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癸丑(1973)畢淵明(1907-1991)畫粉彩空谷有聲虎嘯圖筆筒


(11.3 口外徑8.2公分)



















 


 


 


第二件石奇峰畫粉彩山水圖提耳連體杯


(16  杯外徑7.5 提耳高6公分)







































 


 


下載網路-青銅器時代紅陶單耳連體杯


(口徑均為4.5底徑3.5單杯最大腹徑75.8連體最大長度13.8公分)-


2011年夏季紅石砬子遺址出土,前郭縣郭爾羅斯博物館藏




 



15-325.近來購得的兩件民國名家彩繪瓷器收藏-1.癸丑(1973)畢淵明(1907-1991)畫粉彩空谷有聲虎嘯圖筆筒2.民初石奇峰畫粉彩山水圖提耳連體杯(101.10.27-30)


    


    鑑定彩繪瓷器的特徵,從造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及彩料紋飾和款識多方面來判斷。在現貨市場文物之旅常可看到這些彩繪瓷器蹤影,但百分之99由彩料紋飾及造型和釉色就可看出其破綻,可說是低級仿品。至於高仿品,其造型、釉色及紋飾畫工若仿製到位,就不易憑肉眼一眼就看穿,而需借助放大鏡檢視底足胎土特徵及釉面風化,才能判斷新舊真偽。


 


     另外瀏覽網拍賣場也常可看到這些彩繪瓷器蹤影,但百分之99由最基本的造型及紋飾畫工就可看出其破綻。至於高仿品,其造型、底足及紋飾畫工和款識若仿製到位,就不可能憑網路照片判斷新舊年代。要由照片看瓷器新舊及年代是不可能任務,特別其中胎土、釉面釉色及彩料,因照片色差及未拍出重點的微觀細節局部特寫供參考。只能由器型、底足製作、紋飾和款識初步判斷,若拍攝技巧佳,則勉強能由釉面光澤來輔助判斷新舊,若呈現溫潤柔和的寶光則可能老件;若是閃亮的賊光則應是近現代新仿製品;若霧霧失去光澤則可能是殺光過的近現代新仿製品。


  


    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及仿古技術進步,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特別是瓷器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新舊及年代是有相當難,還是要靠親自上手。我在網拍瀏覽到合意的彩繪瓷器,由器型、胎土、底足、紋飾畫工及款識初步判斷符合其時代特徵,再近一步分析釉面光澤是否呈現溫潤柔和的寶光?以上均能符合後,若要價高而無鑑賞期,則還是選擇放棄,因為如標得新仿製品,將血本無歸。若要價不高或低價起標,才能放手一搏。


 


      收到後再依鑑定瓷器的特徵-器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及紋飾和款識多方面特徵著手來詳加檢視判斷,是否能符合原先所預期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網路照片無法提供的釉面光澤及磨損風化,釉面是否呈現老件的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製品的賊光,且有老件能觀察到長期使用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底足也順手不像新品粗糙會扎手。無論高仿技術如何高,瓷器釉面的瑩潤寶光是無法仿製出來。它是釉面經歷上百年風化,所產生自然柔和光澤,就如同古玉的皮殼包漿光澤一樣,這是鑑定瓷器時辨別其新舊最重要的關鍵點。而老瓷器在經上百年自然使用下,會被空氣中含矽粒子磨損,其造成的磨損痕跡是不規則交叉,深淺大小不一。


         


    鑑定民初名家彩繪瓷器的特徵,從造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彩料及畫工和款識多方面來判斷。在現貨市場文物之旅常可看到這些珠山八友瓷器蹤影,但百分之99為仿製品,其中低級仿品,由畫工及彩料就可輕易看出其破綻;至於高仿品,其造型、胎土、底足及畫工若仿製到位,就不易憑肉眼一眼就看穿,需從釉色、彩料及款識來判斷,進一步需以放大鏡檢視胎土特徵及釉面風化,才能判斷新舊及真偽。


 


    根據個人收藏經驗,民初名家彩繪瓷器有民初舊仿及現代新仿。


民初舊仿


    要鑑賞民初名家彩繪瓷器,要先看畫工的好壞,風格是否符合?再看落款是否符合?不能只看釉色釉面是老件,就冒然認定是真品。原因是這些民初彩瓷名家在當時就有極高身價,民初在上流社會當送禮的貴重禮物,因此民初景德鎮專賣一般日常用瓷的紅店就開始仿製。所以在十幾年前就有這些舊仿瓷器出現在文物市場,同樣是民初老瓷器如何分辨真偽?首先真品畫工當然細緻流暢,仿製由工匠所畫較為匠氣,圖案較沒變化,多數是畫花鳥,看似畫得還可以,但落不同人款,畫工卻類似。其次落款及印款,民初彩瓷名家都是文人出生,具書法功力及詩文能力,會題與圖案相符題名,詩文書寫流暢,印款是以筆工整描繪出姓名或字號。文字若書寫拙劣的當然是當時工匠功力不足所仿,但有些書寫看起來似乎還可以,但題款往往只有四個字,又與圖案主題無關,而且都是簡單那幾句-如”永味清香”千篇一律,印款總是畫個”之印”字了事,有藏拙及偷工減料之嫌。另外民初名家彩繪瓷器因身價不凡,所用素胎瓷器均嚴格挑選,甚至各名家都有專供的高檔素胎,造型優美,修胎工整,胎質細緻,釉面溫潤潔淨。反之有造型笨拙,修胎不工整,胎質粗鬆,釉面不瑩潤不潔淨,胎釉雖是民初特徵,也都要懷疑是舊仿品。


 


現代新仿


     前幾年來市面上有一些畫工不佳,書寫拙劣的仿品在玉市出現,這些開門的低級仿品,稍微入門的玩家當然一眼就能看穿。但這幾年來竟然又出現影寫版仿品,粉彩真品彩料有厚度,筆觸有濃淡之分,這類影寫版仿品,畫面平淡沒有厚度,沒有濃淡的筆觸,用放大鏡檢視是畫面及詩文由印刷的網眼所構成。這類影寫版仿品在現貨市場當然騙不了行家,但個人在網拍初期卻上過當,7年前曾在網路搜尋到一套4件近代景德鎮彩繪名家瓷盤,要價不到萬元,覺得值得收藏。它是由真品拍攝製成,當然由照片看畫工落款都對,判斷只有真品及影寫版仿品兩種可能,但這些影寫版仿品特徵無法由照片看出來,於是詢問是手繪還是印刷?不過賣家表示專業不足無法分辨,於是不厭其煩告知其如何分辨影寫版?不料賣家扮豬吃老虎,表示還是看不懂,當時太躁進竟然大膽議價購入,當收件後打開看一眼就知道完了,是一文不值的影寫版仿品,最後斷然決定損失一半,以半價要求賣家回收,認賠了事。有了這次教訓,日後看到網拍民初名家彩繪瓷器,一定先向賣家確認是手繪還是印刷?告訴其如何分辨,若賣家無法確認就放棄,但仍有一次看上一件何許人冬雪圖水盂,經賣家確認手繪後再購買,不料收到檢視仍為影寫版仿品,經告知賣家取消交易退貨還錢。最近到鹿港拜訪二十幾年來常交流的老藏家,他興匆匆表示最近從一南部藏家交流到一件何許人畫山水冬雪圖文鎮,我心裡想會不會又是影寫版仿品?當他從保險櫃取出一看,果然是,問其進價,價位為3萬。我說畫工文字都符合其風格,但不是手繪的,他不相信,說彩料有厚度明顯浮出,不可能是印的。我說這幅構圖是由真品拍攝再印刷在瓷面,然後再上白色釉料雪景,不信以放大鏡檢視房舍及人物圖都是網眼所構成。他以放大鏡看過後,不得不承認現在大陸仿品技術騙過收藏瓷器已40年的他!我說這種東西在玉市開價最多千餘元,實際出價幾百就會賣。到玉市不一定買到老文物,有時看大陸仿製品技術及程度也會有收穫。


    


   近年來有些作偽者或臨摹、或拼湊、或生造,千方百計所仿造的高仿品,很容易讓初學誤判為真品。


1.看一件瓷畫作品與看紙、絹中國畫一樣,看的規律是:“一字、二畫、三印章”。對作偽畫瓷的高手來說,“仿畫容易,仿字難”,字是最難仿的,字不對,作品很難看真。其實,畫也是難仿到位的。一件名家之作,其功力是不言而喻的。每件作品都能感受到畫家的靈氣。而仿品,無論是字或畫都是有形而無神,或是連形都相差萬里,其真偽叫人一目了然。瓷畫家的印章亦各有特點,應細細揣摩。如王琦便使用“西昌王琦”四字三重疊空心篆體印,一時難以辨認,有的偽作品不識其意,糊亂塗寫,毫無層次,一看印章便知“廬山真面目”。


2.民初老件瓷器胎質較堅緻,胎體的輕重一般較為適中,釉色帶青白色,釉面平淨光潤,散發出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之賊光。以手去觸摸有滑順不留手感,並沒有新仿的澀手滯手感,這是老件瓷器才有的特徵。以放大鏡檢視釉面,有使用留下交錯不規則、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底部因長期使用,不澀相當順手。反觀新仿的瓷器胎體比較輕薄或過重,釉薄無肥潤感,釉面光澤刺眼,成一種死硬的光感,缺乏柔溫的氣質。正因如此,偽作者往往在器表用化學藥物浸蝕,用細砂紙擦弄或用顏料塗抹,種種手法,只要細心觀察,亦不難發現。


3.繪瓷原料與原作亦有本質的區別。民國時很多繪瓷原料是礦物料,研磨精細,燒出後顏色鮮豔、厚重,層次感強、光澤度好,手觸細膩嫩滑。而現在仿品所用繪瓷原料多用化學配製料或代用品,粗劣不堪,燒出後粗糙無光澤,無鮮豔可言。色階平淡,沒有精神。


    總之,作偽者或臨摹、或拼湊、或生造,千方百計將贗品打扮成“原作”,但只要細心揣摩,仔細分析,多看、多比,總不難找到其蛛絲馬跡的。


 


     第一件畢淵明畫粉彩空谷有聲虎嘯圖筆筒賣家林先生,他的父親二十幾年前,在台灣錢淹腳目年代,就經營大陸骨董文物標場,林先生從小在耳濡目染下熟悉文物的買賣,在十幾年前骨董標場開始沒落後,他開始從事跑單幫,進入大陸找貨回台灣販賣,除了開店外,還在網拍成立一個賣場,我是在其週六到台中市公園路玉市擺攤時才認識,當時是玉市少數大陸單幫客專營瓷器的業者,不過新舊夾雜,所販售老的瓷器最多是屬民初及近代彩繪瓷器,偶爾可看到幾件民初名家彩瓷及入清瓷器。


   


    林先生為人隨和健談,其開價類似東西在同行中算較實在。認識這些年來,每次玉市文物之旅,都會到他攤位瀏覽,後期我收藏的民初名家彩繪瓷器,有大部分來自他。但近幾年來大陸收藏風氣興起購買力超過台灣,從大陸進貨不易,常連續幾個月沒看到攤位有想進一步詢問價格的貨色,後來他乾脆不來玉市擺攤了,上網拍搜尋其賣場也沒有進新鮮貨色。偶爾他心血來潮幾個月來擺一次,說是來看看許久不見的老朋友聊聊天,但見桌上擺瓷器的都是以前見過的庫存貨,不見新鮮貨,而且庫存瓷器越賣越少,改賣新的玉石及錢幣。


 


     (101.10.27)週六玉市文物之旅,見到他來擺攤,於是到其攤位敘舊,見攤位上只有幾件並不中意值得上手仔細看的瓷器。其他除了錢幣外,盡是現代工藝品,有白玉、翠玉飾品,還有現代名家瓷杯等。他表示現在到大陸找老件貨源,已不容易找到中意的,即使看到中意的,詢問價位後也買不下,原因是台灣景氣差賣不了這價位。他說這次就特地帶來一件十幾年前在大陸所購得的民國彩繪名家筆筒讓您鑑賞。說完他才從桌面下錦盒中來讓我鑑賞。


 


    鑑定民初彩繪名家瓷器作品,要從以下幾個的特徵著手,要從造型、胎土底足、釉色釉面、色彩畫工及落款底款多方面來判斷,於是上手這件詳加檢視:


1.造型:11.3公分,口外徑8.2公分,為直筒圓柱形。


2.胎土底足:胎土較粗鬆,器足較不規整有火石紅或黃色污垢,底部因長期使用,不澀相當順手。


3.釉色釉面:釉色稍微帶青白鴨蛋色,釉面有波浪釉及明顯棕眼,為柴窯燒成特徵。釉面散發出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之賊光。以放大鏡檢視釉面,有使用留下交錯不規則、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4.色彩畫工: 粉彩色彩鮮麗。畫爬山虎嘯,虎頭及斑紋勾描遒勁有力,生動傳神,虎虎生威。整體有名家格,符合有 “畢老虎“之雅號畢淵明的彩繪風格。


5. 落款底款: 以行草書落款”空谷有聲,癸丑淵明寫於珠山”,書法俐落流暢,起頓有致,流轉振颤,別有韻味。底款“畢氏”,款識工整,落款及底款均符合畢淵明風格。


     由以上各項綜合判斷,這件畢淵明(1907-1991)畫粉彩空谷有聲虎嘯圖筆筒,釉色稍微帶青白鴨蛋色,釉面有波浪釉及明顯棕眼,為柴窯燒成特徵。釉面散發出溫潤柔和寶光,以放大鏡檢視釉面,有使用留下交錯不規則、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粉彩色澤鮮麗,虎嘯生動傳神,虎虎生威,整體有名家格,符合有 “畢老虎“之雅號畢淵明的彩繪風格。行草書落款書法俐落流暢,整體具名家格。此件極為可能是民初彩繪名家畢淵明之作品,若價格合理,應值得列入收藏。


 


    詢問其價位,他表示這件筆筒是十幾年舊藏,本來是給兒子放筆用,現在兒子已畢業沒有在使用,就把它拿出來變現,現在已無法進到這種民國珠山彩繪名佳開門貨色,就開個實價,讓您收藏。所開價格的確是以前舊價位,符合所預期,最後仍依其要價議價8折成交。


 


畢淵明生平:


    男(1907--1991年)別號“至樂老人”,安徽黟縣人。珠山八友之一。畢伯濤子。中國陶瓷美術大師,畢淵明幼承家學,秉父傳藝工金石、詩、書畫、精陶瓷粉彩翎毛、山水、人物、走獸、花卉、猴。尤其畫虎,有“畢老虎”之雅號,畢淵明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畢淵明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省文聯委員、江西省美協顧問、景德鎮書畫院顧問。1958年畢淵明被景德鎮市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術家”。


  幾十年來,畢淵明致力攻畫猛虎,集畫虎名師張善子、高奇峰諸家之長、師家父畢伯濤的祖傳家教,細心體察各類虎姿雄威,潛心探求畫虎真功。在畢淵明的筆下,寒日臥虎如磐,巍然雄據;光天立虎如松,氣宇軒昂;碧水游虎如龍,悠悠成趣;平地奔虎如風,勢不可擋。畢淵明真可謂“虎神生靈氣,百態動千姿”,令人讚歎不已。


  除精於畫虎外,畢淵明還擅長山水、翎毛、花卉、人物等繪畫藝術。畢淵明的畫能寓動于靜,於平淡中顯奇特,給人以剛勁高吭之感。既遒勁奮發,又深沉磅礴,時如風捲殘雲,時如夜半清笛,真是千變萬化,富有新意。由於畢淵明有高超的文化修養,雄勁飄逸的書法,不同凡響的詩章,意趣盎然的石章,故能在一件瓷畫中集詩、書、畫、印於一體,使畫富有廣泛奇特的意趣。


 


    第二件石奇峰畫粉彩山水圖提耳連體杯賣家是住北部的藏家, 8年前在網拍開設賣場斷斷續續拍賣其藏品。後來接受藏家委託代拍舊藏,目前賣場文物近三千多件。其賣場多元化,各色各樣文物均有,以中國瓷器及書畫為主。我對其賣場的中國瓷器較有興趣,有千件之多。個人由照片判斷有較為開門,但等級較普通的民窯瓷器,以及較不開門的中高古瓷器。其定價方式直接定出希望的賣出價格,買家透過議價方式,與賣家取得雙方能接受價格提前結標成交。觀察其評價9百餘正評,沒有任何負評,算是有信用的賣家。個人從6年前進入網拍購物即陸續向其購得一些老竹雕文物及民窯瓷器。但對其賣場中大批的中高古瓷器,從照片看造型就抱著存疑態度?在早期曾經對照片所顯示造型及釉色 似乎符合的中高古瓷器,透過溝通約定有鑑賞期,但收到後檢視卻是現代仿古。後來其拍場標明商品無鑑賞期,可相約時間看貨。對於其賣場中高古瓷器,就不敢輕易嘗試下手,避免無鑑賞期,買到新仿品而血本無歸。從 (101.2. 25)購入幾件宋元中古民窯瓷器,就未再光顧,其中雖曾瀏覽見過由照片所顯示造型及釉色似乎符合的中高古瓷器,其要價若到代,算太便宜了,但若花好幾千元,卻買到近現代仿品,將血本無歸,因此始終不敢下手。但發現這些被我列入追蹤名單,個人認為較可能到代瓷器,一件件被其他買家議價下標買走。不知是應後悔自己未早下手,讓到代古瓷從眼前溜走?還是該佩服這些買家的膽識,不怕所費不貲買到近現代仿品?真假的真相只有一個,但卻從未見到實物,因此這複雜思緒就始終無法確認!


 


     (101.10.23)終於再購入一件雍正款粉彩蘆雁紋杯,覺得最少是清末民初舊仿精品,仍值得收藏。(101.10.29)上午又瀏覽到這件造型怪異的連體杯瓷器,看杯身及杯內畫山水圖,運筆灑脫,技法粗獷老到,氣勢磅礴。底部落礬紅石奇峰篆書款。按石奇峰為“珠山八友”中汪野亭之門生,深得汪派山水畫真傳。此件整體畫工具名家風格。於是透過問與答提出8折議價,翌日上午獲得同意,下午下標匯款後,第二天就收到。詳加檢視:


1.造型:16  杯外徑7.5 提耳高6公分。連體杯中間加一提耳,造型相當怪異,個人收藏近30年從未見過類似造型瓷器,遍查相關瓷器書籍及上網查有關連體提耳杯圖片仍無所獲,只找到一件單耳連體杯,是紅石砬子遺址出土的遺物,2011年夏季才重見天日。“象徵著一對平民夫妻的恩愛,是青銅器時代婚禮或夫妻合葬的專用器皿。”前郭縣郭爾羅斯博物館館長景富國說。在臺灣原住民亦有婚禮新娘新郎使用木製連體杯喝交杯酒習俗,此件粉彩山水圖提耳連體杯到底是否有此用途?或者其他用途?則不得知。


2.胎土底足:胎土較厚胎粗鬆,底部因長期使用,不澀相當順手。


3.釉色釉面:釉色稍微帶青白鴨蛋色,釉面有波浪釉,為柴窯燒成特徵。釉面散發出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之賊光。以放大鏡檢視釉面,有使用留下交錯不規則、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4.落款底款: 以礬紅落”山青水秀石奇峰”篆書款,工整古樸。


5.色彩畫工: 粉彩明麗豔秀,細觀畫面,運筆灑脫,技法粗獷老到,氣勢磅礴,畫面中蒼勁樹木,重山疊水,險峻山石,表現的淋漓盡致,活靈活現,構成一幅山水相連,景氣相通,如詩如畫的美麗景色,仿佛把人們帶入了仙境,美不勝收。


   


     石奇峰為民國時期瓷器粉彩名家,善於粉彩山水畫。系“珠山八友”中汪野亭之門生,深得汪派山水畫真傳,惜其英年早逝,生卒年月未詳,創作期約1912年至1946年期間,傳世作品寥若晨星。有人評其山水畫作品構圖平遠深邃兼備,把景物由近及遠一直推向迷蒙的遠方,意境幽深曠遠,使觀賞者激發豐富的聯想,遠近高下層次分明,而不累贅。設色濃淡相依,明麗豔秀,使畫面幽靜而不荒寒,秀麗而不俗氣,運筆,不失名家畫風,應是瓷畫中上乘之作。石奇峰由於英年早逝,傳世作品不多,因此,被收藏界視為民國作品中具有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藏品之一。


   


     由以上各項綜合判斷,這件粉彩山水圖提耳連體杯,釉色稍微帶青白鴨蛋色,釉面有波浪釉,為柴窯燒成特徵。釉面散發出溫潤柔和寶光,以放大鏡檢視釉面,有使用留下交錯不規則、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粉彩色澤明麗豔秀,款識工整古樸,山水畫工運筆灑脫,技法粗獷老到,氣勢磅礴,整體有名家風格。此件應是民初彩繪名家石奇峰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