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J799商代圓雕褐沁玉鴞(4.8底徑3公分83.9)

J799商代圓雕褐沁玉鴞01.jpg

J799商代圓雕褐沁玉鴞02.jpg

J799商代圓雕褐沁玉鴞03.jpg

J799商代圓雕褐沁玉鴞04.jpg

J799商代圓雕褐沁玉鴞05.jpg

J799商代圓雕褐沁玉鴞06.jpg

J799商代圓雕褐沁玉鴞07.jpg

J799商代圓雕褐沁玉鴞08.jpg

J799商代圓雕褐沁玉鴞09.jpg

J799商代圓雕褐沁玉鴞10.jpg

 

J799商代青玉鴞(4.63.33.5釐米)-河南省新鄉市博物館藏

J799商代青玉鴞(高4.6寬3.3厚3.5釐米)-河南省新鄉市博物館藏1.jpg

J799商代青玉鴞(高4.6寬3.3厚3.5釐米)-河南省新鄉市博物館藏2.jpg

J799商代青玉鴞(高4.6寬3.3厚3.5釐米)-河南省新鄉市博物館藏3.jpg

J799商代青玉鴞(高4.6寬3.3厚3.5釐米)-河南省新鄉市博物館藏4.jpg

J799商代青玉鴞(高4.6寬3.3厚3.5釐米)-河南省新鄉市博物館藏5.jpg

J799商代青玉鴞(高4.6寬3.3厚3.5釐米)-河南省新鄉市博物館藏6.jpg

  此玉鴞和田青白玉,油潤壓手,玉質溫潤,沁色自然,造型優美。鴞呈圓雕立狀,勾喙,目字形大眼,眼珠稍突出,雙立耳,突胸,雙翼併攏,短尾下垂,頭頂有一孔。胸飾羽毛紋,雙翼、頭背部皆飾雲雷紋。古人把這件玉鴞刻畫的昂首挺胸,宛如得勝的武士。此鴞為新鄉市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現收藏於新鄉市立博物館。

 

 

J799商代玉鴞(6.5底徑4.6釐米)-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J799商代玉鴞(高6.5底徑4.6釐米)-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1.jpg

J799商代玉鴞(高6.5底徑4.6釐米)-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2.jpg

J799商代玉鴞(高6.5底徑4.6釐米)-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3.jpg

J799商代玉鴞(高6.5底徑4.6釐米)-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3-.jpg

J799商代玉鴞(高6.5底徑4.6釐米)-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4.jpg

J799商代玉鴞(高6.5底徑4.6釐米)-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5.jpg

J799商代玉鴞(高6.5底徑4.6釐米)-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6.jpg

J799商代玉鴞(高6.5底徑4.6釐米)-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7.jpeg

 

J799商代玉鴞(5.7釐米)-婦好墓出土

J799商代玉鴞(高5.7釐米)-婦好墓出土1.jpg

J799商代玉鴞(高5.7釐米)-婦好墓出土2.jpeg

J799商代玉鴞(高5.7釐米)-婦好墓出土3.jpg

J799商代玉鴞(高5.7釐米)-婦好墓出土4.jpg

J799商代玉鴞(高5.7釐米)-婦好墓出土5.jpg

 

 

個人收藏J799商代圓雕褐沁玉鴞(4.8底徑3公分83.9)

                     

鴞,鳥名,古時又叫鴟,是鴞科各種類的通稱,因其大多習慣於黃昏或夜間活動,民間又稱貓頭鷹,它夜間發出的哀鳴般的叫聲,常被人們視為不吉利的象徵。在上古時期被認爲是通神的動物,起辟邪驅兇的作用。仰紹文化有陶鴞尊,商代有銅鴞尊,把祭器做成鴞的形狀,就是期望借助鴞來通達神靈。玉鴞最早見于紅山文化,發展至商代仍保留紅山文化的風格,形態仍然是寫實與寫意並存,玉鴞多爲圓雕作品,鴞身常琢有典型的商代紋飾,製作工藝十分考究。

     玉鴞造型多樣,有大有小,姿態各異,技藝高超的玉工隨著其豐富的想像力,盡力誇張其不同姿態。商代玉鴞是天地人神合一的代表形象之一,是商代先民藉以抒發對神鳥崇拜及喜愛的情感表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莊的敝帚 的頭像
    老莊的敝帚

    老莊的敝帚-中國骨董文物專業收藏部落格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