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2癸巳(1773)奚岡款(17461803)艾綠青田雕獸鈕方印


 









 



(翻轉印文-平安吉祥)


 



 


 (鈐印-平安吉祥)



奚岡(17461803)又作奚九,初名鋼,字純章,後字鐵生,號蒙泉、蘿庵,別號奚道人、散木居士、冬花庵主等,錢塘人。祖籍安徽歙縣,從小隨父親寓居錢塘。清代著名篆刻家和畫家。奚岡工于書法,行書、草書、篆書無一不精。


       奚岡藝術成就最大的是篆刻和繪畫。在篆刻上,他宗法秦漢古印,推崇丁敬,筆法拙中求放,佈局善變,古樸雄健,並善用切刀,開創了浙派篆刻陽剛之風。奚岡是浙派印人的重要代表人之一,他與丁敬、蔣仁、黃易齊名,號稱為“西冷四家”。此後,陳豫鐘、陳鴻壽、趙之琛、錢松等人相繼崛起,合稱“西冷八家”。奚岡在繪畫上也有很高造詣,堪稱名重一時。奚岡生性僻介,終生不仕,一生以布衣而終。著有《冬花庵燼餘稿》三卷。



 


 


 


2-283聽松款(徐之元約1828±15)黃高山凍雕獅鈕方印













 


 


(翻轉印文-人書俱老)


 


 


 (鈐印-人書俱老)


徐之元,生年不確,約1828±15。安徽歙縣人,號少農,齋堂為聽松別館。嗜金石之學,凡三代秦漢鐘鼎文字、古篆籀隸之家暨六書說文,靡不參互考訂,援古證今,一衷于至是。治印博參時人大家,惜未能成獨立面貌。存世有《聽松別館印存》、《聽松別館圖書集存》。


 


 


 


3-284丁亥(1887)趙穆款(18451894)紅花壽山雕辟邪鈕方印












 


 



(翻轉印文-滿庭芳草夕陽裏)


 


 



 


(鈐印-滿庭芳草夕陽裏)



趙穆(18451894),單名趙垣,號印禪。江蘇毘陵(常州)人。性高曠,多才藝。能刻竹,善製紫泥壺。工書法。畫擅菊花、佛像,隨手點染,均能入妙。精治印,早年旅揚州,受業於吳讓之十餘年,後追蹤秦、漢,合皖、浙之長,別樹一幟,一時從學者甚眾,遠近爭購。印作用刀深入,勁健渾厚,自然天成,不多修飾,雖時有怪謬,但亦時見精絕之作,生氣盎然。存世有《雙清閣印存》、《趙穆印譜》、《聖廟祀典爵裏姓氏印譜》、《百將百美合壁印譜》。


 


 


4-285丙辰(1916)大鶴款(鄭文焯1856-1918)花坑石平頂方印









 


 


(翻轉印文-鐵面鐵頭鐵如意)


 


 


 


 (鈐印-鐵面鐵頭鐵如意)


鄭文焯(1856-1918)。山東高密人。字小坡、俊臣,號叔問、大鶴山人、鶴道人、石芝崦主人、冷紅詞客、大壺、江南退士、指頭禪、老芝、樵風、樗散畫師、老潛、四飛 山 居士、天放翁。齋堂為瘦碧暗、城東山墅、齊玉象龕、梅鶴山房、善草樓、書帶草堂、竹醉寮。奉天鐵嶺(今屬遼寧)人,屬漢軍正黃旗(自言原籍山東高密)。光緒舉人,官內閣中書。工詩詞,收藏宏博,精金石考據之學,善書畫,亦能治印。居吳下有年,與當地藝壇諸人過從甚密,尤以王大炘、吳昌碩等最友善,為其所作印章特多。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其詞多表現對清王朝覆滅的悲痛。所著有大鶴山房全集。


 


 


 


5-286古泥款(趙石1874--1933)紅花壽山雕獸鈕方印













 


 


 


(翻轉印文-咫尺天涯)


 


 


 


(鈐印-咫尺天涯)


趙古泥 (1874--1933),名石,常熟人。初名鴻,字石農,號慧僧。後因非常喜愛封泥古樸趣味,改號古泥。晚年號石道人、泥道人。他師法吳昌碩而不為缶師所囿,繼承吳派印風而能另辟新境,以封泥的抽象形式,得漢金文、磚瓦文之精髓,出神入化,將缶翁的圓轉渾穆,化為方折廉厲。于章法之經營亦別出心裁,終於形成印風特立的等藝術特色。他為吳昌碩最傑出的弟子之一,又創虞山印派。有《趙古泥印存》、《拜缶廬印存》(40卷)、《泥道人印存》、《泥道人詩草》等傳世。


 


 


 


6-287辛亥(1911)師曾款(陳衡恪1876-1923)黑白高山凍雕獸鈕方印












 


 


(翻轉印文-志在不朽)


 


 


 


(鈐印-志在不朽)


陳衡恪(1876-1923),字師曾,號槐堂,朽道人,朽者。江西修水人。精畫,能詩文。篆刻古拙純樸,書法筆力蒼勁,風神秀逸。著有【中國繪畫史】等。


 


 


 


7-288方巖款(1901-1987)紅黑壽山雕辟邪鈕長方印










 


(翻轉印文-杏花春雨江南)


 


 


 (鈐印-杏花春雨江南)


方介堪(1901-1987) ,名岩,以字行。別署玉篆樓。二十世紀傑出篆刻家。曾任上海美專、新 華藝專 教授,西冷印社副社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中日蘭亭書會顧問。方介堪出身寒微,1926年到上海,以精湛印藝深獲吳昌碩、趙叔孺欣賞,被劉海粟聘為上海美專教授。從此躋身藝林,與黃賓虹、馬衡、經亭頤、王福廠、潘天壽、徐悲鴻等交誼深厚。特別與國畫大師張大千,相互推重,張畫方印,相映生輝,成為藝壇佳話。


 


 


 


8-289來楚生款(1903---1975)灰紅壽山雕壽鈕方印













 


(翻轉印文-幽居不用名)


 


 


 



(鈐印-幽居不用名)


來楚生(1903---1975),原名稷 ,號然犀。別號很多,有負翁、一技、木人、非葉、楚鳧、懷旦等,晚處易字初生,亦作初升。書齋名有然犀室、安處樓。浙江瀟山人。是詩、書、畫、印四絕的著名藝術家。其畫清新樸茂、筆墨簡練、格調雋逸,在現代花鳥畫壇上獨樹一幟。書法拙中寓巧,草書和隸篆最為人稱道。篆刻遠師秦漢,近踵吳熙載、趙之謙、吳俊卿、齊璜等大家,而能不落前人窠臼,自出新生意,開創了一代印風。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長,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能獨立稱雄于印壇者,唯楚生一人而已。可謂最恰當的評論。有《來楚生畫集》、《來楚生法書集》、《然犀室肖形印印存》行世。


 


 


9-290庚寅(1950)陳巨來款(19051984)紅花芙蓉雕辟邪鈕方印












 


(翻轉印文-壯志逐年衰)


 


 


 (鈐印-壯志逐年衰)


陳巨來(19051984),原名斝,字巨來,後以字行,號墒齋,別署安持,安持老人,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人。


     幼承家學,篆刻初從嘉興陶惕若,十九歲起拜一代宗師趙叔孺先生為師。趙先生指導他認真以《十鐘山房印舉》為本,學習漢印。又由叔孺老師介紹得識富於收藏的吳大澂之孫吳湖帆,吳慷慨將家藏汪關《寶印齋印式》十二冊借其參考,經潛心研究七個寒暑,使他的治印爐火純青,更為工穩老當。乃師叔孺贊他"刻印醇厚,元朱文為近代第一。



 


 


 


10-291壬申(1932)朱其石款(1906—1965)高山硃砂雕辟邪鈕方印












 


 


(翻轉印文-水精宮道人)


 


 


(鈐印-水精宮道人) 元代趙孟頫號


朱其石(1906—1965),原名碁,又名宗悌、宣,字其石,以字行;別號桂龕、蕢龕、括蒼山民、抱冰居士,嘉興人。朱大可弟。幼年從父朱丙一習書畫篆刻,又受其舅父、書法家劉山農教誨,更因舅父結識寓滬書畫名家,得吳昌碩指教,藝事日進,一時稱為高手,名噪中外。歷年刻印不少於六七千枚,多次在上海、南京等地舉辦作品展覽。日本人慕名紛紛來求其刻印。


 


 


11-292乙亥(1935)高源款(高心泉約卒於1966)紅花芙蓉雕辟邪鈕方印












 


 


(翻轉印文-逃禪煮石之閒)


 


 


 (鈐印-逃禪煮石之閒)


高心泉,生年不明,約卒於1966,活動於民國初年間,是民國時期三四十年代有名氣的篆刻家,師從王福庵,精研書法、篆刻。


 


 


 


12 -293(1954)印禪款(林千石1918-1990)紅花芙蓉雕辟邪鈕方印












 


 


(翻轉印文-以墨林為桃源)


 


 


(鈐印-以墨林為桃源)


林千石:林千石(19181990),原名載,字千石,以字行,號曰印禪,祖籍廣東鶴山。喜臨池習書畫,對金石篆刻亦多所用心。青年時代,于詩書畫印,已嶄露頭角,及長遊藝四方,廣拓見聞。室名有北海書堂、青原堂。


 


 


 


13-294晉元居士款紅花芙蓉雕子母螭鈕方印


 














 


 



(翻轉印文-雷溪舊廬)


 


 


(鈐印-雷溪舊廬)


趙之琛(次閑).廿七歲/為孫蘭枝(春甫.約廿七歲)刻〔雷溪舊廬〕正方朱文印。邊款為【春府大兄屬篆,次閑趙之琛,丁卯二月朔後一日;;休甯,山水之區,而雷溪出其東,林壑曼延,溪流澄澈,極幽邃之勝,宜居是鄉者之有人焉,特立而秀出也。同年孫舍人春府,世居於此,自唐末迄今垂千年,耕讀仕宦,子孫無有去茲鄉者,其可風也歟。春府嘗寄籍吾淛之仁龢,旋官京師,以憂還里,念先人之舊廬,眷戀不忍去。今冬復將入都,且訂余偕行,余故越產而居于杭,其舊廬曰琴塢,是與春府同有故土之念者。今觀次閑所篆茲印,益有悵觸,遂為原其作印之繇,而并索次閑刻之印側,丁卯 二月八日 ,屠倬記。余慈柏、吳黟山、江聽香同觀于萍寄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