何心如龍始足豪,須知馬大人顯小。”“其進銳者其退速,何如進退如一慢慢跑。視死能如歸,看花上陣兩都好。三十二年(1943年)冬為振華題,郭沫若”。下鈐“沫若長年”一印。   

      上圖是馮玉祥於194236日為愛國民主人士曾樹屏先生所作。當時全國抗戰已進入相持階段,馮玉祥堅決反對蔣介石的反共政策,熱情讚揚曾樹屏先生為抗日捐贈10萬元的愛國精神,特作此圖贈給曾樹屏先生以表感激之情。曾先生收到此圖時興奮不已,隨即掛於居室廳堂上。但是,沒過幾天就被國民黨特務發現,並借機將曾先生治罪,不久曾先生就含憤死於獄中。曾先生是湖北武昌人,因無子女,被害之後,此圖便秘密轉到了其親戚振華的手中。   民國32年(1943年)冬日,振華先生取出《倒騎毛驢圖》,請郭沫若作題跋,郭沫若既欣賞馮將軍之手筆,同時又受曾樹屏先生愛國熱情的感染,欣然提筆,即興作跋。解放以後,這幅畫最終傳到曾先生的故鄉———武昌。上世紀60年代中期,武漢市文物商店的業務人員走街串巷收集文物時發現此圖。當時,按主人所出價格購下此圖,並珍藏至今。   

     《倒騎毛驢圖》經國家文物鑒定專家鑒定,定為一級文物。此圖是一件珍貴的歷史資料,對研究馮玉祥的思想具有重要價值。此圖現已移交到武漢市博物館。(黃成木摘《武漢文史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