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耀州窯青釉刻花蓮花紋盤(口徑17.7cm  3cm)







 



















 


下載網路-宋耀州窯青釉刻花蓮花紋盤-3.7 口徑18公分上海博物館藏


釉色青綠、亮潤,釉內有大量氣泡,觀之有朦朧感。敞口,口沿微折,斜腹,圈足,足底有明顯的切削痕。碗外素面,碗內刻蓮花,花肥葉大,交互映襯,荷葉之上用篦狀工具劃出筋脈,更增精緻,為耀州窯是之精品。


 


 


下載網路-宋耀州窯青釉牡丹唐草紋碗-佳士得(香港)19960428日¥276,300


 



 



15-277.一件宋耀州窯青釉刻花蓮花紋盤的收藏(101.2.2)


 


    網拍文物有兩種類型,一種形態是以低價起標,不標示回答年代新舊,號稱標多少賣多少,不退不換,最具風險。另一種是傳統正常經營方式,賣家直接定出希望的賣出價格,買家透過議價方式,與賣家取得雙方能接受價格提前結標成交。另外還有一種由賣家定出比市價稍低的基本的起標價,但不提前結標,標多少賣多少。


 


    此南部賣家為中年退休男子,表示收藏至今已二、三十年,兒女都已扶養長大,生活上已無什麼壓力,現有空閒上網拍賣,不定期拿收藏與同好共分享。其賣場為各式各樣文物,有瓷器、玉器、茶壺及雜項等。以瓷器為多主,其中開門新仿瓷器,所定起標價位較低,但可能為較老件瓷器,所定起標價位較高為幾千元。觀察其評價為零,今年2月初剛開始網拍,還沒成交記錄。


 


    鑑定瓷器的特徵,從造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及紋飾多方面來判斷。在現貨市場文物之旅常可看到這些古瓷器蹤影,但百分之99由最造型及釉色就可看出其破綻,可說是低級仿品。至於高仿品,其造型、底足、釉色、及紋飾若仿製到位,就不易憑肉眼一眼就看穿,而需借助放大鏡檢視胎土特徵及釉面風化,才能判斷新舊真偽。


 


     另外瀏覽網拍賣場也常可看到這些古瓷器蹤影,但百分之99由最基本的造型就可看出其破綻。至於高仿品,其造型、底足、釉色、及紋飾若仿製到位,就不可能憑網路照片判斷新舊年代。


    


     鑑定瓷器,要從器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及紋飾多方面特徵著手。要由照片看瓷器新舊及年代是不可能任務,特別其中胎土、釉面釉色,因照片色差及未拍出重點的微觀細節局部特寫供參考。只能由器型、底足製作、紋飾及釉色初步判斷,若拍攝技巧佳,則勉強能由釉面光澤來輔助判斷新舊,若呈現溫潤柔和的寶光則可能老件;若是閃亮的賊光則應是近現代新仿製品;若霧霧失去光澤則可能是殺光過的近現代新仿製品。


      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及仿古技術進步,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特別是高古瓷器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新舊及年代是有相當難,還是要靠親自上手。我在網拍瀏覽到合意的古瓷,由器型、胎土、底足、紋飾及釉色初步判斷符合其時代特徵,再近一步分析釉面光澤是否呈現溫潤柔和的寶光?以上均能符合後,若要價高而無鑑賞期,則還是選擇放棄,因為如標得新仿製品,將血本無歸。若要價不高或低價起標,才能放手一搏。


 


     (101.2.1)在每天上網拍搜尋中國古陶瓷項目中,就看到這件前一天上拍標題為---青瓷花盤,從照片看器型為典型折沿盤,釉色為薑黃青釉,盤內刻蓮花紋圖案,刻工清楚細緻流暢,盤外緣刻蓮瓣紋線條俐落。由露胎局部特寫照片看底足露青灰色胎土。由其釉色薑黃青釉,紋飾及胎土是有宋耀州窯青釉。其所定起標價幾千元,若到代當然為物超所值,若新仿品則將血本無歸,於是列入追蹤名單。


     並立即提問--您好!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 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再加上仿古技術進步。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更何況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瓷器新舊及年代,是有其難度。請問此盤之年代?若為老件而非近現代仿製,起標價我可以接受。但請並給予鑑賞期,先付款再寄來,若經上手實物判斷為近現代仿製,當天立即寄還,由您扣除運費、刊登費退款。謝謝!


     下午接到賣家回覆---不好意思,這是我20年前的收藏,敝人只是以當初購買價賣出,瓷器新舊每人見解不同、瓷器運送過程不易,所以賣場並不提供鑑賞期,很抱歉!


    沒有鑑賞期,加上賣家沒有任何成交記錄,風險是較高。但賣家表示是20年前的收藏品,那最少不會有現代新仿的問題,而耀州窯青釉又似乎未發現清末民初舊仿情形。再看其釉色薑黃青釉,紋飾及胎土是有宋耀州窯青釉風格。是值得一賭。


     於是再次提問--您好!感謝回覆。此件刻花圖案還不錯,不過由照片實在看不出新舊。您有自己的顧慮無法給予鑑賞期,我尊重您的立場。相信如您所訴為20年前的收藏品,那最少不會有現代新仿的問題。但因無鑑賞期,還是有早期仿不入清風險,請問此盤能否酌降為起標價8折含運割愛結緣?謝謝!


      晚上獲得賣家同意下標,翌日結標匯款後,第二天就收到耀州窯青釉刻花蓮花紋盤。


 


     我向來專收清代及民初彩瓷,對此方面較有心得,但對宋代耀州窯瓷器未曾收過相當陌生,台灣地區博物館所藏也太少,連遠觀機會都沒有,而現貨市場及藏家手中宋代耀州窯瓷器也從未見過,親自上手。雖然沒實際見過,但從瓷器書籍及網路搜尋,得到一些鑑定要點知識。綜合各瓷器專家鑑定宋代耀州窯瓷器的特徵,從造型、釉色、釉面、胎土、底足及紋飾六方面來判斷:


1.造型:器型為典型折沿盤,口徑17.7cm  3cm。盤型曲線圓滿優美。


2.釉色:根據陶瓷專家鑑定耀州窯釉色的歷代變化,耀州窯瓷器釉色青翠、釉質細潤,施釉亦較薄,釉色深淺多變。有的稍綠一點,有的稍黃一些,但均為青中閃黃色,不論釉深淺都含有黃的成分,否則就不是耀州窯而是其他窯的青瓷產品了。其年代越晚,閃黃的程度也就越大。到元代時,耀州窯青黃色的成分就更大了,看上去幾乎成了黃釉瓷器。


    此盤釉色為薑黃青釉,釉面光滑,色澤典雅,無紋片,符合宋耀州窯青釉釉色特徵。釉面呈現老件的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製品的賊光。以放大鏡觀察釉面,有老件能觀察到長期使用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


3.釉面: 耀州窯瓷器釉色青翠、釉質細潤,施釉亦較薄。


    此盤釉面沒有任何開片,釉面光滑,符合宋耀州窯青釉特徵。釉面呈現老件的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製品的賊光。以放大鏡觀察釉面,有老件能觀察到長期使用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


4.胎土:瓷胎的特點也是鑒定的一個重要依據。宋耀州窯青瓷胎骨較薄、胎色深灰。因當時施釉工藝尚有不足,故器物背面接近足部及底部經常出現漏施釉的情況。這些漏釉的露胎處,呈現出一些醬色的氧化鐵所致小斑塊。由於胎土中所含鐵的成分較高,在器身之外的下部釉薄處,也時常隱隱透出一些淡褐色。


   此盤底足露胎色是很暗的青灰色,胎質細密,接近足部及底部有漏施釉的情況,並呈現出一些醬色的氧化鐵所致小斑塊。符合宋代胎土特徵。


5.底足:仿品圈足較為圓滑,真品的圈足切削平齊規整。此盤底足為切削平齊規整,足底有明顯的切削痕,盤底有螺旋紋,符合宋耀州窯青釉特徵。底足也老舊順手不像新品粗糙會扎手。


6.紋飾: 耀州窯瓷器上所裝飾的花紋圖案,主要是靠刻劃、模印及堆塑等等工藝手段完成。所謂刻劃紋,是用刀具及尖狀器在瓷胎上刻劃出各種花紋圖案,然後施釉燒製而成,所飾花紋,線條下凹,低於胎面。使用的刻花技法為耀州窯所獨具的---以流暢活潑又犀利的的刀法,先將皮革化的坏面用直刀劃開,然後再用斜刀,將劃出外緣坏土削去,成一個坡面,因而有一種陰影的感覺。


   此盤紋飾盤內刻花纏枝蓮紋細緻流暢,花肥葉大,交互映襯,外緣刻蓮瓣紋線條俐落,為宋代瓷器常見的紋飾。


    綜合以上各方面判斷,此耀州窯刻花磐從造型、釉色、釉面、胎土、底足及刻劃紋飾六方面上,大致能符合瓷器專家鑑定宋代耀州窯瓷器的特徵,極大可能是宋代耀州窯製品。以幾千元價位,若能購到耀州窯青釉刻花蓮花紋盤,將是物超所值!   以上純屬個人臆測,尚請對龍泉窯學有專精的先進,不吝提供鑑定意見。謝謝!


 


 


 


耀州窯瓷鑒定要點


    耀州窯是我國北方頗具代表性的窯場之一。窯場在今陝西省銅川市,因銅川古屬耀州。該窯在我國古陶瓷發展史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宋代,耀州窯不僅成為北方燒制青瓷的著名瓷窯,而且對當時諸多瓷窯產生重要的影響,形成耀州窯系。


  據《宋耀州太守閻公奏封德應侯之碑》載,耀州窯瓷器的燒造最早始于晉。考古發掘證明,唐代耀州窯,已開始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大型瓷窯。到北宋時,耀州窯又得到了更大的發展,燒製出了相當精美的青釉瓷,達到耀州窯鼎盛時期。在有些方面,耀州窯甚至超過了宋代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的瓷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它廣汲各窯之長,並具有極為便利的水陸交通、充足的燃料以及優質的瓷土等優越條件。


 


  北宋末期,社會動盪不安,連年戰亂,經濟受到破壞。耀州窯與全國各地瓷窯一樣,生產受到影響。到金代時,雖然耀州窯仍在進行瓷器的燒製,但產量及品質已開始走下坡路。除少數產品外,一般瓷器均燒製得較前粗劣。元代耀州窯已經衰落到極點。瓷質低下、產量銳減,在各瓷窯之中已不佔有什麼位置了。明代初期和中期,更是只具小規模生產,並於晚期最終停止了這一瓷種的燒造。


 


  宋代耀州窯瓷器主要有盤、碗、洗、瓶、壺等日常生活用具及少量的香爐、印盒、瓷塑等。器物一般製作得比較規整、精巧。其高超的花紋裝飾工藝、豐富的裝飾題材,使耀州窯瓷器獨具魅力。


 


  耀州窯瓷器上所裝飾的花紋圖案,主要是靠刻劃、模印及堆塑等等工藝手段完成。


 


  所謂刻劃紋,是用刀具及尖狀器在瓷胎上刻劃出各種花紋圖案,然後施釉燒製而成,所飾花紋,線條下凹,低於胎面。此種紋飾創於北宋初期,其技法繼承了唐代的傳統,受到越窯的影響而發展起來。初期刻劃紋一般都顯得較為簡單、草率,中期才日趨成熟,所飾花紋刀法熟練、線條流暢,花紋圖案表現得極為生動。


 


  印花紋飾出現的年代要晚於刻劃紋飾,即北宋中期才出現,並成熟於晚期。是用特別的模子在盤、碗、洗等器物的內壁壓印成各種花紋,然後再燒製。所印花紋圖案微微凸起,略高於胎面、立體感較強,具有半浮雕的效果。紋飾清晰,佈局繁密完整,講求章法,是宋代耀州窯印花圖案的特點。


 


  目前已能見到的耀州窯印花圖案達百餘種,主要有折枝和纏枝花卉及水波遊魚、鴛鴦、浮鴨、嬰戲、飛天,還有龍鳳、麒麟、飛鴨等。耀州窯雖為民間瓷窯,但史書記載及出土文物表明,它在宋代曾為宮廷燒過貢品。耀州窯雖為北方民窯,但其產品的聲譽及影響在宋代遍及全國。


 


  鼎盛時期的耀州窯產品是以青瓷為主的,由於當時各窯之間的相互影響,耀州窯青瓷與越窯、龍泉窯等窯的瓷器在許多方面都有相似之處。一件器物,鑒別它是耀州窯還是其他窯的青瓷,瓷釉方面的特點是非常重要的,耀州窯瓷器釉色青翠、釉質細潤,施釉亦較薄,釉色深淺多變。有的稍綠一點,有的稍黃一些,但均為青中閃黃色,不論釉深淺都含有黃的成分,否則就不是耀州窯而是其他窯的青瓷產品了。其年代越晚,閃黃的程度也就越大。到元代時,耀州窯青黃色的成分就更大了,看上去幾乎成了黃釉瓷器。


 


  此外,瓷胎的特點也是鑒定的一個重要依據。宋耀州窯青瓷胎骨較薄、胎色深灰。因當時施釉工藝尚有不足,故器物背面接近足部及底部經常出現漏施釉的情況。這些漏釉的露胎處,呈現出一些醬色的氧化鐵所致小斑塊。由於胎土中所含鐵的成分較高,在器身之外的下部釉薄處,也時常隱隱透出一些淡褐色。這些特徵都是後仿品無法仿出的。


 


  宋代耀州窯瓷器的仿品,在民國及以前各時期很少見到,而多數都是近幾年所仿。新仿耀州窯青瓷胎骨稍厚,含鐵量低,故胎色灰白,顏色較真品色淺,更沒有因漏釉所呈現出的醬色小斑塊以及釉薄處所透出的褐色。除此之外,圈足形成也有所不同。仿品圈足較為圓滑,這與切削平齊規整的真品圈足,有著很顯明的區別。以上都是鑒別真偽宋代耀州窯瓷器的關鍵所在。


(李宗揚 2003.04.18)


引自中華博物---鑑藏講座


    


 


 


 


走近宋代名窯:耀州窯


  宋代名窯之一,在唐代就是中國陶瓷燒製的著名產地,宋代更進一步達到鼎盛,成為我國“六大窯系”中最大的一個窯系,其產品則成為北方青瓷的代表,被譽為“北方刻花青瓷之冠”。“耀州窯遺址”,位於今陝西省銅川市黃堡鎮南側,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早在唐代,這裡已經開始建窯燒瓷,成為北方重要的手工業城鎮。後歷經五代,至宋代達到鼎盛,金、元續燒,元末明初停燒。從創燒到衰落,耀州窯前後歷經800餘年,形成了“十裡窯場”的宏大規模。


 


耀州窯特點


  耀州窯主要生產民間生活用瓷,自唐代開始以燒造白瓷和黑瓷為主,兼燒有青瓷、三彩器。宋代時以青瓷為主,形成獨特風格。北宋晚期雖然刻花、印花並用,但以刻花為主流。在當時,耀州窯刻花、印花青瓷器很受歡迎,風靡一時,聲譽與越窯青瓷比肩,許多窯場爭相仿造,形成了龐大的耀州窯系。


  耀州窯瓷器胎較厚,刻花時產生有斜度的刀痕,上過一層薄釉後,凹處積聚的釉較多,凸處的釉則較少,使圖案有深淺、濃淡,顯得清晰而富立體感,有淺浮雕的效果,珠圓玉潤,這是耀州窯的一大特色。其常用圖案如波浪紋,纏枝花卉,魚、鳥等講究嚴謹和對稱,常常佈滿全器,風格粗放健美,生動自然。龍鳳紋則是宮廷瓷器專用題材。


 


宋代耀州窯鑒定技巧


  耀州窯在眾多窯場的激烈競爭中能夠崛起,並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其優勢就在於它自身精湛先進的製瓷工藝——巧如范金的製坯,光澤溫潤的釉色,犀利灑脫的刻花紋飾。


  宋代耀州窯胎色灰白,露胎處呈醬黃色。胎骨薄而堅固緻密。其青瓷釉色,質地精細純淨,透明度適中,呈橄欖青色。這種橄欖青,與唐五代“越州上”的越窯“秘色”很相似。器物釉面施釉勻淨,釉面多小片冰裂紋,邊沿部分發褐黃色,俗稱薑黃色。裝飾技法有劃花、剔花、刻花、印花、貼花、戳花、捏塑、鏤空等多種。其中最為突出和獨具特色的是刻花工藝以及與之風格相同的印花工藝。尤其是刻花,刀法犀利、線條簡潔明快,刻出的花紋與五代剔雕刻花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至比定窯略勝一籌。器型有碗、盤、瓶、罐、壺、香爐、香熏、盞托、注子溫碗、缽等。


 


市場分析


  耀州窯為北方青瓷主要產地,宋代被列為貢品,遠銷世界各地,在陶瓷發展史上影響深遠。在北宋神宗至徽宗年間還成為宮廷貢瓷,可見其地位亦很重要,甚至並不亞於汝、官、鈞、哥、定五大名窯,在文獻中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讚譽。今天,隨著耀州窯遺址的大面積發掘,人們對耀州窯的認識已經在逐步加深。縱觀國內近幾年的拍賣市場,成交價在10萬元以上的耀州窯瓷器,已經有40件;50萬元以上的6件,百萬元以上的2件。由此可見,耀州窯價值的回歸,指日可待。


引自-中華鑒寶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