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道人款竹刻竹石圖筆筒(高13.8  徑11公分)

































 


 



 


翻拍書籍-周顥風竹白石圖筆筒(14.88.9公分)上海博物館藏




 


翻拍書籍-周顥風竹白石圖筆筒拓本(14.88.9公分)上海博物館藏



 


 


 


下載網路-清周芷岩款刻竹石圖筆筒(直徑9.5cm13.8cm)-


西冷印社2008-6-29成交價RMB 179,200









 


 


下載網路-芷道人款竹雕竹石圖筆筒-


浙江錢塘拍賣2011-06-12 估價RMB 150,000200,000






 


 


下載網路-黃花梨周芷岩款竹石圖筆筒(10.311.2cm)-


上海泓盛拍賣2012-12-22估價RMB180,000250,000






 


 


下載網路-清中期周芷岩款紫檀風竹紋筆筒(13.6cm)-


北京東正拍賣2012-10-31成交價RMB172,500





 



15-270.一件芷道人款竹刻竹石圖筆筒的收藏(101.1.7)


     此由北部一家有開門市的骨董店所經營網拍賣場,檢視其評價5百多,雖有幾個不認同的負評,但經長期觀察,判斷應是正派經營。賣場以雜項及書畫為主,經營初期為招攬人氣全部以1000元低價起標,每週固定時間結標。


 


      聽業界傳言此光明正大標明為骨董店業者,其網拍賣場部分夠水準拍品,是由藏家所委託寄賣,店家只負責處理網拍事項,成交後抽傭金,若委託賣方不想賠本賣出,就要自行護盤。從97.12.799.10.24總計標得十幾件文物,收到檢視大致還滿意,不至於與預期差太多。


 


     但後來此賣場改變經營型態,一種是維持原先的低價起標方式,但所拍文物等級較差乏善可陳;另一種是等級較高文物,直接定出上萬以上起標價位。因低價起標賣場所拍文物等級較低吸引不了買家進場競標,而等級較高文物的高起標價賣場也曲曲高和寡,最後又回復以往的形態,全部以1000元低價起標,每週固定時間結標。雖然每週仍繼續瀏覽其賣場,但偶爾見到有興趣的文物,下手競標,均超過心中的最高價,只有放棄,已近一年多未曾得標購買。


 


     (101.1.1)早上每天上網拍搜尋網拍中,就看到這件淩晨新上架標題為--- 芷道人款竹筆筒,標示尺寸內徑8.5cm  外徑10.8cm  14cm 362g。從照片看此竹刻筆筒,陰刻竹石圖生動傳神,行草詩文俐落流暢。此構圖相當眼熟,後來在王世襄所編著台灣先智出版社出版---“竹雕鑑賞書中第124頁找到---清周芷巖竹石圖筆筒拓本照片,高14.88.9公分,上海博物館藏。所雕刻竹石圖及詩文如同一轍。與上海博物館唯一不同處為尺寸,網拍這件徑較大些。此書只有此筆筒拓本照片,並沒有實物照片,後來在典藏古美術第13120038月第128頁找到此上海博物館藏清周顥竹刻風竹白石圖筆筒實物照片。


    


     網拍這件竹刻筆筒色皮偏棕黃,而書上那件上海博物館較褐黃。所拍攝照片在網拍賣家中算較清楚,提供張數較多較兼顧文物各角度細節。雖有拍攝筆筒斷面及雕刻竹石及詩文字體局部照片,但網拍照片畫面太小、解像力不足、及局部放大特寫不夠大。仍然無法由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情形及雕刻痕跡,據以判斷其新舊及年代。


    


    這幾年來文物市場最常見到仿品是中小名家款陰刻臂擱,原因較易仿。只要依原件圖片一比一去臨摹雕刻,陰刻難度低,露出破綻痕跡較小,再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就看不出新刻痕跡。仿中小名家臂擱在前幾年剛出現時,藏家若不察, 一兩 萬常很容易賣出,本小利多。有的以老竹器改製成臂擱,其正面皮殼色澤如同老件,但最大破綻為斷面乾淨沒任何污垢,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平,沒有老件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現象。但翻看背面竹黃部分,顏色比正面淺淡甚多,為新品特徵。少數仿品是以傳世老件或備料老件素面臂擱後加刻,則需要以手摸撫雕刻表面,新仿竹雕摸過會扎手。再看雕刻凹處皮殼色澤與表面一致,所留污垢扎實,新品無污垢,會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但此掩蓋噴灑碧麗珠後,以牙刷刷過很容易去除。新品雕刻凹面將覆蓋物清除後,其顏色變淺淡,無包漿光澤。若備料老件素面臂擱後加刻,以放大鏡看表面並沒有老件自然使用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至於筆筒較少見陰刻仿品,因古代文人大部分會選擇較平面的臂擱雕刻,而較少在雕刻難度高的曲面筆筒。因而少有名家陰刻筆筒可參考作偽,且陰刻筆筒仿品能賣的價格不易高。至於較常見高浮雕筆筒仿品,也因雕刻難度高,不容易仿得像,雕刻後以塗料浸染表面。最大破綻在上下斷面,斷面無污垢,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在同一平面,並無突出情形,竹絲的點沒有晶瑩半透明感。


       少數是以老件素面筆筒後加刻,以上特徵與老竹雕相同,則要看雕刻部分。以手摸撫雕刻表面,新仿竹雕摸過會扎手。看雕刻凹處所留污垢,新品無污垢,較淺雕刻有的會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但此掩蓋噴洒碧麗珠後,以牙刷刷過很容易去除其顏色變淺淡。仿品為較高浮雕,雕刻凹面將染料清除後,其顏色變淺淡,無包漿,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平,外露的側面竹絲與竹肉平。


 


     此件網拍竹刻筆筒由照片實在看不出端倪,分辨不出新舊,不能排除是王世襄編著 “竹雕鑑賞”書籍上市後,嘉定竹雕業者根據書上拓本照片加以精心仿造。雖然找到其出處資料有點心動,初步由色皮偏棕黃判斷應為清中期色澤,但還不到周顥創作早期的清中早期,清中早期的竹雕顏色應較深的褐黃色澤。既怕舊仿,更怕新仿的潛在風險,於是列入追蹤名單,屆時再視情況下手。若競標不激烈,則不妨以較低價位下手,若能購得到代真品,則中寶;若為入清舊仿老件,則為物恰其值;就算買到新仿,當作教材也不會虧太多。


 


      好不容易等到元月7日晚上拍賣結束時間前一刻,結標前3分鐘進入其賣場,此物已另有多人競標,於是加價在預期價位內競標,不料最後殺出一位程咬金一再加價超越,當下內心衡量是否繼續競標?此筆筒由色皮及斷面及底部風化狀況,雖沒到代真品保握,但最少為入清老件,不致於新仿製品。此大名家周芷巖作品難得一見,若是真品而失之交臂將終生遺憾!決定再以另兩個帳號參與競標,經68次輪流出價後,以原先預算兩倍價位逼退對方得標。匯款後,週一賣家回覆已收到貨款貨品已寄出,翌日就收到此芷道人款竹刻竹石圖筆筒。覺得照片色差不大,色皮為棕黃色,有皮殼包漿光澤。但陰刻竹石圖及詩文凹陷部分有污垢堆積掩蓋,無法判斷新刻還是舊刻。檢視筆筒斷面也為污垢掩蓋,無法看到竹絲斷面的點是否突出於竹肉?據以判斷其新舊及年代。再者筆筒內部及底部為污垢覆蓋相當骯髒,整體感覺相當污穢不乾淨,於是決定加以仔細清理。


 


    此件筆筒外表污垢相當嚴重,判斷以較中性去污較弱的”碧麗珠”應無法去除,於是決定使用去污力較強的清洗廁所馬筒及瓷磚的---“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首先以”美國菜瓜布”沾 “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磨擦去除筆筒斷面污垢,讓斷面竹絲顯現出來。再將“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噴灑在筆筒表面,以牙刷來回刷洗,特別竹石圖及行書詩文陰刻線條部分逐一刷乾淨,再將“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噴灑在筆筒內部及底部,以牙刷來回刷洗污垢,發現整個褐黑色的污水流出,再以乾毛巾擦乾晾乾後。檢視陰刻線條堆積的污垢已去除,但在陰刻處仍留有淡黑陳年污垢硬化黏貼深處在無法刷除,於是以鋼針逐筆加以剔除,如此花了近一個鐘頭才清理乾淨。全器清理後顏色變淡成毫無光澤,再以豬鬃毛刷不斷的來回刷動及把玩,使其表面色澤逐漸加深成棕黃色光澤。清理竹雕時,切忌將竹雕浸泡在水中,會讓竹雕文物組織吸入水份造成濕漲裂痕;整理後要讓其在蔭涼處自然晾乾,切忌放在陽光下曬乾或以吹風機吹乾,會讓竹雕文物乾裂。


上手逐一檢視判斷:


1.看表面皮殼及包漿


        老件包漿的光澤,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皮殼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新仿是拋光上蠟的賊光,以放大鏡看新件表面是同方向打磨拋光規則性痕跡。若上漆作舊新品則現出賊光,表面沒有任何磨擦痕跡。


      此件有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皮殼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表面開裂成大小不一自然裂紋,應是老件。


2.看表面色澤


        未上漆的老件表面色澤淺黃、棕黃、棕紅、褐紅色,其形成為當初染色防腐處理,再加百年以上把玩摩挲,就像日常生活中竹椅、竹習器物,因長久使用所呈現自然色澤及光澤,在常磨擦與死角間會形成濃淡之分,且中間有的過渡色。老竹雕表面色澤會比凹陷部分深。


     新仿的是新上漆染色,顯得不自然,色澤一致,無濃淡之分,更無過渡色。這些上漆作舊新仿品,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


     一般年代越久色澤越深,明末---褐紅、清初---棕紅、清中---棕黃、清末---淺棕黃


     此件表面色澤棕黃色,色澤老化自然,並未上漆,由棕黃色皮判斷應為清中期年代製品。


3.以手摸撫雕刻表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會磨掉稜角,變得柔順,不礙手。新仿竹雕摸過會扎手。此件表面柔順不礙手。


4.看雕刻凹處所留污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在雕刻凹處會日積月累留下污垢,此污垢相當結實,以針挑也不易去除。


      新品當然無此污垢,有的會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但此掩蓋噴灑碧麗珠後,以牙刷刷過很容易去除。


      此件陰刻竹石圖及詩文線條凹處,以放大鏡觀察雕刻深處可見陳年自然汙垢堆積情形。


5.看竹雕斷面


     老件竹雕,因竹絲硬度密度比竹肉大,經上百年以上風化,熱漲冷縮及濕度變化,竹肉收縮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越久落差越大。老竹雕筆筒及臂擱斷面,可能被污垢所掩蓋,但常磨擦處會露胎可供研判。上干漆老件的斷面,表面雖為雖為干漆隔絕,未受濕度變化影響,但仍受熱漲冷縮影響,竹肉收縮會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上,只是點突出特徵會小於未上漆。


      新仿竹雕斷面無污垢,未受長期風化,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在同一平面,並無突出情形,竹絲的斷面的點顏色較淺,沒有晶瑩半透明感。


      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越久落差越大。清末可看出點突出,清中期以上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佈其中,明末清初以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絲的突出點晶瑩半透明如琥珀色,竹絲的突出點明顯破裂情形。


      此件以放大鏡觀察臂擱上下斷面,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明顯,其顏色帶淡黑,未破裂情形,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佈其中,但竹絲的突出點還沒有形成清早期以上特徵---晶瑩半透明如瑿珀色及明顯破裂情形。根據以上竹絲斷面風化情況,年代應有到清中期年代。


6.看雕工及落款:


      陰刻竹石圖,自然流暢,極富筆情墨趣。山石的輪廓基本上是一刀剜出,竹枝蒼勁雄渾,竹葉有如屈鐵,生動有致。


詩文行草文字---"莫訝疏狂不合時,清泉白石是心知,閒來愛倚卍窗伴,笑聽秋風攪竹枝。乾隆八年癸亥仲春過就蘭山房寫此。芷道人。"陰刻詩文刀法俐落流暢,刀刀一氣呵成,毫無遲滯感,有名家格。與上海博物館藏-清周顥竹刻風竹白石圖筆筒所刻竹石圖及詩文如同一轍。


7.看雕刻凹面


     老件竹雕雕刻凹面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外露的側面竹絲會較浮出,竹肉會收縮成條狀溝槽。


      新品雕刻凹面將染料清除後,其顏色變淺淡,無包漿 ,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平,外露的側面竹絲與竹肉平。


     此件陰刻竹石圖及詩文線條凹處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其風化情況與表面相同,為原雕並非後雕。


 


     由以上綜合判斷此芷道人款竹刻竹石圖筆筒,陰刻竹石圖生動傳神,行草詩文俐落流暢,符合周芷巖竹石圖風格。由各種年代特徵其製作年代也符合竹雕大家周芷巖所處的清中期,若能以入清價位購得清中期竹雕大家作品,則中寶! 但此筆筒又與上海博物館藏清周顥竹刻風竹白石圖筆筒,所雕刻竹石圖及詩文如同一轍。又不禁讓人懷疑?古代知名竹雕家是否會同一構圖雕製數個來販售?答案是肯定的,後來上網又找到一件浙江錢塘拍賣2011-06-12芷道人款竹雕竹石圖筆筒構圖也相同。以上為個人看法,供竹木雕文物同好參考,就教於先進,不吝提供意見。


 


 


周顥生平與活動情形


   


    周顥(1685–1773),字晉膽,號芷巖又作芷岩,又號雪樵、芷道人、芷叟、樵叟、堯峰山人等,晚號髯痴,人呼為周髯。竹雕刻作品多以芷道人、晉瞻、芷岩、芷喦題款。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世居嘉定城南的南翔鎮。


 


    周顥生於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卒於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享年八十九歲,無子,能書擅畫善於竹雕刻,一生跨越清代康雍乾三朝盛世。周顥於嘉定三朱、吳之璠、封錫祿之後,在清康熙晚期至清乾隆年間,是一位書畫家兼竹雕刻家。


 


     周顥別樹一幟,融合南北宗畫法施於竹雕刻中,雕刻竹以刀代筆的靈巧手法,與卓越的繪畫功力,開創竹雕刻合南北宗為一體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對後世的竹雕刻藝術影響深遠。


 


    生平事蹟詳見清錢大昕(1728–1804)撰《潜研堂文集》〈周山人傳〉記錄有關周顥之傳記。


 


     清王鳴韶在〈嘉定三藝人傳〉中也有關於周顥畫風與竹刻技藝的記載:


周顥字晉瞻,一字芝(芷)巖。工畫山水、人物、花卉俱佳,而尤長於竹,風雨雪月,短長欹側,皆入逸品。識者謂畫竹一派近在崑山夏太常,而顥之奇縱變化,有前人所未見者。至於細竹中兼寫人物、山水更為奇絕。山水於諸大家,無所不有臨撫,可以亂真。而尤長於刻竹器,皴擦勾掉,悉能合度。無論竹筒竹根。淺深濃澹勾動(原誤應為勒)烘染,神明於規矩之中,變化於規矩之外,有筆所不能到,而刀刻能得之。筆之妙在神韻,其法度之變化尚在紙上。顥之所刻出於意想所不及,人無耳目、屋無窗櫺、樹無細點、橋無略彴,俱非他人所能及。於松鄰父子、吳之璠、沈兩之之後,別樹一幟矣。顥長身多髯,丰度瀟酒,和靄可親。食酒數石不亂,無子,卒年八十有九。


 


    清蔣寶齡(1781–1840)撰《墨林今話》中記載:


周芷巖,字晉膽,嘉定南翔鎮人。山水秀潤,仿黃鶴山樵最工。余友徐竹坪云:芷巌幼曾問業於王石谷,得其指授。所臨石谷枯樹圖長卷,不亞於原本……


 


    周顥(1685–1773)自幼學習書畫,並曾得清初四王之一王翬(1632–1717)的指導,周顥所做山水畫相當秀潤,尤其工於模仿元四家之一的王蒙畫風,上海博物館藏有周顥「擬黃鶴山樵山水圖」。周顥也能作人物畫,所仿古代人物畫也相當精妙。此外更擅長畫竹,畫竹風格近明代夏昹(1388–1470),而周顥之奇縱變化興酣落筆,不論風枝或雨葉,都栩栩如生。書法方面,周顥擅作行草書,書風跌宕奇偉。竹雕刻家自嘉定三朱以來大多能繪畫,一般是竹人兼畫師,周顥則是畫師兼竹人,雖然周顥能書擅畫,但書畫名氣卻被自己卓越的竹雕刻技藝所掩蓋。


 


    周顥以刀代筆的雕刻技法,別樹一幟,其所雕刻之物,常出於意想之外,人無耳目,屋無窗櫺,樹無細點,橋無略彴等,俱非他人能及。合南北宗為一體的風貌,有著濃郁的筆情墨趣,是竹雕刻史上的關鍵人物。周顥擅長多種雕刻技法,有繼承也有創新,更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