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白玉瓦鈕方印(印面長1.5  寬1.6  紐通高1.3公分)



 




































 



(翻轉印文)


 



 



(翻轉印文後底片處理)


 


     


 


      

        漢玉印的印文多數以小篆為基本字體,印文以方為主,輔之以圓,挺健而不失婉暢,私印又以二字者居多,因而當兩字印文作左右排列時,小篆書法修長舒展的體勢特徵在這一組合空間中得到了最為和諧自然的表現---婉轉流動、暢達自如。





 


 




 

下載網路-“妾繻”玉印,漢,鼻紐,印面2.0×2.0cm,通高1.6cm-北京故宮藏


 


 


 


下載網路-“張隆私印”玉印,東漢,瓦紐,印面1.6×1.6cm,通高1.5cm-北京故宮藏




 


 


 


下載網路-“應衢”玉印,漢,羊紐,印面1.4×1.4cm,通高2.0cm-北京故宮藏


 


 


 


 


下載網路-“績平”玉印,漢,龜紐,印面1.2×1.2cm,通高1.9cm-北京故宮藏


 


 


 


漢代白玉雕獸面紋月牙形佩(3.92.40.5公分)





















 


15-159.兩件漢代白玉瓦鈕方印及漢代白玉雕獸面紋月牙形佩的收藏(99.9.14)


 


          此次賣家謝先生從事跑單幫,在玉市擺攤也有近二十年歷史,主要經營是玉器,偶爾有附帶擺些雜項,以前是在台北市光華玉市擺攤,現在則固定在建國玉市。常遠至蒙古及東北找貨緣,所以手上有市面上較少見的遼金元風格及戰漢玉件,所進文物貨色開門,要價實在,所以有到台北文物之旅,一定到其攤位讓其由桌面底下行李箱裡慢慢將最近所帶回來文物逐一掏出看。如此陸續買了幾年,都不知謝先生有進竹木雕文物,直到有一次他帶了一件竹雕筆筒擺在攤位上,我問起是否有較高檔竹雕,他才表示家裡還有,早從十年前跑單幫就有進竹木雕,因有固定客戶,且攜帶不便所以玉市沒有帶,這幾年來已陸續賣出近百件雕工年代不錯的竹木雕筆筒。前幾年他表示既然我對竹木雕,那下次就特別帶來幾件讓我看,我告訴他住中部, 一兩 個月才北上一趟,不如由他帶到台中市公園路玉市擺攤,還可以開發新的客源,於是他就在五、六年前若有進竹木雕,就陸續專程南下到台中玉市擺攤。後來陸續向其購進幾件等級不錯的竹木雕文物,沙神芝竹高浮雕竹林七賢圖筆筒、王挴鄰竹高浮雕文人雅集圖小筆筒及傅山竹片拼接竹黃刻山水圖五面筆筒,以及清黃花梨浮雕山水人物圖筆筒。


 


        不過近年來臺灣經濟狀況每況愈下,相對大陸經濟成長迅速,大陸骨董市場行情比台灣高,謝先生無法在大陸找到台灣藏家能接受價位的高檔竹木雕文物,已五年來就沒有再南下台中擺攤。有時北上文物之旅特地去建國玉市找他看貨,一直沒有找到中意的較高檔竹木雕文物,直到去年年底才向他購入一件清紫檀浮雕山水圖水盂,有的仍是他的老本行---古玉。小謝所進大多是中上級數的明清傳世玉件,在玉市算少數賣開門老件玉器攤位,但價位也較接近市場行情。小謝是行家,從事古玉買賣已二十年,對於斷代及鑑賞力有相當水準,要在其攤上找到物恰其值的老玉很容易,但要找到物超所值的是較不容易,要他看走眼讓買家撿漏中寶機會則為零。應該說小謝賣的都是開門貨,所開的也是童叟無欺的行情價,是較適合剛入門的藏家,保證不會買貴,更不會買到不到代的新仿品白繳學費。但身為資深藏家,看到這些中上等級的明清玉件,是可有可無不會心動的,若要價和藹可親,為十幾年物超所值價位,當然會購進。而賣家是行家瞭解現在行情,縱然有些進價較低,也不可能以舊行情賣出,能以批發價賣已經不錯。因此這些年來就純欣賞了,好在小謝勤跑兩岸,遠至蒙古及東北找貨,所以手上偶爾有市面上較少見的遼金及元風格玉件及高古玉器,這些都是現貨市場較難得見到的。


    


          北部文物之旅第二天(99.9.5)週日,再度到建國玉市去找小謝,看其特地帶來的我可能有興趣的高檔玉件。總共十來件中古及高古玉器,只對其中兩件玉器留下深刻印象---一件漢代出土白玉方印,玉質白淨沒任何雜質及瑕疵,乾坑出土,沒任何沁痕,瓦紐上陰刻交叉網紋,陰刻印文無法辨讀。一般出土漢玉印,均為未刻印文,玉質青玉的陪葬玉,但此印刻印文,且玉質白淨沒任何雜質及瑕疵,應是生前喜愛的用印,死後陪葬,而且乾坑出土沒任何沁痕,相當罕見。印面相當小巧,約一公分多一點,要價不斐,比老三彩翠玉巧雕九龍搶珠佩還貴。此漢玉印為可遇不可求的精品,若以收藏精品觀點,應收藏漢代出土白玉方印,但高古漢玉並非我收藏專題,加上小件要價不斐,就暫不考慮。於是考慮老三彩翠玉巧雕九龍搶珠佩,此件夠大氣高6.5 5.7 1公分,色彩絢麗,特別紫羅蘭色的三彩相當少見,其綠色、紅色及紫色各色顏色均濃厚到位,還帶些為白色,共有四種顏色,巧雕九龍搶珠也相當細緻流暢。一般老三彩的顏色普遍為黃、綠、白,中國礦學專家歐陽秋美在翡翠全集一書中表示,紫色翡翠、綠色翡翠、紅色翡翠配合在同一個成品上最受中國人喜愛,因為這三個顏色代表著人生三大事─福、祿、壽,此件雖屬罕見的福祿壽俱全老三彩。告知小謝因為今天逛完一圈還沒買到東西,還有餘額購買,若價位能比慣例的開價8折還低些是會考慮,最後以75折成交。不料去提款付款後,他竟然又掏出一件白玉臥犬把件,玉質白淨溫潤,雕工細緻傳神,背脊拱起,骨節、肌理清晰可見,充份表現犬類溫馴的體態,在底部臥足處及右耳有金黃色巧沁,看造型有宋代風格。問其為何付款完才拿出來?他表示報歉原先沒找到,您去領款時,才從行李袋翻找到。此玉犬是最近從老藏家舊藏挖出來,要價不斐,竟然是老三彩翠玉巧雕九龍搶珠佩兩倍半價位,估算打折後也要6位數,雖然是符合我要求的精品,但代價也令人咋舌,已超過預算。只好告訴小謝,這件精品符合我的要求,但要價太高,此件為其所收剛進的新鮮貨,可以體諒其找精品之不易,部分貨頭當然要賺得多。若可以找到有緣人,樂見其以高價賣出,若日後仍無法賣出,物隨有緣人,再跟我連繫。


 


          回來後與其電話連繫,詢問宋白玉臥犬確實價位,他表示成本就十萬初,若有興趣可帶到台中市再仔細鑑賞,因需現金需求價格可再談。我表示若其專程南下,若沒成交,讓其白跑一趟,我的壓力會很大。他表示近日內會開車載太太,陪唸中興大學研究所的兒子到台中市,詳細時間確定後再告知。


 


        終於等到(99.9.14)晚上小謝來電表示明天南下,經協調約中午在台中市一家簡餐店見面看貨,特別指定上次玉市見過---宋白玉臥犬及漢代白玉方印和另一件帶灰沁戰國獸面佩帶來。(99.9.14)中午雙方幾乎同時準時到達餐廳,寒暄點過飲料後,小謝由行李袋裡慢慢將最近所帶回來古玉逐一掏出鑑賞。此次又帶來近十件中、高古玉器,看了近一個鐘頭,對其中幾件留下較深刻印象:一件超大型漢代白玉帶灰沁蟬佩,玉質甚佳,但要價20幾萬,只能純欣賞。一件遼金青玉帶皮巧雕荷葉魚,大型佩件厚實,要價合理,但青玉質較差。一件明碧玉雕辟邪紐方印,辟邪站立,應為明代風格,雕工細緻生動傳神,明代玉印常見白玉質,碧玉較少見,印文為私章,雖喜歡但要價不斐,只能純欣賞。最後再度鑑賞前次見過那三件---帶灰沁戰國獸面佩,雕工細緻,原玉質佳白淨,但一邊帶灰沁質變,只好放棄。原本中意的宋白玉臥犬把件,玉質白淨溫潤,雕工細緻傳神,背脊拱起,骨節、肌理清晰可見,充份表現犬類溫馴的體態,在底部臥足處及右耳有金黃色巧沁,看造型有宋代風格。但當時已購老三彩翠玉巧雕九龍搶珠佩,加上要價不斐,當時並無意購買,所以並未詳加檢視,此次再度鑑賞,發現玉質較脆弱的背部及底部有細緻沁冰裂紋,部分皮殼包漿因把玩磨擦造成不一致情況,並非想像中完美,但以宋代玉器能有如此白淨溫潤玉質,及細緻傳神雕工,雖有不完美處一,仍屬少見精品,不過要價6位數,只好放棄。後來看上一件漢代白玉雕獸面紋月牙形佩,上手詳細檢視:


1.先看玉種:


        上手後手頭有重量感,再看玉色白淨,玉質通透溫潤,無任何雜質、白花及玉痕等瑕疵,為不錯的和闐水料材質。


2.再以放大鏡檢視工具痕跡,判斷新舊及年代:


        古法以砣輪分段線條連成,慢工出細活邊緣光滑;新件只見連續長線,快速切割邊緣有崩裂情形。


        檢視此件紋飾陰刻線條,雕工是細緻流暢,線條邊緣光滑,其曲線由短線條連成,由工具痕跡判斷應是古法砣輪雕琢,應是老件。


3.檢視皮殼,放大鏡觀察玉件表面:


        老件有製作拋光後凹凸高低的皮殼,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且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而新件只有明亮上蠟賊光,及同方向規則性拋光痕跡。


         此件有老件製作拋光後凹凸高低的皮殼,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濃厚包漿,且有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


4.造型及紋飾:


        月牙形佩兩面雕獸面紋,雕工相當細緻,特別眉毛及鬃法相當細微。玉佩寬3.92.40.5公分。


5.由玉的顏色:


          一般再白的玉,經歲月空氣中風化及把玩手汗沁,均會留下帶黃顏色。此件玉色相當白淨,既沒有傳世玉的帶黃汗沁,也沒有出土古玉會帶有的任何沁痕。若是漢印應是乾坑出土,才沒任何沁痕,相當罕見,若肉眼看可能誤認為新製品。於是提出質疑漢代白玉陪葬經兩千年,有可能出土如此白淨玉色玉質嗎?小謝表示不提正式考古出土漢玉有不乏其例,以其近二十年經手考靠來源經驗,就有不少此例。其實根據個人平日看漢玉書籍資料,的確不乏其例,印象中就有漢代白玉蟬,還是仙人奔馬玉飾,玉質白淨,表面沒有任何受蝕及沁色痕跡,看照片還會誤認為新製品。


 


整體評估:


         漢代白玉雕獸面紋月牙形佩,雕工相當細微精緻。玉質白淨沒任何雜質及瑕疵,而且乾坑出土沒任何沁痕,相當罕見,若肉眼看可能誤為新製品。詢問價位,覺得非常合理,決定收下。


 


         最後鑑賞漢代白玉瓦紐方印上手詳細檢視:


1.先看玉種:


        上手後手頭有重量感,再看玉色白淨,玉質通透溫潤,無任何雜質、白花及玉痕等瑕疵,為不錯的和闐水料材質。


2.再以放大鏡檢視工具痕跡,判斷新舊及年代:


         古法以砣輪分段線條連成,慢工出細活邊緣光滑;新件只見連續長線,快速切割邊緣有崩裂情形。


        檢視此件紋飾陰刻線條,雕工是細緻流暢,線條邊緣光滑,其曲線由短線條連成,由工具痕跡判斷應是古法砣輪雕琢,應是老件。


3.檢視皮殼,放大鏡觀察玉件表面:


         老件有製作拋光後凹凸高低的皮殼,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且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而新件只有明亮上蠟賊光,及同方向規則性拋光痕跡。


         此件有老件製作拋光後凹凸高低的皮殼,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濃厚包漿,且有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


4.造型及紋飾:


         瓦紐上陰刻交叉網紋及捲紋,雕工相當細微精緻,玉印相當小巧,印面長1.51.6紐通高1.3公分。陰刻印文無法辨讀---很像南盧”,曾在篆刻書籍見一漢鼻紐銅印印文為"南盧",但印文篆體不同。此玉印印文陰刻篆字,文字佈局嚴謹,筆劃琢磨仔細,筆道粗細一致,文字結構骨架強硬,轉彎處卻有婉通之感。但筆道起收處多作尖狀,而與漢玉印風格多方起方收有所不同。


         提出此點質疑,我在上次看過此印回來就作功課,查漢玉印書籍及上網查相關資料,專家均認為戰國玉印因屬工藝初期,印文陰刻較為簡陋深度較淺,以砣具琢磨後,留下筆道起收處多作尖狀工具痕跡。到漢代玉印,工藝純熟,陰刻字體較深,筆劃底部琢磨平整,最後會將筆道起收處砣具琢磨的尖狀工具痕跡,以較細砣具垂直琢磨成平起平收狀。小謝表示這是專家學者的推斷,在其經手幾件漢玉印,大多數是筆道起收處多作尖狀,只有少數是方平狀。我問是否方平狀的等級較高,所以較仔細琢磨成方平狀?他說根據其經驗並不一定,應該跟年代是否漢早期有關吧!我判斷漢玉印此種風格是慢慢形成,不是到漢代初期就馬上由尖狀轉變為方平狀,這一定有過渡期。此玉印陰刻印文以放大鏡檢視,陰刻字體較深,筆劃底部成V字形,表面琢磨平整,在筆道起收處是有以較細砣具垂直琢磨成平狀,但卻又未琢磨到尖端處,而留下尖狀痕跡,使得肉眼看起來是作尖狀。應是漢代早期的過渡期,才會同時留下垂直琢磨成平狀及筆端尖狀兩種兼具。


          一般出土漢玉印,均為未刻印文,玉質為較差的青玉,應為陪葬玉。但此印陰刻印文,且玉質白淨沒任何雜質及瑕疵,若是漢印應是死者生前喜愛的用印,死後陪葬。


5.由玉的顏色:


          一般再白的玉,經歲月空氣中風化及把玩手汗沁,均會留下帶黃顏色。此件玉色相當白淨,既沒有傳世玉的帶黃汗沁,也沒有出土古玉會帶有的任何沁痕。若是漢印應是乾坑出土,才沒任何沁痕,相當罕見,以肉眼看可能誤認為新製品。其實在上次看過此印回來就作功課,查漢玉印書籍及上網查相關資料,的確不乏其例有幾件漢代白玉印,可能玉質較佳不易沁入,加上乾坑出土,玉質非常白淨。


 


整體評估:


         此漢代白玉瓦紐方印,瓦紐上陰刻交叉網紋及捲紋,雕工相當細微精緻,印文陰刻篆字,文字佈局嚴謹,筆劃琢磨仔細,筆道粗細一致,文字結構骨架強硬,轉彎處卻有婉通之感。玉質白淨沒任何雜質及瑕疵,應是死者生前喜愛的用印,死後陪葬,而且乾坑出土沒任何沁痕,相當罕見,若肉眼看可能誤為新製品。


         根據資料高古玉印傳世相當少約五百餘,其中漢代最多,戰國次之,個別為秦代。這個數字僅占同期傳世璽印總數的百分之一強。漢代的精品玉印中尚間或一見,當年漢玉印的主人社會地位比高。其中漢玉印以鼻紐印又稱覆斗印為多見,此印紐為瓦紐較為少見,且瓦紐在與印台交接處還雕出溝槽相當考究。中國古代玉印在印上雕有紋飾者本已少見,此件漢玉印在瓦紐上陰刻交叉網紋及捲紋紋飾更屬罕見,且此玉印先天用料佳,雕工細,後天入土整體保存完好,實為難得一見的珍品。但此漢玉印要價不斐,要價比此次玉市文物之旅所購那件清白玉雕龍龜鈕方印足足14倍。高古漢玉雖非我收藏專題,但此漢玉印實為可遇不可求的精品,若以收藏精品觀點,應列入收藏。於是提出與漢代白玉雕獸面紋月牙形佩,兩件一起帶依慣例7折議價,小謝表示當初認為此漢玉印不是您的菜,應不會買,所以已開較低價位,若7折就虧本,漢代白玉雕獸面紋月牙形佩就算7折沒問題,這件漢玉印只能少算1萬,最後我就議價以折衷價8折成交,足足為清白玉雕龍龜鈕方印的11倍代價。但清白玉方印有錢隨時還可以找到,此漢玉印精品,可遇不可求,一旦遇上還是要咬緊牙關狠心下手。個人收藏理念,同樣款項買十件一般等級的文物,不如買一件等級高的精品、絕品。個人收藏玉印近30年計60餘件,多為清代,僅有幾件元印,此件漢玉印入藏,將為個人玉印收藏增添不少光彩,也讓玉印收藏項目向前推進一大步到戰漢年代。


   


         這也是個人在老莊講古---如何收藏文物我個人的淺見系列七、收藏應有頂尖貨。所述:


       


         收藏有一定的數量是第一步,但接著要進一步有頂尖的精品。牡丹需要綠葉陪襯,但主體還是要看牡丹花。譬如收藏線裝書,無論您收藏的量有多大,最終人們還是要看您有沒有宋版書?有幾本明版書?這就是一批專題藏品的頂尖貨。


 


        幾年前看過一場鼻煙壺個展,由一位收藏三十餘年的骨董民藝收藏家,一口氣提供近300支鼻煙壺參展,但看完一圈後,卻完全沒有任何印象,原因是雖然全部是老件,但都是當時一般販夫走卒所實用的鼻煙壺,應屬民藝品。在其中找不到一件中上的等級,更不用說精品。如此光憑數量取勝又有何用,到不如把這些錢,改買幾件精緻的鼻煙壺,比較不占空間,而且才有增值空間。


 


        收藏的頂尖貨,就如同金字塔,光有數量只能堆起底座,惟有精品才能放在頂尖上放出亮光。


 


         收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步登天,都是從少到多。但到一定數量後,就會遇到瓶頸,再想前進一步都很困難。有了一定數量後,該有的都有了,普通的東西已提不起興趣,在文物市場能入眼的越來越少,想買件自己沒有的,或是比較好的已相當不容易,這就是您的收藏夠了,您的鑒識眼力提升了。


 


         一旦遇上一件心動的精品,一問價格高的驚人,這時候就陷入兩難。買吧!太貴了,錢從那裏來;不買吧!難割捨,真會睡不著。這時最好不要放棄,凡是精品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只要失之交臂,將會終生難求,許多老收藏都有這樣的遺憾。收藏像登高山,最後幾米路最難攀登,您要付出代價可能是以往的十倍、百倍,一旦您登上峰頂,就會一覽眾山小。


 


         大概約20年前,看到一對清中期牙雕臂擱就有這種經驗,當時眼睛發亮,仔細查看,雕工一流,細緻流暢又傳神,品相完美,年代開門清中期,單支已少見,竟然是圖案方向相反的一對,實屬罕見,可遇不可求精品。但一問價位,當然當場嚇倒,要價足足要當時的一年薪水。手上沒有那麼子彈,那麼一大筆又不能向以前一樣,開口跟老婆大人借,以後再慢慢還。但機會不再,不買可能馬上被買走。錢從那裏來?腦海裏一動,手上有一對民初張志魚微雕前後出師表圖文象牙大印章,以及較後收到的清末於碩微雕三顧茅廬圖象牙筆筒,當初秀給具財力同好觀賞時,對方非常喜歡,一再要求加一成割愛給他。因當初剛收,且認為是精品,當然不讓。不過已經過幾年了,不知道是否還要?


 


        於是要求賣家先替我保留一天,讓我回去考慮及籌錢,第二天再給答案。取得其同意後,趕回家裏找出對方電話號碼,但怕問了結果對方不想要了,或對方還要但知道我急需錢故意再殺價,該怎麼開口?於是硬著頭皮打電話,不著痕跡的寒喧,再趁機試探其是否還有意收藏?答案是肯定的,但價錢要原購買價,於是要求開即期支票成交。立即拿貨趕到他家,換取支票,當日下午馬上送給賣家,零頭部分說好翌日再給,就把這對臂擱拿回暗爽了。


 


         檢討此事,當初讓出兩對清末民初名家微雕象牙,是否比較值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微雕作品雖然也是精品,但年代僅百年左右,有錢應可以再找到;反觀牙雕臂擱,年代200年,足足多一倍,其立體雕刻,技術水準較難,所花時間較多,單支已少見,相反的一對,在製作當時已少,流傳於世更屬罕見,為可遇不可求。此對牙雕臂擱曾由梁兄帶往研究所,供劉良佑教授及班上研究生品鑒,曾擔任故宮研究員的劉教授,讚不絕口,表示連藏品豐富的故宮也沒見過有一對的,以此年代及刻工,如單支即可列為精品,但此為一對不能稱精品,應該列為絕品


 


        收藏要有專題,有了專題還要有一定的數量有了數量,還要有精品、絕品,這是入收藏之門的要義所在。遇到精品、絕品,一定要當機立斷,狠下心來下手,否則他日將徒留傷悲!不可不慎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