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1942)劉雨岑畫粉彩暖春圖瓶一對























 


 
















 


 



 


壬午(1942)劉雨岑畫粉彩暖春圖瓷板-景德鎮陶瓷館藏-


翻拍珠山八友下卷第596.597-耿寶昌、秦錫鱗主編-


江西美術出版社



 


(局部特寫)





 


 


20幾年前所購買第一件民初名家彩繪瓷器-


王步粉彩人物蔬果詩文方筆筒










 


下載網路-王步彩繪人物蔬果詩文方筆筒-


太平洋拍賣2004.11.20成交價人民幣70400






 



15-288.春假北上文物之旅-2.在玉市所購得的壬午(1942)劉雨岑畫粉彩暖春圖瓶一對,談民初名家彩繪瓷器的收藏經歷及鑑賞。(101.3.31) 


    在陳先生攤位挑選完印石篆刻文物後,繼續在光華玉市逛,瀏覽一遍並未發現其他中意的老文物,倒是在光華玉市最裡面大樓裡在一陌生的中年大陸男子攤上,看到一件壬午(1942)劉雨岑畫粉彩暖春圖瓶,釉色、胎質及畫工都不錯。此母鳥哺育雛鳥構圖似曾在民初瓷器書籍圖片中見過。他表示在光華玉市已擺十幾年了,以前在外面擺,此處原攤主收掉,幾個月前才補位。


 


    鑑定民初名家彩繪瓷器的特徵,從造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彩料及畫工和款識多方面來判斷。在現貨市場文物之旅常可看到這些珠山八友瓷器蹤影,但百分之99為仿製品,其中低級仿品,由畫工及彩料就可輕易看出其破綻;至於高仿品,其造型、胎土、底足及畫工若仿製到位,就不易憑肉眼一眼就看穿,需從釉色、彩料及款識來判斷,進一步需以放大鏡檢視胎土特徵及釉面風化,才能判斷新舊及真偽。


 


    我收藏的第一件民初名家彩繪瓷器是王步的粉彩人物蔬果詩文方筆筒。那是20幾年前,在一熟識的藝品店老闆店裡看到,當時台灣剛開放大陸探親,大陸文物開始透過單幫客正式管道大量進入台灣市場。老闆是學藝術的,開了很富特色的藝品店,到目前仍然經營有聲有色,同時他私下自己收藏中國古文物,當時常前去閒逛聊天,我有斬獲會隨身帶去現寶,他也會把剛進貨自藏的非賣品骨董,拿出來共賞。有一次他就拿出這件王步的粉彩人物蔬果詩文方筆筒,畫工流暢,色彩豔麗,讓我眼睛為之一亮,再看落款王步為民初青花大王,更讓我心動。當時台灣文物市場以清代瓷器為主流,罕見民初名家彩繪瓷器,這件是個人收藏生涯所看到第二件,第一件是更早在台中市一熟識的骨董店老闆店裡看到的王大凡粉彩人物圖小對瓶,畫工流暢,色彩豔麗,雖然很喜愛,但要價十幾萬,只能放棄,我對民初彩瓷名家資料的搜集了解是從當時開始。我明知故問是什麼人所畫?因為落款王步為草書他看不出來,就算看得出來,他從未接觸對民初彩瓷名家也無從了解,當然也不知是青花大王王步作品。他表示此筆筒是由熟識單幫客帶來店舖兜售,由釉色應是老件民初瓷器,看畫工流暢色彩豔麗價位可以接受就收下。問其進價?為兩萬五,比預期的便宜,但他表示剛收到還捨不得賣,我說那您先玩玩,過些時日若要釋出,再優先讓給我,如此耐心等待了幾個月,終於他主動開口,願意將它交換我曾經讓他鑑賞過的幾件藏品,我當然求之不得,趕快回家拿去交流了。不過才爽了幾年,隨著台灣開放大陸探親後,單幫客帶入台灣文物市場的民初名家彩繪瓷器漸多,價位也逐漸下調到萬元以下,才後悔當時是買高了!直到見到2004.11.20太平洋拍賣一件同樣畫工的彩繪人物蔬果詩文方筆筒,成交價人民幣70400元,才釋懷。


 


     我的收藏歷程從30年前,民國70年服公職開始,當時台灣文物市場最多的是台灣古民藝,從事中國骨董業者的貨源大多輾轉由香港進入,少數是漁船由大陸走私進來。當時台灣中國文物市場是以清代瓷器為主流,當然我最早期也是以清代瓷器為主,進貨管道就是幾個熟識的骨董店。後來台灣光華玉市、建國玉市及台中市公園路玉市成立後,我收藏項目才變成多元化,進貨管道也逐漸偏向玉市熟識的跑單幫業者。話說隨著台灣開放大陸探親後,單幫客帶入台灣文物市場的民初名家彩繪瓷器漸多,剛開始只是偶爾有一兩件。但檢視我的收藏記錄,在十年前民國91年開始逐漸在市場上大量出現,甚至有專營珠山八友的跑單幫業者,全盛時期在台灣光華玉市最裡面大樓外側門口的一對大陸中年夫婦,是每次北上文物之旅必光顧的攤位,另在台中市公園路玉市則同時有四位跑單幫業者供貨,當時單價多在幾千元,算是價美物廉,於是看畫工還可以就收下,這一波到4年前在民國97年突然急遽減少,最近幾年竟然在現貨市場絕跡。算一算總計竟然已收藏208件。


   


    根據個人收藏經驗,民初名家彩繪瓷器有民初舊仿及現代新仿。


民初舊仿


    要鑑賞民初名家彩繪瓷器,要先看畫工的好壞,風格是否符合?再看落款是否符合?不能只看釉色釉面是老件,就冒然認定是真品。原因是這些民初彩瓷名家在當時就有極高身價,民初在上流社會當送禮的貴重禮物,因此民初景德鎮專賣一般日常用瓷的紅店就開始仿製。所以在十年前就有這些舊仿瓷器出現在文物市場,同樣是民初老瓷器如何分辨真偽?首先真品畫工當然細緻流暢,仿製由工匠所畫較為匠氣,圖案較沒變化,多數是畫花鳥,看似畫得還可以,但落不同人款,畫工卻類似。其次落款及印款,民初彩瓷名家都是文人出生,具書法功力及詩文能力,會題與圖案相符題名,詩文書寫流暢,印款是以筆工整描繪出姓名或字號。文字若書寫拙劣的當然是當時工匠功力不足所仿,但有些書寫看起來似乎還可以,但題款往往只有四個字,又與圖案主題無關,而且都是簡單那幾句-永味清香千篇一律,印款總是畫個字了事,有藏拙及偷工減料之嫌。另外民初名家彩繪瓷器因身價不凡,所用素胎瓷器均嚴格挑選,甚至各名家有專供的高檔素胎,造型優美,修胎工整,胎質細緻,釉面溫潤潔淨。反之有造型笨拙,修胎不工整,胎質粗鬆,釉面不瑩潤不潔淨,胎釉雖是民初特徵,也都要懷疑是舊仿品。


 


現代新仿


   前幾年來市面上有一些畫工不佳,書寫拙劣的仿品在玉市出現,這些開門的低級仿品,稍微入門的玩家當然一眼就能看穿。但這幾年來竟然又出現影寫版仿品,粉彩真品彩料有厚度,筆觸有濃淡之分,這類影寫版仿品,畫面平淡沒有厚度,沒有濃淡的筆觸,用放大鏡檢視是畫面及詩文由印刷的網眼所構成。這類影寫版仿品在現貨市場當然騙不了行家,但個人在網拍初期卻上過當,7年前曾在網路搜尋到一套4件近代景德鎮彩繪名家瓷盤,要價不到萬元,覺得值得收藏。它是由真品拍攝製成,當然由照片看畫工落款都對,判斷只有真品及影寫版仿品兩種可能,但這些影寫版仿品特徵無法由照片看出來,於是詢問是手繪還是印刷?不過賣家表示專業不足無法分辨,於是不厭其煩告知其如何分辨影寫版?不料賣家扮豬吃老虎,表示還是看不懂,當時太躁進竟然大膽議價購入,當收件後打開看一眼就知道完了,是一文不值的影寫版仿品,最後斷然決定損失一半,以半價要求賣家回收,認賠了事。有了這次教訓,日後看到網拍民初名家彩繪瓷器,一定先向賣家確認是手繪還是印刷?告訴其如何分辨,若賣家無法確認就放棄,但仍有一次看上一件何許人冬雪圖水盂,經賣家確認手繪後再購買,不料收到檢視仍為影寫版仿品,經告知賣家取消交易退貨還錢。最近到鹿港拜訪二十幾年來常交流的老藏家,他興匆匆表示最近從一南部藏家交流到一件何許人畫山水冬雪圖文鎮,我心裡想會不會又是影寫版仿品?當他從保險櫃取出一看,果然是,問其進價,價位為3萬。我說畫工文字都符合其風格,但不是手繪的,他不相信,說彩料有厚度明顯浮出,不可能是印的。我說這幅構圖是由真品拍攝再印刷在瓷面,然後再上白色釉料雪景,不信以放大鏡檢視房舍及人物圖都是網眼所構成。他以放大鏡看過後,不得不承認現在大陸仿品技術騙過收藏瓷器已40年的他!我說這種東西在玉市開價最多千餘元,實際出價幾百就會賣。到玉市不一定買到老文物,有時看大陸仿製品技術及程度也會有收穫。


     近年來有些作偽者或臨摹、或拼湊、或生造,千方百計所仿造的高仿品,很容易讓初學誤判為真品。


1.看一件瓷畫作品與看紙、絹中國畫一樣,看的規律是:“一字、二畫、三印章”。對作偽畫瓷的高手來說,“仿畫容易,仿字難”,字是最難仿的,字不對,作品很難看真。其實,畫也是難仿到位的。一件名家之作,其功力是不言而喻的。每件作品都能感受到畫家的靈氣。而仿品,無論是字或畫都是有形而無神,或是連形都相差萬里,其真偽叫人一目了然。瓷畫家的印章亦各有特點,應細細揣摩。如王琦便使用“西昌王琦”四字三重疊空心篆體印,一時難以辨認,有的偽作品不識其意,糊亂塗寫,毫無層次,一看印章便知“廬山真面目”。


2.民初老件瓷器胎質較堅緻,胎體的輕重一般較為適中,釉色帶青白色,釉面平淨光潤,散發出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之賊光。以手去觸摸有滑順不留手感,並沒有新仿的澀手滯手感,這是老件瓷器才有的特徵。以放大鏡檢視釉面,有使用留下交錯不規則、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底部因長期使用,不澀相當順手。反觀新仿的瓷器胎體比較輕薄或過重,釉薄無肥潤感,釉面光澤刺眼,成一種死硬的光感,缺乏柔溫的氣質。正因如此,偽作者往往在器表用化學藥物浸蝕,用細砂紙擦弄或用顏料塗抹,種種手法,只要細心觀察,亦不難發現。


3.繪瓷原料與原作亦有本質的區別。民國時很多繪瓷原料是礦物料,研磨精細,燒出後顏色鮮豔、厚重,層次感強、光澤度好,手觸細膩嫩滑。而現在仿品所用繪瓷原料多用化學配製料或代用品,粗劣不堪,燒出後粗糙無光澤,無鮮豔可言。色階平淡,沒有精神。


    總之,作偽者或臨摹、或拼湊、或生造,千方百計將贗品打扮成“原作”,但只要細心揣摩,仔細分析,多看、多比,總不難找到其蛛絲馬跡的。


 


  鑑定民初彩繪名家瓷器作品,要從以下幾個的特徵著手,要從造型、胎土底足、釉色釉面、色彩畫工及落款底款多方面來判斷,於是上手這件劉雨岑畫粉彩暖春圖瓶詳加檢視:


1.造型:23公分,腹徑9.8公分,為直筒型,造型工整。


2.胎土底足:胎土潔白細緻,器足規整,底部因長期使用,不澀相當順手。


3.釉色釉面:釉色稍微帶青白鴨蛋色,釉面平淨光潤,散發出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之賊光。以放大鏡檢視釉面,有使用留下交錯不規則、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4.色彩畫工:粉彩色彩顏色鮮麗,母鳥哺育雛鳥工筆細緻,生動傳神,枝幹樹葉採寫意畫法,層次分明,自然流暢,有名家格,符合劉雨岑特有花鳥圖彩繪風格。


5.落款底款:行書題詩落款劉雨岑,字體俐落流暢,底部” 雨岑”印款字工整,落款及印款均符合劉雨岑風格。


     


    由以上各項綜合判斷,這件劉雨岑畫粉彩暖春圖瓶造型工整,釉色稍帶青白,散發溫潤柔和光澤,粉彩色彩顏色鮮麗,母鳥哺育雛鳥工筆細緻,生動傳神,具名家格。此件應為民初彩繪名家劉雨岑之精心繪製作品,若價格合理,應值得列入收藏。


 


     詢問其價位,他表示這件是十幾年舊藏,現在已無法進到這種珠山八友開門貨色,今天還沒開市,為討個好彩頭開個市,就開個實價,讓您收藏。所開價格的確是以前舊價位,符合所預期,但最後仍依其要價議價7折,他表示沒賺利息沒關係,但總不能收了十幾年還賠本,堅持最少要8折價,我表示這民國彩繪瓷器這十幾年來已陸續收2百餘件,已吃飽了,於是頭也不回離去。果然賣家追上表示真的賠錢,最少加一點,我表示對我來說,多一件不算多,少收一件不算少,可有可無,最後成交。不料他回樓上倉庫找錦盒,發現還有另一件,原來他當初是買構圖相對的一對,分別裝在兩個錦盒內,因倉庫存貨多而分散放,先發現其中一件拿出來賣,時間久了以為另一件已賣掉,如今找空盒才找到另一件。收藏文物一對比一件甚至兩件難得,當然依議價一起帶。於是帶著這對瓷器繼續至建國玉市逛,其間遇到兩位熟識的業者,看到我提錦盒,好奇問有何斬獲?要求鑑賞,看過後大加讚賞,表示畫工一流為名家格,由釉面溫潤釉色帶青白及胎土也符合民初特徵,其中一位聽到我購入的價格,一直要求以兩倍半價位讓給他,我表示我是藏家不是生意人,有錢賺就賣,除非玩膩不收藏了,才會考慮釋出。


     回家後拿出民國瓷器鑑定及”珠山八友”這兩部鉅作來查資料,終於在”珠山八友”-耿寶昌、秦錫鱗主編-江西美術出版社下卷第596.597頁找到一件景德鎮陶瓷館所藏壬午(1942)劉雨岑畫粉彩暖春圖瓷板及(局部特寫)


 


  

 

 


 


劉雨岑生平及瓷畫鑒定


 


    劉雨岑是珠山八友中年紀最輕的一位,生於1904年,卒於1969年,享年65歲。年少時就讀於江西省立甲種陶瓷工業學校,系潘匋宇之弟子,曾參與創立瓷業美術研究社,並為王琦之義子。1949年前,先後在浮梁縣立陶業學校珠山國瓷藝專東方藝專等校任教。1949午後曾任江西省美協副主席、景德鎮市美協主席。1956年,在輕工業部陶瓷研究所供職。1959年,由景德鎮市人民政府授予陶瓷美術家稱號。劉雨岑的陶瓷藝術成就,得到了我國著名戲劇大師田漢的稱頌。


 


  筆墨()特徵


     劉雨岑以畫花鳥著稱,不局限於專畫某物,畫路較廣,存世之作較多。20世紀30-40年代的花鳥畫,傳統風格突出,50-60年代的作品融入了裝飾性特點,目前模仿品以30-40年代作品為多,也有少量50-60年代的作品。從劉氏花鳥畫筆墨特點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早期作品,多以兼工帶寫的手法完成。畫面嚴謹,清麗韶秀,禽鳥的用筆尤為精緻,有的接近工筆一路。畫花葉時卻能稀處補枝,密處綴英,葉子的深淺、濃淡、枯濕等,力求生動有變化、有韻味,設色秀逸,處處可見匠心。


 


    二是20世紀50-60年代作品寫意性較強,畫面更簡練。如50年代畫于景德鎮陶研所的花鳥四方筆筒畫面構思精巧,筆法寫意,花鳥和蔬果筆墨纖秀工致,格調清新雅致,有任伯年遺風。另外,他在50-60年代的作品,還特別注重畫面與器形的結合,其中不少畫面是畫於開堂子裏面。


 


    三是劉氏畫禽鳥的靈動性特點顯著,精細之中不刻板,筆情墨趣頗足,又能較好地把握粉彩料色的肌理變化,用以表現禽鳥茸毛的質感。如20世紀40年代所畫的《暖春圖》,畫面中心繪一窩小鳥嗷嗷待哺,鳥的茸毛惟妙惟肖。還有《竹籬麻雀圖》中的三隻落籬麻雀,顧盼生姿,以工筆手法表現得細微生動,意趣渺遠,妙詣獨到。而模仿品的筆法稚嫩、潦草、浮躁。劉氏筆墨之精妙,絕非一般之人一朝一夕能刻意求得。


    從設色來看,一是花朵雙勾填彩,敷色嬌美鮮麗,葉子正側疏密有變化,色彩豐富,勾勒挺勁;二是秀石以扁筆斧劈皴表現,敷染淡青,講究冷暖;三是與主畫面相配的數朵閑花、幾片竹葉以及隨風青草,總是略施淡彩,以求傅色典雅、清新、明淨,達到輕拂丹青、以素淨為貴的畫境。而模仿品設色平板,染色少精妙層次變化,特別是色彩的冷暖過渡,不具漸次之微細變化。


 


        題識印款


     劉雨岑的書法結體平穩,意度雍容,以行書題款,少見長篇題款,一般都是題寫一兩句詩文後,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見落款為:雨城劉雨岑寫澹湖漁劉雨岑寫或長題款澹湖漁劉雨岑寫於珠山覺盒暖風和窗下澹湖漁劉雨岑寫新羅山人大意於珠山覺盒之南軒等。


 


    常見印款為:玉成雨城雨岑平氏等。


 劉氏20世紀50-60年代的作品,好用字印,王錫良先生曾問何故,劉曰:吾好竹,竹字寫成印章好看,就此而已。曾有人對此不知,錯認字,此印與劉氏姓氏無關。



 


   

作者:劉楊   文章出處:"珠山八友”-江西美術出版社-耿寶昌、秦錫麟主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