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芝岩款竹刻松鶴延年圖臂擱(長31.4公分  寬6.3公分 )

















 


 


清中期(周灝)芷岩款竹陰刻竹石菊花圖小筆筒




 



 






 







 


 


清中期周芷岩款竹刻秋山圖筆筒


 












清中期芝巖款竹浮雕赤壁泛舟圖小筆筒




 













 



 



 



 


清芷巖款竹浮雕文人雅集圖筆筒







 


15-191.一件清芝岩款竹刻松鶴延年圖臂擱的收藏(99.12.4)


    


      目前有許多收藏家,因個人經濟問題,或收藏到一定量或玩了一段時間想脫手變現,到玉市擺攤,或利用網拍釋出藏品。此次賣家為30幾歲先生,原先十幾年來就是藏家,今年初才到玉市擺攤,所擺東西多元化,主要是近現代工藝品及少數老件但等級低的清末民國早期文物。曾經見過其攤位幾顆早期開門但雕工普通的橄欖核雕,覺得似曾見過,一問才知道近來他也在網路開設賣場從事網拍。每週六玉市文物之旅都會順道經過其攤位,大致瀏覽其桌面所陳列文物,偶爾見到 一兩 件似乎是老件,但上手看雕工卻簡陋;雕工似乎還可以的東西,但上手看並沒有年代的近現代製品。因此這幾個月來,竟然還沒有上手後認為還可以收藏而加以詢價。 只在(99.8.28)向其購買一件早期黃楊木高浮雕董其昌詩文小筆筒。曾詢問他已收藏十幾年,手上應有較高檔文物,何不帶來看看?他表示有其他熟識朋友到大陸開店,檔次較高文物若要賣,直接讓朋友帶到大陸賣得高價,不需帶來玉市低價求售。


 


    (99.12.4)週六玉市文物之旅經過其攤位,大致瀏覽其桌面所陳列文物,大多數是之前見過,少數未見過,也沒有值得上手後的,只見到此件竹刻松鶴延年圖臂擱,雕工還不錯,色皮似乎是老件,但落款卻是竹雕大家芝岩款。上手加以仔細檢視:


1.看表面皮殼及包漿


        老件包漿的光澤,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皮殼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縱然上過干漆的老件竹雕,其表面干漆經過風化,包漿的光澤,也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外表干漆皮殼也會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新仿是拋光上蠟的賊光,以放大鏡看新件表面是同方向打磨拋光規則性痕跡。若上干漆作舊新品則現出賊光,表面沒有任何磨擦痕跡。


    臂擱符合老件情況,在各處留下因年代老化嚴重痕跡。


2.看表面色澤


        未上漆的老件表面色澤淺黃、棕黃、棕紅、褐紅色,其形成為當初染色防腐處理,再加百年以上把玩摩挲,就像日常生活中竹椅、竹習器物,因長久使用所呈現自然色澤及光澤,在常磨擦與死角間會形成濃淡之分,且中間有的過渡色。老竹雕表面色澤會比凹陷部分深。


     上干漆的老件表面色澤,表面比未上漆閃亮,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其與新上漆染色不同處,在於老上漆表面經長期風化及使用磨損,多少會在較凸出部分磨損,造成漆色較淺薄或脫漆情形,嚴重的形成斑駁不一。


        新仿的是新上漆染色,顯得不自然,色澤一致,無濃淡之分,更無過渡色。這些上漆作舊新仿品,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


    竹雕一般年代越久色澤越深,明末---褐黑或褐紅、清初---棕紅、青中---棕黃、清末---淺棕黃


    臂擱在正面表面為較淺的棕紅色調,在背部及斷面部分帶褐黑色澤,判斷為經過上漆作色過。


3.以手摸撫雕刻表面


      老件竹雕刻處經上百年使用,會磨掉稜角,變得柔順,不礙手。新仿竹雕摸過會扎手。此件表面柔順不礙手。 


4.看雕刻凹處所留污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在雕刻凹處會日積月累留下污垢,此污垢相當結實,以針挑也不易去除。


      新品當然無此污垢,有的會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但此掩蓋噴洒碧麗珠後,以牙刷刷過很容易去除。


     此件臂擱在雕刻凹處有黑墨填入掩蓋,無法判斷雕刻新舊。


5.看竹雕斷面


     老件竹雕,因竹絲硬度密度比竹肉大,經上百年以上風化,熱漲冷縮及濕度變化,竹肉收縮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越久落差越大,竹絲的突出點晶瑩半透明如琥珀色。老竹雕筆筒及臂擱斷面,可能被污垢所掩蓋,但常磨擦處會露胎可供研判。上干漆老件的斷面,表面雖為雖為干漆隔絕,未受濕度變化影響,但仍受熱漲冷縮影響,竹肉收縮會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上,只是點突出特徵會小於未上漆。


      新仿竹雕斷面無污垢,未受長期風化,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在同一平面,並無突出情形,竹絲的斷面的點顏色較淺,沒有晶瑩半透明感。


     此件臂擱上下斷面,被污垢所掩蓋,無法觀察到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明顯與否,來判斷年代。


6.看雕刻凹面


       老件竹雕雕刻凹面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外露的側面竹絲會較浮出,竹肉會收縮成條狀溝槽。


       新品雕刻凹面將染料清除後,其顏色變淺淡,無包漿 ,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平,外露的側面竹絲與竹肉平。


     此件臂擱雕刻凹處為黑墨填入掩蓋,無法判斷雕刻新舊。


7.看造型:


     臂擱長達31.4公分,為收藏竹雕近三十年來所見最修長。


8.看落款:


     落款為清中早期竹雕大家周顥的號芷岩 芷岩為標準款,但下方陰刻印款,則未曾見過類似印款。


9.看構圖:


     周芷岩傳世竹雕題材均為山水圖及竹石圖,其他題材僅見一件北京故宮藏竹刻蘭花圖臂擱。此松鶴圖構圖較像清末民初海上派風格。


10.看刀工技法


    此件松鶴圖雕工俐落流暢以刀代筆的有芷岩雕刻技法風格。


 


    由以上綜合判斷此臂擱松鶴圖雕工俐落流暢,應為老件竹雕。雖落芷岩,但雕刻題材及印款風格並不符合,加上雕刻凹處為黑墨填入掩蓋,斷面也為污垢掩蓋,無法據以判斷雕刻新舊及風化年代,只能以後仿來評估。若價位為清末民初價位,則可以列入收藏。


 


    於是提出質疑雕刻題材不符合,周芷岩傳世竹雕題材均為山水圖及竹石圖,且竹絲斷面的點並未突出竹肉,看色皮有明顯作色跡象,年代不到清中期,最多為民國早期。賣家也同意為只有幾十年製品,詢問其價位,覺得要價相當合理。但以若為不到代仿品,不如乾脆不落款還比較好,下殺7折價成交。  


     


    回家後看臂擱雕刻凹處為黑墨填入掩蓋,斷面也為污垢掩蔽,無法據以判斷雕刻新舊及風化年代,臂擱背面又污垢相當嚴重。於是決定加以清理。首先以美國菜瓜布沾用來清洗廁所馬筒及瓷磚的---“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磨擦去除臂擱斷面污垢,讓斷面竹絲顯現出來。再將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噴灑在臂擱表面,以牙刷來回刷洗,特別雕刻線條部分逐一刷乾淨,發現整個褐黑色的污水流出,再以乾毛巾擦乾晾乾後。全器清理後顏色變淡成毫無光澤,再以豬鬃毛刷不斷的來回刷動及把玩,使其表面色澤逐漸加深成棕紅色調光澤。


    再度加上檢視:


1.看竹雕斷面


     此件臂擱上下斷面,以肉眼觀察即可看到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以放大鏡觀察竹絲的突出點晶瑩半透明如瑿珀色,但還沒有破裂情形,可看到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根據以上竹絲斷面風化情況,應有清中早期年代。


 2.看雕刻凹面


       此件臂擱雕刻凹面色調與表面一樣呈棕紅色,有自然包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外露的側面竹絲較浮出,竹肉收縮成條狀溝槽。此種棕紅色調符合清中早期年代。


3.看落款:


     落款芷岩為標準款,雕刻俐落流暢,雕刻凹面色調與表面一樣呈棕紅色,有自然包漿,為原雕刻款,並非後加款。


 


    此件松鶴延年圖臂擱,雖落芷岩標準款,但其題材風格,並不符合周芷岩傳世竹雕題材均為山水圖及竹石圖風格,而較像清末民初海上派風格。但其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以放大鏡觀察竹絲的突出點晶瑩半透明如瑿珀色,可看到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應有清中早期年代,而其棕紅色皮也符合清中早期年代。因此個人判斷此件松鶴延年圖臂擱若非周芷岩作品,也應是清中早期時人所仿,而非清末民初所仿,也非清中早期無款作品後加款


 


 


 


周顥生平與活動情形


   


    周顥(1685–1773),字晉膽,號芷巖又作芷岩,又號雪樵、芷道人、芷叟、樵叟、堯峰山人等,晚號髯痴,人呼為周髯。竹雕刻作品多以芷道人、晉瞻、芷岩、芷喦題款。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世居嘉定城南的南翔鎮。


 


    周顥生於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卒於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享年八十九歲,無子,能書擅畫善於竹雕刻,一生跨越清代康雍乾三朝盛世。周顥於嘉定三朱、吳之璠、封錫祿之後,在清康熙晚期至清乾隆年間,是一位書畫家兼竹雕刻家。


 


     周顥別樹一幟,融合南北宗畫法施於竹雕刻中,雕刻竹以刀代筆的靈巧手法,與卓越的繪畫功力,開創竹雕刻合南北宗為一體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對後世的竹雕刻藝術影響深遠。


 


    生平事蹟詳見清錢大昕(1728–1804)撰《潜研堂文集》〈周山人傳〉記錄有關周顥之傳記。


 


     清王鳴韶在〈嘉定三藝人傳〉中也有關於周顥畫風與竹刻技藝的記載:


周顥字晉瞻,一字芝(芷)巖。工畫山水、人物、花卉俱佳,而尤長於竹,風雨雪月,短長欹側,皆入逸品。識者謂畫竹一派近在崑山夏太常,而顥之奇縱變化,有前人所未見者。至於細竹中兼寫人物、山水更為奇絕。山水於諸大家,無所不有臨撫,可以亂真。而尤長於刻竹器,皴擦勾掉,悉能合度。無論竹筒竹根。淺深濃澹勾動(原誤應為勒)烘染,神明於規矩之中,變化於規矩之外,有筆所不能到,而刀刻能得之。筆之妙在神韻,其法度之變化尚在紙上。顥之所刻出於意想所不及,人無耳目、屋無窗櫺、樹無細點、橋無略彴,俱非他人所能及。於松鄰父子、吳之璠、沈兩之之後,別樹一幟矣。顥長身多髯,丰度瀟酒,和靄可親。食酒數石不亂,無子,卒年八十有九。


 


    清蔣寶齡(1781–1840)撰《墨林今話》中記載:


周芷巖,字晉膽,嘉定南翔鎮人。山水秀潤,仿黃鶴山樵最工。余友徐竹坪云:芷巌幼曾問業於王石谷,得其指授。所臨石谷枯樹圖長卷,不亞於原本……


 


    周顥(1685–1773)自幼學習書畫,並曾得清初四王之一王翬(1632–1717)的指導,周顥所做山水畫相當秀潤,尤其工於模仿元四家之一的王蒙畫風,上海博物館藏有周顥「擬黃鶴山樵山水圖」。周顥也能作人物畫,所仿古代人物畫也相當精妙。此外更擅長畫竹,畫竹風格近明代夏昹(1388–1470),而周顥之奇縱變化興酣落筆,不論風枝或雨葉,都栩栩如生。書法方面,周顥擅作行草書,書風跌宕奇偉。竹雕刻家自嘉定三朱以來大多能繪畫,一般是竹人兼畫師,周顥則是畫師兼竹人,雖然周顥能書擅畫,但書畫名氣卻被自己卓越的竹雕刻技藝所掩蓋。


 


    周顥以刀代筆的雕刻技法,別樹一幟,其所雕刻之物,常出於意想之外,人無耳目,屋無窗櫺,樹無細點,橋無略彴等,俱非他人能及。合南北宗為一體的風貌,有著濃郁的筆情墨趣,是竹雕刻史上的關鍵人物。周顥擅長多種雕刻技法,有繼承也有創新,更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金西崖(1890–1979)在《刻竹小言》稱讚周顥:


「余意此法(陷地深刻)設非自芷巖始,亦自芷巖而臻其妙」。


 


    清馮金伯(1791 前後)撰《墨香居畫識》中稱周顥「早年以竹刻名,後專精繪事,遂不苟作」。


 


    金西崖更指出:


芷巖山水,以陰刻為主,功力自深。其輪廓皴擦,多以一刀刓出,闊狹淺深,長短斜整,無不如意。樹木枝幹,以鈍鋒一剔而就,有如屈鐵。刀痕爽利,不若用筆或有疲杳之病。刀與筆工具不同,故雖是南宗皴法,或具斧劈意趣。所謂「畫手所不得到者,能以寸鐵寫之」蓋指此。所謂合南北宗為一體,亦指此。在竹刻史中,芷巖乃一關鍵人物,刀法有繼承,有創新,更有遺響。清代後期,竹刻山水,多法南宗,不求刀痕鑿跡之精工,但矜筆情墨趣之近似。於是精鏤細琢之製日少,荒率簡略之作日多,其作畫刻竹之功力,又遠不逮芷巖,於是所作亦無足觀矣。芷巖之遺響若是,固非其始料所及也。


 


    褚德彝(1871–1942)在《竹人續錄》之〈竹尊宧竹刻脞語〉中指出:


嘉定周芷巖刻山水,始用刀作凹凸皴法,後來仿刻者甚少。近見韓蛟門刻山水,亦仿芷巖刻法,雅飭遠遜矣。


 


    周顥是畫家兼竹人,其竹雕刻作品無論是早期的陷地深刻,還是晚期的陰文深刻兼及淺刻,都有濃厚的畫意和文人趣味,尤其是周顥晚年形成的,合南北宗為一體的竹雕刻風貌,更不是泛泛之輩所能夠輕易模仿的。清代竹雕刻名家韓潮,模仿周顥的竹雕刻山水技法,尚且「雅飭遠遜」,何況是其他凡夫俗子。後來的竹雕刻家,卻紛紛採用陰文淺刻技法雕刻竹器,草率簡略的作品漸漸增多,精鏤細琢的作品漸漸減少,這是周顥始料未及。周顥以刀代筆深刻兼及淺刻的雕刻技法,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為中國竹雕刻藝術史,起了承先啟後的重要作用。從此竹雕刻藝術發展,由傳統的深刻兼透雕、圓雕及高浮雕等技法,逐漸被平面的陰文淺刻技法與淺浮雕雕刻技法所取代。


 


 


此文引用好友 梁俊棠 先生所作---


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嘉定派竹雕刻藝術之研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