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J809漢代白玉人字孔翁仲(4.2公分)

J809漢代白玉人字孔翁仲1.jpg

J809漢代白玉人字孔翁仲2.jpg

J809漢代白玉人字孔翁仲3.jpg

J809漢代白玉人字孔翁仲4.jpg

J809漢代白玉人字孔翁仲5.jpg

J809漢代白玉人字孔翁仲6.jpg

J809漢代白玉人字孔翁仲7.jpg

J809漢代白玉人字孔翁仲8.jpg

 

 

宋明仿製玉翁仲-圖片來自-中國玉,許燕貞編譯,藝術圖書公司,臺北故宮舊藏

玉翁仲-中國玉,許燕貞編譯,藝術圖書公司.jpg

 

東漢玉翁仲玉翁仲(4.1cm)-1980年東漢廣陵王劉荊墓出土,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J809漢代玉翁仲(高4.1cm)-1980年東漢廣陵王劉荊墓出土,現藏於南京博物院.jpg
J809東漢玉翁仲-南京博物院藏.jpg

J809漢玉翁仲-南京博物院藏.jpg

一般來說,玉翁仲中最為人所知,同時也在文博體系中作為典型代表的,應是1980年揚州鄒江甘泉雙山2號東漢廣陵王劉荊墓重出土的一件器物。

 

 

東漢翁仲-上海博物館

J809東漢翁仲-上海博物館.jpg

 

 

 

漢玉翁仲

J809漢玉翁仲.jpeg

 

漢玉翁仲

J809漢玉翁仲1.jpg

 

漢玉翁仲

J809漢玉翁仲2.jpg

 

 

 

東漢玉翁仲(2.90.3 cm)-1956年出土現藏陝西歷史博物院

漢代玉翁仲(高2.9厚0.3 cm)-1956年出土現藏陝西歷史博物院.jpg

這件玉人出土自西安市南郊沙坡漢墓,同墓大致斷代至新莽及東漢初。白玉質地,頭戴梯形小冠,身著長衣,拱手站立,腰部橫穿一孔。造型仍遵照翁仲形,但相較前徐州出土的一件,其五官及衣紋已大大簡化,由具體的形狀刻畫轉為了磋磨減地行成的深槽線,不過依然較揚州劉荊墓中出土的玉翁仲詳實。

 

漢代玉翁仲(3.10.80.4 cm)-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漢代玉翁仲(高3.1寬0.8厚0.4 cm)-現藏於故宮博物院.jpg

 

 

漢代玉翁仲(4 cm)-現藏於旅順博物館

漢代玉翁仲(高4 cm)-現藏於旅順博物館.jpg

 

 個人收藏J809漢代白玉人字孔翁仲(4.2公分)

    玉剛卯、玉翁仲、玉司南作為為漢代人們用來辟邪厭勝的流行飾品,統稱為辟邪三寶。

     現今古玩市場上所見到的玉翁仲,最常引用的玉翁仲圖片來自-「中國玉」一書中圖版20的玉翁仲,這本書是翻譯外國著作,原書不可考,許燕貞編譯,1985年藝術圖書公司印行。書中斷代為漢代,書中說明卻沒有任何岀處,全書所挑選收錄各朝代玉件圖片,都是那朝代的開門經典代表作精品,判斷應是博物館藏品,也都沒有標示任何岀處,令人不解! 這本書是翻譯外國著作,原書不可考,書中標示年代採西元,日本對於中國古文物向來高度興趣而有專門研究,原書應為日文版。原著要介紹中國各朝代玉器製作特色,理應挑選收錄各博物館藏中各朝代經典具代表性玉件。能被收錄在其書中,應是代表性精品才是,此圖片曾有網頁標明為臺北故宮舊藏。市面充斥這種造型的玉翁仲,但那志良卻認為這種翁仲形制是不對的,還在雜誌發表文章駁斥。現在網頁搜尋已找不到此圖片,近年來大陸陸續在漢代王陵出土漢代玉翁仲真品,臺北故宮知錯才將此錯誤斷代圖片下架。

     此種造型玉翁仲為長髯垂胸,顯然是個老者,再看衣著和官帽,是一副明代文官模樣,不會是漢代的玉翁仲。不過這些存世玉翁仲大多玉質古舊,沁色斑爛,刀工犀利,頗得漢八刀精髓,與其他常見仿品古玉並不相同,仿品玉翁仲在北宋初期就有仿製,主要是明清兩代仿製的, 幾乎都是已殘破古玉件改製的。所以此件臺北故宮舊藏玉翁仲,應為宋明所仿製玉翁仲,並非漢代,也非現代仿品。因此件玉翁仲為臺北故宮舊藏,並被斷代為漢代,臺北故宮一向被古董界視為權威,一直被古玉界當做漢代玉翁仲經典標準器形,誤導數十年之久。

漢代玉翁仲特徵為何?

漢玉翁仲

    翁仲何許人也?為什麼人們對他如此厚愛?傳說秦代阮翁仲身高一丈三尺,臂力過人,武藝超群,是秦始皇的主要衛士,生前屢建戰功。死後,秦始皇為在精神上求得他的保護,下令用銅鑄成其形象置於咸陽宮司馬門外。

     在漢代,也有用玉琢成如同嬰兒小指那麼大小的玉翁仲,將它掛在腰間,以求平安消災的。漢代以後,人們於墓前置放石雕翁仲,以此作辟邪護墓之用。就這樣翁仲由衛士成了護衛神。

    真正出土及傳世的漢代玉翁仲,可謂鳳毛麟角,極為罕見。漢代玉翁仲造型凝煉,琢磨疏簡,藝人通過豐富的想像力,運用抽象的表現手法,將臉部五官僅用三條短音可先刻劃出來。個別的翁仲也有用六道陰線刻出眉、眼、鼻、嘴,如廣陵王墓出土那件。而漢代玉人臉部的眉、眼、鼻、嘴均雕刻細緻,這是區分漢代翁仲和玉人的主要依據。

     漢代玉翁仲本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形象,然而後仿者未能見過真品的造型,誤將翁仲理解為老人。

     同時,在明代一些氣勢博大的陵墓前,如北京十三陵、南京明孝陵,均置有石雕文官、武將、石馬、石狩。其中石雕文官就成了明清時期仿製者的藍本,在這基礎上做出的漢翁仲像,便是頭戴前低後高臺階式的官帽,留著三角形的鬍鬚,身穿寬袖大袍,足踏高履的老文官。有的還可出雙手捧著明代式樣的玉圭。可謂是明代陵墓前石雕文官的翻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為仿效“漢八刀”的雕刻法,其臉部五官也僅用三刀表現出來。

     “漢八刀”是漢代玉雕工藝手法的俗稱,即根據器物形態,採用簡練的線條進行刻畫,運用推、琢、磨、刻等雕琢技法,刀法粗獷有力,剛勁挺拔,其代表作是玉豬、玉蟬、玉翁仲。

      由於漢代玉翁仲傳世極少,因此,也最易混淆不清,現將鑒別真偽玉翁仲的要點,分析對比如下:

漢代玉翁仲

造型:

1.青年人的臉相。

2.頭頂髮髻微凸

3.兩袖狹窄,雙手作相入袖內狀。

色澤:包漿滋潤,玉光內蘊。

尺寸:高約3公分,頭小身材纖細。

琢磨:全身陰刻線條,纖細而有力。陰刻線,前身7-8刀,後身亦如此,刻法簡練。

洞眼:身體腰間橫打洞眼,明清二代仿品無此種打洞法。洞眼外大內小,俗稱“馬蹄眼”或稱“隔門眼”。洞眼內有明顯的螺旋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莊的敝帚 的頭像
    老莊的敝帚

    老莊的敝帚-中國骨董文物專業收藏部落格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