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259丁丑陳維崧款(16251682)紅花芙蓉雕雙螭鈕方印






 


(翻轉印文-但視其字知其人)


 


2. 260坤皋款(鞠履厚1734-1786)黃高山凍素方印




 


(翻轉印文-人生繫時命安得無苦樂)



 


3. 261乾隆癸巳(1773) 奚岡款(17461803)葉尾紫雕螭鈕長方印





 


(翻轉印文-豪氣未除)


 


4. 262乾隆甲午(1774) 禹懷款(張錫珪)紅花芙蓉雕雙螭鈕方印





 


(翻轉印文-天授懶難醫)


 


5. 263(1864) 徐三庚款(1826--1890)紅花芙蓉雕螭鈕方印





 


(翻轉印文-終日無鄙言)


 


6.264老缶款(吳昌碩1844--1927)葉尾紫雕異獸鈕長方印




 



(翻轉印文-鶴壽)




 


7. 265牧甫款(黃士陵18491908)黃高山凍雕辟邪鈕長方印








 


(翻轉印文-智者不言)


 


8.266鄭文焯款(1856-1918)芙蓉雕瓦鈕長方印


 


(翻轉印文-懷古)

 


9. 267二仲款(丁尚瘐1865-1935)黃壽山巧雕黑辟邪鈕方印







 


(翻轉印文-天寒遠山淨)



 



15-152.在玉市同一賣家所購得的幾件老印石篆刻的收藏經過(99.9.4)


          幾天前老婆大人說女兒今年上大學當新鮮人,以後全家一起出遊機會更少,不如趁著她新生蛻變營之前北上一遊。於是臨時決定北上訂了房間。沒想到臨行前兩天一口氣來了三個颱風干擾,還好有驚無險未曾登陸。於是週六一大早開車出發,不到11點就到了台北。老婆及子女按慣例去淡水旅遊,我則分道揚鑣殺到光華玉市文物之旅。因為有了以前經驗,特別晚一點去,發現更為蕭條,到十一點多擺設率還不到一半,原先熟悉的那些賣老件的攤位賣家大多不見蹤影,只有少數仍堅守崗位,幾乎成了全是賣不開門仿古文物的大陸澳門客聚集地,來逛的買家則更稀落,20幾年來看到其從摩肩擦踵到門可羅雀,讓人不甚唏噓!還好我熟識的專賣文房雜項的陳先生還在,還挑選買到此行最大的收穫---幾件印石篆刻,算是不虛此行。    


    


     後來又到建國玉市一逛,情況則是天壤之別,發現竟然已改成封閉冷氣開放,讓逛玉市環境清涼,不再像以往熱氣全身不舒服。其擺設率是滿檔,來逛的買家也是摩肩接踵。不過逛了一圈,還是令人失望!建國玉市原先賣雜項本來就少,是正常現象,但既然是玉市,除了賣翠玉珠寶飾品外,總該有一些內行貨---古玉。在玉市我從不敢奢望可以看到高等級古玉,我對古玉要求等級並不算高,若是入清老件,玉質是和闐料,沒有白花、玉痕及損傷等瑕疵,雕工還可以,至於顏色偏青白或灰白都可以接受,當然最重要的價位要內行的批發價,而不是收藏價位。逛了一圈,沒有我要的高檔品是正常的,但竟然沒有找到符合我的最低要求的玉器,能讓我拿起來上手,更甭說下手購買。倒是有幾攤後期來設攤的雜項骨董店業者,因臺灣景氣差,店面門可羅雀等無鳥,乾脆到玉市擺攤,找尋新客源。所擺出都是開門老件,不過大部分是等級較低的貨色,連拿起來上手看都懶得。偶爾難得見到一、兩件中上等級文物,上手檢視後一問價位,都是收藏價,只能放棄議價,逛了一圈,空手而回。


 


      此次賣我印石篆刻的賣家陳先生,是在十幾年前在光華玉市中期認識,陳先生是來自大陸單幫客,兄弟倆輪流回大陸找貨,另一人就留下在玉市擺攤,是少數親自往大陸鄉下找貨的業者。早期賣的是老的文物,不過大部分是屬古民藝品,或等級較普通的骨董,偶爾可以找到物超所值的中等級骨董。陳先生兄弟倆四十幾歲,可能因文革影響,文化水準只識字,對於有落款文物從來就不去查其名頭資料,也從來也沒有聽其介紹那件是名家作品,總是抱著進價多少加合理利潤要賣多少。兄弟倆為人隨和,開價實在,認識十幾年來,每次玉市文物之旅,都會到他攤位看貨,多少買些品相還可以的老件文房小品,不過均是物超所值的普通等級,偶而是可找到小名家中等文物,難得看到較精文物。


 


     此次又碰巧他本週四才從大陸進貨回來,貨品剛上架,有一些老的文房小品可供挑選。不過發現其攤位上擺放的,已逐漸被新仿古品所代替,銅爐部分都是現代新仿品,木雕文物及竹雕部分筆筒、臂擱、香筒也幾乎都是新仿品。倒是印石篆刻部分還有不少老件,此次其所進印石較之前的多甚多,包括從裏面逐次掏出有附錦盒的較精價位較高的有二十幾件,外面擺放則有四、五十件之多。而且部分印材石質及印鈕雕工都較之前好。經詢問此次大部分為到大陸大城市周邊鄉鎮向藏家直接進貨,其中幾件開價較高、石質較佳、印鈕雕工較好的是一教授藏家所釋出。光初步逐一過濾看一遍後挑出還可以的印石,就花了一個多小時,讓人眼花撩亂。先看從裏面掏出有附錦盒的雖然石質較佳、印鈕雕工較好,但反而落款是小家或名不見經傳,價位卻高幾倍就不足取。反而擺放外面的有些石質較差、印鈕雕工較差,是名家落款,但真偽夾雜,是否有遺珠就需要仔細分辨。於是先辨認為老件印石,再看是否為名家落款及評估其邊款的雕工是否流暢俐落?印文的佈局章法、筆法、刀法有無名家格?再考慮影響收藏價值的其他各項條件----是否為閒章、外表品相、印鈕雕工好壞及石質優劣等,逐一檢視挑選出9件印石。再逐一詢問其價位,於是按慣例購少數8折價,大量價一起議價7折成交。


 


     回來後逐一鈐印在印譜上作記錄及另一份空白紙上。整理清洗乾淨後,取出所有印譜書籍,並上網找有關落款的篆刻家資料,筆記在印譜鈐印旁,及註記在另一份鈐印紙上附在錦盒內。此次邊款落款全部找到篆刻家,印文全部譯出。


 


     僅一件259丁丑(1637)陳維崧款(16251682)紅花芙蓉雕雙螭鈕方印有所疑問?


     陳維崧生卒(16251682),丁丑為(1637)13歲即刻此印,似乎不可能。但根據記載---陳維崧天才絕豔,十歲,代大父撰。比長,侍父側,每名流宴集,援筆作序記,千言立就,瑰瑋無比。因找不到其所留下印文,無法加上比對。其雕雙螭鈕風格及印石風化情況,應有到清中早期。到底是假冒名家款的山寨版?還是另有一清篆刻家其名或字也叫維崧?或者真是天縱英才的陳維崧在13歲所刻?就教於篆刻同好,不吝指點!


 


1.259丁丑陳維崧款(16251682)紅花芙蓉雕雙螭鈕方印(翻轉印文-但視其字知其人)


      陳維崧(16251682),字其年,號迦陵,江南宜興(今屬江蘇)人。陳維崧天才絕豔,十歲,代大父撰。比長,侍父側,每名流宴集,援筆作序記,千言立就,瑰瑋無比;吳偉業曾譽之為江左鳳凰。明亡時,維菘20歲,入清後隨補為諸生,但久之不遇,身世飄零,游食四方,窮困潦倒。自己寫詩自嘲:風打孤鴻浪打鷗,四十揚州,五十蘇州。嘗由板扁汴入都,與朱彝尊合刻一稿,名朱陳村詞,流傳至禁中,蒙賜問,時以為榮。逾五十,始舉鴻博,授檢討,修明史。在館四年,病卒。


     陳維崧才情雄富,品性真率誠摯,交遊遍南北。詩古文造詣皆深,駢文稱大家,而尤以詞雄稱一世,為清初陽羨詞派旗幟。


 


2. 260坤皋款(鞠履厚1734-1786)黃高山凍素方印(翻轉印文-人生繫時命安得無苦樂)


      鞠履厚(1734-1786)字坤皋,號樵霞,別署一草主人,齋名留耕堂,上海松江人,鞠氏一生博雅好古,工詩文,擅印學,精篆刻,曾師從王睿章(曾麓),又得內表兄王玉如(聲振)指授。所作工整秀雅,清新古樸,乾隆四十一年(1776)輯自刻印成《坤皋鐵筆》一卷,之後又輯《坤皋鐵筆餘集》一卷。此外尚匯集補刻王玉如刻印成《研山印草》一卷,撰有《印文考略》一卷。


 


3. 261乾隆癸巳(1773) 奚岡款(17461803)葉尾紫雕螭鈕長方印(翻轉印文-豪氣未除)


 


     奚岡(17461803)又作奚九,初名鋼,字純章,後字鐵生,號蒙泉、蘿庵,別號奚道人、散木居士、冬花庵主等,錢塘人。祖籍安徽歙縣,從小隨父親寓居錢塘。清代著名篆刻家和畫家。奚岡工于書法,行書、草書、篆書無一不精。   


    奚岡藝術成就最大的是篆刻和繪畫。在篆刻上,他宗法秦漢古印,推崇丁敬,筆法拙中求放,佈局善變,古樸雄健,並善用切刀,開創了浙派篆刻陽剛之風。奚岡是浙派印人的重要代表人之一,他與丁敬、蔣仁、黃易齊名,號稱為“西冷四家”。此後,陳豫鐘、陳鴻壽、趙之琛、錢松等人相繼崛起,合稱“西冷八家”。奚岡在繪畫上也有很高造詣,堪稱名重一時。


 


 


4. 262乾隆甲午(1774) 禹懷款(張錫珪)紅花芙蓉雕雙螭鈕方印(翻轉印文-天授懶難醫)


 


      張錫珪,約活動於清乾隆年間。字禹懷、雨槐、雨亭,號遜雪。江蘇吳江震澤人。秉性剛傲。致力六書,探本溯源,頗具功力。工詩文,能書法。印作初學顧苓、陳炳心,後於蘇州盡觀文氏家藏先世印作,手摹心追,幾忘寢食,技藝大進,為時人所重。癡嗜漢印,得見必傾囊購之,不可得者,必借歸摹錄,日久成冊,朝夕研習。存世有《印體便覽》、《雨亭繆篆》。


 


5. 263(1864) 徐三庚款(1826--1890)紅花芙蓉雕螭鈕方印(翻轉印文-終日無鄙言)


 


       徐三庚(1826--1890),浙江上虞人,遊寓各地。字辛穀,號井罍、袖海、金罍、詵郭、餘糧生、大橫、褎海、金罍道士、金罍道人、金罍山民、薦木道士、老辛庚、井畾、袖海父、上于父、翯然散人、老褎,齋堂為似魚室。善摹刻金石文字。工書法,篆取天發神纖碑;隸書合漢諸碑之長,自成面目。精篆刻,早期宗浙派陳鴻壽、趙之琛之法;中年時變化印文書體,筆畫婀娜多姿,有「吳帶當風」之譽;章法結構突出,疏密離合有致,「寬可走馬,密不容計」;用刀熟練險到,不多加修飾。


    


 


6.264老缶款(吳昌碩1844--1927)葉尾紫雕異獸鈕長方印(翻轉印文-鶴壽)


 


       吳俊卿(1844--1927),父親吳辛甲是清朝的舉人。母親姓萬。原名俊,初字香補,中年更字昌碩,民國元年以後以字行或署倉碩、蒼石,別號缶廬、老缶、缶道人、苦鐵、破荷、大聾、酸寒尉、蕪菁亭長、五湖印芒等。他是晚清最後一位傑出的大藝術家,在詩、書、畫、印等方面,超絕古今,自成一家,成就極高,其流風餘韻一直到當代。


 


7. 265牧甫款(黃士陵18491908)黃高山凍雕辟邪鈕長方印(翻轉印文-智者不言)


 


       黃士陵(18491908),清代篆刻家,書法家。字牧甫,或作穆父,別號倦叟、黟山人。清末安徽黟縣人,早年在江西謀生,後在廣州以刻印為業。光緒十一年(1885)到北京國子監肄業,與盛昱、王懿榮、吳大澄等相交,並研究金石學。兩年後返回廣州篆刻取法漢印,參以商、周銅器文字的體勢筆意,章法自然,運刀挺拔,在皖、浙兩派外,自成一家,人稱"黟山派"。有《黟山人黃牧甫印集》等。


  


 


8.266鄭文焯款(1856-1918)芙蓉雕瓦鈕長方印(翻轉印文-懷古)


 


     鄭文焯(1856-1918)。山東高密人。字小坡、俊臣,號叔問、大鶴山人、鶴道人、石芝崦主人、冷紅詞客、大壺、江南退士、指頭禪、老芝、樵風、樗散畫師、老潛、四飛山居士、天放翁。齋堂為瘦碧暗、城東山墅、齊玉象龕、梅鶴山房、善草樓、書帶草堂、竹醉寮。奉天鐵嶺(今屬遼寧)人,屬漢軍正黃旗(自言原籍山東高密)。光緒舉人,官內閣中書。工詩詞,收藏宏博,精金石考據之學,善書畫,亦能治印。居吳下有年,與當地藝壇諸人過從甚密,尤以王大炘、吳昌碩等最友善,為其所作印章特多。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其詞多表現對清王朝覆滅的悲痛。所著有大鶴山房全集


 


 


9. 267二仲款(丁尚瘐1865-1935)黃壽山巧雕黑辟邪鈕方印 (翻轉印文-天寒遠山淨)


      丁二仲(1868-1935),原名尚庾,亦作上庾,藝作均署二仲,遂以此行。祖籍浙江紹興。


       初畫料質內畫壺,後以畫壺之藝轉而畫扇,為謀生計,特致力書法,使扇面之書能兩相輝映。後復習刻扇骨,俾廣營生。二仲既曾習篆,又諳雕鏤之技,刻竹檀扇骨尚需順其紋理,而繡花乳石為印,則不必拘此,故又展其藝於治印,競能於書畫及刻制扇骨之外,異軍突起,以篆刻名噪一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