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子白(張濤)款高浮雕赤壁圖小筆筒(詩筒)


 




















 




 



15-58.一件清中期子白(張濤)款高浮雕赤壁圖小筆筒(詩筒)的收藏(98.12.12)


 


          認識阿水已十幾年,他是大陸單幫客,原住福建,後來到台中依親落地生根,聽說為了拿到身分證,還去當了國民兵。他初期進紫砂壺及字畫在玉市賣,我是在台中市公園路玉市認識,向他買進一些早期壺及近代書畫。後來他慢慢轉型變為古玉及竹木雜項專業賣家,在目前玉市業者中是少數能拿出高檔雜項的賣家。


 


          阿水為人實在,個性爽朗,天生好客,是少數在玉市攤位泡茶供同好享用的業者,縱然來客已多時不曾購買,他仍然是笑臉迎接,如同接待朋友般,以好茶招待,讓來客不會有絲毫壓力,因此熟識的同好包括我在逛玉市時,均把他當歇腳點,如那一天他有事未去開張,同好都會悵然若失!在我其間交往中,個人覺得阿水在骨董業界進貨很開門,開價公道,為人又實在,是值得信賴的骨董商。


 


         阿水為人隨和實在,口風緊有信用,因此能獲得許多交往的藏家信賴,願意將手中藏品讓他挑選去市場脫手。這種信賴在現今不景氣的骨董市場中是非常重要的,若每件文物都要買斷方式進貨,那資金壓力很大,能進得的貨將很有限,因此阿水在目前玉市業者中是少數貨源源源不斷,而且能拿出高檔雜項的賣家。


 


         阿水有一個老收藏客戶,早年開畫廊就開始收藏骨董文物,主攻印石篆刻,子女都留學移民美國,現在只留下一對老夫妻在台中住,相當寂寞。阿水因賣其文物而結識,平日到他家噓寒問暖,送好茶給他泡,陪伴閒聊,深獲其信任。多年前老人家表示年歲已大,子女都對骨董沒興趣,想在有生之年把它處理掉,希望他能提供協助。於是決定採分散逐步釋出,每次由阿水拿幾件去玉市找買家。我得知後,約定以後每週帶幾件,由我先看貨購買後,不中意再拿給其他人看。如此從六年前每次帶五件挑二、三件,到三件挑一、二件,到去年初只帶一件,至去年五月終告已無貨。總計五年來,共收進二百餘件印石篆刻。


 


         經詢問此老藏家雖以印石篆刻為主,但仍藏有一些文房竹木雕雜項,於是其間要求阿水請老先生釋出我有濃厚興趣得竹雕文物。多年來陸續收了以下幾件清中早期竹雕筆筒:


吳之璠款竹透雕張遷泛槎圖筆筒


清芷岩款竹陰刻竹石菊花圖小筆筒


清杜書紳款浮雕廬陵夜讀圖筆筒


清竹汀居士(錢大昕)款浮雕福鹿壽圖筆筒


清竹浮雕赤壁泛舟圖筆筒


清竹高浮雕迎駕圖筆筒


清竹根雕一路()清廉()水盂


        後來又陸續帶來沉香及紫檀圓雕作品,但沉香本身就屬高貴材質,價格當然高昂,且雕工因材質限制較古拙無法細緻,紫檀圓雕雖能雕刻細緻,但我收藏主要又在文房用品,因此都未曾購買過。最近帶來一件子白款高浮雕赤壁圖小筆筒,上手經詳加檢視:


1.看表面皮殼及包漿


        老件包漿的光澤,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皮殼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新仿是拋光上蠟的賊光,以放大鏡看新件表面是同方向打磨拋光規則性痕跡。


      此件有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皮殼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2.看表面色澤


         未上漆的老件表面色澤淺黃、棕黃、棕紅、褐紅色,其形成為當初染色防腐處理,再加百年以上把玩摩挲,就像日常生活中竹椅、竹習器物,因長久使用所呈現自然色澤及光澤,在常磨擦與死角間會形成濃淡之分,且中間有的過渡色。老竹雕表面色澤會比凹陷部分深。


         新仿的是新染上,顯得不自然,色澤一致,無濃淡之分,更無過渡色。這些上漆作舊新仿品以及舊上漆的老竹雕,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


         竹雕一般年代越久色澤越深,明末---褐紅、清初---棕紅、青中---棕黃、清末---淺棕黃


此件表面色澤棕紅,色澤老化自然,並未上漆,由棕紅色皮判斷應為清中早期年代。


 3.以手摸撫雕刻表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會磨掉稜角,變得柔順,不礙手。新仿竹雕摸過會扎手。此件表面柔順不礙手。


4.看雕刻凹處所留污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在雕刻凹處會日積月累留下污垢,此污垢相當結實,以針挑也不易去除。


      新品當然無此污垢,有的會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但此掩蓋噴洒碧麗珠後,以牙刷刷過很容易去除。


         此件表面肉眼雖然品相極為乾淨,但以放大鏡觀察雕刻深處可見陳年自然汙垢堆積情形。


5.看竹雕斷面


     老件竹雕,因竹絲硬度密度比竹肉大,經上百年以上風化,熱漲冷縮及濕度變化,竹肉收縮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越久落差越大,竹絲的突出點晶瑩半透明如琥珀色。老竹雕筆筒及臂擱斷面,可能被污垢所掩蓋,但常磨擦處會露胎可供研判。


      新仿竹雕斷面無污垢,未受長期風化,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在同一平面,並無突出情形,竹絲的斷面的點顏色較淺,沒有晶瑩半透明感。


         此件以放大鏡觀察筆筒上下斷面,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竹絲的突出點晶瑩半透明如瑿珀色,有稍微破裂情形。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根據以上竹絲斷面風化情況,應有清中早期年代。


6.看雕刻凹面


       老件竹雕雕刻凹面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外露的側面竹絲會較浮出,竹肉會收縮成條狀溝槽。


        新品雕刻凹面將染料清除後,其顏色變淺淡,無包漿 ,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平,外露的側面竹絲與竹肉平。


        此件竹雕雕刻凹面以放大鏡觀察,符合以上老件竹雕特徵。


7.看構圖


人物圖,明末清初以近景為構圖中心,人物佔畫面較大,可清晰看到人物表情,及身後枝葉細緻刻劃。清中期以後,只見人形。


常見的清中晚期---乾隆嘉道年間的赤壁泛舟構圖,泛舟圖較小,只見人形。此件筆筒泛舟圖相較較大些,可見人物五官表情,判斷其年代應比清中晚期早,為清中早期---雍正乾隆早期。


8.看技法


雕刻技法年代越久越深,年代越近有越淺趨勢。


透雕---明末清初


高浮雕---明末清初


陷地雕---盛行清初至清中


淺浮雕及薄地陽文---明末清初


深雕---清中期


淺雕---清中晚


毛雕---清末


此件雕刻深度比常見的清中晚期---乾隆嘉道年間的赤壁泛舟明顯較深,判斷其年代應比清中晚期早,為清中早期---雍正乾隆早期。


 9.落款:


舊刻款式其雕刻部分顏色與表面一致,若積有污垢是相當結實,以針挑也不易去除。


         新加刻款式其雕刻凹處顏色與表面不一致,會較淺,新加刻當然無此污垢,有的會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但此掩蓋噴洒碧麗珠後,以牙刷刷過很容易去除。


 以放大鏡觀察此件落款,其雕刻部分顏色與表面一致,在死角有留下自然汙垢,應為原刻款。


一般竹雕落款多數為題名及製作年代和作者,少數為文人兼竹人則加刻詩文,也有部分更簡單未題名及落年代,只落作者款。像此件僅落印款者,則相當少見。


 


由以上綜合判斷此筆筒,其製作年代約在清中早期,所浮雕赤壁泛舟之人物,近景岩石及遠景岩壁皴法部分,整體雕工細緻,流暢傳神,算中上等級竹雕,若要價合理,則可考慮內納入收藏。


          經詢問後開價要近6萬元,以清中期雕工中上等級的無款竹雕小筆筒,在大陸拍賣是有人民幣2-3萬行情,但在台灣現貨市場卻只有3-4萬台幣行情,此價若非名家無疑過高。所以詢問其是否名家?他表示還沒查。此印款雖為原刻款,但所落子白,則個人收藏竹雕文物20餘年,完全沒有印象,絕不會是大家或中家,最多僅是查得到的小家,因此僅能以無款作品來購買。其開價與所認知的行情價差近一半,因此不予議價,告知其不妨先試賣看看,我回去再找看看能否找到子白出處?後來找到---張濤,清篆刻家,生卒不詳,字青田,號子白,浙江嘉興人。能篆刻,尤精刻竹。閑點染花卉,亦多韻致。果然如所料為連生卒都不詳的小家。經過一陣子周六見面,阿水也表示找到其出處,因係小家且為小筆筒要價不低,找不到下手,我表示能接受的價位,當然要比照無款作品購買,才能物超 所值,阿水同意調降,但我表示此筆筒雕工算不錯,年代也開門清中期,但是小品賣不了高價,雖找得到出處但只是小家,在我近兩百件竹雕文物只能列為中等,屬於可有可無,要我再花大筆錢購入並沒有意願。阿水表示有藏家要銅爐,提議讓我挑選幾件等級較普通的銅爐,由他賣出後再折抵,本周六阿水主動提議乾脆直接折抵,是否賣得掉由他自理,於是經協商由其補部分差價成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