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8乾隆戊寅(1758)周顥款(1685-1773)白壽山雕辟邪鈕方印







 


(翻轉印文-開卷一樂)


 


(鈐印-開卷一樂)


 


2-269癸巳(1833)龍石款(楊澥1781-1850)黑高山凍雕辟邪鈕方印









 


(翻轉印文-仁者壽)



 


(鈐印-仁者壽)


 


3-270次閑款(趙之琛1781-1852)黃壽山雕辟邪鈕方印







 


(翻轉印文-長相思)


 


 (鈐印-長相思)


 


4-271丁亥(1825)序伯款(程庭鷺1796-1858)黃高山凍平頂雕山水圖方印





 


(翻轉印文-菰月蘋風逗葛裳)


 


(鈐印-菰月蘋風逗葛裳)


 


 


 


5-272粟夫款(嚴坤-嘉道年間)葉尾紫雕彌勒佛鈕方印








 


(翻轉印文-小丁不老)


 


 


(鈐印-小丁不老)


 


 


 


6-273丁巳(1857)白雲山樵款(吳大澂1835-1909)黃芙蓉雕辟邪鈕方印








 


(翻轉印文-處平守靜)


 


 


(鈐印-處平守靜)


 


 


 


7-274星州款(徐新周1853-1925)黃壽山雕辟邪鈕方印








 


 


(翻轉印文-信手塗鴉)


 


 


 


(鈐印-信手塗鴉)


 


 


 


 


8-275乙卯(1915)王福盦款(1880-1960)黑高山凍雕辟邪鈕方印







 


 


(翻轉印文-且隨緣)


 


 


(鈐印-且隨緣)


 


 


 


 


9-276己未(1919)吳藏款(吳涵1876-1927)紅花芙蓉雕螭鈕方印






 


(翻轉印文-無案牘之勞形)


 


 (鈐印-無案牘之勞形)


 


 


 


 


10-277乙亥(1935)童大年款(1874-1955) 紅花芙蓉雕雙螭鈕方印







 



 


(翻轉印文-心跡雙清)


 


 


 


(鈐印-心跡雙清)


 


 


 


11-278丁亥(1947)葉舟款(葉銘1866-1948)善伯雕辟邪鈕方印








 


(翻轉印文-春在欄杆咫尺)


 


 


(鈐印-春在欄杆咫尺)


 


 


 


12-279唐醉石款(1886-1969)紅花芙蓉雕螭鈕隨形印



 


 


(翻轉印文-如雲)



 


 (鈐印-如雲)


 


 


 


13-280頓立夫款(1908-1988)高山硃砂雕辟邪鈕方印







 



 


(翻轉印文-清泉山石)


 


 


 


(鈐印-清泉山石)


 



15-192.在玉市同一賣家所購得的幾件老印石篆刻的收藏經過(99.12.11-12)


       二十多年前收藏初期,我的藏品均來自熟識骨董店,後來光華玉市成立後,我的收藏很多來自玉市。當年開放兩岸交流後,臺灣景氣熱絡,大陸單幫客帶大量文物來台,最大集散地就是光華玉市。那時候滿地都是古文物,老木雕、老佛像、老銅爐,那裏有新仿品。您要在意的是其等級、品項及價格。


 


     今非昔比,近年來因台灣經濟景氣相對比大陸差,大陸古文物市場蓬勃發展,如同20幾年前的台灣錢淹腳目時代,原來的單幫客已無法從大陸進貨到台灣來賣,反而反向操作,由台灣找貨到大陸販售,許多認識的台灣骨董業者也紛紛到上海、北京及廈門開店。原來是臺灣最早的最大的中國古文物市集光華玉市也已沒落,成為專營仿古的大陸澳客聚集地,要找老件已不易。十幾年前每個月會專程北上去尋寶,到現在一年也難得去一趟,距上次九月初北上文物之旅是隔三個多月,因已無淘寶動力,懶得再專程北上尋寶。


 


     幾天前老婆大人說現在台北市辦花卉博覽會,來自國外及大陸的遊客都專程前往參觀,只住中部實在有必要前往欣賞,於是連繫女兒決定北上臨時訂了房間,週六一大早開車出發,不到11點就到了台北。老婆及子女去參觀花卉博覽會,我則分道揚鑣殺到光華玉市文物之旅。因為有了以前經驗,特別晚一點去,發現還是一樣蕭條,到十一點多擺設率還不到一半,原先熟悉的那些賣老件的攤位賣家大多不見蹤影,只有少數仍堅守崗位,幾乎成了全是賣不開門仿古文物的大陸澳門客聚集地,來逛的買家則更稀落,20幾年來看到其從摩肩擦踵到門可羅雀,讓人不甚唏噓!還好我熟識的專賣文房雜項的陳先生還在,還挑選買到此行最大的收穫---十幾件印石篆刻,算是不虛此行。    


    


     下午又到建國玉市一逛,情況則是天壤之別,已改成封閉冷氣開放,讓逛玉市環境清涼,不再像以往熱氣全身不舒服。其擺設率是滿檔,來逛的買家也是摩肩接踵。不過逛了一圈,還是令人失望!建國玉市原先賣雜項本來就少,是正常現象,但既然是玉市,除了賣翠玉珠寶飾品外,總該有一些內行貨---古玉。在玉市我從不敢奢望可以看到高等級古玉,我對古玉要求等級並不算高,若是入清老件,玉質是和闐料,沒有白花、玉痕及損傷等瑕疵,雕工還可以,至於顏色偏青白或灰白都可以接受,當然最重要的價位要內行的批發價,而不是收藏價位。逛了一圈,沒有我要的高檔品是正常的,但竟然沒有找到符合我的最低要求的玉器,能讓我拿起來上手,更甭說下手購買。倒是有幾攤後期來設攤的雜項骨董店業者,因臺灣景氣差,店面門可羅雀等無鳥,乾脆到玉市擺攤,找尋新客源。所擺出都是開門老件,不過大部分是等級較低的貨色,連拿起來上手看都懶得。偶爾難得見到一、兩件中上等級文物,上手檢視後一問價位,都是收藏價,只能放棄議價,全場只在一開店業者攤位看上一件清中晚期無款竹雕陷地雕白菜中型筆筒,但開價竟然要十幾萬!逛了一圈,空手而回。


 


      此次賣我印石篆刻的賣家陳先生,是在十幾年前在光華玉市中期認識,陳先生是來自大陸單幫客,兄弟倆輪流回大陸找貨,另一人就留下在玉市擺攤,是少數親自往大陸鄉下找貨的業者。早期賣的是老的文物,不過大部分是屬古民藝品,或等級較普通的骨董,偶爾可以找到物超所值的中等級骨董。陳先生兄弟倆四十幾歲,可能因文革影響,文化水準只識字,對於有落款文物從來就不去查其名頭資料,也從來也沒有聽其介紹那件是名家作品,總是抱著進價多少加合理利潤要賣多少。兄弟倆為人隨和,開價實在,認識十幾年來,每次玉市文物之旅,都會到他攤位看貨,多少買些品相還可以的老件文房小品,不過均是物超所值的普通等級,偶而是可找到小名家中等文物,難得看到較精文物。


 


     此次到其攤位已有一位熟客在挑印石,又碰巧他本週四才從大陸進貨回來,貨品剛上架,有一些老的文房小品可供挑選。不過發現其攤位上擺放的,已逐漸被新仿古品所代替,銅爐部分都是現代新仿品,木雕文物及竹雕部分筆筒、臂擱、香筒也幾乎都是新仿品。倒是印石篆刻部分還有不少老件,此次其所進印石又較之前的多甚多,外面擺放占滿一個桌面有五、六十件之多。問其是否還有石質較佳、印鈕雕工較好印石放在裏面?他表示已全擺放在桌上。等到此熟客挑完結帳離開後,他表示這熟客只買一千多等級印石,不可能接受較高價位印石,所以事前告訴他沒有其他貨色了。因他在場不敢拿出來讓我看。說著就從裏面逐次掏出有附錦盒的較精價位較高的十幾件印石。經詢問此次大部分為到大陸大城市周邊鄉鎮向藏家直接進貨,其中幾件開價較高、石質較佳、印鈕雕工較好的是一教授藏家所釋出。光初步逐一過濾看一遍後挑出還可以的印石,先擱一邊,就花了一個多小時,讓人眼花撩亂。看從裏面掏出有附錦盒的雖然石質較佳、印鈕雕工較好,但反而落款是小家或名不見經傳,價位卻高幾倍就不足取。反而擺放外面的有些石質較差、印鈕雕工較差,是名家落款,但真偽夾雜,是否有遺珠就需要仔細分辨?於是先辨認為老件印石,再看是否為名家落款及評估其邊款的雕工是否流暢俐落?印文的佈局章法、筆法、刀法有無名家格?再考慮影響收藏價值的其他各項條件----是否為閒章、外表品相、印鈕雕工好壞及石質優劣等,逐一檢視挑選出8件印石。再逐一詢問其價位,於是按慣例購少數8折價,大量價一起議價7.5折成交。結帳完他表示不知道今天您會來,家裡還有十幾方印石沒有帶來,若明天還來玉市再帶來讓您看,於是約定翌日看貨。晚上與老婆會合後,她表示花卉博覽會展場太多太廣,只走馬看花匆匆看過幾個展場,我趁機表示花卉博覽會這類大型國際性展覽在台灣難得一見,不如明天妳們再去看,我再到玉市逛逛,因為部分攤主不同人。於是(99.12. 12)週日上午再度先前往光華玉市,到陳先生攤位又從剛帶來的十幾件印石中挑選了5件,一起議價7折成交。


    


     個人向來主張所收藏文物,應將後天所加上任何污垢去除,恢復原先製作時狀態。是為了健康衛生考量,也是能回歸欣賞到原先的雕工紋飾,也能看清文物先天及後天的瑕疵,以及是否作舊或修補?


     在收藏印石篆刻過程中,需要印文鈐印出來,才能看到正面印文風格與內容,但老印章印文常因長年累積印泥,造成鈐印模糊不清情形。另外在檢視印文的刀法,以及檢視印泥是否油沁入印章內?和印面雕刻線條邊緣是否有因長期使用磨頓情形?來判斷有無老印自然使用及風化現象,也常因被印泥污垢所掩蓋。


     在去除印石印文篆刻的污垢實務中,常遇到無法去除印泥污垢難題,使用較中性清潔劑沒用,又不敢使用太堅硬的工具,怕傷到石質,而且對於在印文雕刻深處印泥污垢常束手無策。使用強酸或強鹼浸泡,又怕傷到印石表面皮壳及包漿。以前我都是以削尖的竹籤沾穩潔清潔劑,慢慢逐一清除,但速度相當慢,而且深處頑垢還是無法完全清除乾淨。


     試過了市面所售清潔劑,後來發現老婆大人用來清洗廁所馬筒及瓷磚的---“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最有效,將其噴在印面上,等幾分鐘後,再以牙刷來回刷掉,連陳年的印泥污垢也能去除乾淨。若遇到上百年陳年累積的印泥,則以牙籤沾此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逐一加以剔除。特別提供此秘方給愛好印石篆刻的同好經驗分享,值得一試。


    


      回來後逐一鈐印在印譜上作記錄及另一份空白宣紙上。整理清洗乾淨後,取出所有印譜書籍,並上網找有關落款的篆刻家生平資料,筆記在印譜鈐印旁,及註記在另一份鈐印紙上附在錦盒內當資料。此次邊款落款全部找到篆刻家,印文全部譯出。再逐一拍攝照片存檔,並傳至部落格相簿供同好參考觀賞。這整個程序,竟整整花了兩天工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