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個人所藏竹雕筆筒

B011清芝巖款竹浮雕赤壁泛舟圖小筆筒1.JPG B011清芝巖款竹浮雕赤壁泛舟圖小筆筒4.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01.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02.JPG B037明 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03.JPG B100清王挴鄰款竹高浮雕竹林七賢圖筆筒 1.JPG B100清王挴鄰款竹高浮雕竹林七賢圖筆筒 2.JPG B100清王挴鄰款竹高浮雕竹林七賢圖筆筒 3.JPG B103清竹汀居士(錢大昕)款浮雕福鹿壽圖筆筒1.JPG B112清吳之璠款竹透雕張騫泛槎圖筆筒1.JPG B114清王挴鄰款竹高浮雕文人雅集圖小筆筒1.JPG B115清笠甫(沙神芝)款竹高浮雕竹林七賢圖筆筒 1.JPG B115清笠甫(沙神芝)款竹高浮雕竹林七賢圖筆筒 2.JPG B150清老桐款竹留青雕虞美人圖小筆筒1.JPG B150清老桐款竹留青雕虞美人圖小筆筒2.JPG B150清老桐款竹留青雕虞美人圖小筆筒3.JPG B154清芷巖款竹浮雕文人雅集圖筆筒1-1.JPG B197清中期子白(張濤)款高浮雕赤壁圖小筆筒(詩筒)1.JPG B204清早期文友款高浮雕松下問童子圖筆筒01.JPG  B021清竹淺浮雕寒山拾得泛槎圖筆筒1.JPG B038清中期竹浮雕秋山行旅圖筆筒01.JPG B038清中期竹浮雕秋山行旅圖筆筒02.JPG B038清中期竹浮雕秋山行旅圖筆筒03.JPG B038清中期竹浮雕秋山行旅圖筆筒04.JPG B071清竹透雕文人雅集圖筆筒1-1.JPG B071清竹透雕文人雅集圖筆筒2-1.JPG B073清早期竹淺浮雕浴馬圖筆筒1.JPG B073清早期竹淺浮雕浴馬圖筆筒2.JPG B073清早期竹淺浮雕浴馬圖筆筒3.JPG B082清竹透雕聽泉圖筆筒1.JPG B082清竹透雕聽泉圖筆筒2.JPG B086清竹透雕白菜圖小筆筒.JPG B087清竹透雕西園雅集圖筆筒 1.JPG B087清竹透雕西園雅集圖筆筒 2.JPG B087清竹透雕西園雅集圖筆筒 3.JPG B094清竹高浮雕山中訪友圖筆筒.JPG B102清竹透雕漁舟晚渡圖筆筒 1.JPG B102清竹透雕漁舟晚渡圖筆筒 2.JPG B104清竹透雕松下對弈圖筆筒1.JPG B113清竹高浮雕松下對談圖小筆筒.JPG B135清竹浮雕竹林七賢圖小筆筒.JPG B188清初竹高浮雕竹林七賢圖大筆筒01.JPG B188清初竹高浮雕竹林七賢圖大筆筒02.JPG B188清初竹高浮雕竹林七賢圖大筆筒03.JPG B188清初竹高浮雕竹林七賢圖大筆筒04.JPG B188清初竹高浮雕竹林七賢圖大筆筒05.JPG B188清初竹高浮雕竹林七賢圖大筆筒06.JPG B206清早期竹浮雕山中訪友圖筆筒01.JPG B212清竹透雕姜太公釣魚圖小筆筒01.JPG  

 

 

由《女人要有錢》寶物鑑定團20140707對竹木雕文物的鑑定素質,提出個人的看法及改進淺見。

 

《女人要有錢》20140707

http://2014.vslovetv.com/2014/07/rich-woman-20140707.html

   第一位鑑寶人所帶10年前2萬元所買三英戰呂布竹雕筆筒,個人依雕刻風格及在底部落款,判斷應是中共建政至近代作品,與秦老闆判斷50年以上或幾十年有差距但不算大。但他認為雕得相當漂亮,是中國傳統的竹雕方式,估價6萬。個人認為其構圖並非中國明清傳統雕刻風格,其風格已較具現代感,其高浮雕算細緻,但太繁複匠氣,1-估價6萬過高,合理市場價應1-2萬元左右。但此種匠氣的近代竹雕作品,收藏老竹雕的玩家,再便宜也是不會下手的。

   另外一件紫檀筆筒買價5500元,秦老闆由表面牛毛紋鑑定是小葉紫檀,認為年代很久,草字雕得好,鑑價8萬元。並認為是剩料,太小無法製作傢俱,才拿來做筆筒。由畫面看此筆筒直徑約近20公分,若是小葉紫檀應屬稀罕的超大料,怎會是太小的剩料?玩竹木雜項的都知道小葉紫檀是產自印度貧瘠地區,紫檀生長速度緩慢,幾百年才能成材,一般成材直徑都在9-15公分,目前最大的紫檀木直徑僅為二十公分左右。紫檀及黃花梨材料自明清以來都屬珍貴木料,做器物類列為最優先選擇就是筆筒,其價值最高最不浪費料,其次才是拼接做傢俱。此大筆筒若是小葉紫檀材質,新品光材料可能幾十萬元。

   個人由其超大型及色澤,判斷不可能是小葉紫檀,而是價值低很多的大葉紫檀,早期此種大葉紫檀材料並不值錢,不肖商家當做小葉紫檀來騙藏家。由落款某年刻而未落作者名,以及疑似用電動機械工具雕刻出拙劣字體,判斷為早期二、三十年前製品。網拍還有類似大葉紫檀筆筒,十幾年前買5500元為當時行情,現在大葉紫檀材料也漲了,萬元左右屬合理。但此種匠氣的近代木雕作品,收藏老木雕的玩家,再便宜也是不會下手的,其鑑價8萬元太高了。

   最後一件1萬5千買的紫檀精雕龍紋盒,秦老闆認為是清末仿宮廷奏摺匣,其上蓋變形無法密合是重大瑕疵,判斷是長期受到擠壓造成,由於不是一體成形雕刻,是木片所接合,所以才估價10萬元,若品相完整行情30-50萬元。個人判斷此筆筒應該不會是清末仿,因為此盒全器布滿龍形紋飾,只有皇室才能使用,清末工匠不敢冒著殺頭危險仿製。此盒應為中共建政後至文革前,由老師傅手工精雕製作,外銷賺外匯的仿古作品,個人在一、二十年前常在古玩市場見到這類精雕高仿的紫檀器物,當時行情一至三萬元。材質是大葉紫檀,現在大葉紫檀材料也高漲了,老師傅工錢也大漲,其估價10萬元應屬合理。但木質蓋盒器物,傳統是以木片所接合,是為省料及省工,並不會以整料挖空製作,因長期經熱漲冷縮及濕漲乾縮,若黏合不良,有開裂及變形情形在所難免。

 

   自從臺灣地區有線電視開闢鑑寶節目《女人要有錢》後,常碰到一些圈外朋友知道我有收藏文物,問到我的看法,是否也找機會上節目鑑寶?對於這些行外朋友的關心,我總是以我家沒有訂有線電視線路,未曾收看過不予置評。剛開始曾私下上網看了幾集,覺得開當舖幾十年的老闆對珠寶的真假鑑定真是專業,除了擁有多年的專業鑑定能力,還有先進的儀器輔助。但對其關於文物的鑑定就不敢茍同!有時會把演藝圈的新仿品,鑑定成高價的老古董;偶爾會把一般來賓的老玉斷為新仿品。雖然網路影像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再加上仿古技術進步。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更何況要僅憑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影像,來判斷真假及年代新舊。但有時候仿製技術太差或者市面上就可見的一眼假的仿品。印象較深的陽帆老婆出專輯時參加鑑定的幾件竹木雕,其中一件鏤雕竹筆筒,雕工拙劣,就算是老件也沒有任何收藏價值,竟然斷為明代精品價值20幾萬,依個人收藏竹雕30年經驗判斷,最多為早期幾十年的低級仿品,幾千元也不會買。

   臺灣的鑑寶節目學自大陸,以王剛所主持的央視天下收藏最知名

http://tv.cntv.cn/video/C11244/1f792864bb2e3ddeac98d1410a4e5c44

,後來各地電視台陸續模仿製作各種鑑寶節目。其中良莠不齊,個人經實際觀察以河南衛視的《華豫之門》http://tv.cntv.cn/video/C10270/0ca593d4c24b3ddeac98d1410a4e5c44

及央視《尋寶》http://tv.cntv.cn/video/C10619/9eb137be52df463b9cb826011f3a854e

,還有廣西電視臺《收藏馬未都》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M2MzgzMzY4.html

這幾個鑑寶節目品質較高,較具公信力。

   以上鑑寶節目除了《收藏馬未都》只針對古文物鑑定由馬未都獨挑大樑,其他3個節目都聘請4位不同類別領域的專家分別鑑定。每位專家對某一類器物研究各有所長,鑑寶節目對來賓所提供各類藏品,找該類別學有所成的權威專家擔任鑑定,才有公信力,才能讓人信服。

   臺灣地區有線電視八大綜合台繼《女人要有錢》收視長紅,去年底開播《寶物博很大》http://www.zybus.com/bwbhd/20140703.html

,聘請3-4位的專家,珠寶鑑定專家是足以勝任,另針對當次來賓所提供各類特殊藏品,如名表、老酒、限量玩具等,彈性找該領域專家鑑定則是一大特色,但對文物鑑定其固定班底:黃河、戴主播、池宗憲及陳珮瑜,都與文物拍賣市場相關,熟悉文物市場行情,知名度是夠,但都是通才,不是專注某方面的專家,其同質性太高,同一集節目口氣來了2-3位,坐冷板凳,雖然人數較多,對於文物鑑定只能輪流上場,無用武之地。應該依當次來賓所提供的各類藏品,彈性分別聘請珠寶、玉石、陶瓷、雜項、銅器及書畫專家鑑定,而專家應從文物的材質、造型、紋飾、雕工、皮殼包漿,深入淺出說明真假新舊及年代依據,如此才有教育意義。

 

《女人要有錢》寶物鑑定團是臺灣地區開闢鑑寶節目先河,因朋友常提起,最近開始上網收看。覺得開當舖幾十年的秦老闆,人生歷練豐富,口才好又富愛心,對珠寶的真假鑑定真是專業,除了擁有多年的專業鑑定能力,還有先進的儀器輔助。但總覺得對其關於文物的鑑定就不是那麼專業,後來製作單位找了曾肅良教授擔任文物鑑定,曾教授本身是畫家,因此評斷起書畫絕對是專業,又能深入淺出,是臺灣地區第一把交椅。個人認為與大陸地區鑑寶節目的書畫專家,相較絕不遜色,他對於其他古文物鑑定也有相當水準。雖然只有倆人組,絕不輸《寶物博很大》4人組,《女人要有錢》當集節目若有這兩位把關,是強棒有看頭,足以勝任。就怕週六日到各地鑑寶及週一至五曾教授沒空參與的節目,由秦老闆唱獨角戲,在古文物鑑定上,有時候內行看實在不忍卒睹!前清瓷器這些不專業的名稱都會脫口而出,清代有兩百多年,文物斷代最少要分清早期、清中期及清晚期,瓷器要細分到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等年代。甚至有時更要細分康熙早中晚期、乾隆早中晚期,才具專業。對於竹木雕文物材質、雕工好壞、年代及鑑價實在不夠專業。由節目也可看出秦老闆對於古文物的知識持續在充實,但這些鑑定能力需要長時間培養訓練,非5-10年不為功,不是短時間可達到。我覺得製作單位不應該省這筆專家出席費,最少應找一位通曉個類型古文物的全才專家當備胎,在曾教授無法出席時替補,若真的找不到這類古文物的全才專家,乾脆該集節目就只發珠寶方面通告,取消古文物部分,不要讓秦老闆的公信力一再折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