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件竹雕文物(局部特寫)


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局部特寫)











 


清早期竹透雕西園雅集圖筆筒(局部特寫)







 


清中期竹透雕漁舟晚渡圖筆筒(局部特寫)





 


清中期竹透雕松下對弈圖筆筒(局部特寫)




 


清中期竹淺浮雕寒山拾得泛槎圖筆筒(局部特寫)




 


清中期松田款竹淺浮雕太白醉酒圖筆筒(局部特寫)




 


清中期竹透雕文人會圖小筆筒(局部特寫)




 


清早期吳之璠款竹透雕張騫泛槎圖筆筒(局部特寫)





 



老件竹雕文物(斷面局部特寫)


老件竹雕,因竹絲硬度密度比竹肉大,經上百年以上風化,熱漲冷縮及濕度變化,竹肉收縮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越久落差越大,竹絲的突出點晶瑩半透明如琥珀色。



 

 


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斷面局部特寫)





 


清早期竹透雕西園雅集圖筆筒(斷面局部特寫)




 


清早期吳之璠款竹透雕張騫泛槎圖筆筒(斷面局部特寫)




 



清中期老桐款竹留青雕虞美人圖小筆筒(斷面局部特寫)





 



清中期芷岩款竹陰刻秋山圖小筆筒(斷面局部特寫)



 





 


 


 


清中期筠谷款竹陰刻菊花圖小筆筒(斷面局部特寫)





 


 


清中期竹淺浮雕靜聽松風圖 臂擱(斷面局部特寫)




 


清中期雲亭款(嚴煜)竹刻山水人物圖臂擱(斷面局部特寫)




 


清中期竹根雕飛獅一對(斷面局部特寫)




 


清中期竹根雕石榴蓋盒(斷面局部特寫)




 



 


現代竹雕文物



 

 


20年前仿古竹鏤雕松下文人會香筒



   (已將仿古塗染褐紅作色去除)












 


新仿周芝岩款竹雕蘆陵夜讀圖筆筒


     (已將仿古塗染褐紅作色去除)







新仿竹雕斷面無污垢,未受長期風化,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在同一平面,並無突出情形,竹絲的斷面的點顏色較淺,沒有晶瑩半透明感。


 


現代竹留青荷塘圖筆筒



    (原色未仿古作色)







 


 



如何鑑定分辨竹雕文物新舊?如何斷代?如何分辨名家落款竹雕真偽?


 


        竹雕文物作偽,古已有之,於今尤烈。近年來竹雕等雜項在文物市場高漲。但因竹雕文物傳世籌碼有限,於是見利忘義的不肖之徒,大肆造假竹雕文物充斥文物市場,收藏同好上當買到假貨也層出不窮,連我收藏竹雕二十餘年,日前都還曾買到染色做舊的新仿竹雕,更不用說是剛入門的同好。


 


       在此特別把二十餘年來收藏竹雕中,看到書上所寫或所聽到,以及個人經長期觀察比對,從微物跡證所發現的體驗,整理出來公諸於世,希望對竹雕同好在選購竹雕文物時有所幫助。其中如何分辨名家落款竹雕真偽的觀點是個人獨自看法,並沒有經過驗證,特別提出就教方家,也希望學有專長前輩,如有意見不吝提出。


 


      收藏竹雕文物首在由各方面去辨別其新舊,不至於買到假骨董,然後能判斷其年代,不至以較高價位買到較低年代的,接下來要有鑑賞力能分辨作品的高下優劣,買到物超所值精品。最後有幸遇到落有名家款竹雕時,要能分辨其真偽,遇真品能當機立斷下手,不至事後懊惱不已。


 


一、如何鑑定分辨竹雕文物新舊?


 


 1.看表面皮殼及包漿


        老件包漿的光澤,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皮殼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縱然上過干漆的老件竹雕,其表面干漆經過風化,包漿的光澤,也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外表干漆皮殼也會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新仿是拋光上蠟的賊光,以放大鏡看新件表面是同方向打磨拋光規則性痕跡。若上干漆作舊新品則現出賊光,表面沒有任何磨擦痕跡。


2.看表面色澤


        未上漆的老件表面色澤淺黃、棕黃、棕紅、褐紅色,其形成為當初染色防腐處理,再加百年以上把玩摩挲,就像日常生活中竹椅、竹習器物,因長久使用所呈現自然色澤及光澤,在常磨擦與死角間會形成濃淡之分,且中間有的過渡色。老竹雕表面色澤會比凹陷部分深。


     上干漆的老件表面色澤,表面比未上漆閃亮,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其與新上漆染色不同處,在於老上漆表面經長期風化及使用磨損,多少會在較凸出部分磨損,造成漆色較淺薄或脫漆情形,嚴重的形成斑駁不一。


        新仿的是新上漆染色,顯得不自然,色澤一致,無濃淡之分,更無過渡色。這些上漆作舊新仿品,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


3.以手摸撫雕刻表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會磨掉稜角,變得柔順,不礙手。新仿竹雕摸過會扎手。此件表面柔順不礙手。 


4.看雕刻凹處所留污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在雕刻凹處會日積月累留下污垢,此污垢相當結實,以針挑也不易去除。


      新品當然無此污垢,有的會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但此掩蓋噴洒碧麗珠後,以牙刷刷過很容易去除。


5.看竹雕斷面


     老件竹雕,因竹絲硬度密度比竹肉大,經上百年以上風化,熱漲冷縮及濕度變化,竹肉收縮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越久落差越大。老竹雕筆筒及臂擱斷面,可能被污垢所掩蓋,但常磨擦處會露胎可供研判。上干漆老件的斷面,表面雖為雖為干漆隔絕,未受濕度變化影響,但仍受熱漲冷縮影響,竹肉收縮會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上,只是點突出特徵會小於未上漆。


      新仿竹雕斷面無污垢,未受長期風化,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在同一平面,並無突出情形,竹絲的斷面的點顏色較淺,沒有晶瑩半透明感。


 6.看雕刻凹面


      老件竹雕雕刻凹面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外露的側面竹絲會較浮出,竹肉會收縮成條狀溝槽。


       新品雕刻凹面將染料清除後,其顏色變淺淡,無包漿 ,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平,外露的側面竹絲與竹肉平。


7.竹根圓雕上手重量


        老件除了以上特徵外,因經百年以上脫水,上手時感覺重量輕,像脫胎漆器輕。新品感覺笨重,沒有輕巧感。


    


     傳世清中晚期的少數竹雕作品會上透明或褐色干漆,到底是作者還是收藏者所為不可考,目的在可以防止蛀蟲及濕度變化造成竹雕製品開裂,但因有透明或褐色干漆隔絕,所以無法再把玩讓其更色皮加深、包漿更濃,所以一般竹雕藏家比較不喜歡上了透明或褐色干漆竹雕,造成上漆老件行情就比較差情形。而且上了褐色干漆的老件竹雕文物,在長期使用難免造成凸出部分磨損干漆脫落,變成斑剝不一的淺黃色,品相不好的情形。但若冒然將隔絕的干漆以溶劑洗掉,將呈現出完全未受風化的皮殼及顏色,就像新品剛雕刻的顏色一樣,沒有任何古味。坊間偶爾可見到一些雕工應是老件,但表面卻是上以褐色蠟或漆的竹木雕文物,陸續買到幾件經去褐色蠟或漆後,確認為上漆老件長期風化及使用造成斑剝不一顏色的賣相差品相,後來業者以褐色蠟或漆掩飾外表,成為後來作舊外觀。這些上漆老件再後加褐色蠟或漆掩飾其斑剝不一品相,如何與大量新品沒有色皮包漿,上褐色干漆作舊當作老件賣區別分辨?就要小心從以上個人所提供的微觀證據逐項來加以檢視。


 


二、現代骨董市場新仿竹雕辨別特徵


 


1.仿品最多的中小名家款陰刻臂擱


        這幾年來文物市場最常見到仿品是中小名家款陰刻臂擱,原因較易仿。只要依原件圖片一比一去臨摹雕刻,陰刻難度低,露出破綻痕跡較小,再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就看不出新刻痕跡。仿中小名家臂擱在前幾年剛出現時,藏家若不察, 一兩 萬常很容易賣出,本小利多。有的以老竹器改製成臂擱,其正面皮殼色澤如同老件,但最大破綻為斷面乾淨沒任何污垢,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平,沒有老件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現象。但翻看背面竹黃部分,顏色比正面淺淡甚多,為新品特徵。少數仿品是以傳世老件或備料老件素面臂擱後加刻,則需要以手摸撫雕刻表面,新仿竹雕摸過會扎手。再看雕刻凹處皮殼色澤與表面一致,所留污垢扎實,新品無污垢,會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但此掩蓋噴灑碧麗珠後,以牙刷刷過很容易去除。新品雕刻凹面將覆蓋物清除後,其顏色變淺淡,無包漿光澤。若備料老件素面臂擱後加刻,以放大鏡看表面並沒有老件自然使用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2.新仿較少的筆筒


        較少見陰刻仿品,因古代文人大部分會選擇較平面的臂擱雕刻,而較少在雕刻難度高的曲面筆筒。因而少有名家陰刻筆筒可參考作偽,且陰刻筆筒仿品能賣的價格不易高。至於較常見高浮雕筆筒仿品,也因雕刻難度高,不容易仿得像,雕刻後以塗料浸染表面。最大破綻在上下斷面,斷面無污垢,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在同一平面,並無突出情形,竹絲的點沒有晶瑩半透明感。


           少數是以老件素面筆筒後加刻,以上特徵與老竹雕相同,則要看雕刻部分。以手摸撫雕刻表面,新仿竹雕摸過會扎手。看雕刻凹處所留污垢,新品無污垢,較淺雕刻有的會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但此掩蓋噴洒碧麗珠後,以牙刷刷過很容易去除其顏色變淺淡。仿品為較高浮雕,雕刻凹面將染料清除後,其顏色變淺淡,無包漿,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平,外露的側面竹絲與竹肉平。


 


3.新仿竹根雕較多的人物圓雕及仿青銅器擺件


        新品感覺笨重,沒有輕巧感。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在同一平面,並無老件突出情形,竹絲的點也沒有晶瑩半透明感。


   


 三、如何判斷竹雕的年代


1.從顏色


        一般年代越久色澤越深,明末---褐紅、清初---棕紅、青中---棕黃、清末---淺棕黃


 


2.從斷面


       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越久落差越大。清末可看出點突出,清中期以上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明末清初以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絲的突出點晶瑩半透明如琥珀色,竹絲的突出點明顯破裂情形。


 


3.從構圖


人物圖,明末清初以近景為構圖中心,人物佔畫面較大,可清晰看到人物表情,及身後枝葉細緻刻劃。清中期以後,只見人形。


陰刻山水受周芝岩影響流行於清中至清末。


金石圖流行於清末民初。


 


4.從技法


雕刻技法年代越久越深,年代越近有越淺趨勢。


透雕---明末清初


高浮雕---明末清初


陷地雕---盛行清初至清中


淺浮雕及薄地陽文---明末清初


深雕---清中期


淺雕---清中晚


毛雕---清末


 


四、如何分辨名家落款竹雕真偽?


1.現存名家落款老竹雕有六種情況


A.親筆題款


        明清時期的著名竹雕大師,基本上都沒有在作品上留名的習慣,所以有親筆題款的名家傳世之作很少,這些作品具稀有性,彌足珍藏並當標準器。


 


B.弟子提筆代刀後加


       著名竹雕大師有些作品並未落款式,但其子侄和弟子不甘心,竟捉筆帶刀為之補上,其落款風格、筆法、功力會稍有不足。


 


C.弟子作品刻師父款


有兩種,一種弟子代刻


        大師名聲卓著,求其作品的人很多,應酬來不及刻出,或年紀已大,老眼昏花,手力不足,求其作品的人出了高價。於是在大師指導下,由弟子操刀完成,再由大師落款。這些作品雕刻水準稍不及真品,但風格相近,甚至與真品僅是伯仲之間,要辨別出來是有難度,仍不失為佳器。


 


另一種師父身後弟子假冒


       偽作往往是在大師本人已作古,某些不肖弟子為了賣更高價格利益,將自己作品刻上師父款式冒充。這些作品風格與真品相近,但刀法、造型、藝術性還是有相當差距。


 


D.當時或稍後工匠所造假偽品


        一般來說,其刀法、技法、造型、藝術品位,甚至材質都與真品差距很大,稍微有經驗的藏家一眼即可辨認。但少數造假高手,做出幾可亂真的偽品,是必須提防被騙。


 


E. 現代在無款的老竹雕文物上加刻,或無名氣挖除改刻類似風格的名家款。


       舊刻款式其雕刻部分顏色與表面一致,若積有污垢是相當結實,以針挑也不易去除。


       新刻款式其雕刻凹處顏色與表面不一致,會較淺,新品當然無此污垢,有的會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但此掩蓋噴洒碧麗珠後,以牙刷刷過很容易去除。


 


F. 現代由作偽者自己摹刻或摹擬大意或憑空臆造


       其刀法、技法、造型、藝術品位,甚至材質都與真品差距很大,稍微有經驗的藏家一眼即可辨認。但最重要是整個全部是新品,依上述鑑定分辨竹雕文物新舊的各種特徵,可迅速看來其破綻。


 


 2.如何分辨名家落款竹雕真偽?


        要從個別名家藝術風格和雕刻技法特點,各方面綜合考慮進行鑑別。熟悉和掌握其藝術風格和雕刻技法很重要,要從已經確認無疑的有款識作品入手,找出其個人風格特點作為標準器,在實務中提高辨別真偽的能力。凡是雕工技巧不夠、風格不對、年代不符合或款式不符,其中有一項不符合,都應排除是真品。


 


        收藏竹雕,應不重虛名,唯求務實。所謂不重虛名,是鑑賞竹雕時,作品的文物價值與藝術水準的高低,不以器物上落款有無名頭來論斷。所謂唯求務實是強調作品價值高低,只以作品本身所表現藝術性、刀工、年代及其品位為尺度。特別傳世有許多無款竹雕佳器,而有名家款竹雕十件有九件九是偽品,唯求務實就更有其現實意義了。這些年來,國際上及大陸拍賣市場,也採取這種觀點,竹雕文物拍賣價格定位,主要依據就是:1.刀工2.藝術水準與流派風格3.年代4.傳世數量多寡5.作品品相好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莊的敝帚 的頭像
    老莊的敝帚

    老莊的敝帚-中國骨董文物專業收藏部落格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