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芑堂款(張燕昌1738-1814)竹陰刻荷蓮圖臂擱(25.2 6.3公分)















 


 


 


清黃思永款(1842-1914)竹陰刻詩文臂擱(23.8 6.3公分)


















 



15-339.寒假北上文物之旅-1.在玉市同一賣家所購得清芑堂款(張燕昌1738-1814)竹陰刻荷蓮圖臂擱及清黃思永款(1842-1914)竹陰刻詩文臂擱(102.1.27)


 


   二十多年前收藏初期,我的藏品均來自熟識骨董店,後來光華玉市成立後,我的收藏很多來自玉市。當年開放兩岸交流後,臺灣景氣熱絡,大陸單幫客帶大量文物來台,最大集散地就是光華玉市。那時候滿地都是古文物,老木雕、老佛像、老銅爐,那裏有新仿品。您要在意的是其等級、品相及價格。


 


     今非昔比,近年來因台灣經濟景氣相對比大陸差,大陸古文物市場蓬勃發展,如同20幾年前的台灣錢淹腳目時代,原來的單幫客已無法從大陸進貨到台灣來賣,反而反向操作,由台灣找貨到大陸販售,許多認識的台灣骨董業者也紛紛到上海、北京及廈門開店。原來是臺灣最早的最大的中國古文物市集光華玉市也已沒落,成為專營仿古的大陸澳客聚集地,要找老件已不易。十幾年前每個月會專程北上去尋寶,到現在一年也難得去一趟,距上次7月暑假北上文物之旅已半年,因已無淘寶動力,懶得再專程北上尋寶。


     


    時光如梭轉眼又到寒假,趁著小女放寒假,在春節過年前全家商議出去旅遊,最後獲得一致共識,還是北上一遊。於是在一個月前事先訂了房間,並在行前陸續連絡幾個供貨的業者看貨。(102.1.27)早上由中部出發上中山高,以往五楊路段因拓寬施工會塞車,此行已完工一路順暢11點就到台北,老婆及孩子改搭捷運到東區百貨公司逛,我則分道揚鑣直接趕往光華玉市文物之旅。玉市仍舊相當蕭條,11點多擺設率還不到一半,原先熟悉的那些賣老件的攤位賣家大多收攤或轉移至建國玉市,只有少數幾攤仍堅守崗位,但幾乎找到值得收藏的老件了,全玉市成了賣不開門仿古文物的大陸澳門客聚集地,來逛的買家則更稀落,20幾年來看到其從摩肩擦踵到門可羅雀,讓人不甚唏噓!


 


    光華玉市之旅主要目標仍是賣我竹雕文物及印石篆刻的賣家陳先生,他是在十幾年前在光華玉市中期認識,陳先生是來自大陸單幫客,兄弟倆輪流回大陸找貨,另一人就留下在玉市擺攤,是少數親自往大陸鄉下找貨的業者。早期賣的是老的文物,不過大部分是屬古民藝品,或等級較普通的骨董,偶爾可以找到物超所值的中等級骨董。陳先生兄弟倆四十幾歲,可能因文革影響,文化水準只識字,對於有落款文物從來就不去查其名頭資料,也從來也沒有聽其介紹那件是名家作品,總是抱著進價多少加合理利潤要賣多少。兄弟倆為人隨和,開價實在,認識十幾年來,每次玉市文物之旅,都會到他攤位看貨,多少買些品相還可以的老件文房小品,不過均是物超所值的普通等級,偶而是可找到小名家中等文物,難得看到較精文物。


 


    下車直接到其攤位,此次由其弟弟看攤,並沒有其他買家上門。碰巧他本週才從大陸進貨回來,貨品剛上架,有一些老的文房小品可供挑選。其攤位上擺放的,仍然充斥新仿古品,銅爐部分都是現代新仿品,木雕文物及竹雕部分筆筒、臂擱、香筒也幾乎都是新仿品。倒是印石篆刻部分還有不少老件,其所進印石外面擺放占滿一整個桌面有百餘件之多,儼然成為其主力商品。於是先看桌上陳列的文物,竹雕文物十幾件竹雕臂擱中多數是根據書籍圖錄所仿中小名家陰刻明顯作舊仿品。在少數幾件似乎是老件中,又多為雕工簡陋之名不見經傳之文人信手所刻製品。問他此次還是否進了甚麼竹雕文物高檔貨?他從攤位後拿出幾件竹高浮雕筆筒出來鑑賞,由顏色皮殼包漿看應是開門貨,但雕工平平,懶得詢價,後來看到一件常見的浮雕山水圖紋飾的筆筒,雕工還算不錯,有落印章款,但名不見經傳,一問價位竟然要價十幾萬!最後看上芑堂款竹陰刻荷蓮圖臂擱及黃思永款竹陰刻詩文臂擱,芑堂款竹陰刻荷蓮圖臂擱其文字及圖案雕工流暢俐落,所落芑堂款有點印象,但是誰無法確定是誰?檢視皮殼包漿自然濃厚,正反面色皮為較深褐黃色澤,斷面為自然陳年污垢所掩蓋,但在邊緣處仍可隱約看到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竹絲斷面的點為褐黑琥珀色澤,整體判斷應為清中老件才有這些特徵。另外一件黃思永款竹陰刻詩文臂擱,其文字雕工流暢俐落,所落” 黃思永”款則為見過無法判斷是否查得到?檢視皮殼包漿自然濃厚,正反面色皮為較淺棕黃色澤,斷面為自然陳年污垢所掩蓋,但在邊緣處仍可隱約看到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竹絲斷面的點為褐黃琥珀色澤,整體判斷應為清晚期老件才有這些特徵。詢問這兩件年代及何人作品和價位?他表示根據色皮包漿應是入清老件,因剛回來還沒查資料,其雕工細緻流暢應是名家作品,應可查到其資料。所開價位尚屬合理,芑堂款竹陰刻荷蓮圖臂擱應是清中期竹雕臂擱,若是查不到資料的非名家作品,則算是物恰其值。若是名家作品,則算物超所值。黃思永款竹陰刻詩文臂擱應是清晚期竹雕臂擱,若是查不到資料的非名家作品,則算是物恰其值。若是名家作品,則算物超所值。當下決定等挑選完印石篆刻後一起議價。最後再挑選了7件印石篆刻及另一件西夏文銅官印湊足十件,本想依慣例十件以上7折優惠價,他堅決表示已沒有利潤,最後以7.5折成交。


 


如何清理竹雕文物?


 


    一般同好收藏文物對文物保養分成兩種不同態度,一種是要求將文物保留維持原狀,不能絲毫破壞原先外表歲月痕跡,要看其外表長期留下來自然風化情況。另外一種是務必將文物以人工整理乾淨,再加以盤玩,使其質表面更溫潤,顏色更漂亮。各有合理原因,並無高下之分。


 


   我個人一向主張第二種玩法清理乾淨,原因為:


1.文物收藏是要經常上手把玩的,不是博物館擺放在櫥窗內供著,所以為了上手衛生健康著眼,當然要整理乾淨。


2.文物經長年累月使用會將污垢堆積在雕刻深處,將細緻雕刻掩蓋,只有將污垢清除,才能看到原先雕刻的細緻。


3.此等污垢有的掩蓋住雕刻落款處,或重要判斷年代部位,如竹雕斷面,不去除污垢無從判斷落款是原刻或後加,也無從由斷面竹絲點判斷竹雕年代。


4.根據長年經驗,有些污垢並非歲月自然留下,而是仿古作舊,或是為掩蓋曾損傷修補痕跡,不去除污垢,無從發現真相。


5.常有同好有似是而非的說法,把外表污垢清乾淨,會讓人誤以為是新的東西。這實在是可笑的理由,這文物若本來就有年代,怎麼清乾淨恢復原來製作時情況,怎會變新的,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新品仿古,將外表人為作舊去除,就原形畢露了。至於若原先就是老件,行家是從各方面去鑑別,並不是從污垢之有無。若是業者當然要保留原先狀況,有明顯的歲月痕跡在上面比較好賣,能符合不同需求的買家需要。


 


     因此當我收到一件老件竹雕,一定先想辦法將外表污垢清理乾淨,因為個人認為如將外表污垢去除,才能回歸欣賞到原先的細微雕工紋飾,而且也是為了上手健康衛生考量,另外就是從雕刻痕跡及斷面判斷年代。


 


    竹木牙角雕經百年傳世使用,常在表面留下污垢,堆積在雕刻深處,使原先細微雕刻被掩蓋看不清楚。若竹雕原有保養良好,污垢沒有掩蓋細微雕刻,整體皮殼包漿難得濃厚完整,當然保留原狀不要擅加清理,避免經整理乾淨,將ㄧ併去除難得完整包漿,若留下來可當研年代歲月留下痕跡的標準器。但若污垢掩蓋細節雕工處,以及覆蓋斷面,要看清楚原先細緻的雕工及看出斷面竹絲點明顯凸出的風化情況,則清除污垢勢在必行。以含蠟具有清潔及保養兩種功能的碧麗珠噴灑 ,再用牙刷來回清洗,雕刻細節部份污垢則以細針將其間污垢慢慢逐一挑除,最後再以含蠟成分較高的碧麗珠噴灑給予一層保護,然後以乾淨毛巾擦乾,讓整個竹雕煥然一新,細節雕工都清清楚楚,不過難得濃厚的包漿光澤將會ㄧ併去除。只好以豬鬃毛刷慢慢來回刷動,讓豬鬃毛的油脂沁入竹雕表面,使皮色逐漸恢復了褐紅色澤,不過要形成包漿光澤,還要靠長期的上手把玩,是速成不了的。


 


    清理竹雕時,切忌將竹雕浸泡在水中,會讓竹雕文物組織吸入水份造成濕漲裂痕;整理後要讓其在蔭涼處自然晾乾,切忌放在陽光下曬乾或以吹風機吹乾,會讓竹雕文物乾裂。


 


   此次所購兩件竹雕臂擱,斷面及背面都為自然陳年污垢所掩蓋,陰刻痕跡為黑墨所掩蓋,無法判斷是否老料新雕?要看出斷面竹絲點明顯凸出的風化情況及要看清楚是否老料新雕和原先細緻的雕工,則清除污垢勢在必行。判斷若僅用碧麗珠無法清除其表面較嚴重污垢,於是進一步採用清潔力較強清潔劑。看雕刻深處及上下斷面均為陳年污垢所掩蓋,看不清原先雕刻紋飾,而且色澤烏黑不一致,整體感覺相當污穢不乾淨,於是決定加以仔細清理。首先以美國菜瓜布沾用來清洗廁所馬筒及瓷磚的---“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磨擦去除筆筒斷面污垢,讓斷面竹絲顯現出來。再將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噴灑在臂擱表面,以牙刷來回刷洗,順著雕刻線條逐一刷乾淨,發現整個褐黑色的污水流出,再以乾毛巾擦乾晾乾後,檢視雕刻深處堆積的污垢,仍留有部分陳年污垢硬化黏貼深處在無法刷除,則以鋼針逐一加以剔除,如此花了近一個鐘頭才清理乾淨。全器清理後顏色變淡成毫無光澤,再以豬鬃毛刷不斷的來回刷動及把玩,使其表面色澤逐漸加深成褐黃及棕黃色光澤。


    上手詳細逐一加以檢視判斷:


1.看表面皮殼及包漿


      老件包漿的光澤,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皮殼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縱然上過干漆的老件竹雕,其表面干漆經過風化,包漿的光澤,也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外表干漆皮殼也會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新仿是拋光上蠟的賊光,以放大鏡看新件表面是同方向打磨拋光規則性痕跡。若上干漆作舊新品則現出賊光,表面沒有任何磨擦痕跡。


    兩件臂擱均符合老件情況,在各處留下因年代老化痕跡。


2.看表面色澤


     未上漆的老件表面色澤淺黃、棕黃、棕紅、褐紅色,其形成為當初染色防腐處理,再加百年以上把玩摩挲,就像日常生活中竹椅、竹習器物,因長久使用所呈現自然色澤及光澤,在常磨擦與死角間會形成濃淡之分,且中間有的過渡色。老竹雕表面色澤會比凹陷部分深。


     上干漆的老件表面色澤,表面比未上漆閃亮,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其與新上漆染色不同處,在於老上漆表面經長期風化及使用磨損,多少會在較凸出部分磨損,造成漆色較淺薄或脫漆情形,嚴重的形成斑駁不一。


      新仿的是新上漆染色,顯得不自然,色澤一致,無濃淡之分,更無過渡色。這些上漆作舊新仿品,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


    竹雕一般年代越久色澤越深,明末---褐黑或褐紅、清初---棕紅、清中---棕黃、清末---淺棕黃


    芑堂款竹陰刻荷蓮圖臂擱在表面帶較深褐黃色調,判斷較符合為清中期特徵。


    黃思永款竹陰刻詩文臂擱在表面帶較淺棕黃色調,判斷較符合為清晚期特徵。


3.以手摸撫雕刻表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會磨掉稜角,變得柔順,不礙手。新仿竹雕摸過會扎手。


    兩件臂擱表面以手撫摸均柔順不礙手。


4.看雕刻凹處所留污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在雕刻凹處會日積月累留下污垢,此污垢相當結實,以針挑也不易去除。


    新品當然無此污垢,有的會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但此掩蓋噴洒碧麗珠後,以牙刷刷過很容易去除。


     兩件臂擱在雕刻深處均有留下陳年污垢。


5.看雕刻凹面


      老件竹雕雕刻凹面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外露的側面竹絲會較浮出,竹肉會收縮成條狀溝槽。


     新品雕刻凹面將染料清除後,其顏色變淺淡,無包漿 ,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平,外露的側面竹絲與竹肉平。


    芑堂款竹陰刻荷蓮圖臂擱陰刻圖案及落款斷面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外露的側面竹絲較浮出,竹肉收縮成條狀溝槽。


   黃思永款竹陰刻詩文臂擱陰刻詩文及落款凹面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陰刻較淺窄看不到陰刻斷面。


6.看竹雕斷面


    老件竹雕,因竹絲硬度密度比竹肉大,經上百年以上風化,熱漲冷縮及濕度變化,竹肉收縮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越久落差越大。清末可看出點突出,清中期以上以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明末清初以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絲的突出點晶瑩半透明如翳珀色,竹絲的突出點明顯破裂情形。老竹雕筆筒及臂擱斷面,可能被污垢所掩蓋,但常磨擦處會露胎可供研判。上干漆老件的斷面,表面雖為雖為干漆隔絕,未受濕度變化影響,但仍受熱漲冷縮影響,竹肉收縮會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上,只是點突出特徵會小於未上漆。


     新仿竹雕斷面無污垢,未受長期風化,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在同一平面,並無突出情形,竹絲的斷面的點顏色較淺,沒有晶瑩半透明感。


   芑堂款竹陰刻荷蓮圖臂擱上下斷面,肉眼看竹絲斷面的點明顯突出竹肉,竹絲的突出點稍微破裂情形,帶褐黃色澤,以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但不十分明顯,判斷應為清中晚期特徵。


    黃思永款竹陰刻詩文臂擱上下斷面,肉眼看竹絲斷面的點明顯突出竹肉,竹絲的突出點稍微破裂情形,帶褐黃色澤,以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判斷應為清中晚期特徵。


7.從構圖


    陷地陰刻花卉受清中期鄧謂影響流行於清中至清末。芑堂款竹陰刻荷蓮圖臂擱陷地陰刻荷葉蓮花飄逸自然,生動傳神。


   黃思永款竹陰刻詩文臂擱陰刻詩文---”棲鴉動北林,門分雪駸駸,窗曉寒更箭,雲繁暮歲心,搓搏兒輩喜,淒切老人任,後日西山路,伊誰杖策尋。上網搜查找不到原著,判斷為落款人黃思永所作詩文,此種自作詩文刻在臂擱為清代文人雅士所常見。


8.落款


    芑堂款竹陰刻荷蓮圖臂擱落芑堂行草款雕工俐落流暢,落款陰刻凹面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應為原刻,非後加款。


    張燕昌(1738年-1814年),字芑堂,號文魚,又號金粟山人。浙江海鹽人。勤奮好學,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優貢,嘉慶元年(1796年)舉孝廉方正。精金石篆刻、勒石,工畫蘭竹,拜浙派創始人丁敬為師。齋堂為「石鼓亭」,又工篆、隸、飛白、行楷,無所不能,兼善繪畫,山水、人物、花卉等。著有《金石契》、《飛白書隸》、《石鼓文存》及《芑堂刻印》。


   


     黃思永款竹陰刻詩文臂擱陰刻行書雕工俐落流暢,陰刻凹面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應為原刻,非舊料新刻。


    黃思永(1842年-1914年),字慎之,號亦瓢。江蘇江寧五城人。光緒六年(1880年)以拔貢京官考取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光緒十二年(1886年)充會試同考官,官至侍讀學士。後棄官經商。被聘商務部,與張謇並稱「商務二狀元」,又與翁同龢、文廷式等為帝黨中堅。黃氏工書法,「精小楷,唐法晉韻,兼擅其勝,名重當時」。為清狀元書家之代表。卒於民國三年(1914年)。


 


綜合判斷: 


   芑堂款竹陰刻荷蓮圖臂擱,由較深褐黃色皮及竹絲斷面的點明顯突出竹肉,竹絲的突出點稍微破裂情形,帶褐黃色澤,以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但不十分明顯,判斷應為清中晚期特徵。再由陷地陰刻荷葉蓮花飄逸自然,生動傳神,有名家格,也符合張燕昌擅長畫花卉及竹刻。此竹陰刻荷蓮圖臂擱極有可能是張燕昌作品,以幾千元購得,為物超所值!


    黃思永款竹陰刻詩文臂擱,由表面帶較淺棕黃色調,上下斷面,肉眼看竹絲斷面的點明顯突出竹肉,竹絲的突出點稍微破裂情形,帶褐黃色澤,以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較符合為清晚期特徵。判斷應為清末狀元黃思永自作感懷詩文。


   以上就教於對竹雕文物學有專精的先進,不吝提供鑑定意見。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