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3乙亥(1818)龍石款(楊澥1781-1850)高山硃砂雕辟邪紐長方印









 


(翻轉印文-仁者壽)




 


(鈐印-仁者壽)




楊澥(17811850)清代篆刻家。原名海,字竹塘,又字竹唐,號龍石,晚號野航,別號石公山人,江蘇吳江人,深研金石考據,並善刻竹。篆刻早年學浙派,後重秦、漢,力矯嫵媚之習,自有特點。晚年刻正書、隸書側款,得漢魏六朝碑刻遺意。著有《楊龍石印存》二卷。


 


 


2.354癸丑(1853)星池款(郭上垣)高山硃砂雕辟邪紐方印










 


(翻轉印文-麗人行)




 


 (鈐印-麗人行)




郭上垣,生年不確,約1819±15,浙江嘉興人。曹世模弟子。號星池。嘉興諸生。擅篆刻,師曹山彥,得其神髓,惜年不永,其名未張。


 


 


3.355乙酉 (1885) 梅生款(居巢1818-1899)高山硃砂雕辟邪紐方印










 


(翻轉印文-真水無香)




 


 (鈐印-真水無香)




居巢(1818-1899),享壽八十二歲。番禺(廣東廣州)人。字梅生,號梅巢。齋堂為今夕庵、今夕盦、昔邪室。嘗入廣西張德甫按察軍幕。所作尤得江山之助。山水、花卉、烏禽,皆稚秀,而草蟲之繪尤精。書法規模惲壽平,工詩詞,兼能刻印。藏古印甚夥。


 


 



4.356雪漁款(楊文瑩1838-1908)芙蓉雕辟邪紐方印










 


(印文-寫不盡人間四並)




 


 


 (鈐印-寫不盡人間四並)





楊文瑩 (1838-1908),錢塘(今杭州)人。字雪漁。齋堂為幸草亭。光緒三年進士,貴州學政。工書法,筆姿瘦勁,有鐵筆銀鉤之勢。卒年七十一。


  “寫不盡、人間四並”出自南宋吳文英 :《柳梢青題錢得閒四時圖畫


  南朝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



 


 


 


5.357丙辰(1916)古泥款(趙石1874-1933) 高山硃砂雕辟邪紐方印








 


 


(翻轉印文-達觀)




 


(鈐印-達觀)




趙古泥 (1874--1933),名石,常熟人。初名鴻,字石農,號慧僧。後因非常喜愛封泥古樸趣味,改號古泥。晚年號石道人、泥道人。他師法吳昌碩而不為缶師所囿,繼承吳派印風而能另辟新境,以封泥的抽象形式,得漢金文、磚瓦文之精髓,出神入化,將缶翁的圓轉渾穆,化為方折廉厲。于章法之經營亦別出心裁,終於形成印風特立的等藝術特色。他為吳昌碩最傑出的弟子之一,是近代著名書法篆刻家。虞山印派開派大師。有《趙古泥印存》、《拜缶廬印存》(40卷)、《泥道人印存》、《泥道人詩草》等傳世。


 


 


6.358乙卯(1939)方巖款(方介堪1901-1987)灰白壽山雕辟邪紐方印










 


(翻轉印文-不慕榮利)





 


(鈐印-不慕榮利)





 


方介堪(1901-1987) ,名岩,以字行。別署玉篆樓。二十世紀傑出篆刻家。曾任上海美專、新華藝專教授,西冷印社副社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中日蘭亭書會顧問。方介堪出身寒微,1926年到上海,以精湛印藝深獲吳昌碩、趙叔孺欣賞,被劉海粟聘為上海美專教授。從此躋身藝林,與黃賓虹、馬衡、經亭頤、王福廠、潘天壽、徐悲鴻等交誼深厚。特別與國畫大師張大千,相互推重,張畫方印,相映生輝,成為藝壇佳話。曾任第一、二屆全國美展審查員,上海美術協會理事。新中國成立後投身家鄉文物工作,任溫州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溫州博物館館長。六十年代兼任溫州工藝美術研究所副所長、浙江美術學院教授,作品曾兩度受文化部特邀送日本交流。方介堪"由刻而書,由書而畫,由畫而詩,遂成才多藝之人"(鄭逸梅)。治印初法趙之琛、徐三庚,後轉宗吳讓之。三十年代以後精研漢印,以典雅整飭漢玉印和細圓朱飲譽印壇,被郭沫若稱為"已達爐火純青之境"。一生治印逾4萬方,創作勤奮嚴謹,"無一字無來歷"(馬衡)。解放前出版有《介堪 印存》1-7集,逝世前後出版有《方介堪印選》、《白鵑樓印蛻》、《方介堪篆刻精華》。印學著作有《古玉印匯》、《璽印文綜》等。他極力提倡的治印必須以漢印為宗,篆刻法定章法等印學思想,影響巨大。現代篆刻中堅大多出其門下,對當代溫州書畫影響尤為深遠。2001年溫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在其百年誕辰時舉行隆重紀念活動。


 


 


 


 


7.359壬戌(1982) 立夫款(頓群1906-1987) 高山硃砂雕辟邪紐長方印










 


 


 


(翻轉印文-?)




 


 


 


 (鈐印鳥?)





 



15-340. 寒假北上文物之旅-2.在玉市同一賣家所購得的7件老印石篆刻的收藏 (102.1.27) (附註篆刻家生平)        


   


   光華玉市之旅在陳先生攤位瀏覽完文物挑中兩件竹雕臂擱後,接著再挑選印石篆刻。其所進印石外面擺放占滿一整個桌面有百餘件之多,儼然成為其主力商品。問其裏面是否還有石質較佳、印鈕雕工較好印石?他就從座位後面逐次掏出有附錦盒的較精價位較高的二十幾件印石。看從裏面掏出有附錦盒的雖然石質較佳、印鈕雕工較好,但落款卻多數是小家或名不見經傳,價位卻高幾倍就不足取,並未看中。反而擺放外面的有些石質較差、印鈕雕工較差,是名家落款,但真偽夾雜,是否有遺珠就需要仔細分辨?於是先辨認為老件印石,再看是否為名家落款及評估其邊款的雕工是否流暢俐落?印文的佈局章法、筆法、刀法有無名家格?再考慮影響收藏價值的其他各項條件----是否為閒章、外表品相、印鈕雕工好壞及石質優劣等。光初步逐一過濾看一遍後挑出還可以的印石,先擱一邊,就花了近一個小時,讓人眼花撩亂。逐一詢問其價位共挑選出7件印石,再與兩件竹雕臂擱及另一件西夏文銅官印湊足十件,本想依慣例十件以上7折優惠價,他堅決表示已沒有利潤,最後以7.5折成交。    


    


    回來後逐一鈐印在印譜上作記錄及另一份空白宣紙上。整理清洗乾淨後,取出所有印譜書籍,並上網找有關落款的篆刻家生平資料,筆記在印譜鈐印旁,及註記在另一份鈐印紙上附在錦盒內當資料。此次7方印石邊款落款,全部找到作者出處資料,並解讀印文,但有兩件印文無法解讀。再逐一拍攝照片存檔,並傳至部落格相簿供同好參考觀賞。這整個程序,竟整整花了近兩天工夫。


 


    個人向來主張所收藏文物,應將後天所加上任何污垢去除,恢復原先製作時狀態。是為了健康衛生考量,也是能回歸欣賞到原先的雕工紋飾,也能看清文物先天及後天的瑕疵,以及是否作舊或修補?


    


    在收藏印石篆刻過程中,需要印文鈐印出來,才能看到正面印文風格與內容,但老印章印文常因長年累積印泥,造成鈐印模糊不清情形。另外在檢視印文的刀法,以及檢視印泥是否油沁入印章內?和印面雕刻線條邊緣是否有因長期使用磨頓情形?來判斷有無老印自然使用及風化現象,也常因被印泥污垢所掩蓋。


    


     在去除印石印文篆刻的污垢實務中,常遇到無法去除印泥污垢難題,試過了市面所售清潔劑,後來發現老婆大人用來清洗廁所馬桶及瓷磚的---“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最有效,將其噴在印面上,等幾分鐘後,再以牙刷來回刷掉,連陳年的印泥污垢也能去除乾淨。若遇到上百年陳年累積的印泥,則以牙籤沾此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逐一加以剔除。特別提供此秘方給愛好印石篆刻的同好經驗分享,值得一試。


 


    如何鑑別印石材質?如何辨別篆刻印石的新舊?如何鑑定名家落款篆刻的真偽?如何評估印石篆刻的整體收藏價值?如何整理保養篆刻印石?有興趣進一步老了解印石篆刻同好,請到拙作部落格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old-juang/article?mid=10654&prev=12118&next=10623&l=f&fid=6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