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收藏老件竹雕人物圖筆筒集錦(局部特寫)



 


明三松款竹透雕仕女祠神圖筆筒(局部特寫)













 


 


清早期竹透雕西園雅集圖筆筒(局部特寫)









 


 


清早期吳之璠款竹透雕張騫泛槎圖筆筒(局部特寫)






 


 


 


清初竹高浮雕竹林七賢圖大筆筒(局部特寫)
















 


 


 


清早期竹浮雕山中訪友圖筆筒(局部特寫)








 


 


 


清早期文友款高浮雕松下問童子圖筆筒(局部特寫)










 


 


 


清中期竹透雕漁舟晚渡圖筆筒(局部特寫)










 


 


清中期竹透雕松下對弈圖筆筒(局部特寫)







 


 


 


清中期竹透雕文人會圖小筆筒(局部特寫)






 


 


清中期子白(張濤)款高浮雕赤壁圖小筆筒(局部特寫)


 










 


 


清中期竹高浮雕山水人物圖筆筒 (局部特寫)







 


 


清中期渭田款(徐玉瑛)竹透雕文人雅集圖筆筒(局部特寫)









 


 


清中期竹淺浮雕漁樵問對圖筆筒(局部特寫)










 


 


 


清中期竹淺浮雕寒山拾得泛槎圖筆筒(局部特寫)






 


 


清中期松田款竹淺浮雕太白醉酒圖筆筒(局部特寫)






 


 


清中期竹浮雕秋山行旅圖筆筒(局部特寫)








 



2A.如何清理保養竹雕文物?


    竹雕文物如何清理及保養,散見於拙作各個竹雕文物收藏時實錄中,因有同好網友提出,特加以整理,提供竹雕文物同好參考。


   


    一般同好收藏文物對文物保養分成兩種不同態度,一種是要求將文物保留維持原狀,不能絲毫破壞原先外表歲月痕跡,要看其外表長期留下來自然風化情況。另外一種是務必將文物以人工整理乾淨,再加以盤玩,使其質表面更溫潤,顏色更漂亮。各有合理原因,並無高下之分。


  


    我個人一向主張第二種玩法清理乾淨,原因為:


1.文物收藏是要經常上手把玩的,不是博物館擺放在櫥窗內供著,所以為了上手衛生健康著眼,當然要整理乾淨。


2.文物經長年累月使用會將污垢堆積在雕刻深處,將細緻雕刻掩蓋,只有將污垢清除,才能看到原先雕刻的細緻。


3.此等污垢有的掩蓋住雕刻落款處,或重要判斷年代部位,如竹雕斷面,不去除污垢無從判斷落款是原刻或後加,也無從由斷面竹絲點判斷竹雕年代。


4.根據長年經驗,有些污垢並非歲月自然留下,而是仿古作舊,或是為掩蓋曾損傷修補痕跡,不去除污垢,無從發現真相。


5.常有同好有似是而非的說法,把外表污垢清乾淨,會讓人誤以為是新的東西。這實在是可笑的理由,這文物若本來就有年代,怎麼清乾淨恢復原來製作時情況,怎會變新的,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新品仿古,將外表人為作舊去除,就原形畢露了。至於若原先就是老件,行家是從各方面去鑑別,並不是從污垢之有無。若是業者當然要保留原先狀況,有明顯的歲月痕跡在上面比較好賣,能符合不同需求的買家需要。


    


    因此當我收到一件老件竹雕,一定先想辦法將外表污垢清理乾淨,因為個人認為如將外表污垢去除,才能回歸欣賞到原先的細微雕工紋飾,而且也是為了上手健康衛生考量,另外就是從雕刻痕跡及斷面判斷年代。


     


    竹木牙角雕經百年傳世使用,常在表面留下污垢,堆積在雕刻深處,使原先細微雕刻被掩蓋看不清楚。若竹雕原有保養良好,污垢沒有掩蓋細微雕刻,整體皮殼包漿難得濃厚完整,當然保留原狀不要擅加清理,只需以豬鬃毛刷不斷的來回刷動及把玩,讓豬鬃毛的油脂沁入竹雕表面,使其表面色澤逐漸加深成棕黃光澤,避免經整理乾淨,將ㄧ併去除難得完整包漿,若留下來可當歲月留下痕跡的標準器。但若污垢掩蓋細節雕工處,以及覆蓋斷面,要看清楚原先細緻的雕工及看出斷面竹絲點明顯凸出的風化情況,則清除污垢勢在必行。


    


    對於表面污垢較輕微之竹雕,以”美國菜瓜布”沾對木質傢俱有清潔及保養兩種功能的含蠟”碧麗珠”,磨擦去除背擱斷面污垢,讓斷面竹絲顯現出來。再將”碧麗珠”噴灑在背擱表面,以牙刷來回刷洗,特別字體及圖案線條部分逐字逐線刷乾淨,再以乾毛巾擦乾後,檢視陰刻線條堆積的黑墨已去除,但在陰刻處仍留有淡黑陳年污垢硬化黏貼深處在無法刷除,則以鋼針逐筆加以剔除。


   


    對於表面污垢較嚴重之竹雕,若以”碧麗珠”無法清除,則需改採用清潔力較強清潔劑---清洗廁所馬筒及瓷磚的“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


   


   清理乾淨後,最後再以含蠟成分較高的”碧麗珠”噴灑給予一層保護,然後以乾淨毛巾擦乾,讓整個竹雕煥然一新,細節雕工都清清楚楚,不過難得濃厚的包漿光澤將會ㄧ併去除,全器顏色變淡成毫無光澤,再以豬鬃毛刷不斷的來回刷動及把玩,讓豬鬃毛的油脂沁入竹雕表面,使其表面色澤逐漸加深成棕黃光澤。不過要形成包漿光澤,還要靠長期的上手把玩,是速成不了的。 


   


    清理竹雕時,切忌將竹雕浸泡在水中,會讓竹雕文物組織吸入水份造成濕漲裂痕;整理後要讓其在蔭涼處自然晾乾,切忌放在陽光下曬乾或以吹風機吹乾,會讓竹雕文物乾裂。    


   


    竹雕文物最好保養方式,就是平日多加以把玩,每隔一段時間以豬鬃毛刷不斷的來回刷動,去除灰塵,讓豬鬃毛的油脂沁入竹雕表面,使其表面色澤逐漸加深。竹雕文物勿存放在陽光能照到處所,以避免開裂,也勿存放陰濕地方,應放在通風處,避免發霉。若發現竹雕文物表面已發霉,可用豬鬃毛刷不斷的來回刷動刷除,再置於通風處,不可放置至太陽光下曝曬,或以吹風機吹乾,避免熱漲冷縮、乾縮濕漲迅速變化而開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