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網拍所購較佳文物


 


 


 


 


清初竹雕佛手筆洗











 


 


 


明透雕雙螭紋香筒









 


 


 


清傑平款竹透雕竹林七賢圖香筒






 


 


 


民初吳岳款(南愚)竹浮雕懷素書蕉圖臂擱




 


 


 


清少谷款竹浮雕赤壁圖臂擱




 


 


 


清周公款浮雕山水人物圖臂擱




 


 



 


清王梅鄰款紫檀浮雕廬陵夜讀筆筒










 


 


 


 



清莊綬綸款黃楊木鏤雕二喬共讀香筒









 


 


 


 



清竹根雕石榴蓋盒










 


 


 


 



清竹根雕飛獅一對












       

      


        網拍特性無遠弗界,沒有時間及空間限制,買賣雙方交易可以不出門,就在家裡一手搞定,比實體店面實在方便。但網路有照片解像力不足、未拍攝到全貌及重點部位放大和螢幕色差等限制。骨董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更何況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年代、真假及行情,無異緣木求魚。所以在網拍購買文物要小心謹慎,若沒有十足把握,有任何一點疑問都寧可放棄。


 


如何來避免網拍文物風險?


1.優先選擇有主動提供鑑賞期的賣家:


         特別是高價文物,若賣家若沒有主動提供鑑賞期,一定要先透過問與答得到鑑賞期承諾,才能下標。而且對不熟識的賣家,要以實際購買價下標,才有保障,去年我不幸遇上兩件詐欺案,一件以實際購買價一萬多下標,最後獲得yahoo賠償9300元,另一件賣家將一萬多改成一元下標,當然無法獲得任何賠償。


 


2.接著要詳細檢視其評價:


         評價少的賣家,要避免向其購買高價文物,負評多的不應考慮購買。負評少的,則要詳細檢視其內容是何因素?若此賣家對買家持有正當理由要求退貨卻置之不理,若要購買的價格不低的也應放棄。


 


3.對於標題及敘述文字要詳加閱讀:


   有不懂或未說明清楚,一定要問清楚,下標前並要賣方確認文物品相完整。


 


4.照片拍不清楚,或未拍到部位,要求其補拍。


 


5.對於低價起標文物賣場,一律宣示不可退貨,除有充分經驗的老手外,初學者應避免涉足。


 


(1).邇來骨董網拍一窩蜂出現一些(xx的收藏)的賣家,都自稱晚輩為其長輩處理收藏。其拍品良莠不齊,均以一元或低價起標,標多少賣多少為號召。晚輩賣家均自稱不懂骨董,對拍品不標年代,對於買家年代詢問,一律回答不懂,似乎為了迴避貨品與描述不符的法律責任。對於賣出的骨董,又一律宣示不可退貨。


 


(2).此種經營手法是有爭議性,雖然已巧妙迴避貨品與描述不符的真假法律責任。但對於賣出的文物,又一律宣示不可退貨,這是違反消保法---網拍是比照郵購有七天鑑賞期的規定。最近報紙或看電視新聞報導,消基會召開記者會,針對網拍層出不窮的糾紛宣示,網拍因不是現場交易,比照郵購有七天鑑賞期,包括所有非偶一為之賣家,並不是僅限業者。一般買家因金額小大部分自認倒楣,但如有買家因金額較大,不能退貨上法院提告,此不可退貨的主張在法庭上應屬違法無效。而且其自稱(xx的收藏)若是騙局一場,則有涉及詐欺之嫌,況且其是否有以其他帳號加以護盤避免虧本,都是值得懷疑的?


 


(3).此種經營手法最後一定會產生爭議,但買賣退換大部分都以台面下協調解決,無法協調的才會以評價平台公開。就以此模式最成功的師X的收藏,還是有六個負評,其中三個高價位均迅速退貨還錢,另一件因折價成數談不攏,只有兩件買家因損失價款不大而作罷。所以此師X的收藏賣家亦了解,若真不讓買家退貨還錢,除了會影響其賣場銷售外,要是買家損失慘重,真告上法庭,將脫不了其法律責任的。


 


(4).縱然有眼力的同好也應避免追高。


       根據我長期觀察,若是較高檔文物低價起標,您若追則高價格將持續飆高,您永遠不可能低價得標,但若您沒有競標得標價格往往出乎意料的低,讓人心動。但持續觀察賣家評價往往找不到此件高檔文物評價,有時賣家又拿出重拍,表明被棄標,這說明就是高價文物有護盤情形。


 


如何避免臨場競標追高情形:


        應事先判斷該件文物若是到代真品,其市場行情約多少到多少價錢?然後分析其真假到代機率有多高?若不到八九成以上,應選擇放棄,避免其風險。若有八九成以上把握,則不仿一試,可以市場行情的最低價,再打對折作為出價極限,如雕工不錯的非名家清代紫檀浮雕筆筒,市場行情約5-6萬,可定出價極限為2.5-3萬,這一半差價是為了網拍的風險。下場競標有兩種方式:


 


A.一種是直接把出價極限設定成自動出價方式,好處是不用臨場競標,患得患失,也不會臨時起意追高,壞處是若有賣家護盤,一定追到您出價極限,才可能停止。


 


B.另一種是到結標前下標,但一定要能沉住氣,觀察情況一步步慢慢追加,但若追到預定的出價極限,一定要斷然放棄停止追高。


 


6.若是不幸買到文物與描述不符怎麼辦?


        如年代不符-新當舊賣,材質不符青海玉或地方玉當新疆和闐玉賣,品相有缺損當完整賣。而此賣場事前又無鑑賞期保障,或者已表明不退貨主張者。依據yahoo交易規則---貨品與描述不符,買家是有權主張退貨還錢的。而且網拍因不是現場交易,比照郵購有七天鑑賞期,包括所有非偶一為之賣家,並不是僅限業者。我個人覺得仍應據理力爭,透過各種途徑,來爭取消費者應有的權益。


 


         在歷年來網拍中,若為文物與描述明顯不符情形,我絕不會姑息養奸,讓網拍中不負責的賣家拿到錢就不認帳。買賣雙方難免因主觀認知差異有所爭議,在所難免。但若貨品與描述明顯不符,則不是主觀的認知差異,而是客觀的事實。我的原則就是先私下協商,不以評價方式解決,如果經我一番苦口婆心,對方仍不願有善意回應,那我只好採取以下行動了。


 


(1)第一步:在其評價中,把事實在公開的平台說明,讓所有買家來評斷, 舉出論點表明物品與描述不符是否成立?如再無善意回應,則不排除給其負評,讓其他買家對於此賣家行事,有所警覺。當然賣家也會給買家報復性的負評的,但是優質的買家是不怕報復性的負評的,因為買家是匯款後,才會出貨,而且對方可以從資料查明這負評的真相。但賣家若加上買家的負評,讓有意購買的其他買家瀏覽到,應該會遲疑下標了。 以上所提行動步驟,並不是要威脅賣家,而是透過合法的途徑,保障消費者的基本權益。而且不是說說而已,都應依此步驟採取行動的。最終還是衷心希望賣家有善意回應,不要走到以上情況,大家傷了和氣,還勞師動眾。


 


(2)若是經以上步驟,仍然無法獲得賣家有善意回應,而又屬高價文物,且賣家確實有交付物品與其描述明顯不符情形,那只有上法庭解決爭議了。


         我在網路購物已三年多,幾個帳戶累積評價也三百多。當然遇到網拍爭議也不少,平均每三件會有一件,不過買賣雙方經私下溝通均能解決,其間只有三件是私下溝通無法解決最後透過評價平台才解決。有兩件詐欺案是透過評價平台仍無法解決,最後上法院訴諸法律解決。


第一件詐欺案,以蘇聯鑽偽稱天然鑽石在網拍賣,連騙五個買家,被檢察官提起公訴,一直未到案,仍被通緝中。


第二件詐欺案,是將點睛品鑽石項鍊調包成蘇聯鑽,最後由檢察官提起詐欺罪公訴,在地方法院審理前,才害怕將錢退回,不過因詐欺罪屬公訴,不能因雙方和解就能撤回告訴。最後法官因念其已退錢有悔意,給予輕判四個月徒刑得易科罰鍰。雖不必坐牢,但已留下污點。


 


在平日網拍糾紛中,yahoo平台不願介入仲裁,多數買家都因不願為了小錢,勞師動眾上法院提告,以致造成網拍賣家不退貨似乎是天經地義變成主流,我認為是大家姑息才會造成這股歪風。


 


 


 


7.在此呼籲網拍文物賣家,要把心胸放大,把眼光放遠。


 


 網拍特性無遠弗界,比實體店面,更能招攬來買家,照理網拍集合所有興趣的買家來競標,應更能賣得好價格。但高檔文物為何以高起標價總是賣不掉?若以低起標價又常標不到成本。


    


          原因在於網路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 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骨董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更何況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年代真假及行情,無異緣木求魚。因此買家為了風險,到某一價位就裹足不前。但是,若是此一賣家是有誠信.有公信力,能提供骨董正確的資訊,並明確提供鑑賞期保障,我想要達到市場價格應不難。


 


因此我建議把賣場分成兩種型態經營:


 


A.較高價位文物:


         標示參考年代.特徵,註明何時何地所購買,目前行情約多少?以約半價或某一想賣價格起標,並明確提供鑑賞期保障,拍賣物品收到起三日內為鑒賞期,鑒賞期內如果對物品有不滿意之處,無條件接受取消交易,但拍賣物品必須是不受損傷的原來狀態。如啞舍及部分網拍賣家能賣出高價文物,在於有提供鑑賞期保障。而以約半價起標或某一想賣價格起標,則可保障您不會流血過多。一般(xx的收藏)賣家對於高價文物,據我觀察會在網拍中以別的帳號護盤,而您不必昧著良心,做此不光明行徑。


 


B.對於較普通等級、價位較低文物:


         以出清為原則,不在乎賣多少,則以一元起標型態經營,可規定除了文字描述與實物不符或物品有瑕疵外,不接受退換貨。但若所標金額超過3000或一定金額,則亦提供鑑賞期保障,拍賣物品收到日起三內為鑒賞期,鑒賞期內如果對物品有不滿意之處,無條件接受取消交易,但拍賣物品必須是不受損傷的原來狀態。


 


          但若對於以一元起標低價文物雖公開稱不接受退換貨,但在以客為尊,和氣生財,及法律上消保法七天鑑賞期規定, 以及避免爭議浮上評價台面 ,使其他買家怯步影響賣場買氣,我認為應該通融,比較符合誠信原則。


 


         大部分經營文物網拍賣家不願提供鑑賞期,原因可能是怕買家把文物損傷了,或者怕買家把文物拿出去賣,賣不掉才又要求退貨。其實這不用顧慮,您有說明物品必須是不受損傷的原來狀態,才能退貨,若退回是損傷,當然不退錢。至於怕其拿出去賣,您定三天鑑賞期期限也已壓縮其可能性,再退一步放開心胸想,讓買家替您拿出去推銷,也是不錯,放在家裡反而沒機會脫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