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高浮雕松下對奕圖筆筒(高15.8  徑13公分)

























 


筆筒上下斷面,被污垢所掩蓋,其竹絲的點狀突出並不明顯,帶褐黑色。












 


 


 


以廚房菜瓜布沾中性洗碗精,磨擦去除筆筒斷面污垢,讓斷面竹絲顯現出來,以放大鏡檢視其上下竹絲的斷面,已可看到竹絲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已成烏黑稍微破裂狀,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以此風化特徵判斷此竹雕筆筒年代應在清中晚期。















萬曆款青花龍鳳紋六角花觚































 15-120.兩件竹高浮雕松下對奕圖筆筒及萬曆款青花龍鳳紋六角花觚的收藏(99.5.18)


 


         此賣家在北部開古藝品店,專營瓷器、王器、銅器、木雕、雜項等。自稱家族均從事骨董藝品買賣,早年父叔輩親往大陸早找貨緣,近年來因台灣經濟不景氣,而大陸文物市場熱絡,找不到貨源而中斷。其父目前中風臥病在床,其叔父年紀已大,因此由其太太開設古文物藝品店,販賣父親及叔父舊藏及藝品,他本人則開公司販賣牛仔褲生意。本月份才成立網拍賣場,評價僅有一個。


 


         其網拍賣場東西多元化,主要是竹木雕雜項,但由相片看大部分是未入清的早期作品或一二十年工藝品;另有瓷器,新舊雜呈,有落明官窯款當然是仿品,清末民窯用瓷則較開門。賣場直接標出欲賣價格,不是低價起標賣場。


 


          這件竹高浮雕松下對奕圖筆筒在(99.5.11)晚上架後,翌日早上在每天上網拍搜尋文房百寶項目中就發現。雖然網拍照片解像力不足,無法由照片查看細部雕工,判斷其新舊及年代。但從照片看其雕工風格及人物雕工還不錯,初步判斷應非新品,最少應有早期老件。


         於是列入追蹤,並以問與答提出補拍筆筒上端竹絲斷面的局部特寫放大照片供參考。


        但賣家僅拍筆筒上端及底部全面照片,補拍照片解析力不足。


         再度要求拍筆筒上端或底部圓斷面的一角落的局部特寫放大照片能看出竹絲斷面;另外再拍人物局部特寫放大照片。


          賣家補拍照片並回覆,已盡相機極限了,如有疑問歡迎來店觀看實物。所補拍竹絲斷面已較放大,但局部放大倍數不夠,而且拍攝技術又不純熟,照片模糊,無法由竹絲斷面及微觀細節判斷其年代,但看竹絲斷面的點暗黑,點突出竹肉並不明顯,及人物局部特寫放大能看出人物雕刻算細緻傳神,判斷最少為早期老件,但是否到為其風格的清中期年代?則毫無把握。        


        我提出感謝不厭其煩補拍照片。不過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要由照片判斷竹雕新舊及年代,是有其難度。由照片看此筆筒雕刻風格,不像現代製品,再看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並不明顯,也不到入清。


        近來全球金融風暴,造成景氣低迷,整體購買力下降,屬於可有可無的奢侈品文物市場買家更是裹足不前,高價文物要在網拍賣出,有其難度,再加上您的評價尚低,難度更高。


         此筆筒我有興趣,您雖有店面可當面鑑賞,但我住中部未克北上。能否以優惠價含運8折價割愛結緣?並給予鑑賞期,先付款再寄來,若不合意,立即寄還,由您扣除運費、刊登費退款。


          獲得給予鑑賞期,但只能起標價9折優惠。於是提出與賣場另一件萬曆款青花龍鳳紋六角花觚一起帶,同樣給予鑑賞期,一起帶可省下運費。獲得同意後下標匯款,17日臨寄出前賣家來信表示翌日要南下中部出差,乾脆順道親自帶下來當面鑑賞較沒損傷及遺失風險,於是約18日下午面交。:


        見面後首先拿出竹高浮雕松下對奕圖筆筒鑑賞,詳加檢視:


1.看表面皮殼及包漿


        老件包漿的光澤,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皮殼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新仿是拋光上蠟的賊光,以放大鏡看新件表面是同方向打磨拋光規則性痕跡。


         此件有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皮殼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2.看表面色澤


         未上漆的老件表面色澤淺黃、棕黃、棕紅、褐紅、褐黑色,其形成為當初染色防腐處理,再加百年以上把玩摩挲,就像日常生活中竹椅、竹習器物,因長久使用所呈現自然色澤及光澤,在常磨擦與死角間會形成濃淡之分,且中間有的過渡色。老竹雕表面色澤會比凹陷部分深。


        新仿的是新染上,顯得不自然,色澤一致,無濃淡之分,更無過渡色。這些上漆作舊新仿品以及舊上漆的老竹雕,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


         竹雕一般年代越久色澤越深,明末---褐黑、褐紅、清初---棕紅、清中---棕黃、清末---淺棕黃


此件色皮是棕黃色澤,色澤老化自然,並未上漆,由棕黃色皮判斷應為為清中期色澤。


 3.以手摸撫雕刻表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會磨掉稜角,變得柔順,不礙手。新仿竹雕摸過會扎手。此件表面柔順不礙手。


4.看雕刻凹處所留污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在雕刻凹處會日積月累留下污垢,此污垢相當結實,以針挑也不易去除。


      新品當然無此污垢,有的會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但此掩蓋噴洒碧麗珠後,以牙刷刷過很容易去除。


         此筆筒表面雕刻凹處相當乾淨,並未積累污垢。但觀察其筆筒內部及上端及底部,則有使用的自然濃厚老氣痕跡。到底表面是經人為整理過,或者是從未使用,致保持乾淨,相當疑問?


5.看竹雕斷面


         老件竹雕,因竹絲硬度密度比竹肉大,經上百年以上風化,熱漲冷縮及濕度變化,竹肉收縮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越久落差越大,竹絲的突出點晶瑩半透明如琥珀色。老竹雕筆筒及臂擱斷面,可能被污垢所掩蓋,但常磨擦處會露胎可供研判。


      新仿竹雕斷面無污垢,未受長期風化,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在同一平面,並無突出情形,竹絲的斷面的點顏色較淺,沒有晶瑩半透明感。


         此件以放大鏡觀察筆筒上下斷面,被污垢所掩蓋,其竹絲的點狀突出並不明顯,但稍微破裂狀,帶褐黑色,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根據個人獨到的竹雕經驗判斷---這是清中晚期竹雕才有的特徵。


6.看雕刻凹面


         老件竹雕雕刻凹面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外露的側面竹絲會較浮出,竹肉會收縮成條狀溝槽。


          新品雕刻凹面將染料清除後,其顏色變淺淡,無包漿 ,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平,外露的側面竹絲與竹肉平。


         此件竹雕雕刻凹面以放大鏡觀察,符合以上老件竹雕特徵,但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外露的側面竹絲浮出,竹肉會收縮成條狀溝槽,並不十分明顯。


 


7.看構圖


      人物圖,明末清初以近景為構圖中心,人物佔畫面較大,可清晰看到人物表情,及身後枝葉細緻刻劃。清中期以後,只見人形。


       此件人物圖構圖符合清初的風格,但人物頭與身體比例,較清初為小。


8.看技法


雕刻技法年代越久越深,年代越近有越淺趨勢。


透雕---明末清初


高浮雕---明末清初


陷地雕---盛行清初至清中


淺浮雕及薄地陽文---明末清初


深雕---清中期


淺雕---清中晚


毛雕---清末


       此件人物圖高浮雕技法雖符合清初風格,但松樹過於繁複,三山石岩壁表現較沒有那麼俐落,應是高浮雕技法的尾聲---清中晚期。


       綜合以上判斷此筆筒,其高浮雕人物圖及松樹雕工細緻傳神,若以此價購得,能到早期年代算是物恰其值,若其製作年代真能到清中晚期,則算是物超所值! 決定列為收藏。


 


        接著鑑賞第二件萬曆款青花龍鳳紋六角花觚,詳加檢視。我向來專收清代及民初彩瓷,對此方面較有心得,但對萬曆瓷器未曾收過,雖然沒實際見過,但從瓷器書籍及網路搜尋,得到一些鑑定要點知識。鑑定明末瓷器的特徵,要從造型、釉色釉面、胎土、青料、紋飾及款式幾方面來判斷:


1.造型:此六角花觚造型,端莊典雅,口徑11cm20.5cm底足8.5cm。此六角花觚造型,為萬曆常見器型。


2.釉色及釉面:


        萬曆青花釉面光潤肥厚,足內施亮青釉,白中泛青。早期的釉面比較細膩、肥厚,光澤度強烈,玻璃質感極好,晚期的釉質稀薄,還常有縮釉現象。


        此瓶釉面白中泛青,符合其特徵。釉面瑩潤,呈現老件的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製品的賊光,且有老件能觀察到長期使用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以手去觸摸有滑順不留手感,並沒有新仿的澀手滯手感,這是老件瓷器才有的特徵。釉面底足也順手不像新品粗糙會扎手。


3.胎土:


        萬曆青花胎土淘煉不夠精細,所以總體質地不如前朝,較粗鬆,製作工藝也不如前朝精細。官窯小件器物胎體精細緻密,且白膩,大器稍差。民窯器胎體大多厚重,修胎不規整,琢器類有明顯接痕,露胎處有火石紅和鐵銹斑點。


        此瓶胎體厚重,胎土較粗鬆不夠精細,露胎處有火石紅,底足也順手不像新品粗糙會扎手。


4.青料:


         萬曆早期仍然使用回青青料,發色濃重豔麗,藍中泛紫。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回青料用竭,開始使用浙江產的浙料,由於這個時期對青花鈷土礦料有了新的工藝,從傳統的水選到火煆,迅速提高了青花的發色品質,使得浙料呈色青翠幽藍,藍中泛灰,多有暈散,色調頗具沉靜感。


      此瓶青花藍中泛紫,發色濃重豔麗,符合萬曆早期用料。 


5. 紋飾


  萬曆青花構圖繁密、主次不清,稍顯淩亂,很多器物裏外滿工,繪滿了裝飾圖案,甚至在一件器物上繪了不同內容的二十幾種吉祥圖案。琢器類的瓶、觚等立件,構圖簡單的全器只用一種題材的紋樣繪製,大多採用多層裝飾的方法,從兩層三層一直多到八九層的都有,每層內容都很豐富。繪畫技法早期採用類似隆慶朝的手法,線條有陰陽深淺之分;後期繪畫簡單潦草,筆法稚嫩。龍紋繪畫的比較草率,龍嘴畫的比前朝更長,龍口張開,龍鱗簡化成鋸齒形,也有成方格形,大多是側身龍,也有正面龍,頭如獅子頭,龍形大多呆滯,氣勢不足。


6. 官窯器大多書青花大明萬曆年製雙行六字楷書雙圈款,很少使用萬曆年製四字款,只有和其他字句合用的,如古周饕餮,萬曆年製萬曆年製,純忠堂用等。


  民窯器年號款有大明萬曆年製大明萬曆年造萬曆年製三種。除年號款外也有古語款、讚頌款、圖記款等,有祿萬福攸同金玉滿堂玉堂佳器富貴佳器天祿佳器等。


此瓶落青花大明萬曆年製雙行六字楷書雙圈款。


 


          綜合以上分析判斷這件萬曆款青花龍鳳紋六角花觚,造型古樸穩重,釉色白中泛青,釉面瑩潤,青花發色濃重豔麗,藍中泛紫,龍鳳的畫法及紋飾符合萬曆的粗放特徵,以上種種特徵均能符合萬曆瓷器。於是詢問其來源,表示此瓶為其叔父早期在大陸鄉下所收購,而其要價相當和藹可親,於是一起收下。    


          回家後以廚房菜瓜布沾中性洗碗精,磨擦去除筆筒斷面污垢,讓斷面竹絲顯現出來,再以牙刷沾中性洗碗精刷洗筆筒內污垢,隨時以乾毛巾擦乾。嚴禁將竹木材質筆筒整個浸泡水,會因溼漲乾縮,產生更嚴重的裂痕。以乾毛巾擦乾晾乾再以豬鬃毛刷不斷的來回刷動及把玩,使其表面色澤逐漸加深成淡褐黃光澤。以放大鏡檢視其上下竹絲的斷面,已可看到竹絲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已成烏黑稍微破裂狀,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以此風化特徵判斷此竹雕筆筒年代應在清中晚期。


        再將萬曆款青花龍鳳紋六角花觚以洗馬桶的潔瓷加以浸泡後,以較老舊鬆軟的美國菜瓜布小心清洗,以清水沖乾淨,再用毛巾擦乾,整件花觚煥然一新,青花豔麗,釉面溫潤。若以低價位,若能買到萬曆到代青花瓷器,將是走了狗屎運中了寶!若為舊仿則算物恰其值,並未損失。以上純屬個人臆測,尚請對萬曆瓷器學有專長的同好不吝提供高見。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