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1936)汪野亭款粉彩煙雨江南圖缸形筆洗(口外徑15.3公分)

























 



15-336.一件丙子(1936)汪野亭款粉彩煙雨江南圖缸形筆洗的收藏(102.1.5)


 


    此次賣家溫先生大陸人,其父親二十年前就從事大陸跑單幫,在建國玉市擺攤,後來在台中定居,約十幾年前溫先生因取得在台身分服完兵役後,就改由年輕的溫先生在台中市公園路玉市每週六固定擺攤,其父親則專門到大陸找貨,從初期到民家直接進貨,到透過文物販子及從文物市集找貨,甚至骨董民藝店都是進貨管道。是玉市少數大陸單幫客有賣老的文物,不過大部分是屬古民藝品,或等級較普通的骨董。


 


    溫先生為人隨和有禮貌,常叔叔長叔叔短招呼人,開價實在能打九折已是極限。認識十年來,每次玉市文物之旅,都會到他攤位看貨,多少買些品相還可以的老件文房小品,不過均是物超所值的幾千元普通等級,罕見萬元以上較精文物。其父親偶爾所進的民初至早期內畫彩繪鼻煙壺,個人認為畫工不錯,要價算和藹可親,因此常看到藏家及業者前去看貨。近來文物市場每況愈下,要找到一件工藝水準還可以的老件文物,已屬不易,雖然每週六玉市文物之旅,雖都會到其攤位上瀏覽,但都純欣賞,(101.3.3)向其購入一件帶黃沁白玉剛卯,已8個月未曾光顧。  


     


    (102.1.5)周六玉市文物之旅到其攤位,瀏覽過其攤位上所陳列文物,並沒有讓人想上手,進一步加以詳細檢視的貨色。我表示已大半年未曾跟您光顧,是否有帶來鼻煙壺或其他較特殊東西?他說其父親回大陸找貨難度比以前高,偶爾找到畫工還可以的內畫鼻煙壺,不是回來就被登門的業者買走,就在建國玉市被熟客拿走,真不好意思讓您白跑一趟。他從攤位後方拿出這件粉彩煙雨江南圖缸形筆洗推薦,表示是民初珠山八友的作品。


    


    鑑定民初名家彩繪瓷器的特徵,從造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彩料及畫工和款識多方面來判斷。在現貨市場文物之旅常可看到這些珠山八友瓷器蹤影,但百分之99為仿製品,其中低級仿品,由畫工及彩料就可輕易看出其破綻;至於高仿品,其造型、胎土、底足及畫工若仿製到位,就不易憑肉眼一眼就看穿,需從釉色、彩料及款識來判斷,進一步需以放大鏡檢視胎土特徵及釉面風化,才能判斷新舊及真偽。


 


    根據個人收藏經驗,民初名家彩繪瓷器有民初舊仿及現代新仿。


民初舊仿


    要鑑賞民初名家彩繪瓷器,要先看畫工的好壞,風格是否符合?再看落款是否符合?不能只看釉色釉面是老件,就貿然認定是真品。原因是這些民初彩瓷名家在當時就有極高身價,民初在上流社會當送禮的貴重禮物,因此民初景德鎮專賣一般日常用瓷的紅店就開始仿製。所以在十幾年前就有這些舊仿瓷器出現在文物市場,同樣是民初老瓷器如何分辨真偽?首先真品畫工當然細緻流暢,仿製由工匠所畫較為匠氣,圖案較沒變化,多數是畫花鳥,看似畫得還可以,但雖落不同人的款,畫工卻類似。其次看落款及印款,民初彩瓷名家都是文人出生,具書法功力及詩文能力,會題與圖案相符題名,詩文書寫流暢,印款是以筆工整描繪出姓名或字號。文字若書寫拙劣的當然是當時工匠功力不足所仿,但有些書寫看起來似乎還可以,但題款往往只有四個字,又與圖案主題無關,而且都是簡單那幾句-永味清香千篇一律,印款總是畫個之印字了事,有藏拙及偷工減料之嫌。另外民初名家彩繪瓷器因身價不凡,所用素胎瓷器均嚴格挑選,甚至各名家都有專供的高檔素胎,造型優美,修胎工整,胎質細緻,釉面溫潤潔淨。反之有造型笨拙,修胎不工整,胎質粗鬆,釉面不瑩潤不潔淨,胎釉雖是民初特徵,也都要懷疑是舊仿品。


 


現代新仿


   前幾年來市面上有一些畫工不佳,書寫拙劣的仿品在玉市出現,這些開門的低級仿品,稍微入門的玩家當然一眼就能看穿。但這幾年來竟然又出現影寫版仿品,粉彩真品彩料有厚度,筆觸有濃淡之分,這類影寫版仿品,畫面平淡沒有厚度,沒有濃淡的筆觸,用放大鏡檢視是畫面及詩文由印刷的網眼所構成。這類影寫版仿品在現貨市場當然騙不了行家,但個人在網拍初期卻上過當,7年前曾在網路搜尋到一套4件近代景德鎮彩繪名家瓷盤,要價不到萬元,覺得值得收藏。它是由真品拍攝製成,當然由照片看畫工落款都對,判斷只有真品及影寫版仿品兩種可能,但這些影寫版仿品特徵無法由照片看出來,於是詢問是手繪還是印刷?不過賣家表示專業不足無法分辨,於是不厭其煩告知其如何分辨影寫版?不料賣家扮豬吃老虎,表示還是看不懂,當時太躁進竟然大膽議價購入,當收件後打開看一眼就知道完了,是一文不值的影寫版仿品,最後斷然決定損失一半,以半價要求賣家回收,認賠了事。有了這次教訓,日後看到網拍民初名家彩繪瓷器,一定先向賣家確認是手繪還是印刷?並告知其如何分辨,若賣家無法確認就放棄,但仍有一次看上一件何許人冬雪圖水盂,經賣家確認手繪後再購買,不料收到檢視仍為影寫版仿品,經告知賣家取消交易退貨還錢。之前到鹿港拜訪二十幾年來常交流的老藏家,他興沖沖表示最近從一南部藏家交流到一件何許人畫山水冬雪圖文鎮,我心裡想會不會又是影寫版仿品?當他從保險櫃取出一看,果然是,問其進價,價位為3萬。我說畫工文字都符合其風格,但不是手繪的,他不相信,說彩料有厚度明顯浮出,不可能是印的。我說這幅構圖是由真品拍攝再印刷在瓷面,然後再上白色釉料雪景,不信以放大鏡檢視房舍及人物圖都是網眼所構成。他以放大鏡看過後,不得不承認現在大陸仿品技術騙過收藏瓷器已40年的他!我說這種東西在玉市開價最多千元,實際出價幾百就會賣。到玉市不一定買到老文物,有時看大陸仿製品技術及程度也會有收穫。


    


    近年來有些作偽者或臨摹、或拼湊、或生造,千方百計所仿造的高仿品,很容易讓初學誤判為真品。


1.看一件瓷畫作品與看紙、絹中國畫一樣,看的規律是:一字、二畫、三印章。對作偽畫瓷的高手來說,仿畫容易,仿字難,字是最難仿的,字不對,作品很難看真。其實,畫也是難仿到位的。一件名家之作,其功力是不言而喻的。每件作品都能感受到畫家的靈氣。而仿品,無論是字或畫都是有形而無神,或是連形都相差萬里,其真偽叫人一目了然。瓷畫家的印章亦各有特點,應細細揣摩。如王琦便使用西昌王琦四字三重疊空心篆體印,一時難以辨認,有的偽作品不識其意,糊亂塗寫,毫無層次,一看印章便知廬山真面目


2.民初老件瓷器胎質較堅緻,胎體的輕重一般較為適中,釉色帶青白色,釉面平淨光潤,散發出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之賊光。以手去觸摸有滑順不留手感,並沒有新仿的澀手滯手感,這是老件瓷器才有的特徵。以放大鏡檢視釉面,有使用留下交錯不規則、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底部因長期使用,不澀相當順手。反觀新仿的瓷器胎體比較輕薄或過重,釉薄無肥潤感,釉面光澤刺眼,成一種死硬的光感,缺乏柔溫的氣質。正因如此,偽作者往往在器表用化學藥物浸蝕,用細砂紙擦弄或用顏料塗抹,種種手法,只要細心觀察,亦不難發現。


3.繪瓷原料與原作亦有本質的區別。民國時很多繪瓷原料是礦物料,研磨精細,燒出後顏色鮮豔、厚重,層次感強、光澤度好,手觸細膩嫩滑。而現在仿品所用繪瓷原料多用化學配製料或代用品,粗劣不堪,燒出後粗糙無光澤,無鮮豔可言。色階平淡,沒有精神。


    總之,作偽者或臨摹、或拼湊、或生造,千方百計將贗品打扮成原作,但只要細心揣摩,仔細分析,多看、多比,總不難找到其蛛絲馬跡的。


 


    鑑定民初彩繪名家瓷器作品,要從以下幾個的特徵著手,要從造型、胎土底足、釉色釉面、色彩畫工及落款底款多方面來判斷,於是上手這件汪野亭款粉彩煙雨江南圖缸形筆洗詳加檢視:


1.造型:9公分,口外徑15.3公分。為水缸形,造型規整,線條優美。


2.胎土底足:胎土潔白,器足規整上面堆滿陳年汙垢,底部因長期使用,不澀相當順手。


3.釉色釉面:釉色稍微帶青白鴨蛋色,釉面平淨光潤,有些微波浪釉,散發出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之賊光。以肉眼看釉面,有使用留下交錯不規則、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4.色彩畫工:運用粉彩綠色、藍色,或淡雅或濃豔,畫青山綠水圖,翠峰煙雲,林木蔥蘢,參差錯落,層層密密,構圖嚴謹,線條流暢,用線粗獷,色彩明快,極顯蒼古與奔放之勢。整體有名家格,符合汪野亭特有青綠山水圖彩繪風格。


5.落款底款:以行草落款煙雨江南,丙子年汪野亭作於珠山。書法俐落流暢,起頓有致,流轉振颤,別有韻味。底款汪平野亭,款識工整,落款及底款均能符合汪野亭風格。


    


    由以上各項綜合判斷,這件汪野亭款粉彩煙雨江南圖缸形筆洗,造型規整,線條優點,釉色稍帶青白,散發溫潤柔和光澤。所畫青山綠水圖,翠峰煙雲,林木蔥蘢,構圖嚴謹,線條流暢,用線粗獷,色彩明快,極顯蒼古與奔放之勢。行草落款書法俐落流暢。整體有名家格,符合汪野亭晚期特有青綠山水圖彩繪風格。按丙子年為西元1936年,此件極為可能是民初山水彩繪名家汪野亭之晚年作品,若價格合理,應值得列入收藏。


 


    詢問其價位,他表示這件是他父親十幾年前舊藏,現在已無法進到這種珠山八友開門貨色,就開個實價,讓您收藏。所開價格的確是以前舊價位,符合所預期,最後仍依其要價議價75折成交。


 


 


汪野亭生平及瓷畫鑒定


 


    汪野亭生於1884年,卒於1942年,享年58歲。早年跟隨張曉耕、潘勾宇學畫花鳥,25歲時來到景德鎮,初畫淺絳彩,後畫粉彩山水。曾被景德鎮陶瓷職業學校聘為教師,畫瓷時間長,傳世作品較多,氣勢雄峻,深凝渾厚,高古蒼潤。


 


    筆墨()特徵


 


    汪野亭的作品早、中、晚期風格各異,特點突出。早期作品追隨程門、金品卿等淺絳彩名家技法,採用洋彩畫瓷,並逐漸摸索粉彩色料的調配以及使用方法,開創了用線細密,具淺絳彩風格的早期粉彩山水畫;中期作品構圖嚴謹,線條流暢灑脫;晚年作品用線粗獷,色彩明快,極顯蒼古與奔放之勢。目前仿汪野亭作品,以其中晚期風格為多,鑒定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汪氏山水畫構圖,以通景法為多。構思完整,佈局講究,畫面多是翠峰煙雲,路轉溪橋,景點連接安排合理,意境別開生面,這種山水通景畫法形式,被後繼者廣為採用。而模仿品首先是在依形佈局上僵硬。因為通景畫法的佈局,要根據器型轉折面的變化而變化,主景與配景的搭配穿插十分講究,模仿者在認識理解上多有偏差,操作能力上也難以達到汪氏水準。


 


    二是汪氏畫山石多用折帶皴,用線如折彎的帶子,橫折層疊構成水邊岩石的特有結構,並且滲入斧劈皴的擦筆技巧,主次分明,皴、擦、點、染,形質俱佳,深濃淺淡,濕潤華滋,具備石質的重量感。


 


    三是汪氏作品之畫面,總是林木蔥蘢,參差錯落,層層密密。其樹木畫法雖然都出於中國畫之傳統,但他不曾用夾葉法畫樹,其點葉之法以圓點、字點、字點為多,聚散疏密,筆跡磊落,呈現出汪氏特有的清麗娟秀。而有些模仿品以夾葉法畫樹,並將汪氏不曾有的一些中國畫傳統畫法,套用在汪氏的畫中,張冠李戴。


 


    四是汪氏山水畫面上,一般都配有杖藜芒屨、策驢尋幽、攜琴訪友的小人物,他都是以墨夾色,以色合墨之筆率意點畫,人物概括,高古脫俗,畫面動靜相生,別有一番意趣。而模仿品總是刻意添加,勾描仔細,僵硬死板,敗筆很多。


 


    汪氏在運用粉彩顏色方面有獨到之處。他熟練地掌握粉彩顏料中的綠色、藍色,並在運用這些顏色方面獨具匠心,或淡雅或濃豔,隨類傅彩,宛有生機。另外,透明色罩在畫料上,墨()中有色,色中透墨(),交融透亮,設色鮮亮純淨,晶瑩剔透,充滿筆墨情趣。他的山水畫近景,山石陽面填淡綠,下接赭石,陰面填大綠;中景山峰水綠接雪白漸次虛化;遠山略敷淡綠或隱或現于白雲霧靄之中,有國畫青綠山水的明豔兼淺絳山水的清新。


 


    另外,他還善畫墨彩山水,在其之前墨彩山水一般用豔黑作畫;而他的墨彩山水用珠明料繪就,再加蓋雪白。這種墨彩既可畫得精細,又可畫得粗放,因在珠明料上蓋上雪白,故燒成後有一種淡淡的紫色,畫面柔和蘊藉,別有韻味。此類墨彩作品,工藝技巧獨特,目前不見有仿品。


 


    題識印款


 


    汪野亭早期書法細勁娟秀,中晚期則剛勁豐腴。汪氏作品少長篇題款,一般都是題寫一兩句詩文後再落干支姓名款,但格式變化較多。


 


    常見落款為:野亭汪平傳芳居士汪野亭野亭汪平畫於珠山客次翥山野亭汪平作於珠山客次傳芳居士汪野亭於松墨館垂釣子汪野亭野亭汪平寫意翥山汪野亭畫翥山野亭汪平寫意等。


 


    常見印款為:汪平野亭平生平山汪平老平野亭野亭氏平印等。 


 


 


作者:劉楊   文章出處:"珠山八友”-江西美術出版社-耿寶昌、秦錫麟主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