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瓷器項目收藏,我向來專收清瓷及民初彩瓷,對此方面稍有心得。但對宋元以上中高古瓷器,並非不感興趣,而是環境所限制,因台灣地區博物館所藏相對缺乏,連遠觀機會都沒有,而中高古瓷器在台灣文物界更是冷門中的冷門,在現貨市場及藏家手中難得一見,能親自上手鑑賞機會都沒有。所以我對中高古陶瓷知識較缺乏,可說是連入門都還沒有。雖然沒收藏及實際鑑賞過,還是從瓷器書籍及網路搜尋,得到一些鑑定要點知識,但理論還是要與實務相配合,才能有成。



      鑑定瓷器的特徵,從造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及紋飾多方面來判斷。在現貨市場文物之旅常可看到這些中高古瓷器蹤影,但百分之99由最造型及釉色就可看出其破綻,可說是低級仿品。至於高仿品,其造型、底足、釉色、及紋飾若仿製到位,就不易憑肉眼一眼就看穿,而需借助放大鏡檢視胎土特徵及釉面風化,才能判斷新舊真偽。



     另外瀏覽網拍賣場也常可看到這些中高古瓷器蹤影,但百分之99由最基本的造型就可看出其破綻。至於高仿品,其造型、底足、釉色、及紋飾若仿製到位,就不可能憑網路照片判斷新舊年代。



      鑑定瓷器,要從器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及紋飾多方面特徵著手。要由照片看瓷器新舊及年代是不可能任務,特別其中胎土、釉面釉色,因照片色差及未拍出重點的微觀細節局部特寫供參考。只能由器型、底足製作、紋飾及釉色初步判斷,若拍攝技巧佳,則勉強能由釉面光澤來輔助判斷新舊,若呈現溫潤柔和的寶光則可能老件;若是閃亮的賊光則應是近現代新仿製品;若霧霧失去光澤則可能是殺光過的近現代新仿製品。



       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及仿古技術進步,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特別是高古瓷器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新舊及年代是有相當難,還是要靠親自上手。我在網拍瀏覽到合意的古瓷,由器型、胎土、底足、紋飾及釉色初步判斷符合其時代特徵,再近一步分析釉面光澤是否呈現溫潤柔和的寶光?以上均能符合後,若要價高而無鑑賞期,則還是選擇放棄,因為如標得新仿製品,將血本無歸。若要價不高或低價起標,才能放手一搏。



      收到後再依鑑定瓷器的特徵-器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及紋飾多方面特徵著手來詳加檢視判斷,均能符合原先所預期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網路照片無法提供的釉面光澤及風化,三件釉面均呈現老件的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製品的賊光,且有老件能觀察到長期使用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底足也順手不像新品粗糙會扎手。無論高仿技術如何高,瓷器釉面的瑩潤寶光是無法仿製出來。它是釉面經歷上百年風化,所產生自然柔和光澤,就如同古玉的皮殼包漿光澤一樣,這是鑑定瓷器時辨別其新舊最重要的關鍵點。而老瓷器在經上百年自然使用下,會被空氣中含矽粒子磨損,其造成的磨損痕跡是不規則交叉,深淺大小不一。



       第一、二、三件賣家是住北部的藏家, 8年前在網拍開設賣場斷斷續續拍賣其藏品。後來接受藏家委託代拍舊藏,目前賣場文物近兩千件,另成立一副賣場。其賣場多元化,各色各樣文物均有,以中國瓷器及書畫為主。我對其賣場上架的瓷器較有興趣,個人由照片判斷有較為開門的等級較普通的民窯瓷器及不開門的中高古瓷器。其定價方式直接定出希望的賣出價格,買家透過議價方式,與賣家取得雙方能接受價格提前結標成交。觀察其評價7百餘正評,沒有任何負評,算是有信用的賣家。個人從6年前進入網拍購物即陸續向其購得一些老竹雕文物及民窯瓷器。但對其賣場中大批的中高古瓷器,從照片看造型就抱著存疑態度?在早期曾經對照片所顯示造型及釉色似乎符合的中高古瓷器,透過溝通約定有鑑賞期,但收到後檢視卻是現代仿古。後來其拍場標明商品無鑑賞期,可相約時間看貨。對於其賣場中高古瓷器,就不敢輕易嘗試下手,避免無鑑賞期,買到新仿品而血本無歸。



      這三件瓷器二月初在每天上網拍搜尋中國古陶瓷項目中,就已陸續看到。由器型、底足胎土、紋飾及釉色似乎能符合其窯口特徵,再加上由釉面開片及光澤呈現溫潤柔和的寶光,判斷有可能老件,雖沒鑑賞期有風險,因要價不高,決定一起議價合購。於是列入追蹤名單,(101.2.18)上午提出8折議價,下午獲得同意回覆,晚上下標匯款後,第三天就收到瓷器。





 


第一件福建同安窯青瓷刻線紋碗,外徑15.9 底徑5.2 5.9公分。




 























 


下載網路-南宋福建同安窯青瓷刻線紋碗


-6.4cm口徑16.8cm底徑6.4cm





 


下載網路-同安窯青瓷





    


    口沿微向外撇。整體施罩黃灰色薄釉,圈足平底無釉,露胎處呈灰白色調。碗心有一周弦紋,碗內飾以卷草紋劃花,碗外刻雙層蓮瓣紋飾,線條簡潔流暢。全器密佈細開片,碗外釉面呈現溫潤柔和的寶光,碗內釉面有土咬痕跡,胎質疏鬆,以指輕敲為沉悶聲音,以鼻聞有嚴重土味,判斷應為墓穴陪葬出土物。賣家原標題為---越窯刻花碗,但上網找古瓷資料,與福建同安窯青瓷特徵較為接近,由圈足為平底無釉,判斷應為較早期為北宋時期製品。






 


第二件龍泉窯粉青釉雙環耳瓶,高15 腹徑8.7公分。























 


 


下載網路-元龍泉窯雙耳瓶-


北京長風拍賣2010622日價格¥100,000








 


 


下載網路-元代龍泉窯雙耳瓶








 


 


下載網路-明代青釉雙環耳瓶-北京昌平霍家營出土-首都博物館藏








      


 


     釉色為淡雅粉青釉,釉面有自然開片,呈現溫潤柔和的寶光。底足露青灰胎土,邊緣呈現火石紅。造型古樸,線條優雅,此種龍泉窯雙環耳瓶造型為元明典型器型,由粉青釉色及足底青灰胎較符合元代龍泉窯特徵。  


  


 


第三件耀州窯青釉印花嬰戲紋碗,外徑18.6 底徑5.8 6.3公分。


























    


      造型像斗笠狀,口微侈,深腹,小圈足。造型規整,修胎精細,胎薄體輕,胎質灰白,以指輕敲為沉悶聲。釉青中閃黃,玻璃質強,釉面勻淨,細密光潤,散發出柔和酥油光澤,釉面開滿大小不等,錯落有致無色紋片。外壁刻菊花瓣紋,碗內為印花技法,印纏枝花卉紋飾,在花卉叢中有三個孩童嘻戲於花叢中,線條流暢,生動可愛。由其造型及薑黃青釉色,蓮花嬰戲紋飾及胎土是有宋代耀州窯青釉風格。但釉面酥油光澤過強,沒有明顯使用磨損痕跡,傳世品是不可能有如此完美品相。到底是宋到代的乾坑出土古瓷?還是現代仿古製品?礙於個人對耀州窯的無知,嚴重缺乏鑑定知識,竟連新舊都無法判斷。










 


第四件青白釉水盂,外徑8.8 3公分。

















 


 


下載網路-北宋青釉水盂-4.5口徑4.5cm底徑4.5cm









 


 


下載網路-南宋龍泉窯粉青釉水盂-6口徑5.3腹徑7.8底徑3.6公分










 


      (101.2.9)上午在每天上網拍搜尋中國古陶瓷項目中,就看到這件前一天下午上拍標題為---青瓷筆洗,從照片看器型為銅鑼狀,釉色為青白釉,底足砂底無釉,呈現火石紅。由砂底無釉,呈現火石紅特徵,判斷應是明以上宋以後古瓷。賣家為北部藏家,觀察其評價,一年多前僅網拍過名牌馬靴,近日剛從事文物網拍,尚無成交記錄。賣場文物多元,有瓷器、玉器、竹木雕及其他雜項,由照片看其文物似乎都是老件。所定起標價都是行情價,判斷賣家直接定出希望的賣出價格,買家透過議價方式,與賣家取得雙方能接受價格,可提前結標成交。唯獨此水盂起標價,若為所判斷明以上,似乎較行情為低,於是透過問與答提出是否起標價提前結標?不料得到標多少賣多少回覆,只好列入追蹤名單,在(101.2.18)下午結標前一刻前往下標,還好沒人參與競標,匯款後第四天收到。詳加檢視:釉色為青白釉,釉面有細微無色開片,呈現溫潤柔和的寶光。胎體厚重,底足砂底內凹無釉,有旋渦紋,表面呈現火石紅,露灰白胎土。造型古樸,線條優雅。此種銅鑼狀造型及青白釉色及底足砂底無釉,有旋渦紋,表面呈現火石紅,露灰白胎土,判斷是較符合宋元龍泉窯特徵。








 


 


 


第五件耀州窯青釉刻花蓮花紋三足爐,高11.6 腹徑12.4 口外徑12公分。
















 


     (101.2.6)上午在每天上網拍搜尋中國古陶瓷項目中,就看到這件前一天下午上拍標題為---耀州窯 刻花三足香爐,從照片看器型為宋代耀州窯典型三足爐,釉色為薑黃青釉,爐腹刻蓮花紋圖案,刻工流暢。由其造型及釉色薑黃青釉和蓮花紋飾是有宋代耀州窯青釉風格。此賣家經營網拍三年來,曾向其購入十餘件文物,其中有到代老件物超所值的,但也有近現代仿古製品。此件三足爐為低價起標,是否老件則毫無把握?為避免風險,此件只能保守評估以現代仿品稍高價位下標。(101.2.12)晚上結標前一刻前往其賣場觀察,有其他三人參與競標,在預算內得標,匯款後第三日就收到貨品。


詳加檢視:


     釉色為薑黃青釉,釉面有細微無色開片,爐腹刻蓮花紋圖案,刻工流暢,爐內底未施釉露火石紅,有螺旋狀旋紋,底足露青灰色胎土,以指輕敲有清脆聲。由其造型及薑黃青釉色,蓮花紋飾及胎土是有宋代耀州窯青釉風格。但釉面光澤不強,有失光感,沒有明顯使用磨損痕跡,縮釉坑洞處留有紅土。到底是宋到代土咬的出土古瓷?還是現代作舊仿古製品?礙於個人對耀州窯的無知,嚴重缺乏鑑定知識,竟連新舊都無法判斷。



    


       我這幾件古瓷器是近來在網拍賣場所看到合意的,以個人對中古瓷器淺薄的鑑定知識,按圖索驥判斷是否符合其時期瓷器特徵-器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經過以上思維程序所購得。以上純屬個人淺見,尚請對中古瓷器學有專精的先進,不吝提供鑑定意見。謝謝!








 


    


 



福建同安窯的歷史淵源


時間:2006-10-18


    同安窯青瓷窯址是1956年在福建省同安縣(現屬廈門市同安區)的汀溪水庫首次發現的,窯址包括許坑窯、新民窯等等。同安窯青瓷傳到日本後,受到日本茶湯之祖珠光文琳的青睞,故日本學者把同安青瓷譽稱為“珠光青瓷”。


  同安窯青瓷產品釉色以淡褐黃釉為主,其次為青釉、青白或灰白釉。器形有碗、碟、瓶、罐、洗、缽等。胎體灰白或白色。裝飾使用刻、劃、印等技術。常見的紋飾有卷草紋、篦點紋、菊瓣紋、蓮瓣紋等,印有雙魚或屈前肢的小鹿圖案,其燒造年代為南宋至元代。


  根據調查資料表明,宋元時代生產類似同安青瓷的窯場,有浦城窯、建陽窯、南平窯、莆田窯、仙游窯、南安窯、惠安窯、安溪窯、廈門窯和漳浦窯等,從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青瓷生產體系,即同安窯系統青瓷。


  同安窯系青瓷生產工藝,主要受到浙江龍泉窯的影響,同時地方色彩也很濃厚,而各窯的特點雖然不同,但產品的工藝特徵卻是大同小異的,其胎骨呈灰白、淺灰乃至青灰色,質地比較堅硬,釉層較薄,一般玻璃質感較強,有光澤,胎釉結合緊密,有的厚薄不勻或釉水垂流,釉面開細小冰裂紋,也有少量不透明的,釉呈青黃、黃綠和青灰色,也有少量青綠瑩潤的釉層略厚,瑩潤如粉青、梅子青的一類。日本柔道專家最推崇類似枇杷的青黃色。閩北產品較暗渾些,沿海產品較淺顯此。釉汁通常是一次施成,也有二道工序的,器物上普遍施釉,或施釉不及底,底足均露胎。這些特徵形成與龍泉青瓷的明顯區別。


同安窯特徵: 


1、胎體較厚重,胎色有灰黃、灰白、粉黃多種。


2、釉色青黃或灰黃,尤其宋代,釉色偏黃。 


3、產品以盤、碗為主,還有瓶、罐、爐等。唐代青瓷以厚胎平底碗為主,無紋飾。宋代青瓷在盤、碗等器的裡部都有刻花蓖劃紋飾,器外刻複綫裝飾,碗心多有凹入的圓窩,有的在圓窩內劃花卉一朵。爐分兩式,其一敞口,下部浮雕蓮瓣紋,下承以撇足座;其二直筒形,圈足,爐身刻劃蓮瓣紋。瓶口多下折,瓶身劃複綫紋。元代青瓷盤心印陰紋雙魚。 


4、青白瓷紋飾與青瓷基本相同,碗心多有一個小圓窩,瓶罐的外壁多刻劃由細線條複綫交叉的斜十字形紋。


  同安青瓷產品,以碗為大宗,盤、碟、洗類次之,還有瓶、爐、罐、杯等類。器物造型樸實厚重,多口薄底厚,底部不甚規整。挖足比較草率,旋坯痕跡明顯。


  同安窯青瓷裝飾方法有印花、刻花,劃花等幾種。以劃花為主,印花、刻花為輔,這些方法往往一器並用,尤其是篦劃紋自然,流暢,成為同安青瓷最普遍也是具有特徵性的主要紋飾之一。其紋飾有篦劃紋、篦點紋、蓮花紋、菊花紋、刻劃紋、花草紋及動物紋等。


  同安青瓷的燒造方法有正燒法、複燒法、疊燒法等幾種,疊燒法比較多採用,提高了瓷器的品質,正燒法也很常見,保證了瓷器的品質。


  同安青瓷興燒的原因,除了穩定的社會環境,北方瓷工的南移,豐富的瓷土與木材資源,水運發達外,更重要的是與當時泉州港海外交通的發達有著密切的關係。


  北宋中期至元末,是泉州港海外交通繁榮的歷史時期,尤其是元代,更是登封造極,號稱“世界第一大港”。由於宋政府實行開放改策,更由於泉州、杭州等地貴族雲集,成為消費奢侈的淵藪,還由於當時生產力水準的提高,絲、瓷等手工藝品,源源不斷地從這裡運到海外。


  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同安青瓷借鑒于龍泉瓷青瓷的優點,並結合自身的特點,終於燒成了有閩南地方特色的優良的青瓷,所以同安青瓷和龍泉青瓷的外銷有著密切的關係。


  宋元時期的同安青瓷大多是從泉州港運往海外去的。泉州港宋代沉船中就有同安青瓷碗的發現,如出於第十一艙的一種碗,青黃色釉,碗的外底部無釉,碗內刻劃篦紋和蓮續孤線紋,造型頗美觀。


  在日本鐮倉海岸就發現了大量鐮倉時代的同安青瓷碗等,在日本唐津山麓遺址中,同安青瓷出土最多。還有太宰府附近、福岡灣底以及福山草戶莊等地的鐮倉時代遺址,也都有出土,這充分說明同安窯青瓷系統的瓷器在日本鐮倉時代即我國南宋時代曾大量運銷到日本。


  同安青瓷是福建青瓷頗有說服力的代表作,它興燒于宋元的多年間,產品運銷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也應和龍泉窯青瓷、德化窯白瓷、建窯黑瓷一樣,在我國陶瓷文化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


(編輯/宋友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