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765西周圓雕沁淡黃玉馬

J765西周圓雕沁淡黃玉馬01.jpg

J765西周圓雕沁淡黃玉馬02.jpg

J765西周圓雕沁淡黃玉馬03.jpg

J765西周圓雕沁淡黃玉馬04.jpg

J765西周圓雕沁淡黃玉馬05.jpg

J765西周圓雕沁淡黃玉馬06.jpg

J765西周圓雕沁淡黃玉馬07.jpg

J765西周圓雕沁淡黃玉馬08.jpg

J765西周圓雕沁淡黃玉馬09.jpg

J765西周圓雕沁淡黃玉馬10.jpg

J765西周圓雕沁淡黃玉馬11.jpg

J765西周圓雕沁淡黃玉馬12.jpg

 

 

西周圓雕玉馬(57.7釐米)- 1993年山西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出土

西周圓雕玉馬(高5長7.7釐米)- 1993年山西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出土1.jpeg

西周圓雕玉馬(高5長7.7釐米)- 1993年山西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出土2.jpg

西周圓雕玉馬(高5長7.7釐米)- 1993年山西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出土3.jpg

西周圓雕玉馬(高5長7.7釐米)- 1993年山西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出土4.jpg

西周圓雕玉馬(高5長7.7釐米)- 1993年山西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出土5.jpg

西周圓雕玉馬(高5長7.7釐米)- 1993年山西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出土6.jpg

 

 

          兩周時期玉馬數量極少,但已從商代的片雕發展為圓雕造型。西周玉馬可參考山西曲沃晉侯墓地所出者:高5、長7.7釐米。作站立狀,目前視,鼻翼翕張。頸上刻有鬃毛。腹肌略鼓,臀腹緊圓。表面以雙鉤陰刻技法琢出卷雲紋。

           西周時期玉雕馬與商代最大的變化就是出現了圓雕的技藝,從片雕走向圓雕,表明玉工們對馬的形態的把握更加嫻熟,也是西周時期藝術寫實的再現。我們從山西曲沃北趙晉侯墓1993年發現的墓63齣土玉馬身上就可以看到當時玉雕取得的成就。馬殘高5厘米,殘長7厘米。既雕出馬的垂頭、小尾巴、四肢等輪廓形態,又用圓雕,深挖、減地凸起技法,砣出眼睛、鼻孔、厚唇、口形、耳朵等細部特徵,甚至連馬蹄、腿部的凹凸部位都表現的栩栩如生。在馬的側面大塊範圍上用周代流行的雙陰線一面坡技術刻出紋飾表示馬的毛髮。從整體造型看,馬的四足並立,低首垂目,好似溫順等候主人的召喚徵騎,也表明玉雕工人琢磨玉馬比較規矩呆板,用寫實手法再現馬的休息狀況,沒有任何的藝術加工與想象,也沒有用寫意手法來隨意減少。從其通體受淡黃沁色觀察,當時雕琢選料使用的是一塊青色玉料,受沁不均,在馬腋下仍保留斑駁青色,而馬頭耳殘,因石性較重,多已風化,後臀部分透露溫潤質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