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牙雕釋迦牟尼佛坐像(6.9公分,底部4.3*3公分)
























 


15-146.一件明代牙雕釋迦牟尼佛坐像的收藏 (99.7.29)


             


          網拍文物有兩種類型,一種形態是以低價起標,不標示回答年代新舊,號稱標多少賣多少,不退不換,最具風險。另一種是傳統正常經營方式,賣家直接定出希望的賣出價格,買家透過議價方式,與賣家取得雙方能接受價格提前結標成交。另外還有一種由賣家定出比市價稍低的基本的起標價,但不提前結標,標多少賣多少。


 


         目前有許多收藏家,因個人經濟問題,或收藏到一定量或玩了一段時間想脫手變現,到玉市擺攤,或利用網拍釋出藏品。此次為北部的業餘網拍賣家,原是收藏古玉、雜項、文玩十幾年的藏家。近年來調整收藏品項,將早期所購藏的雜玩、超逾百年的骨董、未足百年之民藝、近代仿古之工藝品及正夯的日本茶道具等,陸續在網拍釋出。已累積百多評價,沒有任何負評,算優質賣家。其賣場主要為牙雕、雜項及日本茶道用品。經營形態多數以直接定出要賣售價,透過議價方式,與賣家取得雙方能接受價格提前結標成交。少數文物則以低價起標賣場招攬人氣,網頁標明標多少賣多少,觀察其成交記錄仍以低價起標競標為多。     


    


          (99.7.20)在每天上網拍以牙雕關鍵字搜尋,看到這賣家在前一晚所上拍的這件牙雕坐佛。標題為特殊材質 長毛象牙雕 坐佛 禪定姿態佛陀擺件,網頁說明為---象牙雕老佛陀坐像,非保育類,非新品。雖然網拍照片有畫面太小、解像力不足、及螢幕色差等限制,跟實際上手還是有很大差別。但此件照片看,佛像正面有些微開裂,兩側則有較多密集開裂,底部雖有拍照,但非局部特寫放大,只看到模糊的密集網狀裂紋,判斷為清中期以上的開裂特徵。再由造型頭部與身體比例顯得較大,雕工法相莊嚴較為古拙判斷,可能有到明代風格。因其賣場標明標多少賣多少,無法議價提前結標,於是列入追蹤名單,只能慢慢等待,好不容易等到729晚上拍賣結束時間前一刻,結標前3分鐘進入其賣場,此物已另二人競標,於是加價競標,經54次出價最後得標。當晚匯款後,第三日就收到此牙雕釋迦牟尼佛坐像。鑑定牙雕製品的新舊及年代,要從以下幾個的特徵著手----造型、工具痕跡、開裂情況、牙色及皮殼包漿多方面來判斷,取出來詳加檢視:


1.看造型:


        每個時代有其雕刻風格,但近現代牙雕按圖錄加以雕刻仿製作舊,當老件來圖謀暴利,還是要靠以下各項特徵,加以綜合判斷,若任何一處出現可疑或不符合,就要合理懷疑其新舊?


         此件佛像高6.9公分,底部4.3*3公分,頭部與身體比例顯得較大,雕工法相莊嚴,較為古拙判斷,有明代風格。此種佛像造型,在藝術圖書公司出版李雨航著明清佛像一書編號106,見到一尊綠松石材質雕類似造型,其斷代名稱為明代阿彌陀佛像。


2.由工具痕跡:


         民初以上老牙雕均用雕刻刀雕,以手工雕刻,以放大鏡檢視雕刻深處的底部,會留下刀痕。近現代牙雕大多使用以快速的電鑽工具所雕製,以放大鏡檢視雕刻深處的底部,會留下旋轉工具痕跡。所以若發現有旋轉工具痕跡,一定是以快速的電鑽工具所雕製的近現代製品。但若是留下刀痕,則還不一定是老牙雕,也有可能是近現代以手工雕刻的較精緻牙雕。


    此件為以手工雕製。


3.看開裂:


         竹木牙雕文物,因屬有機材質,在自然情況溫度、溼度反覆變化下,熱漲冷縮,溼漲乾縮,因內外層縮收率不一樣,本身會產生內應力,經長時間風化會產生大小深淺的裂痕。所以有年代的竹木牙雕文物,不能避免裂痕,那是自然的歲月痕跡。沒有自然開裂痕跡的竹木牙雕文物,最可能情況---就是新品。


        牙雕製品隨年代會留下大小不一的裂痕,這種裂痕如在無紋飾的象牙器物上出現,反而增加了內涵及可看性,不僅不會降低價值,反而市價更高。收藏界將這種開裂稱作越多行家越喜歡,也越具有收藏價值。在正常使用情況下:清末民初大概是少數細開裂;清中期大概中及細開裂;若大中小開裂均有,且顏色有黃褐色及黑色,則此牙雕應有清早期至明末年代。


          但參觀故宮博物院的乾隆牙雕製品,很多是潔白而且幾乎沒有裂痕。個人認為這應是特例,這些牙雕當初是精挑細選最好的牙質,經漂白處理,兩百年來深鎖在宮中庫房,未曝光及暴露在空氣中,現在再經細心妥善展覽保存,展覽環境的溫度、濕度及光線經嚴格控制,當然還能維持原先的潔白及無開裂品相。


        近現代牙雕人為作舊使其表面開裂,但其裂痕不自然,裂痕大小一致沒有粗細,顏色都是黑色沒有深淺之分,以指甲摳過有裂痕感;老件裂痕以指甲摳則感覺不出有裂痕存在。


        此件佛像正面滿佈細微裂紋,兩側則有更多密集開裂,底部為密集網狀裂紋,應有清中期以上的年代。


3.看牙色:


         牙雕製品表面在空氣中,隨年代會逐漸加深其象牙黃。但近現代牙雕製品常作舊當老件賣,會以煙燻黃或會以茶水浸染成黃褐色,會有煙味及其顏色不自然現象。而明末清初的部分牙雕,也有染成黃褐色的作法,沒有煙味,顏色自然。


       此件為在佛身背面為牙質外皮,為較牙黃色澤,其他部位為較淺黃色澤。若以開裂情形為密集細微裂痕,應有清中以上歲月,但其牙色澤卻偏淡,判斷製作時應有經漂白處理。


4.由皮殼包漿:


        老件牙雕表面會露出柔和寶光的皮殼包漿,放大鏡觀察其表面,能觀察到的歲月所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


       近現代牙雕是拋光上蠟的賊光,以放大鏡看新件表面是同方向打磨拋光規則性痕跡。


       此件表面露出濃厚的寶光包漿,放大鏡觀察其表面,能觀察到的歲月所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


         綜合以上各種牙雕特徵判斷,此牙雕釋迦牟尼佛坐像,開裂紋路應有清中期以上歲月,由頭部與身體比例顯得較大,雕工法相莊嚴,較為古拙判斷,有明代風格,此佛像應有到明年代。以早期價位能標得稀有的明代牙雕,為物超所值,算是僥倖!


 


          我本身收藏中國骨董文物20餘年,其間也收藏部分牙雕,對於十餘年來因象牙列入管制品,牙雕業者改以長毛象牙雕刻替代,雖然常看到,但始終未曾購買及研究其與一般象牙區別何在?總以市面所見,認為毛象牙因千年腐蝕,只能雕刻小品,牙質較乾澀,顏色偏黃。而網拍賣家也因牙雕製品列入管制禁止交易,在賣場不敢標示象牙,只以長毛象牙雕或特殊材質名稱代替。到底是象牙還是長毛象牙,如何分辨?


         為了求證,我特地去玉市向認識多年的老闆請教,其家族從事象牙買賣20幾年,近年來因象牙列入管制品,改賣長毛象牙雕刻品。經其指正,我以上的看法完全錯誤,牙質乾澀或溫潤,顏色黃或白,與品種無關,好的A級長毛象牙甚至比一般象牙價格還高,而且長毛象牙也有大型雕刻品。


         經其指點迷津,長毛象牙與一般象牙區別在於,長毛象牙在垂直斷面上的交叉紋路為小於90度的銳角,而一般象牙在垂直斷面上的交叉紋路為大於115度的鈍角。農委會人員在玉市取締是否違法象牙或合法的毛象牙雕刻,就是依據此來判斷。


        我上網查到法務部調查局受理象牙類與象牙仿冒品鑑識流程。


http://wildmic.npust.edu.tw/idencoa/data/2_22.asp


  


檢品以紫外光燈做螢光測試→→→→→→螢光反應→→→→→→→象牙仿冒品


↓                            ↓


有螢光反應                 周邊呈紅色 →有→盔犀鳥喙


↓                                                       


↓                                                       


↓                                                      


是否具史垂格線→有→交叉角度<90度→古生象獠牙   紅外線光譜儀鑑別仿冒材質


↓    ↓


無    交叉角度>115度→現生象獠牙



外觀是否呈螺旋狀→有→獨角鯨獠牙變化而成之角





次級牙質層是否存在→有→海象獠牙





是否具明顯牙質圖→有→殺人鯨牙齒、抹香鯨牙齒




↓ 


是否具明顯白堊質層→有→海象牙齒





牙質線呈不規則方形同心輪→有→疣豬獠牙





牙質線呈規則方形同心輪→中心有-小洞→河馬門牙


↓          ↓


↓               獠牙內框呈三角形→河馬犬齒






表面是否具有哈維氏系統→有→獸骨(天然象牙仿冒品)





進一步作儀器分析


也就是長毛象牙交叉角度<90度的銳角


一般象牙交叉角度>115度的鈍角


 


 


老象牙真偽辨別
一、觀察象牙本身的顏色和斷裂紋。


        象牙雕刻藝術品的表皮都會老化。年代久了,表面就開始泛黃, 再由淡黃逐漸變成薑黃、深黃,直至淺棕色。並且,同一件象牙器上,顏色還往往深淺不一。  伴隨著色澤的變化,有的器物表面,還會出現一根根短頭髮絲樣的淺紋,我們稱之為雀絲 牙器的年份愈久,雀絲就愈多、愈黑、愈深和愈長, 進而就會表現出裂紋。作偽者做舊的象牙器物,表皮有色卻無光,無包漿,雀絲的裂痕亦不自然,嗅之,有一種煙嗆味。


 


二、從雕刻品的藝術風格來判別。


       如清初雕刻的觀音像,衣紋線條簡練,有明代牙雕的遺風。由 於深淺刀法並用,圓渾而挺拔,衣著線條下垂而坦然,給人以沉穩的感覺。近代仿製的觀音像,衣紋線條繁複,立體感不強,刀法也軟弱。


        仿品如來的面相摩登具有現代感,相面太大,衣紋線條繁複,但立體感不強。刀法軟弱,刀口太寬,圓潤不夠,手指過粗,蓮花底座的造型線條亦生硬。裂紋過密不自然。佛像表面所顯露出來的象牙薑黃之色,在衣著褶紋和面部眼鼻嘴的刀縫之間顯得更深,而面部等光潔部分薑黃色澤反而淺,這是人工做舊後留下的痕跡。如果是明代牙雕真品則是表面光潔部分色澤深,褶紋處淺,直偽正好相反。


 


老象牙雕常見的作偽方法
       
  我們在市場上,常常會看到一些故意做舊的象牙雕刻品,其材料本身是象牙,但是新象牙,為了冒充舊  牙雕,作偽者通過各種手段,使新象牙牙色變得舊黃,以期假冒古董而獲取厚利。
       
常用的作偽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將新象牙沉浸在濃茶水中加熱,或置於咖啡汁中浸泡數周或數月之久。
二、將象牙製品浸泡在松節油中,在陽光下曝曬三四天。
三、將新象牙放在烘爐和冷凍櫃裏交互烘烤和凍結,使之熱脹冷縮過度而產生裂痕,冒充古舊象牙的自然裂縫。
四、置於煙中熏烤,使新象牙的顏色與舊象牙的相似。經煙熏後,某些易揮發的類似焦油一樣的物質便均勻地粘附在新象牙的表面。但用這種方法作偽,其色澤可以被沾有汽油或酒精等有機溶劑的布擦掉,假色擦去後,依然保持著新象牙原來的自然色澤。有時,用低劣手法作偽的顏色,還可以被溫 水和肥皂水洗去。民國時期,曾流行用染料來染色,以達到做舊的目的。被染色的象牙,整體顏色都均勻一致,然而隨著年代而自然變舊的象牙顏色,其最暴露於外的部分,顯得更暗一些。


 


明代牙雕人物如何進行真偽識別?


         明代牙雕是牙雕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此時福州一線已是十分重要的通商口岸,象牙原料的進口和牙雕成品的出口,莊往都經過福建,因此福州的牙雕工藝發展非常迅速。


        現存世的明代早中期牙雕大多產自福建一線,尤以人物著名,其耳目肢體生動逼真,恰當地運用了藝術誇張的手法,如人物的頭、手與身體相比顯得特別大。刀法簡練生動,圓潤自然,衣飾飄動具有裝飾性。


        辨別明代牙雕人物的真偽,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首先從象牙本身所表現出來的顏色和斷裂紋來鑒別。牙雕表皮年代久了都會老化,皮色泛黃,愈老愈深,由淡黃、薑黃而深黃,甚至變成棕色,並可在同一件牙雕上顯示出不同的自然變化,還會出現一條條黑色的較短的頭髮絲狀裂紋,並隨年代久遠而變得密長,深而黑。仿品是以新牙仿古做舊,將新牙放存烤箱裏,點燃紅術碎屑用其煙來熏烤,黃花梨手串使之發黃和出現裂紋。這類仿品色的深淺、裂紋的多寡與烤箱中的溫度,煙氣有關,同時出有採用化學藥物與烘烤相結合的辦法。但做舊之法幾乎部是速成,所以象牙自表皮有包而無光,尤包漿,裂痕不向然,嗅之有一股煙嗆味。


         其次我們可以從如來佛的雕刻風格判斷。仿品如來的面相摩登具有現代感,而相太大,衣紋線條繁複,但立體感不強,刀法軟弱,刀陰太寬,圓潤不夠,手指過粗,蓮花底座的造型線條亦生硬,裂紋過密不自然。


        佛像表而所碾露出來的象牙薑黃之色,在衣著褶紋和面部限鼻嘴的刀縫之間鼎得更深,而面部等光潔部分薑黃色澤反而淺,這是人工做舊屆留下的痕跡。如果是明代牙雕真品則是表面光潔部分色澤深,摺紋處淺,直偽正好相反。


取自《竹木牙角匏收藏三百問》


 


 


收藏象牙小知識


   牙雕產品喜歡偏潮濕的環境,乾燥易發生乾裂,但太潮濕易發生黴變。一般要求溫度在15~ 25,濕度在 55%~60%之間,簡單的做法是在其附近常置放一杯清水,不可以放在有風的地方,不宜日曬或燈光直射,以免燈光產生的高溫使象牙破裂、彎曲等。 象牙的貼身飾品,在洗澡的時候應摘下,象牙一旦在熱水中時間過長的話,會開裂並變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