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丁巳(1857)白雲山樵款(吳大澂1835-1909)黃芙蓉雕辟邪鈕方印

273丁巳(1857)白雲山樵款(吳大澂1835-1909)黃芙蓉雕辟邪鈕方印1.JPG

273丁巳(1857)白雲山樵款(吳大澂1835-1909)黃芙蓉雕辟邪鈕方印2.JPG

273丁巳(1857)白雲山樵款(吳大澂1835-1909)黃芙蓉雕辟邪鈕方印3.JPG

273丁巳(1857)白雲山樵款(吳大澂1835-1909)黃芙蓉雕辟邪鈕方印4.JPG

273丁巳(1857)白雲山樵款(吳大澂1835-1909)黃芙蓉雕辟邪鈕方印5.JPG

 

(翻轉印文-處平守靜)

273丁巳(1857)白雲山樵款(吳大澂1835-1909)黃芙蓉雕辟邪鈕方印6(翻轉印文-處平守靜).JPG

 

 

(鈐印-處平守靜)

273丁巳(1857)白雲山樵款(吳大澂1835-1909)黃芙蓉雕辟邪鈕方印7 (鈐印-處平守靜).JPG

 

      吳大澂(183566-190236日),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號恆軒、愙齋、白雲山樵、二田居士等,署頌軒。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祖籍安徽歙縣。中國清朝後期官員、金石學家、書畫家、古文字學家,民族英雄。

    吳大澂為同治七年(1868年)進士,授翰林編修。出任陝甘學政,興學薦才。光緒三年(1877年),奉命襄辦山西、陝西賑務,救活不少饑民。光緒六年(1880年),以三品卿銜隨吉林將軍銘安辦理東北邊防。他周曆要隘,知曉俄國侵佔琿春土地,提出頒舊界圖,與俄方抗議;又單騎入山,安撫吉林夾皮溝流亡淘金民眾。光緒十年(1884年),遷官左副都御史,前往朝鮮處理甲申政變。次年赴吉林與俄使勘界,爭回被侵佔之琿春黑頂子地(今吉林敬信鎮)。光緒十二年(1886年),升任廣東巡撫,反對劃澳門歸葡萄牙管轄。光緒十八年(1892年),授湖南巡撫。甲午戰爭中,自請率湘軍出山海關拒敵,但因軍心渙散、指揮混亂等原因而失敗,被革職永不敍用。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吳大澂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吳大澂在吉林與沙俄談判時據理力爭,迫使沙俄重立土字碑,爭得中國船隻在圖們江口的航行權,其戰略眼光與愛國精神令後人稱頌。此外,他工於書畫、篆刻,精研六書,尤通金石,亦善鑑賞,收藏豐富。曾纂輯《十六金符齋印存》《恆軒所見所藏吉金錄》《千璽齋古璽選》等。編著有《説文古籀補》《篆文論語》《古玉圖考》《權衡度量考》《愙齋集古錄》《愙齋詩文集》《古字説》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