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青釉鬲式爐(8.7cm  口徑8.1cm  腹徑11.8cm)

































 



15-190.一件粉青釉鬲式爐的收藏(99.11.28)


 


      網拍文物有兩種類型,一種形態是以低價起標,不標示回答年代新舊,號稱標多少賣多少,不退不換,最具風險。另一種是傳統正常經營方式,賣家直接定出希望的賣出價格,買家透過議價方式,與賣家取得雙方能接受價格提前結標成交。另外還有一種由賣家定出比市價稍低的基本的起標價,但不提前結標,標多少賣多少。


 


      此北部女性賣家自稱拍賣友人同好的收藏,去年開始網拍,其賣場為各式各樣文物,有文房雜項、古玉、瓷器等,有較開門等級較中上的,但所定起標價位高。另外大部分為較不開門或等級較低的文物,則以一元低價起標賣場招攬人氣,觀察其成交記錄都是低價起標賣場所標出,且結標金額多在幾千元。這一年來陸續買過近十件文物,其中一件有損傷但未說明,另一件竹雕為作舊新品,標題卻標明老件,經去函溝通均迅速獲得退款處理,算有信用的賣家。


      


     在每天上網拍搜尋中國古陶瓷項目中,(99.11.28)就看到這件標題為---龍泉 三足力士爐上架。


鑑定單色釉瓷器,要從器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多方面特徵著手。要由照片看瓷器新舊及年代是不可能任務,特別其中胎土、釉面釉色,因照片色差及未拍出重點的微觀細節局部特寫供參考。只能由器型、底足製作及釉色初步判斷,從照片看其器型為宋龍泉窯典型鬲式爐,在三足內側各有一個透氣孔,釉色為粉青釉淡雅,足底露胎呈現朱色火石。但未拍攝足底露胎局部特寫照片,無法看到胎土顏色是灰白還是白胎,據以判斷是清仿龍泉窯粉青釉,還是宋龍泉窯粉青釉製品。看其釉色粉青淡雅,鬲式爐造型典雅。若能入清,競標價位不高就值得收藏,於是列入追蹤名單。


 


         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及仿古技術進步,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特別是古瓷器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新舊及年代是有相當難逃,還是要靠親自上手。無法由照片確定新舊及年代,又無鑑賞期,對買家是有相當風險。若標得新仿製品將血本無歸,但若以入清價位就能標到入清百年青瓷香爐為物恰其值,若是宋龍泉窯粉青釉製品則算中寶。


 


如何在低價起標文物賣場,避免競標追高情形?


         應事先判斷該件文物若是到代真品,其市場行情約多少到多少價錢?然後分析其真假到代機率有多高?若不到八九成以上,應選擇放棄,避免其風險。若有八九成以上把握,則不仿一試,可以市場行情的最低價,再打對折作為出價極限,如曾在一經長期觀察風評佳的真正(XX的收藏)的低價起標賣場,看上一件雕工不錯的清嘉道中等名家的竹浮雕筆筒,判斷應是真品,市場行情約五、六萬左右,則定出價極限為三萬,這一半差價是為了網拍的風險,可能是仿品看錯了,或者是有沒拍攝到的瑕疵,還有可能付款拿不到的各種風險。若是不到八九成以上把握,但還是想賭一賭,則要評估其可能性有多少,若為五五波,則出價極限應再調低為折半一萬五千元。


下場競標有兩種方式:


A.一種是直接把出價極限設定成自動出價方式,好處是不會忘記下標,而且不用臨場競標,患得患失,也不會臨時起意追高,壞處是若有賣家護盤,一定追到您出價極限,才可能停止。


B.另一種是到結標前下標,但一定要能沉住氣,觀察情況一步步慢慢追加,但若追到預定的出價極限,一定要斷然放棄停止追高。此清嘉道中等名家的竹浮雕筆筒後來我追到三萬元,仍被買家加價,於是斷然停止追高,最近對方以30300元得標算是比行情低很多,不過我持續追蹤觀察此賣家評價,則始終找不到此件筆筒的評價記錄,很可能就是這賣場對於較高價文物有護盤情形。


 


       此賣家經營網拍一年多,向其購入近十件文物,其中有到代老件物超所值的,但也有近現代仿古製品,因此為避免風險,此粉青釉鬲式爐最多只能保守評估最多為入清年代。若入清年代,其行情為約為多少行情。接著分析判斷其真假到代機率有多高?個人從鬲式爐造型端莊,出筋稜起弦紋線條製作工整,釉色純正,釉面柔和,應有清三代製作水準,判斷到代機率應有七八成,於是內心設定最高競價金額為行情的一半價位以下。終於等到 (99.11.28)晚上結標前一刻前往其賣場觀察,有其他五人競標出價,我在結標前三分鐘超越加價下標,在原最高出價買家未加價下,由我得標。當晚匯款後第三日就收到瓷爐,詳加檢視,發現釉面成乾澀狀沒有老件應有的溫潤柔和寶光,也沒有新仿製品的賊光,以放大鏡檢視也沒有老件能觀察到長期使用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上手以手去觸摸釉面有澀手滯手感,沒有老件瓷器的滑順不留手感。有可能早期仿製的瓷器釉面放出強烈的浮光燥光,行話賊光。業者為了怕穿幫,以酸液化學物浸泡,或者以茶水加少許鹼煮一段時間來進行殺光,把其賊光咬掉去除,使釉面失去光澤。但也有可能是老件經長期使用在釉面留下水垢所致。


 


      以放大鏡觀察釉面,大部分釉面成霧狀沒有光澤,但有小部分卻有釉光,看似被一層透明霧狀物所掩蓋。於是先以牙刷沾中性洗碗精刷洗釉面,發現部分釉光重現,但整件釉光仍是不明顯。決定下較猛的藥,使用較強烈的清洗廁所馬筒及瓷磚的---“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此種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之前用在單色釉及青花釉裏紅瓷器,因有透明釉保護不傷釉面且清潔效果相當良好。但此次卻只能讓爐口及爐腹露出釉光,爐內及爐底仍黯淡無光,於是再找馬桶清潔劑”,此種為膠質覆蓋在瓷面上一段時間後,可清除釉面上石灰質水垢及頑固污垢。將馬桶清潔劑”塗在瓷器全器表面上,等幾十分鐘後,以牙刷來回刷洗釉面,使透明霧狀物去除;露胎部分則以美國菜瓜布擦洗,陳年的污垢就去除乾淨,再以乾淨毛巾布擦拭乾淨。發現釉面變得平滑晶瑩,發出柔和瑩潤寶光,上手觸摸有滑順不留手感,這是百年老件瓷器才有的特徵。


     鑑定龍泉窯瓷器,要由器型、底足胎土、釉色釉面多方面著手


1.造型: 鬲式爐造型端莊古樸,高8.7cm  口徑8.1cm  腹徑11.8cm,取樣於銅鬲造形,侈口折邊,短頸碩腹。腹底有等腰三足,三乳足向外斜伸,呈三足鼎立,此三乳足在內側各有一個透氣孔,避免窯燒時暴裂,此種開透氣孔裝置在鬲式爐較為精緻少見。肩部有一道出筋稜起弦紋一周,並接腹部三條直向至三足外側突棱。鬲式爐系仿商周銅鬲式樣,其肩與腹部的凸楞稱出筋,是美化瓷器的一種裝飾為南宋龍泉窯、官窯多見。


2. 胎土: 宋元龍泉窯胎土為帶青灰色,凡露胎處均會有在燒火時自然形成的橙色胎皮,行話叫火石紅。此爐上手有沉重感,爐足底露胎呈現朱色火石及露灰胎,符合宋元龍泉特徵。


3.釉色及釉面: 施粉青釉,釉面光滑肥厚,色澤清淳滋潤,有玉質感,粉青無紋片,釉層清澈晶瑩,色澤典雅,符合宋元龍泉釉色特徵。釉面呈現老件的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製品的賊光,底足也順手不像新品粗糙會扎手。但以放大鏡觀察釉面,卻沒有老件能觀察到長期使用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是否為出土瓷器未曾使用過?


 


     綜合以上分析判斷這件粉青鬲式爐,釉面光滑肥厚,色澤清淳滋潤,有玉質感,鬲爐造型端莊古樸,釉層清澈晶瑩,色澤典雅,紋飾簡潔,給人一種堅實有力之感,有極大可能是宋龍泉窯製品。以不到入清青瓷香爐價位,若能買到宋龍泉窯香爐,將是走了狗屎運中了寶!以上純屬個人臆測,尚請對龍泉窯學有專長的同好不吝提供高見。謝謝!


 


 


 


龍泉窯瓷器鑒定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龍泉窯在浙江省龍泉縣境內,屬南方青瓷系統。燒瓷時間從宋代到清代,約700800年歷史。南宋時所燒造的青釉瓷代表了中國青瓷的最高水準,器物造型豐富,釉色純正,釉層較厚,並成功燒制出了柔和淡雅、色如青玉的粉青釉和色調可與翡翠媲美的梅子青釉。對於龍泉窯瓷器的鑒定,先要對不同時期龍泉窯青瓷的特徵牢固掌握。另外要注意容易混淆的幾個問題。


 


一、三國兩晉至唐代時期的龍泉窯,造型上有很多相似器型,如五聯瓶、罐、水盂、壺等等,胎都是淡灰、灰、灰褐色等,但質感不同,釉也同樣有質的區別。到南北朝與唐朝時龍泉窯瓷器本身的特點就開始顯著了。到了宋代,龍泉窯青瓷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最明顯是釉色蔥翠、釉層透明、玻璃質感強,這時的龍泉窯成為浙江青瓷代表。


 


二、關於龍泉窯與哥窯、弟窯。從記載看章生一所主龍泉之琉田窯,稱哥窯,主要特徵為胎薄而堅細,色如鐵,釉色有淡青色、粉色、米色,紫口鐵足,有裂紋。章生二所主生二窯,即龍泉,以地名也,主要特徵胎質細而厚,釉青,精者晶瑩如玉。從記載看,章生一、章生二可能是南宋時期眾多生產民窯瓷器的窯主。


 


三、龍泉窯與官窯器。這裏所說的官窯器是指南宋時期的官窯,即修內司窯與郊壇下官窯,它們與龍泉窯瓷器是有區別的。龍泉窯屬民窯(這裏所指的龍泉窯是13世紀龍泉大窯與溪口兩地周圍的瓷窯)。燒造黑胎厚釉青瓷與白胎厚釉青瓷,往往同窯合燒。受官窯影響,工藝得到提高,胎薄釉厚,釉層如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等。黑胎厚釉瓷器與官窯器相似,胎薄,質細,堅硬,灰黑如鐵。少數胎呈黃或磚紅色,但質疏鬆,施釉厚,釉層透明發亮,有開片,習稱紫口鐵足。而南宋官窯胎沒有那麼堅硬,胎色不一,有深灰色、沉香色、杏黃色、灰白色等,釉層也不那麼發亮,溫潤如玉,但也是紫口鐵足。白胎厚釉青瓷也是受南宋官窯影響,胎略厚,白中帶灰,圈足,底露胎處呈朱紅色或淺紫色,多數青釉釉層光潔不開片。釉色有粉青、梅子青等。修內司窯瓷器是按北宋汝窯燒制,受上林湖窯影響。修內司官窯後建郊壇下官窯,與龍泉窯沒有直接關係。而南宋龍泉窯沒有燒過官窯瓷器,僅是向皇宮燒過精美的貢瓷。


 


四、近十幾年來,出現很多新燒的仿龍泉窯瓷器,從造型上看都很相似,不同處是胎質與釉色。仿品瓷質細膩,色過白,支燒痕仿品僅見足底內有砂圈,而砂圈內色淡不像真品有乾草黃之泛紅色者,有人工刻意刷上的痕跡。釉薄而色淡,玻璃光也不對,有浮光不溫潤。有的紋飾刻畫不自然,造型呆板。有的還有意做舊,其手法有摩擦表面的浮光、用帶酸性的溶液浸蝕、粘貼土斑偽作出土器、有意致殘等,真品與仿品一對比,就能看出破綻。


引用自---中國文物網


 


 


南宋龍泉窯


     在古代青瓷乃至整個中國陶瓷歷史中,有一種青瓷不以華麗繁複的紋飾為炫耀,而以施釉肥厚、釉色蒼翠、淡雅溫潤而見長,追求一種含蓄內斂、大器天成的自然之美。其窯火延續千年,一直為世人,尤其是文人雅士所追逐賞識,這就是位於浙江龍泉甌江之畔的龍泉青瓷。
    
      
龍泉窯始燒于三國兩晉時期,結束于清代,延續時間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制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係。
    
       
浙江龍泉地區山嶺連綿,森林茂密,瓷土等礦藏資源極為豐富,甌江水穿流而過,使其不僅有充足的原料、燃料,還有便利的水路運輸,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早在三國兩晉時期,當地的老百姓取甌窯、婺州窯之制瓷經驗,開始燒制青瓷。
    
      
到了五代和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迅速發展起來。這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曾經為宮廷燒制貢品的浙江上林湖越窯由於原料、燃料耗盡等原因逐漸走向衰敗,大批越窯窯工轉向龍泉地區尋求發展,帶來了先進的制瓷工藝,這為正處於上升階段的龍泉青瓷提供了重要的發展契機。龍泉青瓷的品質迅速提高,從北宋開始逐漸取代越窯成為南方青瓷中的翹楚。
    
      
早期的龍泉青瓷不論從器型以及刻劃花裝飾手法,都明顯烙有北宋時期其他優秀窯口如越窯、耀州窯以及湖田窯的印記,如早期的針刻劃牡丹花紋瓶與剔劃牡丹花紋瓶等。到南宋時期,龍泉窯在胎釉配方、造型設計、上釉方法、裝飾藝術及裝窯燒成上有了重大的改變和提高,器型種類更是大大豐富。由於熟練掌握了胎釉配方、多次上釉技術以及燒成氣氛的控制方法,南宋龍泉釉色純正,釉層加厚。
    
      
到南宋晚期燒製成功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粉青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施釉較厚,入窯後經高溫還原焰燒成,釉色青綠之中顯粉白,有如青玉;梅子青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採用多次施釉法,釉層比粉青更厚,入窯後經高溫強還原焰燒成,釉色瑩潤青翠,猶如青梅。梅子青是南宋龍泉窯創制的傑出青釉品種,達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頂峰,在我國瓷器史上譜寫下光輝的篇章。
    
        
南宋龍泉梅子青代表作包括琮式瓶、鬲式爐、渣鬥、水洗等。龍泉窯青瓷的琮式瓶、鬲式爐等器型是古代封建王朝青銅禮器的器型,這類器型以及製作工藝在龍泉窯自身發展脈絡中是找不到相應軌跡的。而粉青、梅子青釉等清淡恬靜的審美傾向也與南宋當時整個王朝的審美情趣相吻合。在等級森嚴的古代封建社會,很難想像民間瓷窯敢於私自仿製與當時南宋官窯型制的、釉色相同的產品,最大的可能性是南宋龍泉窯與宮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隨著南宋王朝的滅亡,龍泉青瓷經歷元、明、清幾朝發展,終究由巔峰走向衰敗。
    
       
明清時期景德鎮御窯廠曾大量仿製龍泉產品,但無論是工藝水準,抑或器型與釉色把握終究無法超越南宋龍泉青瓷。南宋龍泉窯的粉青、梅子青釉也成為中國青瓷史上一段空前絕後的迴響。
    
(資訊來源:新民晚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