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717春秋玉瓏(沁黃玉透雕龍紋佩) (長4.9寬7.5孔徑2.4厚0.4cm)
春秋晚期玉瓏(長4.8寬7.6孔徑2.6厚0.4cm)- 1936年河南輝縣琉璃閣甲墓出土,歷史博物館藏
玉瓏為青黃玉質,為河南輝縣甲墓出土之玉器入土沁後呈褐黃色斑,選才用料佳,迎光呈半透明,光澤溫潤,採玉環出廓的設計方式,二至三環為四條虺龍相互交纏的勾連紋飾,以透雕疊壓的方式表現龍全身體。圓目、上捲鼻、吐舌,皆以陰刻細線紋刻出輪廓線,刀法流暢,兩面紋飾既相同又對稱,有一面僅中央交接處略扁。器上仍殘留有硃砂、土蝕痕。原器出土為一對,另一件出土時已斷損,此件仍然完整,殊屬難得。經指定為重要古物。
作品年代:周(春秋)
材質:閃玉╱形制:禮瑞器
技法:鏤空透雕、陰線刻、鑽孔╱紋飾:螭紋、雲紋
青玉質,質佳呈半透明,光澤溫潤,採玉環出廓的設計方式,二至三環為虺龍交纏的紋飾,以透雕疊壓的方式表現龍身前後體感,龍圓目、上捲鼻、吐舌,器面以陰刻細線紋刻出輪廓線,刀法流暢,兩面紋飾相同,一面之中央交接處略扁,器上仍殘留有硃砂、土蝕痕。
河南輝縣縣城東南郊的琉璃閣墓地是一處戰國時期魏國貴族的家族墓地, 1935年12月和1937年春,前中央研究院在此發掘了一批戰國墓,其間河南省博物館於1936年9-11月,在該墓地的東北角發掘了甲、乙兩座大墓,收穫頗豐。1950年和1951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又在此墓地進行了兩次發掘。這五次發掘共得戰國墓80座,它們排列有序,在規模大小、隨葬品多寡及時代早晚上存在著差異,特別是在保存完好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玉器,是研究戰國時期用玉制度的重要參考資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