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01.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02.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03.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04.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05.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06.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07.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08.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09.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10.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11.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12.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13.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14.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15.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16.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17.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18.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19.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20.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21.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22.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23.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24.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25.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26.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27.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28.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29.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30.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31.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32.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32-1.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33.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33-1.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 1.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 2.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 3.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 4.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 5.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 6.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 7.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 8.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 9.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局部特寫)01.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局部特寫)02.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局部特寫)03.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局部特寫)04.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局部特寫)05.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局部特寫)06.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局部特寫)07.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局部特寫)08.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局部特寫)09.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局部特寫)10.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局部特寫)11.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局部特寫)12.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局部特寫)13.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局部特寫)14.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局部特寫)15.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局部特寫)16.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局部特寫)17.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局部特寫)18.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局部特寫)18-1.JPG B037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局部特寫)19.JPG  

 

 

 

五、收藏應用眼去買,不能用耳朵去買

    

       收藏文物應以自己眼睛所見,自己欣賞,自己主觀喜歡為主,再進一步以自己客觀的鑒定力評估真假好壞,來決定是否購藏?但有的初學者,對自己沒有自信,買文物喜歡聽信賣方講其文物故事,或者買了以後就拿到其他店家請教,問題是問到心術不正的店家,就算是真的也要說假的。或者請教其他不專長同好,道聽途聽後,結論莫衷一是,就對自己更沒信心了。

    

       骨董市場為何賣家喜歡說故事,就在於有買家喜歡聽此件骨董來源的神話。骨董界喜歡說故事,說的最逼真,為時最長的,我認為非一位自稱"x叫獸"莫屬,說到最後可能連自己也相信自己說的是真的。

    

        十幾年前他剛在玉市擺攤,因專擺雜項,常前去逛而認識,剛認識時他就表示他是滿族貴族,他祖父在清宮當硯臺官,現在家裏堆滿硯臺印石骨董,目前在台南的大學當教授。買家聽了,心理難免會疑惑,一個資深教授月入已算高薪,以教授身份那麼清高,有必要自貶身價,抛頭露面來擺攤嗎?然而他早已準備好說詞,主動表示他來擺攤不是為了生活,只是來結交收藏界朋友,並將祖先文物分享同好。老實講他臉長的蠻像滿人,平日又穿了一身唐裝,很有文藝氣息,加上口若懸河,又具有骨董專業知識。我從未懷疑過其說詞,一般同好也未存疑。

 

        但日久就漸漸露出破綻,其所擺文物開始出現開門新仿品,他跟買家稱下周要出國旅遊不來擺,不過卻有同行暴料,曾在大陸骨董市場遇到他在進貨,也見過他去大陸專門從事仿古的市場。於是有同好透過各種管道到台南縣市去打聽,是否有此號教授?結果回報所有台南縣市大學均查無此教授,不過打聽到此先生本業是從事室內設計工作,有可能因此專長,而擔任某一大學社團的指導老師,他就自稱大學教授了。

 

    他在玉市本就具爭議性人物,同行當然持負面,但收藏的買家卻有兩極化看法。少數常找他買的,認為東西好,又比行情便宜很多;眼力較佳的則認為根本不值得停留去看,因為都是高級仿品。我個人則認為,他賣的有真也有仿,但仿的賣的價格,比真的行情便宜很多,卻比新品貴了很多。而真又好的文物較少,但開價卻明顯比仿品高了很多,且不會比市面行情低,甚至其價格很硬,堅持不二價,連還個九折都不賣,還價會不高興。可見他本人是識貨,看得懂。因此,這十幾年來在玉市,我到其攤位看的多,買的較少,大概只有十來件吧!

 

       在玉市,他有一個主客是女法官,對他是非常信服,可以說言聽計從,只要他推薦的就照單全收,要是她光臨,若您過去,此先生就露出警戒眼光,深怕您破了他的好事。因此以後只要此女施主在,我就識趣不過去,每次最後均可看到女施主,提著一大袋戰利品,然後掏出一迭千元大鈔給他,還問他尚欠幾萬元,而他也上道整迭大鈔從來不數,直接塞入褲。奇怪的是教授從來不推薦開門老件,都會推薦刻工品相較好的新仿品,以他常買的竹根圓雕擺件,當時行情若入清老件應近六位數,他只要價萬餘元。可能是女施主喜歡品相好的,不喜好破舊的,或者貪便宜對於高價品下不了手,他就順勢推銷新仿的,較易補貨。問題是他都會翻拍賣圖錄給女施主看類似文物拍賣價格有多高,女施主應該已瞭解市面行情,為何不會懷疑?令人不解!

      

       女施主向來在玉市獨來獨往,不與同好交談,也從來不會到其他攤位逛,同好及同行們均知此事,並看在眼裏,因事不關己,大家都默默在觀察後續發展。

 

        本來他每週都會固定在同一地點擺攤,終於在三、四年前突然在玉市消失蹤影,據同行傳說,因陸續賣了一批貨出了問題,買家出動了黑白兩道找他,於是這幾年前就消聲匿跡,不曾在玉市出現了。

      

       去年年初在網拍發現一賣家,其上拍的文物,因照片拍的甚具水準,而且其說明也很專業,深深吸引喜愛雜項二十餘年的我,每次上網常去其賣場流覽。但骨董鑒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更何況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年代真假及行情,無異緣木求魚。其經營初期所訂的底價都不低,且其評價還低,所以一直不敢冒險貿然下手,但始終在留意觀察。

 

       後來其改採取一元起標方式,成交量才直線上升,其貨源似乎源源不絕,經向文物界的同好打聽,都不知此號人物。不過,上網流覽過其賣場文物的同好,均稱讚其為網拍中級數較高的賣家。其上拍初期由照片看,似乎都是開門貨,所以均能拍得高價,網拍生意也漸漸興隆,不到兩年就成交兩百多件,其中有不少高價文物,這在網拍相當不易。

 

      但後來貨色就不再齊全,也有不開門的穿插在內。終於在今年五月出現第一個負評,買家買到的竹雕,以衛生紙包裹放在錦盒裏,幾天後竹雕嚴重退色,包在旁邊的衛生紙嚴重染色,請教專家為新品作色,要求退貨。此買家跟他已買30餘件,花了百餘萬,應是其主顧客,按理說應立即抱歉退款才是,不料此賣家堅持不退不換,且出言不遜,還嗆聲此事他站的住腳,不怕被告法庭解決。於是買家忍不下這口氣,向當地地檢署提詐欺罪告訴成案,當他接到地檢署通知書,才知道踢到鐵板,趕緊電話向買家求饒,希望私下和解,但因詐欺罪屬公訴罪,受害人無法撤回告訴。

 

         近日看其賣場網頁說明,拍賣品就算是開門老件,也不敢再標明:清康熙、清雍正、清乾隆,只保守說參考年代:清,而其開門高價文物也因有爭議負評,買家裹足不前而流標,一元起標文物中有開門較精竹雕,也受影響拍不到一半行情,其中一件清中竹雕筆筒,我看最少有三、四萬行情,結標價竟不到萬元,令人婉惜。實在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此事係因買家流覽到我的部落格,聊起他在網拍遇到的不愉快經過,才知道此拍賣賣家原來就是在玉市消聲匿跡多年的教授,沒想到他在網拍中的身份及故事還是非常精彩。改稱台南世家子弟,從小在祖父收藏骨董環境耳濡目染中長大,家中骨董文物經三代收藏,藏滿老院落,身份仍是大學教授,不過更明確是台南藝術大學教授。讓此大買家始終深信不疑,有次千里迢迢從北部,熱情地殺到台南,想登此世家院落之門一窺堂奧,沒想到電話中,他以老母臥病在家為由不便婉拒,結果約在一家餐廳草草結束飯局,事後回想是教授牛吹得太大怕穿幫,當然不能讓其上門,原來是早已有跡可尋。

 

     祝福他此案件能安全過關全身而退,希望他記取教訓,本份的做生意,不需要再靠故事營生。也希望收藏同好要用眼去買,不要用耳朵去買,更不要再輕易聽信賣家美麗的謊言。買了文物後,不要怕被別人知道,一定要找客觀學有專長的同好一起研究,才不會關在自己的象牙塔中,買了一屋子假骨董還不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