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酉(1998)許正泉款竹淺浮雕九老圖筆筒(17.5 10公分)

























 


 


下載網路---許正泉《山水人物高筆筒》








 


 



 


下載網路---許正泉《山水筆筒》



 



 


下載網路---許正泉《唐 宮樂圖(左)馗妹子搬家筆筒 (右)》




 



15-246.一件癸酉(1998)許正泉款竹淺浮雕九老圖筆筒的收藏(100.7.31)


 


    二十多年前收藏初期,我的藏品均來自熟識骨董店,後來光華玉市成立後,我的收藏多數來自玉市。當年開放兩岸交流後,臺灣景氣熱絡,大陸單幫客帶大量文物來台,最大集散地就是光華玉市。那時候滿地都是古文物,老木雕、老佛像、老銅爐,那裏有新仿品。您要在意的是其等級、品項及價格。


    


     今非昔比,近年來因台灣經濟景氣相對比大陸差,大陸古文物市場蓬勃發展,如同20幾年前的台灣錢淹腳目時代,原來的單幫客已無法從大陸進貨到台灣來賣,反而反向操作,由台灣找貨到大陸販售,許多認識的台灣骨董業者也紛紛到上海、北京及廈門開店。原來是臺灣最早的最大的中國古文物市集光華玉市也已沒落,成為專營仿古的大陸澳客聚集地,要找老件已不易。十幾年前每個月會專程北上去尋寶,到現在最多每年配合孩子們寒暑假北上去一趟,老婆及子女去周邊旅遊及逛百貨公司,我則到玉市尋寶,各取所需。六月底因一件網拍意外低價得標,賣家規定需親自前往面交,而提早北上文物之旅,頗有斬獲。


 


    女兒放暑假後,老婆大人及女兒一致表示暑假還是要比照往例再北上一遊。但六月底剛北上玉市文物之旅,一些熟識業者手中文物剛看過,短時間不可能有新鮮貨色可以看,因此一直毫無北上意願,拖延戰術拖到近八月份,覺得已經過一個多月,業者貨色應更新了,才決定7/31週日北上,翌日8/1週一全家到已許久未前往的故宮博物院參觀。決定北上後,連絡幾個供貨的業者看貨,先到光華玉市文物之旅,最後到建國玉市文物之旅。


   


    週日早晨依預定行程北上,不到12點就到了台北。老婆及孩子改搭捷運到淡水逛,我則分道揚鑣直接趕往光華玉市文物之旅。因為有了以前經驗,特別刻意晚一點去,但仍有部分店面關上不營業,顯得比以前更蕭條,到十二點擺設率還不到一半,原先熟悉的那些賣老件的攤位賣家大多不見蹤影,只有少數仍堅守崗位,幾乎成了全是賣不開門仿古文物的大陸澳門客聚集地,來逛的買家則更稀落,20幾年來看到其從摩肩擦踵到門可羅雀,讓人不甚唏噓!光華玉市之旅主要行程為專賣文房雜項的陳先生攤位,可惜他剛回大陸進貨尚未回來,由其兄長看攤位。大略看過攤位所擺貨色,全部是一個月前看過賣剩的存貨,想挑一件還可以的老印石或竹雕跟他捧個場,竟然不可得! 繼續匆匆在光華玉市瀏覽一遍也無所獲。


 


   接著趕往建國玉市,途經一家標榜參加牛肉麵節得獎牛肉麵店,想吃碗紅燒黃牛肉麵,一進入竟然客滿座無虛席,還要耐心候位,其間聽旁邊顧客以大陸口音交談著,一問為大陸自由行旅客來建國玉市逛。吃完麵進入建國玉市,早已全面改裝封閉冷氣開放,讓逛玉市環境清涼,不再像以往熱氣全身不舒服。決定北部文物之旅,在幾天前就與小謝連繫,表示週日要到北上到建國玉市,請其特地帶來我可能有興趣的較高檔宋遼金元中古玉件及戰漢高古玉件。其攤位就靠近北方入口,就先到其攤位瀏覽一遍其攤上所擺玉件,並無中意的。再到攤位後方逐一鑑賞所特地帶來的較高檔貨色,總共看了幾件中古及高古玉器,只對其中兩件玉器留下深刻印象---一件出土生坑漢白玉帶灰沁鳩形佩,雕工細緻生動傳神,因品相較差有部分質變成灰黑色,且要價甚高十幾萬元,只有放棄;另一件戰漢白玉帶灰沁蟬佩,雕工圓滑細緻,不是傳統的漢八刀含蟬造型,相當小巧少見,一問價位,也不算低,也放棄。


 


     於是繼續在玉市內瀏覽一遍,其擺設率是滿檔,來逛的買家也是摩肩接踵。不過逛了一圈,還是令人失望!建國玉市原先賣雜項本來就少,是正常現象,但既然是玉市,除了賣翠玉珠寶飾品外,總該有一些內行貨---古玉。在玉市我從不敢奢望可以看到高等級古玉,我對古玉要求等級並不算高,若是入清老件,玉質是和闐料,沒有白花、玉痕及損傷等瑕疵,雕工還可以,至於顏色偏青白或灰白都可以接受,當然最重要的價位要內行的批發價,而不是收藏價位。逛了一圈,沒有我要的較高檔品是正常的,但竟然沒有找到符合我的最低要求的玉器,能讓我拿起來上手,更甭說下手購買。倒是有幾攤後期來設攤的雜項骨董店業者,因臺灣景氣差,店面門可羅雀等無鳥,乾脆到玉市擺攤,找尋新客源。這次又見到幾個生的面孔,一問為原收藏者,因個人經濟問題,或收藏到一定量或玩了一段時間想脫手變現,到玉市擺攤。兩者所擺出都是開門老件,不過大部分是等級較低的貨色,連拿起來上手看都懶得。偶爾難得見到一、兩件中上等級文物,上手檢視後一問價位,都是收藏價,只能放棄議價。此次逛建國玉市,聽口音發現有許多大陸來台觀光客來逛,多數純粹觀光,只有少數具鑑識能力的行家們,在賣開門老件攤位仔細鑑賞品頭論足。


 


    最後在一主要賣錦盒的攤位上有陳列幾件雜項,看到這件竹淺浮雕山水人物圖筆筒,數一數共有九個留鬍子文人雅士,應為九老圖。雕工還算可以,看色皮為較淺黃,年代最多為早期,筆筒全器滿佈開裂,應不是現代新製品。底落癸酉年初許正泉款,不知何許人也?但總覺得此類型人物雕法相當特殊,似曾見過?最後終於想起,約十幾年在一熟識的骨董店見過一件類似雕工的竹雕山水人物圖筆筒,一樣是淺浮雕,人物造型像清中早期風格,但清中早期筆筒人物多採高浮雕,此筆筒為淺浮雕,且樹木景物雕刻過於細緻,與清中早期景物較為簡潔有異。此筆筒未落款,外表有人工作色,到底是近現代製品?還是入清老件?無法確定,因要價不高不到萬元,就收下。後來拿到台中市博古小集給小沈看,小沈一看就鐵口直斷為新品,問其原由?他拿出另一件竹淺浮雕山水人物圖筆筒,其雕刻風格如出一轍,只不過色皮較淺黃未作色,底部有落款。問其價位?他表示為現代名家,要價竟要兩倍多。此件竹淺浮雕九老圖筆筒判斷應與這兩個筆筒同一作者。詢問價格,比十幾前還便宜,覺得相當合理,於是以開裂嚴重品相太差為由,議價下殺7折成交。


 


    回來上網查其生平及作品,查到一自稱許正泉部落格,上刊幾件竹雕作品,表示從事民間雕刻已30年,從工藝廠到自家車庫改建的工作室,恭受親嘗了筆耕不輟的艱辛與幸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