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370庚辰(1940)潘郯(1886-1961) 竹片拼接竹黃刻山水圖詩文六面筆筒(148.5cm)

B370庚辰(1940)潘郯(1886-1961) 竹片拼接竹黃刻山水圖詩文六面筆筒1.jpg

B370庚辰(1940)潘郯(1886-1961) 竹片拼接竹黃刻山水圖詩文六面筆筒2.jpg

B370庚辰(1940)潘郯(1886-1961) 竹片拼接竹黃刻山水圖詩文六面筆筒3.jpg

B370庚辰(1940)潘郯(1886-1961) 竹片拼接竹黃刻山水圖詩文六面筆筒4.jpg

B370庚辰(1940)潘郯(1886-1961) 竹片拼接竹黃刻山水圖詩文六面筆筒5.jpg

B370庚辰(1940)潘郯(1886-1961) 竹片拼接竹黃刻山水圖詩文六面筆筒6.jpg

B370庚辰(1940)潘郯(1886-1961) 竹片拼接竹黃刻山水圖詩文六面筆筒7.jpg

B370庚辰(1940)潘郯(1886-1961) 竹片拼接竹黃刻山水圖詩文六面筆筒8.jpg

 

       潘行庸(18861961),名潘郯,字行庸,號味庵,嘉定人。為民國嘉定竹刻的一代巨擘,業內稱其為嘉定竹刻的殿軍。他出生於竹刻世家,在1926年獲金獎的“文秀齋”學徒,受到嚴格訓練,作品有自己風格。專攻浮雕和淺雕,尤其精於淺雕。能繪畫,所刻山水構圖遠近有序,虛實相間。所刻樹木,疏密有致,以小見大。所刻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工書法,真、行、隸俱精,尤精小楷,竹刻書法,均為自書,刻工流暢,遒勁有力。

 

 

   潘行庸(1888-1961)原名郯,字味庵,別號拙叟,今嘉定鎮人。自幼從時文秀齋竹刻店主時湘華為師,專事浮雕和淺雕。所鏤山水、花鳥、仕女,盡行師法。凡畫譜、畫冊、諸家字體,均能模仿逼真。他的作品深受人們的讚譽與喜愛。

      中共建國前,潘行庸孑然一身,窮困潦倒,常為生活所迫,趕製筆筒。扇骨、筷子等日用品尋找買主。一度曾為成豐麵粉廠業主金鼎康私人刻匠。

    中共建國後,進嘉定竹刻生產合作社。 1957年,去北京參加文化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1959年,隨嘉定竹刻生產合作社轉入上海玉石雕刻廠。 潘行庸為嘉定縣第一、二、三屆政協委員。

 

堯坤老師惠存生書奮敬贈

       談堯坤,(1920-1991) 藝名:一塵、岩生、省三、和泰、賦新、研陶、研深,晚年有了孫子以後常用子旻。宜興潛洛人,談堯坤自幼喜書法,習繪畫,人聰慧,悟性高,個性強,事業執著,較有文化底子。15歲拜著名陶刻藝人陳少亭為師,勤學苦練,藝成後,受聘於[鐵畫軒陶器廠],取藝名為一塵,以山水,花卉裝飾為主,揩書,隸書均見功底,行草亦用。

       三十年代後期,談堯坤又用岩生,省三為藝名,與一塵並用,在壺,瓶,盆,罐類製品上作裝飾,肯動腦,善佈局,技藝日趨成熟。四十年代後,談堯坤刀法運用自如,花卉裝飾有陳少亭風格,山水裝飾靈氣秀麗,一直受聘於[鐵畫軒陶器廠]為陶刻技師。陶刻製品以中高檔與日用品裝飾為主。署款有一塵、岩生、省三、研深、和泰、亦有鐵畫軒製、蓮生款等。

         1948年,談堯坤受鐵畫軒老闆戴相明之托,為顧景舟製。吳湖帆寫,吳湖帆,唐雲,江寒汀題銘,戴相明所定製的石瓢壺作陶刻裝飾。談堯坤運用熟練的刀法技藝,所刻畫面清秀端麗,所刻題銘書卷意足,達到意境神韻。出神入化的境地,為界文人雅士與製壺藝人的合作錦上添花,充分體現出陶刻裝飾的品位和文人藝人合作的藝術魅力。

        1954年以後,談堯坤入社並繼續進行陶刻裝飾。為朱可心,顧景舟等製壺陶刻裝飾。談堯坤進入創作旺盛期,刀法熟,佈局合理,秀氣大方,一氣呵成。署名賦新,子旻。所刻製品市場暢銷。期間,談堯坤收授藝徒,悉心輔導,為培養下一代陶刻藝人盡心盡力。六十年代曾以陶刻裝飾[長征詩]楷書,[心經]隸書引起轟動。七十年代退休,生性樂觀,常以門聯[門前蠡水長流,宅後蜀麓常青]自勉。至1991年去世,享年71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莊的敝帚 的頭像
    老莊的敝帚

    老莊的敝帚-中國骨董文物專業收藏部落格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