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96辛巳(1941)王大凡畫粉彩人物圖觀音瓶一對(15口徑4.1底徑3.9cm)

 

C1096辛巳(1941)王大凡畫粉彩人物圖觀音瓶(高15口徑4.1底徑3.9cm)01.jpg

C1096辛巳(1941)王大凡畫粉彩人物圖觀音瓶(高15口徑4.1底徑3.9cm)02.jpg

C1096辛巳(1941)王大凡畫粉彩人物圖觀音瓶(高15口徑4.1底徑3.9cm)03.jpg

C1096辛巳(1941)王大凡畫粉彩人物圖觀音瓶(高15口徑4.1底徑3.9cm)04.jpg

C1096辛巳(1941)王大凡畫粉彩人物圖觀音瓶(高15口徑4.1底徑3.9cm)05.jpg

C1096辛巳(1941)王大凡畫粉彩人物圖觀音瓶(高15口徑4.1底徑3.9cm)06.jpg

C1096辛巳(1941)王大凡畫粉彩人物圖觀音瓶(高15口徑4.1底徑3.9cm)07.jpg

C1096辛巳(1941)王大凡畫粉彩人物圖觀音瓶(高15口徑4.1底徑3.9cm)08.jpg

C1096辛巳(1941)王大凡畫粉彩人物圖觀音瓶(高15口徑4.1底徑3.9cm)09.jpg

C1096辛巳(1941)王大凡畫粉彩人物圖觀音瓶(高15口徑4.1底徑3.9cm)10.jpg

C1096辛巳(1941)王大凡畫粉彩人物圖觀音瓶(高15口徑4.1底徑3.9cm)11.jpg

C1096辛巳(1941)王大凡畫粉彩人物圖觀音瓶(高15口徑4.1底徑3.9cm)12.jpg

C1096辛巳(1941)王大凡畫粉彩人物圖觀音瓶(高15口徑4.1底徑3.9cm)13.jpg

 

 

王大凡生平及瓷畫鑒定

    王大凡生於1888年,卒於1961年,享年73歲。15歲時拜汪曉棠為師,不僅學習陶瓷彩繪技法,而且學習中國畫、詩詞歌賦。早期作品筆法工整嚴謹,線條流暢細密,設色俊逸。晚期作品,深得清代大畫家吳友如之法,用筆織秀,線條放達,氣勢灑脫,以文人畫中的意興與陶瓷繪畫巧妙地結合,畫風純正,與王琦人物畫風格大相徑庭,其落地粉彩技法,別具一格,在繼承和發展陶瓷工藝的探索中,取得了新的成果。

 

筆墨()特徵

 

    王大凡早年的人物畫多是富貴壽考、伏虎羅漢、八仙圖等,晚年的人物畫以木蘭從軍、聞雞起舞、岳母刺字等內容為多,注重作品的時代性。模仿品以其20世紀30-40年代的人物畫為多,也有少量50-60年代的作品。從王氏人物畫筆墨特點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色:

 

1.用筆用線遒勁,似傳統線描法中的高古遊絲描、鐵線描一類,多是中鋒用筆,朴拙、厚實、圓潤,章法別致,有裝飾味,這是王大凡與王琦側鋒用筆劃人物畫的最大區別。而模仿品勾線難學其骨,少圓潤勁拔之韻味,有的中、側鋒並用,不得要領。

 

2.人物臉部刻畫細膩,講究明暗變化,有西畫中的素描關係和光影變化,暈染手法獨特,立體感強。王氏畫仕女以丹鳳眼櫻桃嘴冠之,特點鮮明,並形成一種慣用的程式。

 

3.人物畫背景多勾描蔥郁林木,竹石茅屋,野卉山花,染色青翠,草綠、翠綠、深綠幾個層次明顯,筆法一絲不苟。

 

    從王氏作品設色來看:一是畫面絢麗照人,光彩豔發,畫場面大、人物多的作品,總是根據主題需要,主角多用鮮豔奪目的色料(如胭脂紅、西赤等),次要人物一般以赭、黃、藍色陪襯;二是填色較厚實,人物畫在雙勾白描稿的基礎上,多用濃重、深沉、豔麗的色彩,作多層次的渲染,注重明暗層次和冷暖變化,有傳統工筆重彩的藝術效果。模仿品設色染色平板,厚重之中少陰陽層次變化,色調過渡生硬,少潤澤之感。

 

    如王氏粉彩瓷板畫《大富貴亦壽考》,表現郭子儀立下了汗馬功勞後,沐浴皇恩,大富大貴。畫面人物較多,構圖嚴謹,場景熱烈。老壽星鬢須銀白,體態雍容,紅袍不以墨線勾勒,只作洗染,敷色細膩。後立一持扇侍女,姿態嬌柔。兩童子托一大壽桃,神情有別,滿臉堆笑,形象可愛,服飾以墨線勾勒,淡色渲染。畫中人物造型生動,結構準確,線條織秀飄逸,設色淡雅秀麗。屏風上的仙鶴挺立峰巔,朝氣蓬勃,場景熱烈,色彩喜氣洋洋,盡顯王氏人物畫之特點(參見書中418-419頁作品)

 

    另外,王大凡研究出落地粉彩畫法,不用玻璃白填底色,直接將色料填繪在瓷胎上,再罩雪白、水綠之類料色,簡化工藝,畫意更濃。

 

題識印款

 

    王大凡書法以行書為佳,俊逸秀美,平淡見精妙,精審且遒麗。題款時多是在詩文後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見落款為:黟山大凡王望作于希平草廬黟山樵子大凡寫于昌江之希平草廬黟山大凡王望畫于昌江黟山王大凡畫希平居士昌江客次王望畫等。

 

    常見印款為:大凡王望王大凡作等篆款。底款為希平草廬

 

作者:劉楊   文章出處:"珠山八友-江西美術出版社-耿寶昌、秦錫麟主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