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龍泉窯梅子青釉蓮瓣紋淺碗(5.3cm  口外徑15.6cm)

























 


 


 


下載網路-南宋龍泉窯青釉蓮瓣紋瓷盤(口徑14.4足徑6.72.9公分)-


 1991年出土-四川省遂寧市金魚村四川宋瓷博物館藏




 


 


下載網路-南宋 龍泉窯青釉蓮瓣淺碗-4.3 口徑6.3底徑6.3公分










 


 


下載網路-南宋龍泉窯梅子青外刻蓮瓣盤






 



 


下載網路-南宋 龍泉窯青釉蓮瓣紋淺碗




 



15-329.一件南宋龍泉窯梅子青釉蓮瓣紋淺碗的收藏(101.11.12)


    


   對於瓷器項目收藏,我向來專收清瓷及民初彩瓷,對此方面稍有心得。但對宋元以上中高古瓷器,並非不感興趣,而是環境所限制,因台灣地區博物館所藏相對缺乏,連遠觀機會都沒有,而中高古瓷器在台灣文物界更是冷門中的冷門,在現貨市場及藏家手中難得一見,能親自上手鑑賞機會都沒有。所以我對中高古陶瓷知識較缺乏,可說是連入門都還沒有。雖然沒收藏及實際鑑賞過,還是從瓷器書籍及網路搜尋,得到一些鑑定要點知識,但理論還是要與實務相配合,才能有成。


 


      鑑定瓷器的特徵,從造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及紋飾多方面來判斷。在現貨市場文物之旅常可看到這些古瓷器蹤影,但百分之99由最造型及釉色就可看出其破綻,可說是低級仿品。至於高仿品,其造型、底足、釉色、及紋飾若仿製到位,就不易憑肉眼一眼就看穿,而需借助放大鏡檢視胎土特徵及釉面風化,才能判斷新舊真偽。


 


    另外瀏覽網拍賣場也常可看到這些古瓷器蹤影,但百分之99由最基本的造型就可看出其破綻。至於高仿品,其造型、底足、釉色、及紋飾若仿製到位,就不可能憑網路照片判斷新舊年代。


    


    鑑定瓷器,要從器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及紋飾多方面特徵著手。要由照片看瓷器新舊及年代是不可能任務,特別其中胎土、釉面釉色,因照片色差及未拍出重點的微觀細節局部特寫供參考。只能由器型、底足製作、紋飾及釉色初步判斷,若拍攝技巧佳,則勉強能由釉面光澤來輔助判斷新舊,若呈現溫潤柔和的寶光則可能老件;若是閃亮的賊光則應是近現代新仿製品;若霧霧失去光澤則可能是殺光過的近現代新仿製品。


  


    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及仿古技術進步,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特別是高古瓷器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新舊及年代是有相當難,還是要靠親自上手。我在網拍瀏覽到合意的古瓷,由器型、胎土、底足、紋飾及釉色初步判斷符合其時代特徵,再近一步分析釉面光澤是否呈現溫潤柔和的寶光?以上均能符合後,若要價高而無鑑賞期,則還是選擇放棄,因為如標得新仿製品,將血本無歸。若要價不高或低價起標,才能放手一搏。


 


      收到後再依鑑定瓷器的特徵-器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及紋飾多方面特徵著手來詳加檢視判斷,均能符合原先所預期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網路照片無法提供的釉面光澤及風化,三件釉面均呈現老件的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製品的賊光,且有老件能觀察到長期使用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底足也順手不像新品粗糙會扎手。無論高仿技術如何高,瓷器釉面的瑩潤寶光是無法仿製出來。它是釉面經歷上百年風化,所產生自然柔和光澤,就如同古玉的皮殼包漿光澤一樣,這是鑑定瓷器時辨別其新舊最重要的關鍵點。而老瓷器在經上百年自然使用下,會被空氣中含矽粒子磨損,其造成的磨損痕跡是不規則交叉,深淺大小不一。


 


     此北部女性賣家去年開始網拍其收藏,其賣場以瓷器為主,有宋元高古瓷器及明清民窯瓷器,多數為一眼假的低仿品,少數為較開門等級次的清民窯瓷。以低價起標賣場招攬人氣,觀察其評價百餘個評價多,尚無任何負評,算是優良賣家。


   


   (101.10.6)在每天上網拍搜尋中國古陶瓷項目中,就看到這件標題為---梅子青釉暗刻蓮瓣紋淺碗,高約5.2公分,徑約15.8公分。從照片釉色為梅子青釉,器底露胎呈現朱色火石。但所拍攝器底露胎局部特寫照片,無法看到胎土顏色是灰白還是白胎,據以判斷是仿龍泉窯,還是宋龍泉窯製品。由器型紋飾、器足製作、釉色初步判斷似乎符合其年代特徵,再由釉面光澤呈現溫潤柔和的寶光判斷應為老件,不像是近現代新仿製品,於是列入追蹤。但為避免風險,此件最多只能保守評估以清末民初價位下標。若清末民初年代,其行情為約為多少行情,設定最高競價金額,接著分析判斷其到代機率有多高?終於等到(101.11.12)晚上結標前一刻前往其賣場觀察,在預算內競標得標。匯款後第三日就收到貨品。


            


     收到後詳加檢視,鑑定龍泉窯青釉瓷器的特徵,要從器型、底足胎土、釉色釉面多方面著手來判斷:


1.器型:5.3cm 口外徑15.6cm。造型端莊典雅,線條優美。其高度較低,外刻蓮瓣紋,紋飾像一般龍泉窯蓮瓣紋淺碗,但其口沿外撇,與淺碗口沿內斂不同。且其腹較深,器型較像龍泉窯洗,但其口沿為外撇,而非水洗常見的折沿。這件瓷器用途到底是淺碗?還是水洗?則無法確認。


2.底足胎土: 宋元龍泉窯胎土為帶青灰色,凡露胎處均會有在燒火時自然形成的橙色胎皮,行話叫”火石紅”。此龍泉窯青梅子青釉蓮瓣紋淺碗上手有沉重感,瓶底圈足露胎呈現朱色火石及露青灰胎土,符合宋代龍泉特徵。


3.釉色及釉面: 施梅子青釉,釉面光滑肥厚,色澤清淳滋潤,有玉質感,梅子青無紋片,釉層清澈晶瑩,色澤典雅,符合南宋代龍泉釉色特徵。釉面呈現老件的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製品的賊光,底足也順手不像新品粗糙會扎手。以放大鏡觀察釉面,有老件能觀察到長期使用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


 


    綜合以上分析判斷這件龍泉窯梅子青釉蓮瓣紋淺碗,釉面光滑肥厚,色澤清淳滋潤,有玉質感,造型端莊典雅,線條優美。釉層清澈晶瑩,色澤典雅,紋飾簡潔,給人一種堅實有力之感。從器型、底足胎土、釉色釉面各方面均能符合南宋龍泉窯青釉瓷器的特徵,有極大可能是南宋龍泉窯製品。以幾千元價位,若能購到宋龍泉窯製品,將是物超所值!以上純屬個人臆測,尚請對龍泉窯學有專專精的先進,不吝提供鑑定意見。謝謝!


 


 


龍泉窯瓷器鑒定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龍泉窯在浙江省龍泉縣境內,屬南方青瓷系統。燒瓷時間從宋代到清代,約700800年歷史。南宋時所燒造的青釉瓷代表了中國青瓷的最高水準,器物造型豐富,釉色純正,釉層較厚,並成功燒製出了柔和淡雅、色如青玉的粉青釉和色調可與翡翠媲美的梅子青釉。對於龍泉窯瓷器的鑒定,先要對不同時期龍泉窯青瓷的特徵牢固掌握。另外要注意容易混淆的幾個問題。


 


一、三國兩晉至唐代時期的龍泉窯,造型上有很多相似器型,如五聯瓶、罐、水盂、壺等等,胎都是淡灰、灰、灰褐色等,但質感不同,釉也同樣有質的區別。到南北朝與唐朝時龍泉窯瓷器本身的特點就開始顯著了。到了宋代,龍泉窯青瓷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最明顯是釉色蔥翠、釉層透明、玻璃質感強,這時的龍泉窯成為浙江青瓷代表。


 


二、關於龍泉窯與哥窯、弟窯。從記載看章生一所主龍泉之琉田窯,稱哥窯,主要特徵為胎薄而堅細,色如鐵,釉色有淡青色、粉色、米色,紫口鐵足,有裂紋。章生二所主生二窯,即龍泉,以地名也,主要特徵胎質細而厚,釉青,精者晶瑩如玉。從記載看,章生一、章生二可能是南宋時期眾多生產民窯瓷器的窯主。


 


三、龍泉窯與官窯器。這裏所說的官窯器是指南宋時期的官窯,即修內司窯與郊壇下官窯,它們與龍泉窯瓷器是有區別的。龍泉窯屬民窯(這裏所指的龍泉窯是13世紀龍泉大窯與溪口兩地周圍的瓷窯)。燒造黑胎厚釉青瓷與白胎厚釉青瓷,往往同窯合燒。受官窯影響,工藝得到提高,胎薄釉厚,釉層如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等。黑胎厚釉瓷器與官窯器相似,胎薄,質細,堅硬,灰黑如鐵。少數胎呈黃或磚紅色,但質疏鬆,施釉厚,釉層透明發亮,有開片,習稱紫口鐵足。而南宋官窯胎沒有那麼堅硬,胎色不一,有深灰色、沉香色、杏黃色、灰白色等,釉層也不那麼發亮,溫潤如玉,但也是紫口鐵足。白胎厚釉青瓷也是受南宋官窯影響,胎略厚,白中帶灰,圈足,底露胎處呈朱紅色或淺紫色,多數青釉釉層光潔不開片。釉色有粉青、梅子青等。修內司窯瓷器是按北宋汝窯燒製,受上林湖窯影響。修內司官窯後建郊壇下官窯,與龍泉窯沒有直接關係。而南宋龍泉窯沒有燒過官窯瓷器,僅是向皇宮燒過精美的貢瓷。


 


四、近十幾年來,出現很多新燒的仿龍泉窯瓷器,從造型上看都很相似,不同處是胎質與釉色。仿品瓷質細膩,色過白,支燒痕仿品僅見足底內有砂圈,而砂圈內色淡不像真品有乾草黃之泛紅色者,有人工刻意刷上的痕跡。釉薄而色淡,玻璃光也不對,有浮光不溫潤。有的紋飾刻畫不自然,造型呆板。有的還有意作舊,其手法有摩擦表面的浮光、用帶酸性的溶液浸蝕、粘貼土斑偽作出土器、有意致殘等,真品與仿品一對比,就能看出破綻。


引用自---中國文物網


 


 


南宋龍泉窯


     在古代青瓷乃至整個中國陶瓷歷史中,有一種青瓷不以華麗繁複的紋飾為炫耀,而以施釉肥厚、釉色蒼翠、淡雅溫潤而見長,追求一種含蓄內斂、大器天成的自然之美。其窯火延續千年,一直為世人,尤其是文人雅士所追逐賞識,這就是位於浙江龍泉甌江之畔的龍泉青瓷。


    


    龍泉窯始燒於三國兩晉時期,結束于清代,延續時間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制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係。


    


     浙江龍泉地區山嶺連綿,森林茂密,瓷土等礦藏資源極為豐富,甌江水穿流而過,使其不僅有充足的原料、燃料,還有便利的水路運輸,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早在三國兩晉時期,當地的老百姓取甌窯、婺州窯之制瓷經驗,開始燒製青瓷。


    


    到了五代和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迅速發展起來。這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曾經為宮廷燒制貢品的浙江上林湖越窯由於原料、燃料耗盡等原因逐漸走向衰敗,大批越窯窯工轉向龍泉地區尋求發展,帶來了先進的製瓷工藝,這為正處於上升階段的龍泉青瓷提供了重要的發展契機。龍泉青瓷的品質迅速提高,從北宋開始逐漸取代越窯成為南方青瓷中的翹楚。


    


    早期的龍泉青瓷不論從器型以及刻劃花裝飾手法,都明顯烙有北宋時期其他優秀窯口如越窯、耀州窯以及湖田窯的印記,如早期的針刻劃牡丹花紋瓶與剔劃牡丹花紋瓶等。到南宋時期,龍泉窯在胎釉配方、造型設計、上釉方法、裝飾藝術及裝窯燒成上有了重大的改變和提高,器型種類更是大大豐富。由於熟練掌握了胎釉配方、多次上釉技術以及燒成氣氛的控制方法,南宋龍泉釉色純正,釉層加厚。


    


     到南宋晚期燒製成功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粉青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施釉較厚,入窯後經高溫還原焰燒成,釉色青綠之中顯粉白,有如青玉;梅子青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採用多次施釉法,釉層比粉青更厚,入窯後經高溫強還原焰燒成,釉色瑩潤青翠,猶如青梅。梅子青是南宋龍泉窯創製的傑出青釉品種,達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頂峰,在我國瓷器史上譜寫下光輝的篇章。


    


    南宋龍泉梅子青代表作包括琮式瓶、鬲式爐、渣鬥、水洗等。龍泉窯青瓷的琮式瓶、鬲式爐等器型是古代封建王朝青銅禮器的器型,這類器型以及製作工藝在龍泉窯自身發展脈絡中是找不到相應軌跡的。而粉青、梅子青釉等清淡恬靜的審美傾向也與南宋當時整個王朝的審美情趣相吻合。在等級森嚴的古代封建社會,很難想像民間瓷窯敢於私自仿製與當時南宋官窯型制的、釉色相同的產品,最大的可能性是南宋龍泉窯與宮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隨著南宋王朝的滅亡,龍泉青瓷經歷元、明、清幾朝發展,終究由巔峰走向衰敗。


    


       明清時期景德鎮御窯廠曾大量仿製龍泉產品,但無論是工藝水準,抑或器型與釉色把握終究無法超越南宋龍泉青瓷。南宋龍泉窯的粉青、梅子青釉也成為中國青瓷史上一段空前絕後的迴響。


    (資訊來源:新民晚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