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博古圖八寶紋印泥盒(外徑11.9  5.6公分)

































 














 



 


下載網路-清康熙 青花博古紋印盒-直徑12cm-


北京天海玉鷺拍賣2006-12-03


 


 盒呈扁圓形,淺腹、支口、圈足,蓋面微鼓上下結合緊密,釉質細膩光潔,青花發色青翠,胎質細膩緊密,白釉微微閃青,蓋面繪有博古插花圖案,側面繪有八寶圖案,底為雙圈內畫一變形銀錠,是一件頗具文人雅趣的文房用具。康熙本朝精品。來源:本拍品為海外回流作品。


 


 


 


下載網路-清康熙青花八寶紋蓋盒-直徑126cm12000












 


 



15-293.一件康熙青花博古圖八寶紋印泥盒的收藏(101.4.20)


    


   鑑定瓷器的特徵,從造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及紋飾多方面來判斷。在現貨市場文物之旅常可看到這些中高古瓷器蹤影,但百分之99由最造型及釉色就可看出其破綻,可說是低級仿品。至於高仿品,其造型、底足、釉色、及紋飾若仿製到位,就不易憑肉眼一眼就看穿,而需借助放大鏡檢視胎土特徵及釉面風化,才能判斷新舊真偽。


 


    另外瀏覽網拍賣場也常可看到這些中高古瓷器蹤影,但百分之99由最基本的造型就可看出其破綻。至於高仿品,其造型、底足、釉色、及紋飾若仿製到位,就不可能憑網路照片判斷新舊年代。


    


    鑑定瓷器,要從器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及紋飾多方面特徵著手。要由照片看瓷器新舊及年代是不可能任務,特別其中胎土、釉面釉色,因照片色差及未拍出重點的微觀細節局部特寫供參考。只能由器型、底足製作、紋飾及釉色初步判斷,若拍攝技巧佳,則勉強能由釉面光澤來輔助判斷新舊,若呈現溫潤柔和的寶光則可能老件;若是閃亮的賊光則應是近現代新仿製品;若霧霧失去光澤則可能是殺光過的近現代新仿製品。


  


    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及仿古技術進步,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特別是高古瓷器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新舊及年代是有相當難,還是要靠親自上手。我在網拍瀏覽到合意的古瓷,由器型、胎土、底足、紋飾及釉色初步判斷符合其時代特徵,再近一步分析釉面光澤是否呈現溫潤柔和的寶光?以上均能符合後,若要價高而無鑑賞期,則還是選擇放棄,因為如標得新仿製品,將血本無歸。若要價不高或低價起標,才能放手一搏。


 


     收到後再依鑑定瓷器的特徵-器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及紋飾多方面特徵著手來詳加檢視判斷,是否能符合原先所預期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網路照片無法提供的釉面光澤及風化,釉面是否呈現老件的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製品的賊光,且有老件能觀察到長期使用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底足是否順手不像新品粗糙會扎手。無論高仿技術如何高,瓷器釉面的瑩潤寶光是無法仿製出來。它是釉面經歷上百年風化,所產生自然柔和光澤,就如同古玉的皮殼包漿光澤一樣,這是鑑定瓷器時辨別其新舊最重要的關鍵點。而老瓷器在經上百年自然使用下,會被空氣中含矽粒子磨損,其造成的磨損痕跡是不規則交叉,深淺大小不一。


 


    此由北部一家有開門市的骨董店所經營網拍賣場,檢視其評價5百多,雖有幾個不認同的負評,但經長期觀察,判斷應是正派經營。賣場以雜項及書畫為主,經營初期為招攬人氣全部以1000元低價起標,每週固定時間結標。


 


      聽業界傳言此光明正大標明為骨董店業者,其網拍賣場部分夠水準拍品,是由藏家所委託寄賣,店家只負責處理網拍事項,成交後抽佣金,若委託賣方不想賠本賣出,就要自行護盤。從97.12.7迄今總計標得十幾件文物,收到檢視大致還滿意,不至於與預期差太多。


 


     但後來此賣場改變經營型態,一種是維持原先的低價起標方式,但所拍文物等級較差乏善可陳;另一種是等級較高文物,直接定出上萬以上起標價位。因低價起標賣場所拍文物等級較低吸引不了買家進場競標,而等級較高文物的高起標價賣場也曲曲高和寡,最後又回復以往的形態,全部以1000元低價起標,每週固定時間結標。雖然每週仍繼續瀏覽其賣場,但偶爾見到有興趣的文物,下手競標,均超過心中的最高價,只有放棄,近一年多只在(101.1.7)標得一件芷道人款竹刻竹石圖筆筒。


 


     (101.4.8)早上在每天上網拍搜尋網拍瓷器項目中,就看到這件淩晨新上架標題為---青花清供印泥盒,標示尺寸:直徑約11.7cm  高約5.5cm  343g。從照片看博古圖及八寶紋畫工流暢,青花呈色青翠明快、色澤濃豔和層次分明,器底畫方勝記號款,均為康熙時代特徵。但胎土、釉面釉色,因照片色差及未拍出重點的微觀細節局部特寫供參考,也未拍出釉面光澤來輔助判斷新舊。只能由器型、底足製作、紋飾及青花呈色初步判斷。既怕舊仿,更怕新仿的潛在風險,於是列入追蹤名單,屆時再視情況下手。若競標不激烈,則不妨以較低價位下手,若能購得康熙到代真品,則中寶;若為清末老件,則為物有所值;就算買到新仿,也不會虧太多。


 


     好不容易等到414日晚上拍賣結束時間前一刻,結標前3分鐘進入其賣場,此物已另有人下標,於是加價下標,經10次出價後,以預期價位內得標。匯款後,週一賣家回覆已收到貨款貨品已寄出,但賣家漏寄,經詢問後補寄出, 420日才收到此青花博古圖八寶紋印泥盒。上手根據造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青花呈色及畫工紋飾方面逐項詳細檢視:


1.造型:外徑11.9  5.6公分。造型為清代典型印泥盒器型,優雅圓潤,線條優美。


2.胎土:上手有重量感,表示胎土密度大,胎質縝密,堅致純淨,在露胎交接處有些微火石紅。


3.器足:底足為泥鰍背,修胎規整。底部因長期使用,不澀相當順手。


4.釉色釉面:


   此印泥盒釉色為”硬亮青釉”,瑩潤的粉白色,釉料配製純淨,釉面與胎體緊密地結合為一體,在細硬似玉胎體上顯示足夠的硬度,並有緊披光亮感,散發出溫潤柔和寶光,此器符合康熙時期釉色特徵。


    釉色帶青白色,釉面平淨光潤,散發出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之賊光。以手去觸摸有滑順不留手感,並沒有新仿的澀手滯手感,這是老件瓷器才有的特徵。以放大鏡檢視釉面,有使用留下交錯不規則、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無論高仿技術如何高,瓷器釉面的瑩潤寶光是無法仿製出來。它是釉面經歷上百年風化,所產生自然柔和光澤,就如同古玉的皮殼包漿光澤一樣,這是鑑定瓷器時辨別其新舊最重要的關鍵點。瓷器行家都知道,新製的瓷器釉面都會放出強烈的浮光燥光,行話”賊光”。於是業者為了怕穿幫,會以酸液化學物浸泡,或者以茶水加少許鹼煮一段時間來進行殺光,把其賊光咬掉去除,但釉面也失去光澤,內行人一看就知道是仿品。另外也有用皮打磨器身去除其賊光,但行家以放大鏡一看就現形了,其所留下來是規則性平行條紋的磨損痕跡。而老瓷器在經上百年自然使用下,會被空氣中含矽粒子磨損,其造成的磨損痕跡是不規則交叉,深淺大小不一。


5.青花呈色:


    此印泥盒青花呈色青翠明快、色澤濃豔、清新悅目和層次分明的色澤,輪廓線條纖細,很穩定並不暈散,符合康熙中期的青花特徵。胎釉結合緊密,釉質細潤瑩白,與青花翠藍之色互為映襯,相得益彰。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間,青花器的鈷藍色調變化很大,從鮮亮到灰暗,包括多種不同的濃淡色調,但終以青翠明快、色澤濃豔、清新悅目和層次分明的色澤為主流,並成為清代之冠。因而,清末曾出現過崇尚康熙青花的熱潮。康熙時期,景德鎮製瓷工匠純熟地掌握了珠明料和浙料的呈色技術,同時對胎釉原料精細淘煉和焙製,燒出了被譽為“翠毛藍”、“寶石藍”的康熙青花,這是一次更新技術的創造,在青花器製作史上應列為重要的一頁。此時,僅用一種青花色料,便可以充分描繪出景物的陰陽向背,遠近疏密,使畫面富有立體感。這種多色階青花,層次分明,突破了傳統平塗的單調,使青花色如同五彩般繽紛多彩,故康熙青花又有“五彩青花”之稱。


   本件作品即充分運用了青花色調的多端變化,雖為單色卻有深淺、濃淡、虛實之分,層次豐富,青花為墨,玉瓷似宣,水墨寫意,瀟灑自如。


6.畫工紋飾:此器畫博古圖及八寶紋,為康熙常見題材。畫工細緻流暢,層次分明。


7.款識:根據專家研究傳世康熙清花瓷器,各類青翠明亮的青花琢圓器書寫康熙本朝款識的很少,大多落明代成化、嘉靖款識或各種圖記。此器底畫”方勝”記號款,為康熙民窯瓷器常見記號款。


   


    綜合以上各方面判斷,此青花博古圖八寶紋印泥盒造型優雅圓潤,胎質縝密,釉色帶青白瑩潤,青花呈色青翠明快、色澤濃豔、清新悅目和層次分明,畫工細緻流暢。從造型、釉色釉面、胎土、底足、青花呈色及畫工紋飾看,此青花博古圖八寶紋印泥盒均符合清康熙青花瓷器特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