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34趙之謙款竹刻詩文臂擱

B334趙之謙款竹刻隸書詩文臂擱1.jpg B334趙之謙款竹刻隸書詩文臂擱2.jpg B334趙之謙款竹刻隸書詩文臂擱3.jpg B334趙之謙款竹刻隸書詩文臂擱4.jpg B334趙之謙款竹刻隸書詩文臂擱5.jpg B334趙之謙款竹刻隸書詩文臂擱6.jpg B334趙之謙款竹刻隸書詩文臂擱7.jpg  

 

 

 

 

趙之謙書古人句四條屏紙本(165X44cmX4)-西泠印社藏

趙之謙書古人句四條屏紙本(165X44cmX4)-西泠印社藏  

 

 

資料來自《西泠印社百年社藏精品》(西泠印社出版社)

全漢文卷三十八文

雅琴之意,事皆出龍德《諸琴雜事》中,趙氏者,勃海人趙定也,宣帝時元康、神爵間,丞相奏能鼓琴者勃海趙定、梁國龍德。

冶鋒七叔大人正書。同治己巳初秋二日,趙之謙。鈐印:趙之謙印(白文方印)、趙孺卿(白文方)

 

 

雅琴之意,事皆出龍德《諸琴雜事》中。趙氏者,勃海人趙定也,宣帝時元康神爵間,丞相奏能鼓琴者勃海趙定、梁國龍德,皆召入見溫室,使鼓琴待詔。定為人尚清靜,少言語,善鼓琴,時間燕為散操,多為之涕泣者。(《後漢書·劉昆傳》注、《藝文類聚》四十四、《白帖》六十二、《御覽》五百七十九、《事類賦注》十一。)

 

  師氏雅琴者,名志,東海下邳人。傳雲:言師曠之後,至今邳俗猶多好琴也。(《北堂書鈔》一百九)

 

  (雅琴龍氏),亦魏相所奏也。與趙定俱召見待詔,後拜為侍郎。(《漢書·藝文志》注)

 

  《樂歌詩》四篇,《趙氏雅琴》七篇,《師氏雅琴》八篇,《龍氏雅琴》百六篇。(《隋書·音樂志》)

 

  君子因雅琴之適,故從容以致思焉。其道閉塞悲悉,而作者名其曲曰《操》,言遇災害,不失其操也。(《後漢書·曹褒傳》注)

 

 

趙之謙 (1829-1884),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撝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青年時代即以才華橫溢而名滿海內。他是清代傑出的書畫篆刻家。他的篆刻取法秦漢金石文字,取精用宏,形成自己的風格,人稱“趙派”。他在書法方面的造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隸、篆的筆法融為一體,相互補充,相映成趣。趙之謙曾說過:“獨立者貴,天地極大,多人說總盡,獨立難索難求”。他一生在詩、書、畫、意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一代大師。

 趙之謙精通於書畫篆刻,他的書風屬於鄧完白、包慎伯、吳讓之一路,由包氏的執筆法學習北碑。他的篆隸有他獨特的光芒。他的天分獨厚,而又夠加以發揚光大,所以產生出極富現代氣息的作品。這一點,他本身也有所矜持,但當時的人卻對他未能充分理解。其篆隸作品,有時雖然有些滲墨現像,但其銳利的筆鋒所表現出來的美妙感覺,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絕。

   在包世臣等人“崇碑抑帖”的書法理論影響下,清朝出現了一位偉大的天才----趙之謙,各種書體都涉獵且留下了為數眾多的優秀作品。以行書作品為例來看,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的一種不同於傳統行草書的剛毅不屈和雄渾奇崛。行草比較容易引起情緒的激動,但趙之謙卻能將篆、隸、楷等書體的凝重融於這種飄逸灑脫的行草書之中,其中仍可窺見趙氏本人內在的情愫、精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