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款粉彩蘆雁紋杯(口外徑8.6   7.1公分)



































 



 


 


疑似清末民初舊仿琺瑯彩瓷器


 


 


下載網路-清乾隆藍料款琺瑯彩蘆雁圖小杯(口徑4.43.8cm)-


上海泓盛2012-06-24估價350,000





 


 



 


下載網路-清乾隆 琺瑯彩蘆雁紋杯 (一對)-


上海敬華20021130日估價¥180,000至¥200,000



 


 


下載網路-清雍正年製款琺瑯彩蘆雁杯(一對)


山東景鴻堂2006723日估價¥200,000




 


 


下載網路-清雍正 琺瑯彩花草竹石詩文杯(7cm)-


山東景鴻堂2006-04-02成交價110,000,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六字雙行豎款





 



15-324.一件雍正款粉彩蘆雁紋杯的收藏(101.10.23)


   


    鑑定彩繪瓷器的特徵,從造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及彩料紋飾和款識多方面來判斷。在現貨市場文物之旅常可看到這些彩繪瓷器蹤影,但百分之99由彩料紋飾及造型和釉色就可看出其破綻,可說是低級仿品。至於高仿品,其造型、釉色及紋飾畫工若仿製到位,就不易憑肉眼一眼就看穿,而需借助放大鏡檢視底足胎土特徵及釉面風化,才能判斷新舊真偽。


 


    另外瀏覽網拍賣場也常可看到這些彩繪瓷器蹤影,但百分之99由最基本的造型及紋飾畫工就可看出其破綻。至於高仿品,其造型、底足及紋飾畫工和款識若仿製到位,就不可能憑網路照片判斷新舊年代。要由照片看瓷器新舊及年代是不可能任務,特別其中胎土、釉面釉色及彩料,因照片色差及未拍出重點的微觀細節局部特寫供參考。只能由器型、底足製作、紋飾和款識初步判斷,若拍攝技巧佳,則勉強能由釉面光澤來輔助判斷新舊,若呈現溫潤柔和的寶光則可能老件;若是閃亮的賊光則應是近現代新仿製品;若霧霧失去光澤則可能是殺光過的近現代新仿製品。


  


    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及仿古技術進步,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特別是瓷器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新舊及年代是有相當難,還是要靠親自上手。我在網拍瀏覽到合意的彩繪瓷器,由器型、胎土、底足、紋飾畫工及款識初步判斷符合其時代特徵,再近一步分析釉面光澤是否呈現溫潤柔和的寶光?以上均能符合後,若要價高而無鑑賞期,則還是選擇放棄,因為如標得新仿製品,將血本無歸。若要價不高或低價起標,才能放手一搏。


 


   收到後再依鑑定瓷器的特徵-器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及紋飾和款識多方面特徵著手來詳加檢視判斷,是否能符合原先所預期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網路照片無法提供的釉面光澤及磨損風化,釉面是否呈現老件的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製品的賊光,且有老件能觀察到長期使用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底足也順手不像新品粗糙會扎手。無論高仿技術如何高,瓷器釉面的瑩潤寶光是無法仿製出來。它是釉面經歷上百年風化,所產生自然柔和光澤,就如同古玉的皮殼包漿光澤一樣,這是鑑定瓷器時辨別其新舊最重要的關鍵點。而老瓷器在經上百年自然使用下,會被空氣中含矽粒子磨損,其造成的磨損痕跡是不規則交叉,深淺大小不一。


        


    此件賣家是住北部的藏家, 8年前在網拍開設賣場斷斷續續拍賣其藏品。後來接受藏家委託代拍舊藏,目前賣場文物近三千多件。其賣場多元化,各色各樣文物均有,以中國瓷器及書畫為主。我對其賣場的中國瓷器較有興趣,有千件之多。個人由照片判斷有較為開門,但等級較普通的民窯瓷器,以及較不開門的中高古瓷器。其定價方式直接定出希望的賣出價格,買家透過議價方式,與賣家取得雙方能接受價格提前結標成交。觀察其評價9百餘正評,沒有任何負評,算是有信用的賣家。個人從6年前進入網拍購物即陸續向其購得一些老竹雕文物及民窯瓷器。但對其賣場中大批的中高古瓷器,從照片看造型就抱著存疑態度?在早期曾經對照片所顯示造型及釉色 似乎符合的中高古瓷器,透過溝通約定有鑑賞期,但收到後檢視卻是現代仿古。後來其拍場標明商品無鑑賞期,可相約時間看貨。對於其賣場中高古瓷器,就不敢輕易嘗試下手,避免無鑑賞期,買到新仿品而血本無歸。從 (101.2. 25)購入幾件宋元中古民窯瓷器,就未再光顧,其中雖曾瀏覽見過由照片所顯示造型及釉色似乎符合的中高古瓷器,其要價若到代,算太便宜了,但若花好幾千元,卻買到近現代仿品,將血本無歸,因此始終不敢下手。但發現這些被我列入追蹤名單,個人認為較可能到代瓷器,一件件被其他買家議價下標買走。不知是應後悔自己未早下手,讓到代古瓷從眼前溜走?還是該佩服這些買家的膽識,不怕所費不貲買到近現代仿品?真假的真相只有一個,但卻從未見到實物,因此這複雜思緒就始終無法確認!


 


    這件標題為彩釉花鳥紋杯”(101.10.15)在每天上網拍搜尋中國古陶瓷項目中,就已瀏覽看到。看蘆雁紋飾畫工細緻生動傳神,彩料豔麗,器型優美,釉色白晰無瑕,所落青花款識大清雍正年製兩行六字雙圈楷書也接近官窯標準款,整體似乎有雍正風格。但在網路只以幾千元賣出,只要是入門也知道不可能是雍正官窯製品,能買到清末民初舊仿品已算不錯。但因照片色差及未拍出重點的微觀細節局部特寫供參考,無法由底足胎土、釉色釉面及彩料風化等細節,判斷是老件還是近現代新仿製品?若是清末民初舊仿品,如此細緻畫工算值得,但如是近現代製品,就不值得收藏。最後個人認為畫工如此精美最少是文革前仿品,不太可能是現代仿品,因為若能畫得細緻傳神,在現在應是工藝美術師級,其作品以萬元為單位,不可能畫幾千元的仿品。等到(101.2.23)上午提出8折議價,下午獲得同意回覆,下標匯款後,第二天就收到瓷器。


    根據造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色彩及畫工紋飾和款識各方面逐項詳細檢視:


1.造型: 口外徑8.6   7.1公分。杯呈仰鐘型,造型優雅,比例協調,線條優美。


2.胎土:胎質潔白細潤。


3.器足: 旋削規整,足邊滾圓,底部因長期使用,不澀相當順手。


4.釉色釉面:釉色帶青白色,釉面平淨光潤,散發出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之賊光。以手去觸摸有滑順不留手感,並沒有新仿的澀手滯手感,這是老件瓷器才有的特徵。以放大鏡檢視釉面,有使用留下交錯不規則、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損痕跡。


5.紋飾:通景蘆雁紋,四隻大雁或飛或棲神態各異,生動傳神,蘆葦靜中有動,蘆花盛開,枝葉交錯,繁而不亂,繪畫精美,佈局大方,構成一副優美的風景畫。


6.色彩: 彩料寶玉般光潔潤澤,色澤鮮明豔麗。以放大鏡檢視彩料表面有使用留下交錯不規則、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黃色及藍色料有明顯開片並色沁情形。斜視觀察彩料畫面表面反光,並沒有五光十色光暈的蛤蜊光


     根據有部分專家分析琺瑯彩料與粉彩有不同的特徵,顏色較鮮明,色彩較多,厚度較厚,不打粉底,會有開片,表面沒有蛤蜊光;而粉彩反之,顏色較粉潤柔和,色彩較多,厚度較厚,不打粉底,會有開片,表面沒有蛤蜊光


   此杯彩料鮮明豔麗,色澤多元,有厚度,沒有打粉底,表面沒有蛤蜊光,似乎較符合琺瑯彩料特徵。但畫琺瑯彩瓷器,要有題詩書印, 此杯沒有題詩。就算要仿雍正官窯琺瑯彩瓷器,也要有所本,應題詩書印。且底款應落藍料雍正年製楷書款,而非青花款。


7.款識: 落青花款識大清雍正年製六字兩行楷字雙圈款,字體工整秀麗,青花色調純正,與標準款近似。


 


綜合判斷:


     綜合以上各方面判斷,此雍正款粉彩蘆雁紋杯,造型優美圓潤,胎質潔白細潤,釉色帶青白瑩潤,色彩豔麗,畫工細緻生動傳神。從釉面有自然磨損痕跡及彩料有明顯開片並色沁情形,判斷為了老件瓷器。再從造型、釉色釉面、胎土、底足、色料及畫工紋飾和款識看,此雍正款粉彩蘆雁紋杯似乎均符合清雍正瓷器風格。但市面上所能見到的雍正彩繪官窯真品太少,無法上手感覺及比對,所以無法判斷確認。


    此雍正款粉彩蘆雁紋杯之年代有三種可能:


1.為清雍正到代瓷器,但若為琺瑯彩官窯,其器身應有題詩書印,且底款應落藍料雍正年製楷書款,而非青花款。若為粉彩官窯,則未題詩書印,底款落青花款識大清雍正年製六字兩行楷字雙圈款,符合其風格,但此構圖在現存雍正官窯彩瓷中找不到類似構圖。


2.清末民初技藝高超老師傅將雍正素胎瓷器,以庫存舊琺瑯彩料,自行臆造圖案加以繪製,以致在現存雍正乾隆官窯彩瓷找不到類似構圖。其素胎釉面的磨擦痕跡是原先使用所自然留下,但其色料有磨擦痕跡及明顯開片並色沁情形是作舊形成。此種以清三代舊素胎官窯瓷器加以後加彩以圖較高價位情形,在清末民初時間大量出現,此雍正款粉彩蘆雁紋杯有極大可能是此類產品,造成落款不符合其琺瑯彩情況。


    在民國之前琺瑯彩瓷多以古月軒瓷之名托製,民窯在許多方面無法完全仿製琺瑯彩瓷,一是因為民窯之體制不可完全模仿官窯,否則有違制之嫌,搞不好是要殺頭的,而一般官員也不敢用完全仿官的東西,除非此器來自皇帝賞賜,或折價而來,要仿也只能偷偷摸摸,暗中牟利,從不敢公開模仿。而到清末以後,尤其是入於民國,政治體制改變,在景德鎮的御窯已完全解散,其工匠技藝或併之瓷業公司,或轉向民間,故琺瑯彩瓷的仿製已進入了公開而全面的時代。此時出現了一批仿清宮瓷胎畫琺瑯的名手。有的用康雍乾的舊胎質加彩,有的系新胎加彩。民國時期,還仿制有琺瑯彩效果的乾隆九江瓷,有些作品頗能亂真。


    而這批瓷器與清宮琺瑯彩相比,頗能亂真,在型制、胎釉、畫工、款式等方面都可追比前朝,但由於大多數無法比對真品,仍有一些破綻可以考究,比如款式和口沿、底部一些細微特徵,在畫工上仍有一些沿襲古月軒瓷的舊習,繼續有郎世寧款的錯誤,但總體上,真正的琺瑯彩仿製時代開始了。這個時期的仿品主要一是迎合新興的權貴富商對於高級宮廷用瓷的享用需求,二是滿足社會一般階層尤其是富有商人市民階層、收藏家階層對於琺瑯彩瓷的窺視心理和占有心理,這還是很有市場的。


3.為清末民初到文革前由老藝師以庫存舊琺瑯彩料,自行臆造圖案繪製在新胎上,以致在現存雍正乾隆官窯彩瓷找不到類似構圖。其釉面有磨損痕跡及色料有磨損和明顯開片並色沁情形是作舊形成。


   以不到幾千元價位,若能收到雍正到代彩瓷,算是中寶;若是清末民初舊胎後加彩,則是物超所值;若是清末民初到文革前新胎彩繪,仍是物有所值。尚請對清代彩瓷學有專精的先進,不吝提供鑑定意見。謝謝!


 


 


琺瑯彩、粉彩、洋彩的區別


 


    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中國製瓷工藝的頂峰時期,出現了不少新的發明和創造。琺瑯彩、洋彩和粉彩就是在此朝出現的,並成為清代宮廷藝術的光輝典範,堪稱中國彩瓷的頂級品種。尤其是琺瑯彩,自產生以來一直是皇帝御前獨享的珍玩,製品不多,故異常珍貴。


 


  那琺瑯彩究竟是什麼工藝呢?


 


  琺瑯彩是釉上彩品種之一,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著名的宮廷御用瓷。它是在已燒好的素胎上塗彩料作底,在底色上加繪紋飾,再經爐火燒製而成。按裝飾工藝不同,琺瑯器可分為掐絲琺瑯、鏨胎琺瑯、畫琺瑯、透明琺瑯等。其中與瓷器有關的琺瑯工藝只有一種,即畫琺瑯,一般稱之為“琺瑯彩瓷”,簡稱“琺瑯彩”,其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瑯”。


 


  那琺瑯彩是從哪裡來的?


 


  琺瑯彩繪採用的畫琺瑯的製作技法起源於15世紀中葉,比利時、法國、荷蘭三國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區。15世紀末,法國中西部的裡摩居,以其製作內填琺瑯工藝為基礎,發展成畫琺瑯的重鎮。初期製作以宗教為主題的器物,後來逐漸開始做裝飾工藝品。隨著東西貿易交往的頻繁,尤其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廷平定臺灣以後,禁海開放,西洋製品開始湧入,西洋琺瑯便由廣州等港口傳入中國,並就地設廠研製,稱之為“洋瓷”。宮中則稱其為“廣琺瑯”。當時,廣州的產品多保留著西方文化的韻味,但由於燒造技術不高,釉料呈色不穩定。康熙五十八年(1719),清宮聘請法蘭西畫琺瑯藝人陳忠信來京,在內廷琺瑯作指導燒造畫琺瑯器。但其式樣、圖案已主要是中國風格,少有西方畫琺瑯的特點了。


 


  琺瑯彩為何這麼貴?


 


  原清宮收藏康、雍、乾三朝琺瑯彩瓷器最集中的地點是乾清宮東端凝殿左右屋內,共有400件,每一件或兩三件盛一木匣,匣內糊囊,匣蓋上刻填色品名,名曰“瓷胎畫琺瑯”。其中的300多件於1933年古物南遷後離開故宮,1949年被運往臺灣,剩下的40件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零散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館和私人手中的琺瑯彩瓷器應是晚清流散出宮或被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掠走的。


 


粉彩的“粉”作何解?


 


  粉彩是景德鎮窯在五彩的基礎上及“琺瑯彩”的影響下創製成功的又一種彩瓷。它的獨特之處,是在彩繪時攙加一種白色的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濁效果,畫出的圖案可發揮渲染技法的特性,讓畫麵粉潤柔和,富於國畫風格,因此被稱為“粉彩”或“軟彩”。


 


  那怎樣區別琺瑯彩與粉彩?


 


  琺瑯彩與粉彩是有著緊密聯繫的彩色瓷品種,二者均出現在清代康熙年間的晚期。它們的區別之一是琺瑯彩的玻璃質較多,粉彩的則較少。不過,最容易區分的還是琺瑯彩畫面中的輪廓線都比較清楚,每個花朵、每片葉瓣都有明顯的輪廓界限。而粉彩瓷器的紋樣則有渲染效果。如果把琺瑯彩比作油畫,那麼粉彩就好比水彩畫。


 


  “洋彩”又是什麼東西?


 


  無論是去年10月以2.5億港元創下新高的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還是11月以5.5億元再破紀錄的清乾隆洋彩鏤空雙層瓷瓶,都讓國人注意到一個比較陌生的名詞“洋彩”。對此,蘇富比資深瓷器專家康蕊君(Regina Krahl)特別撰文,做出了深入淺出的解釋:


 


  乾隆早期,除景德鎮御窯場外,北京紫禁城造辦處設琺瑯作,其址臨近皇帝起居之所,專製瓷胎畫琺瑯器,由宮廷畫家奉旨繪瓷,受皇帝督檢。琺瑯彩料為西來之品,後清宮工匠受命研製。至乾隆年間,工匠大概已掌握煉製彩料之法,不再依靠舶物。


 


  17411744年間,乾隆皇帝敕製的琺瑯彩瓷,除由宮廷作坊承做外,也有由景德鎮御窯負責燒直製的。奉旨於景德鎮御窯燒製的琺瑯彩瓷雅稱“洋彩”,御窯場大規模燒製的琺瑯彩瓷則稱“粉彩”。其時,粉彩的瓷器多飾淡雅紋樣,因而得名。洋彩瓷器嚴遵宮廷規格,足以與內府琺瑯作所製琺瑯彩瓷媲美。


 


  所以,唯乾隆年間,景德鎮御窯與北京琺瑯作關係密切,相互影響,因此“琺瑯彩”與“洋彩”實際分別甚微,難以辨識。此二稱謂涵義大致相同,均指“外來顏料”。


-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